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5.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6.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制取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步骤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8.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制取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步骤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9.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实验室制叁氧化碳的原理课后微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7.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后微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1.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人体降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7.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人体降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8.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4.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5.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课后微练习3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6.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后微练习3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3.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及其预防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9.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及其预防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0.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2.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3.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微练习3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14.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几种不定型碳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0.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几种不定型碳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1.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2.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3.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后微练习3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4.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碳同素异形体课后微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8.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碳的几种单质及物理性质课后微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5.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碳的几种单质及物理性质课后微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6.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刚石石墨和C60碳的几种单质及物理性质课后微练习3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942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1. 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C.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2. 每年 5 月 31 日为世界无烟日,从今年 1 月 9 日起,我国承诺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O 2 B.N 2 C.CO D.CO 23.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 CO 中的 CO2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B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C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D 区分 NaOH 和 Ca(OH) 2溶液 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4.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 CH4、H 2、CO、CO 2和 HCl 中的几种组成。将此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气体的总体积减小,点燃剩余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无现象。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A.HCl 和 CO B.CO 和 CO2 C.CH 4和 H2 D.HCl、H 2和 CO25. 化学家创造出“干水”这种物质,其每个颗粒含水 95﹪,外层是 SiO2 。相同状况下,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静止不动C.用干水吸收 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 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6. 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 CO2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 )A.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做催化剂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 O2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7. 下列气体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氢气 B.活性炭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8.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2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9. 2011 年 10 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 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关于封存 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O 2分子间有间隔 B.CO 2气体较易液化C.CO 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大气中 CO2 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物 质 用 途 性 质A 不锈钢 炊具 抗腐蚀性B 洗涤剂 除油污 乳化作用C 一氧化碳 气体燃料 可燃性D 二氧化碳 气体肥料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3参考答案:1. 