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运筹于策划之中 - 漳州市教育局.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341351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筹于策划之中 - 漳州市教育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筹于策划之中 - 漳州市教育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筹于策划之中 - 漳州市教育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筹于策划之中 - 漳州市教育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筹于策划之中 - 漳州市教育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活动对象 目标 主题 形式 流程 效果载体运筹于策划之中谈教研活动策划的内容与方法王羽左摘要活动策划的周密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卷入度与受益度。通过对以往教研活动组织形式的诊断与改进,对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载体与教师学习形式的选择、活动流程的安排作出分析,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关键词 教研活动 策划 内容 方法作者简介 王羽左嘉兴教育学院教育科研员(浙江嘉兴 31400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里的“预”说的就是事先准备。没有周密的事先准备,做事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纰漏,而这些纰漏往往在事情进展的当下是难以弥补的,事后弥补又往往时过而境迁,无法产生相应的效果。由是

2、,事情的顺利进展与预期效果的顺利产生,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事先准备策划。教研活动也不例外。策划决定着活动的成败。那么策划是否有章可循呢?也就是说我们在策划一项活动的时候,策划什么,怎样策划,才能比较出色地完成策划任务保彰活动效果呢?一策划什么从教研活动的关涉点看活动策划的内容要回答“策划什么”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活动的几个关涉点谈起:在这几个关涉点中,活动的对象与目标常常是先于活动本身而存在的,它们是活动产生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为了这一些人有那方面的提高”而考虑举办一次活动。所以说活动的对象与目标是活动策划的已知条件。而活动的效果则是目标的另一种体现方式目标是活动尚未开展时对活动效果的预设

3、,效果是目标在活动开展时的事实体现。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策划就是已知活动的对象与目标,求证达成目标的主题、载体、形式与流程的过程。由此,也可以这么说:活动策划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活动的对象与目标设计活动的主题、载体、形式与流程。2活动策划主题 载体 形式 流程活动目标活动对象二怎样策划从对通常做法的诊断与改进中看活动策划的方法(一)怎样确定活动的主题1通常的做法通常,活动的组织者会根据工作计划与活动对象的需求来确定活动的主题。一般来说,工作计划来自于相关文件(或例行工作) ,活动对象的需求靠组织者依据现状推测而得。如工作计划中安排了“新课程备课活动” ,小学语文教研员赵老师正在思考今年

4、“新课程备课活动”的主题,她先排除了前三年在这项活动中已经用过的主题解读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落实、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接着想:那么今年弄个什么主题呢?她翻了翻省教研室的工作计划,看到今年省教研室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制定学科教学规范” ,于是她初步决定今年备课活动的主题为“学科教学规范的预设与生成” 。她打电话给几位学科骨干教师,对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她决定将此主题上报相关领导,待领导认可后,主题就定下来了。2诊断与改进从以上的描述中不难看出,通常的做法更多关注的是教研活动的前后不重复(排除已经做过的主题)与上级机构(或相关部门)的意图。这里面包含着一些现实问题与发展

5、趋势(因为上级机构制定工作计划时已然对现实问题与发展趋势做了考虑) ,所以不能不说这也是确定活动主题的一种思路。但这种思路较为明显的缺点是对活动对象现实需求的关注度不够,且主题的形成与主题的落实是分离的,主题确定后须重新寻找落实主题的支架。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洁博士认为:教研活动主题的确立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公开、集中、筛选。 “公开”是指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将教师内心的需要公开出来,换言之,就是将教师内隐的想法、观点等等显性出来;“集中”是指将教师内心的需求集中,放在一个矩阵(见右图)之中进行梳理,在不同的象限中评析并聚焦;“筛选”是指为每一个矩阵中的每个项试着打分之后,在平衡的基础上,确定研修的