答案: A解析: A 选项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因为二者都没有颜色;B 选项能鉴别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化浑浊;C 选项可鉴别,二氧化碳溶于水,氧气不能;D 选项可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择 A考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2. 答案: C解析: O 2、N 2、CO 2均无毒,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组织细胞缺氧,使人体中毒.考点:吸烟的危害3. 答案: C解析: A 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B 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燃烧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C 选项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加进盐酸铁粉能发生反应不能除杂;D 选项能达到目的,碳酸钠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产生沉淀,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考点:物质的检验和区别4. 答案: A解析: 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一定不含二氧化碳气体,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体被吸收,只能是 HCl 气体,说明含有 HCl;在 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 CuSO4粉末变色说明没有甲烷和氢气,故原混合气体中含有 HCl 和 CO,没有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5. 答案: C解析: 由“干水”的组成可知它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A 错误;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 错误;由于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三倍,故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C 正确;水与二氧化碳可反应生成碳酸,D 错误。故选 C。考点:物质的性质6. 答案: D解析: A、二氧化碳在潮汐铁微粒的作用下能在低温下分解生成碳,超细铁微粒可能是催化剂,故 A 正确;B、该反应时二氧化碳分解生成了碳,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 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另一种物质可能是氧气,故 C 正确;D、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参加反应,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 D 错误;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7. 答案: C.解析: :氢气、一氧化碳、活性炭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可燃性;氢气和活性炭属于单质,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8. 答案: D解析: 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 2=CaCO3↓+H 2O,这是二氧化碳特有的性质.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9. 答案: C解析: A 分子间有间隔,所以 CO2分子间有间隔,故 A 不符合题意;B. CO 2气体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较易液化,故 B 不符合题意;C. SO 2和 N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CO 2不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 C;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所以大气中 CO2 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故 D 不符合题意。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10. 答案: D解析: 在光照和叶绿体条件下,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可作气体肥料,故选 D.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41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1. 2013 年 3 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 。 “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 。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可还原氧化铜 B.可吸附异味C.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二氧化碳反应 D.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CO2.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氧化铜粉末加入到盐酸中,黑色固体消失,形成黄色溶液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同时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C.点燃一氧化碳气体,看到蓝色火焰,同时吸收大量的热D.将一根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3.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温度太低 B.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C.试管口倾斜了 D.铜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4.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B.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C.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CO 2可用于灭火,CO 可用作燃料5. 为了区别 CO(可能混有氧气)与 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伸入燃着的木条 B.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C.分别加入少量水,振荡 D.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振荡6. “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 。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充分燃烧生成 CO2 B.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D.与石墨、金刚石互称为同素异形体7. 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用干水吸收 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 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8.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 CO2气体逸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质减少 B.浓度减小2C.溶解度减小 D.变为 CO2的不饱和溶液9. “低碳生活”要求降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不使用电脑时,尽量关机 B.多作用一次性餐具C.减少使用私家车出行 D.使用电子邮件取代传统纸质邮件10. 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有关此现象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压力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力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C.因压力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压力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3参考答案:1. 答案: A解析: 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可知 A 选项常温下可还原氧化铜是错误的叙述,应为高温下还原氧化铜;B 选项可吸附异味是正确的叙述;C 选项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二氧化碳反应是正确的叙述;D 选项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CO 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 A考点:碳单质的性质2. 答案: D解析: 将氧化铜粉末加入到盐酸中,黑色固体消失,形成蓝色溶液,A 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同时生成黑色固体,B 错误;点燃一氧化碳气体,看到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吸收大量的热,C 错误。故选 D。考点:常见实验现象3. 答案: D解析: 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一氧化碳这种物质,我们理解为“早出晚归” ,既在加热前就要先通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混合不纯,导致在加热时发生爆炸) ,在实验结束时要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试管冷却(防止制得的灼热铜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使实验失败) ,故 D考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4. 答案: B解析: 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故选 B。考点:碳和碳的氧化物5. 答案: BD解析: 可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来鉴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一氧化碳不能;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一氧化碳不能。虽然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但由于现象不明显,故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故选 BD。考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 答案: D解析: A 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 ,所以属于混合物,充分燃烧生成 CO2,故 A 不符合题意。B 因为“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 B 不符合题意。C 因为单质碳具有还原性,所以“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故 C 不符合题意;D 因为“碳海绵”是混合物,所以与石墨、金刚石互称不为同素异形体,故选 D。考点:碳单质和“碳海绵”的性质。7. 答案: C解析: A 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所以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故 A 不符合题意;B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干水中的水分子也是运动的,故 B 错误;C.用干水吸收 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选 C;D.干水吸收 CO2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干水吸收 CO2的过程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故 D 错误。考点:干水和二氧化碳的性质。8. 答案: D解析: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少,当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压强减少,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少,所以会有大量 CO2气体逸出,但剩余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考点: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9. 答案: B解析: “低碳生活”要求降低碳的排放,即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 A.不使用电脑时,尽量关机,是节约电能,故 A 不符合题意;B.多作用一次性餐具,浪费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选 B;C.减少使用私家车出行,是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 C 不符合题意;D.使用电子邮件取代传统纸质邮件是节约树木,故 D 不符合题意。考点:10. 答案: A解析: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小欣拉开易拉罐汽4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是因压力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故选 A。考点: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2.0 分1制取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步骤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1. 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 NH3(气体) ,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A.NH 3的密度B.NH 3在水中的溶解性C.空气的密度D.NH 3的质量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问题做如下讨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它可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常采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资料一:文献表明 1 体积水要完全溶解于 1 体积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约 7 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是 1 天时间,则 1 体积水大约只能溶解 1/3 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资料二:对任何气体的收集,凡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被集气体的纯度。资料三: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1)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你的观点是 。(2)要使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达到最优化,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建议 。3. 实验室里制取 CO2的药品是 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收集 CO2的方法是 _;检验 CO2的方法是 _;验满 CO2的方法是 _.4.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 _和 _两部分。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_和 _,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 _和 _等。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的状态为 _和 _反应,反应 _(填“需要”或“不需要” )加热,所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简称为固液常温型;又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 _, _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发生反应,所以选择的收集方法只能是 _。6. 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①酒精的燃烧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③碳与氧化铜反应④高温煅烧石灰石⑤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⑥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⑥ D.全部7. 