6、主题。 13我们不妨试着用这个矩阵来筛选“新课程备课活动”的主题:假如了解到目前状态下备课的现实问题是“形式大于内容” ,即备课归备课,上课归上课。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版块式备课。先进理念的支撑点是“三维目标” 、 “生成与预设” 。已有经验是“精彩的生成基于巧妙的预设” 。那么这次活动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呢?好象一下子还看不出来,但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来想,主题是否就可以定为“三维目标引领下的版块式备课”呢?同样不难看出,用这样的矩阵确定主题的过程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突破现实问题,引领教师将先进理念与发展趋势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这种思路的还有一大优势在于:落实主题的支架突破点、挂钩点、支撑点、生长点,先

7、于主题产生,这对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落实主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小结:确定活动主题的辅助手段“矩阵”的变式及运用根据实践可知,运用以上矩阵确可帮助我们较为周到地考虑各种因素。这种方式看似机械,但可提示我们寻找支撑活动的各种要素,或将原本内蕴在活动中的各要素显性化,使之从无到有,从模糊状态逐步走向清晰,从而提升活动的品质。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矩阵”是一种可以牵制与主题关联度比较大的各种因素的一种工具,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据此寻找并分析各种因素,确定主题。“矩阵”中的四个象限的名称并非一定要如上图所示,必要时完全可以更换其中的内容,如可以把“先进理念”换成“相关要求” 。当四个象限中的内容一下子无法

8、找齐的时候,也可减少象限,运用能明确找得到的三个象限筛选主题;如考虑的因素不止这四个象限时,也可增加象限进行筛选。(二)怎样选择活动载体与学习形式1目前较为常见的活动载体与学习形式回顾我们的教研活动,较为常见的有听课说课评课活动、请专家来作讲座、经验交流(观点报告、读书活动) ,有时候这些活动是组合着进行的。这些活动虽然不能囊括目前我们所有的教研活动,但我们也许能从中廓清教研活动中常用的载体与方法:类型 载体 教师学习的外显形式上课、说课、听课、评课 他人或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行为) 做、听、看、说、写专家报告 他人(教育行政部门、专家)的要 听、说4求、观点经验交流(观点报告、读书活动 )

9、他人(教育行政部门、专家)或自己的认识、经验 听、说、写从上表中不难看出,教研活动所用的载体大约有两种:他人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同伴)的要求、观点、经验与自己的认识、经验。载体无论是文本的、言说的、图象的还是现场观察的,似乎都跳不出这两者的范围。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外显的学习形式通常有看、听、写、说、做。仔细想想,除了蕴藏在看、听、写、说、做这些外显的形式背后的思考外,也很难再提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外显的其他学习形式。2诊断与改进既然我们很难再提出新的活动载体与教师在活动中外显的学习形式,那么这些载体与形式支撑下的教研活动效果有时令我们不满的原因就不是载体与形式缺乏的问题,可能就是在这些载体

10、与形式中如何作出选择与排列组合的问题。从建构主义理论中“鱼就是鱼”的例证中可知:人们基于他们已知道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 2,也就是说人的学习往往都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人们通过看、听、说、写、做等形式向上一级认知水平攀升,载体的意义在于为看、听、说、写、做提供具体的内容。是否能有效的看、听、说、写、做与载体本身是否与学习者原有的及企望达到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有较大的关系,这种适应程度又是学习者在看、听、说、写、做这些学习形式开展之时,学习者是否真正进入了思考状态的关键。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在活动中如何将学习者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活动所期望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搭建“桥梁” ,是活动

11、策划时选择载体与方法的思考基点。也就是说,当我们在选择活动载体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载体是否有连接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与活动所期望达成水平的要素。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也会以此为依据来对载体进行查漏补缺。如:我们在策划以“三维目标引领下的版块式备课”为主题的活动时,我们会从报刊杂志上选择一些相关的文章或实例来作为载体。在策划时,应该分析这些文章与实例与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载体:自己的、他人的形式:看、听、说、写、做原有认知水平 期望达成水平5之间的关联度,一旦发现关联度不够时,我们可在活动开展之前请一位学习者试着用我们选择的实例来上一节课,将其在实践中体会到的优势与困难具体记录下来,供活动开展时讨论