有 A、B、C、D 四种物质,其中 A、B、D 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 和 B 是黑色粉末,将其混合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粉末 Y 和能使 X 溶液变浑浊的气体 Z,Z 与灼热的B 反应,生成无色有毒气体 E,D 在高温下煅烧生成 C 和 Z,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X. Y. 2Z. .8. NO 在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 NO2气体。实验室要收集一瓶 NO 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用排水集气法 B.用向上排空气法C.用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用向下排空气法9. 为区别 NaOH 和 Na2CO3两种无色溶液,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 1: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酚酞试液是否变红色判断各是哪种溶液?方案 2: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各是哪种溶液?请回答:(1)该同学设计的两个方案有一个是正确的,该方案是 ;另一个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 。(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区别上述两种溶液: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化学反应方程式10. 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 C、H、O)用 FeCl3浓溶液浸润,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转化为黑褐色物质。针对该黑褐色物质,甲同学认为其中含有单质铁;乙同学则认为不含单质铁。为验证各自的猜想,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甲同学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的微小气泡产生。如果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乙同学提出疑问:(1)中实验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甲同学又做了(1)中实验的对比实验:,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1)中实验产生的连续的微小气泡是由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3)通过以上探究,乙同学赞同甲同学的观点,在甲同学的启发下,乙同学提出了另一种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的方法: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其中含有单质铁。3参考答案:1. 答案: D解析: 收集气体时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并将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比较,气体的质量与收集方法的选择无关。2. 答案: (1)可以 在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由于实验时间较短,二氧化碳溶解很少,是完全可行的;或答因为中学化学实验并不是精密实验,只是定性实验;或答用排水法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纯度(只要回答出以上任何一种都对,其他合理同样得分;如果学生回答:不行,又有比较合理的解释,也要酌情给分)(2)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3. 答案: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CaCO3+2HCl====CaCl2+ CO2↑+H 2O 向上排空气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解析: 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检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过程,考查对该实验基本知识的掌握4. 答案: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 水溶性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装置的选择原则和气体收集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5. 答案: 固体 液体 不需要 大 能 向上排空气法解析: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 应条件,决定了制备装置的选择。固液型装置且不需要加热决定了装置应该选择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6. 答案: C解析: ①②两类方法虽然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燃烧需在空气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对仪器、装置的要求高而且复杂,燃烧生成的气体也难收集;③④两类方法在高温下进行,操作不便;⑤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 的表面,反应逐渐停止;⑦反应剧烈,不易收集,并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二氧化碳不纯;⑧中二氧化碳不纯,含量低。7. 答案: A.CuO B.C C.CaO D.CaCO 3 E.CO X.Ca(OH) 2 Y.Cu Z.CO 2解析: A 和 B 是黑色粉末,高温条件下生成红色粉末 Y 和能使 X 变浑浊的气体 Z,由此现象推断 A 和 B 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Y 是铜,X 是 Ca(OH)2,Z 是 CO2;根据 Z 与灼热的 B 反应,生成无色有毒气体 E,推断出 E 是 CO,那么 B 则是碳,因此 A 是 CuO,D 不溶于水,且高温下分解出 CO2,确定 D 是 CaCO3,C 则是 CaO。8. 答案: A解析: 实验中对气体收集方法的选用,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决定的。该题给出 NO 气体性质中的某些信息,考查学生对收集一般气体方法的确定,从而增强实验能力。解题要基于初中化学中收集气体的方法与气体性质相对应的原则,再联系题中信息去扩展。收集气体的基本方法: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应有的性质为该气体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气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发生反应并无毒(若有,应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外泄情况) ;向下排空气法: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发生反应并无毒(若有,应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外泄情况) 。由此可知,NO 应用排水法收集。9. 答案: (1)方案 2 Na2CO3溶液也呈碱性,同样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加入少量稀盐酸,一种溶液产生气泡,另一种溶液无现象产生气泡的是 Na2CO3溶液,Na2CO3+2HCl=2NaCl+H2O+CO2↑解析: (1)方案 1,由于 NaOH 和 Na2CO3两种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这个方案不行,而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NaOH 和澄清石灰水不反应,Na 2CO3能和澄清4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a(OH) 2 + Na2CO3=CaCO3↓ + 2NaOH(2)要区分这两种溶液,还可以用稀盐酸,虽然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是 NaOH 与稀盐酸反应没有现象,方程式为:HCl + NaOH=“NaCl“ + H 2O,而稀盐酸与 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方程式为:Na 2CO3+2HCl=2NaCl+H2O+CO2↑,还可用氯化钙溶液来区分,氯化钙溶液与 NaOH 不会反应,与 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方程式为:CaCl 2 + Na2CO3=CaCO3↓ + 2NaCl考点:NaOH 和 Na2CO3的化学性质10. 答案: (1)Fe+2HCl=FeCl 2+H 2↑(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蒸馏水中(或将未用FeCl3浓溶液处理的滤纸碳化后,再加入到稀盐酸中) (3)有红色物质析出解析: (1)甲同学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的微小气泡产生。如果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 2+H 2↑;(2)因为乙同学提出疑问:(1)中实验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所以甲同学应直接把将未用 FeCl3浓溶液处理的滤纸碳化后,再加入到稀盐酸中,观察气泡出现的多少;因为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3)通过以上探究,乙同学赞同甲同学的观点,在甲同学的启发下,乙同学提出了另一种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的方法: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红色物质析出现象,说明其中含有单质铁。考点:探究物质的成分1制取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步骤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1. 实验室里制取 CO2 的药品是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 CO2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检验 CO2 的方法是_________;验满 CO2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 因为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具有酸性C. 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所以过度排放二氧化碳可以引起酸雨D. 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所以可以作为制冷剂3. 实验室制取 CO2可选择的一组试剂是( )A.石灰石和稀盐酸 B.碳和氧气 C.大理石和稀硫酸 D.碳酸钠和稀盐酸4. 实 验 室 制 取 二 氧 化 碳 不 用 浓 盐 酸 的 原 因 ( )A.因 为 反 应 会 生 成 微 溶 物 覆 盖 未 反 应 物 而 中 止B.反 应 太 慢C.会 使 收 集 的 二 氧 化 碳 不 纯D.不 反 应5. 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倒入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_(填序号) 。6.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适宜的仪器是( )A.广口瓶、集气瓶、酒精灯 B.漏斗、广口瓶、集气瓶、水槽C.长颈漏斗、广口瓶、集气瓶 D.长颈漏斗、大试管、集气瓶7. 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让气体通过( )A.石灰水 B.水 C.炽热的炭层 D.灼热的氧化铜8. 实 验 室 使 用 大 理 石 和 盐 酸 反 应 制 取 的 CO2 是 不 纯 净 的 , 为 证 明 该 气 体 中 含 有 多种 物 质 , 所 用 的 试 剂 及 使 用 顺 序 正 确 的 是 ( )A.无 水 硫 酸 铜 、 硝 酸 银 溶 液 、 石 灰 水B.浓 硫 酸 、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 石 灰 水C.硝 酸 银 溶 液 、 石 灰 水 、 无 水 硫 酸 铜D.氯 化 钙 、 石 蕊 试 液 、 水9.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 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2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g氧气体积/ml反应所需时间/s① 5 12 20 0.2 125 11② 30 12 20 0.2 125 2③ 30 12 40 / 125 148④ 30 12 90 / 125 82(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 有关;(2)通过对比实验和 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10. 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 SO4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方案步骤 现象 结论Ⅰ ①取样品,滴加 BaCl2溶液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①有白色沉淀产生②无明显现象废液中含有 SO42﹣Ⅱ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 ②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①无明显现象②有白色沉淀产生废液中含有 SO42-Ⅲ ①取样品,滴加 Ba(NO 3) 2溶液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①有白色沉淀产生②无明显现象废液中含有 SO42-(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 。21 世纪教育网(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 ,理由是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 的干扰。3参考答案:1. 答案: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CaCO3+2HCl====CaCl2+ CO2↑+H2O 向上排空气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2. 答案: AD解析: 解:A、由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 A 说法合理;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 B 说法不合理;C.虽然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但酸性较弱,不会引起引起酸雨.故 C 说法不合理;D.由于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所以可以作为制冷剂.故 D 说法合理.故选 AD.3. 答案: A解析: A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试剂的原则是(1)原理正确(2)原料易得,价廉(3)操作简便,反应速率恰当(4)生成物纯净,易于收集。B 是使碳在氧气中燃烧,操作不方便,且生成的 CO2与氧气也难以分离;C 的反应产物 CaSO4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阻碍了硫酸与碳酸钙的继续反应,不能选用;D 粉末状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故选 A4. 答案: C解析: 解 : 实 验 室 制 二 氧 化 碳 选 择 稀 盐 酸 , 不 能 用 浓 盐 酸 , 因 为 浓 盐 酸 具 有 挥 发 性 ,会 挥 发 出 氯 化 氢 气 体 , 使 制 取 的 二 氧 化 碳 不 纯 .故 选 : C5. 答案: ③①④②解析: 此题考查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步骤6. 答案: C解析: 因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不用酒精灯;又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 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7. 答案: D解析: 除杂质时应该利用杂质和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不同,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物质。提纯 时,应该注意:(1)除杂质时不应引入新杂质。(2)选用的除杂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3)杂质跟 试剂反应后的产物应容易和被提纯的物质分离。根据上述原则,分析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可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则其中一氧化碳被氧化铜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8. 答案: A解析: 解 : A、 气 体 先 通 入 无 水 硫 酸 铜 , 无 水 硫 酸 铜 变 蓝 , 证 明 有 水 存 在 ; 再 通 入硝 酸 银 溶 液 , 有 白 色 沉 淀 生 成 , 证 明 有 氯 化 氢 存 在 ; 最 后 通 入 澄 清 石 灰 水 , 澄 清 石灰 水 变 浑 浊 , 证 明 二 氧 化 碳 存 在 , 故 A 正 确 ;B.浓 硫 酸 可 干 燥 气 体 , 不 能 证 明 水 的 存 在 , 氢 氧 化 钠 和 二 氧 化 碳 、 氯 化 氢 反 应 , 除去 二 氧 化 碳 和 氯 化 氢 , 无 法 证 明 有 水 、 氯 化 氢 , 故 B 错 误 ;C.