12、。这个环节的安排就能较好地搭建载体与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之间的“桥梁” ,以达到活动开展时解决学习者心目中“版块式备课到底行不行”的疑问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认知水平的推进在实际操作中, “版块式备课要注意哪些问题”等。3小结:选择活动载体与教师学习形式的思考基点在学习者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活动所期望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搭建“桥梁”在学习者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活动所期望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搭建“桥梁” ,意味着活动策划者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活动所期望达到的认知水平两个端点出发,寻找载体。更意味着在载体初步选定以后,用这两点为依据来分析载体,确定相应的学习形式与活动流程。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

13、的学习形式以“看、听”居多, “说、写、做”的份额明显不足。从“缺乏各自体悟的经验都是伪经验”的角度来讲,“说、写、做”份额的明显不足必将影响教研活动的实效。因此,提倡在教研活动中尽可能安排以“说、写、做”为外显形式的学习活动。(三)怎样安排活动的流程1教研活动流程的一般表现形式目前教研活动中,一般用表格的形式告知活动参与者活动的流程与时间安排。如一次主题为“以课例为载体推进校本研修”的教研活动中,活动流程安排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如右表):2诊断与改进活动参与者从上表中获知了活动的大概内容与时间,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每一个环节中的学习任务,所以在活动的进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活

14、动参与者在活动进程中的思考力与收获。由此,在活动流程的安排中,能否将每个环节中的学习任务较为明确地告知活动参与者以使其更早更深入地卷入到活动中呢?由此,在嘉兴市教育研究院与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嘉沪校本研修高级研修班”的活动中试行了一种“导研稿” 。在导时间 内容9:009:30 前期回顾9:3010:20 案例介绍10:2010:40 交流互动10:4011:10 活动总结6“以课例为载体推进校本研修的实践与反思” 导研稿【我们的目标】期望告诉大家前期我们以课例为载体推进校本研修的过程(具体做法)与后续活动情况,以及我们的反思。期望大家能从我 们的实践与思考中受到启 发。【你们的建议

15、】内容 请你关注 你的建 议(想法)前期 实践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为什么选择以课例为载体来推进校本研修?在前期实践中有哪些收获,哪些困惑?后 续活动案例一:辅成教育集团为什么能坚持做课例研究?案例二:嘉兴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目前在开展怎样的校本研修活动,这种研修活动是否也有课例研究的要素?我们 的思考与构想一课例研究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什么? 二课例研究的本质与形式各有哪些要素? 【共同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课例研究要抓要素,你 认为可以吗?研稿中,将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明确告知活动参与者。如:3小结:安排活动流程时的重要工作是将各环节的学习任务明确告诉活动参与者“导研稿”是有效方式之一在多次教研活动

16、中, “导研稿”的运用均得到了活动参与者的好评。 “导研稿”就像一幅地图,引导活动参与者搜索目标,寻找路径;“导研稿”又像一份说明书,使活动参与者提前知道自己的任务,便于他们适时适当并较有深度地介入活动;“导研稿”还像一面聚光镜,避免活动过程中主题的流散与中心的转移。同时,制定“导研稿”的过程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活动的策划,使活动的策划过程更周密。当一项教研活动的策划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活动策划作整体检视:1活动目标是否清晰;2活动环节是否紧凑;3活动过程中是否尽可能使活动参与者带着任务卷入活动;4活动是否能延伸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的阶段。参考文献1王洁教研活动的策划2007 年 6 月 8 日在“嘉沪校本研修高级研修班 ”上的讲座2约翰D布兰思特等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 月版第 18 页7(作者:王羽左;地址:嘉兴教育学院;邮编:314000;电话:13967395953;电子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