先 通 硝 酸 银 溶 液 , 会 使 气 体 中 混 有 水 蒸 气 , 无 法 判 断 原 来 有 没 有 水 蒸 气 , 故C 错 误 ;D.氯 化 钙 干 燥 气 体 , 氯 化 氢 和 二 氧 化 碳 通 入 水 蕊 试 液 都 能 使 石 蕊 试 液 变 红 色 , 无 法证 明 有 水 和 氯 化 氢 , 故 D 错 误 .故 选 A.9. 答案: (1)过氧化氢的浓度。 (2)③ ④ 温度高,反应速率快(3)浓度为 5%,温度为 20 度,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解析: (1)实验①②是通过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过氧化氢的浓度,探究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实验③④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温度,探究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通过表格数据还知道,如果不使用催化剂,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需要的时间太长,在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使用浓度为 30%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因此当溶液浓度为 5%,温度为 20 度,有二氧化锰作4催化剂时,最适合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10. 答案: (1)稀盐酸 ;(2)方案Ⅰ ; 不能排除 Ag+的干扰(3) CO 32-等。解析: (1)方案Ⅱ的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没有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故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稀盐酸;(2)方案Ⅰ中,如果溶液中有银离子,也会产生上面的现象,故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方案Ⅰ,理由是不能排除 Ag+的干扰;(3)取样品,滴加 Ba(NO 3) 2溶液,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会产生沉淀,加入稀硝酸时,碳酸钡溶解,而硫酸钡不溶解,故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 CO32-的干扰。考点:硫酸根离子的鉴别。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1. 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用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③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 (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 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 的稀盐酸进行实验。(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 等。2. 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且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氢气 D.氧气3. 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 A.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4. 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5. 常用泡沫灭火器装的主要药品是( ) A.稀盐酸和碳酸钙 B.硫酸和碳酸钠C.硫酸和碳酸氢钠 D.硫酸铝和碳酸氢钠6. 物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等与其性质密切相关.(1)铁在生活中可用于制作炊具,因为它有良好的延展性和 性.(2) “洁厕灵”可以有效清除污垢,除去异味,其有效成分为盐酸.它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制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3) “漂白精”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若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NaClO+2HCl═NaCl+X↑+H 2O,则 X 的化学式为 .7. 试 管 里 盛 有 黑 色 的 粉 末 , 加 热 时 有 红 色 固 体 生 成 , 同 时 产 生 无 色 且 能 使 澄 清 石 灰水 变 浑 的 气 体 . 这 黑 色 粉 末 是 ( )A. 氧 化 铜 B. 氧 化 铁 与 碳 的 化 合 物C. 木 炭 粉 D. 氧 化 铜 与 木 炭 的 混 合 物8. 下 列 有 关 实 验 的 评 价 正 确 的 是 ( )A. 点 燃 某 可 燃 物 , 在 火 焰 上 罩 一 个 冷 而 干 燥 的 烧 杯 , 烧 杯 的 内 壁 有 水 雾 出 现 , 证 明可 燃 物 一 定 是 H2 或 含 有 H2B. 某 混 合 气 体 能 使 灼 热 的 氧 化 铜 变 成 红 色 固 体 , 且 导 出 后 气 体 能 使 澄 清 石 灰 水 变 浑浊 , 证 明 原 气 体 中 一 定 含 有 一 氧 化 碳 ,C. 实 验 室 用 大 理 石 与 盐 酸 反 应 制 取 的 CO2 通 入 澄 清 石 灰 水 无 沉 淀 生 成 , 可 能 是 因为 盐 酸 太 浓D. 含 二 氧 化 碳 、 一 氧 化 碳 、 氢 气 、 水 蒸 气 、 氮 气 的 混 合 气 体 , 依 次 通 过 石 灰 水 、 灼热 的 氧 化 铜 、 干 燥 剂 ( 假 定 每 步 都 充 分 吸 收 ) , 最 后 只 剩 下 氮 气9. 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10. 现在有下列实验仪器:①大试管 ②烧杯 ③酒精灯 ④集气瓶 ⑤长颈漏斗 ⑥带导管的双孔塞 ⑦导气管 ⑧玻璃片 ⑨铁架台 ⑩水槽等仪器,在实验室制取 CO2 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3参考答案:1. 答案: CaCO 3+ 2HCl = CaCl2+ H2O+ CO2↑【作出猜想】石块大小不同(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等)【设计实验】 (1)不同地点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交流讨论】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拓展延伸】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压强等答两点即可2. 答案: A解析: 解: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硫酸会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发出嘶嘶声.故选A3. 答案: A4. 答案: D5. 答案: D6. 答案: (1)导热;(2) CaCO 3+2HCl═CaCl 2 +H2O+CO2 ↑;(3) Cl 2.解析: (1)铁在生活中可用于制作炊具,因为它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故为:导热;(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为:CaCO 3+2HCl═CaCl 2 +H2O+CO2 ↑;(3)化学方程式为 NaClO+2HCl═NaCl+X↑+H 2O,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都不改变,反应前钠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1 个、3 个、1 个、2 个,反应后除 X 外钠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1 个、1 个、1 个、2 个,因X 中有 2 个氯原子,故 X 的化学式为 Cl2,故为:Cl 2.7. 答案: D解析: 解 : A、 加 热 氧 化 铜 没 有 新 物 质 生 成 , 故 选 项 错 误 .B.氧 化 铁 和 碳 的 加 热 生 成 铁 和 二 氧 化 碳 , 不 会 生 成 红 色 固 体 , 故 选 项 错 误 .C.木 炭 粉 与 氧 气 反 应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 加 热 时 不 会 有 红 色 固 体 生 成 , 故 选 项 错 误 .D.氧 化 铜 和 木 炭 粉 都 是 黑 色 物 质 , 加 热 后 生 成 铜 ( 红 色 ) 和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 无 色 且能 使 澄 清 石 灰 水 变 浑 的 气 体 ) , 故 选 项 正 确 .故 选 : D.8. 答案: C9. 答案: 利用向小烧杯中点燃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10. 答案: ①④⑤⑥⑦⑧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