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第一节第二框 财政的重要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财政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事实材料的了解和收集,使学生了解财政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对财政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财政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二、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分四组)查阅相关资料:、我国国家财政所支持的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项目的资料(图片、文字或者图文并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经费的增长情况和
2、我国中小学、中职学校、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增长情况;、2004 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方面(比如:公共卫生建设、农民减负情况、救济救灾情况、“低保”情况等)的相关资金统计情况;、我国用于军队建设方面的军费增长情况。2、教师收集好相关教学资料,做好多媒体课件。(后附)三、教学过程【新闻播报】 【内容导学】(略)师生点评(略)【导入新课】(多媒体图片展示)以 1978 年 12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回顾改革开放 20 年的历程,历史性的伟大变化集中地反映在:1)经济总量成倍增长;2)基础产业、基础
3、设施明显改善;3)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4)教育、科学飞速发展,国防力量日益强大。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性问题设计】近几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当前的经济增长,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加快了经济调整步伐,增强了经济增长后劲。2004 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表明我国从 1998 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淡出。怎样看待我国财政政策的转变?【学生活动】【分析探究】【板书】财政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示+学生拓展)1、财政有力地促进经
4、济的发展【学生活动】请第一组同学展示网上检索到的国家财政支持的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项目的资料(图片或文字),同学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从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个大型项目的资料,结合课本知识,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归纳: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持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项目有:三峡水库、京九铁路、南昆铁路(如,我国南昆铁路的建设,就是国家通过财政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为修好这条铁路,国家先后投资 180 多亿元,如果没有国家的投资,建设好这条铁路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家为什么要投资建设南昆铁路?因为,建好了这条铁路,可以促进大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可以改变地区之间经
5、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青藏铁路、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沈大高速公路、京津唐高速公路、洋山深水港、上海隧桥工程等。为了完成这些大型项目的建设,国家财政在经济建设的投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从而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是国家通过财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例如,南昆铁路的建成,改善了路网布局,它不仅是西南与华南沿海间最便捷的通道,而且还将与钦州的钦、防城港、北海及雷州半岛上的湛江一起,构成出海在通道,从而把地域辽阔、发展潜能巨大的西南内陆,与海岸线一长、交通发达的华南地区连接起来,形成“背靠在西南,面向东南业”的格局,对大西南的资源开发和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起到促进作用)。(又如
6、,京津唐高速公路的建成,由于公路质量的大大提高,动力紧张的状况得以缓解,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板书】2、财政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学生活动】请第二组同学展示网上检索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经费的增长情况和中小学、中职学校、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情况请同学思考并共同探究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国家财力的支持?(2)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希望工程”和“助学工程”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归纳: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事业单位,它们不同于企业。因为它们或者没有经济收入,或者可以取得部分收
7、入,但难以维持自身的日常开支,必须依靠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的发展靠科学,科学的进步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还不够发达,有不少地区的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希望工程”和“助学工程”说明国家财政的力量还不够大,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地一步说明,科教文卫事业的大展,有赖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板书】3、财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活动】请第三组同学展示网上检索的 2004 年用于社会保障方面(比如:公共卫生建设、农民减负情况、救济救灾
8、情况、“低保”情况等)的有关资金统计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何理解经济建设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从而也就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如何理解财政通过调节社会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教师归纳: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也是我国组织财政收支的出发点。人民生活状况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多少,另一方面是取决于财富分配的状况如何。首先,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因为,只有财政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丁基础。其次,社会财富分配的是否合理,
9、也离不开财政的作用。因为,财政具有调节社会分配的职能。如果大量社会财富被少数人享有,而大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就难以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物质利益的驱动,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但由于主客观经济条件存在着差异,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收入差距拉大是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如果任意扩大,将不得社会的稳定,最终也将影响效率的提高。而财政的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限制过高的收入;通过社会保障的支出,可以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增加工资,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通过减税让利,可以支持企业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10、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及低税政策,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可见,财政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实现社会公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板书】4、财政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学生活动】请第四组同学展示网上检索的:我国军费的增长情况在 80 年代中期我国裁军 100 万,在中共十五大上又宣布裁军 50 万,但是,军队的整体装备水平提高了,2004 年我国的国防支出 21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6%。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是离不开财政支持的。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分配政策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将财政重要作用主要表现的几
11、个方面所列的思考探究问题作为学习训练的内容,即:1、根据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个大型项目的资料,结合课本知识,说明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国家财力的支持?3、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希望工程”和“助学工程”说明了什么问题?5、如何理解经济建设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从而也就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如何理解财政通过调节社会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对学生参与思考和探究的回答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相互结合,综合运用。五、教学设计说明过去由
12、于过分追求知识和能力目标,忽略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需要比较忽视。于是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学生记住结果并会应用解题就行了。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显得苍白乏味,学生学习方法不灵活,死记硬背,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新的教学理念驱动下,本课题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活动。(1)以“2004 年我国将改变从 1998 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学们怎样看待
13、我国财政政策的转变?”自然进入了本课题的学习。(2)请第同学们展示课前在网上检索到的国家财政支持的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项目的资料(图片或文字),并探究:从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个大型项目的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若学生难以接受,可按教材要求简化过程),强化学生的探究欲。(3)请下面的同学依次展示网上检索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经费的增长情况和中小学、中职学校、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情况;2004 年用于社会保障方面(比如:公共卫生建设、农民减负情况、救济救灾情况、“低保”情况等)的有关资金统计情况;我国用于军队建设方面的军费的增长情况等。请学生思考并共同探究问题;为缓解县乡财政压力出谋划策。这样处理能化难为易,变枯燥为乐趣,变结论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使生硬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学生逐渐对学习本课程产生渴望之情,能主动参与探究,建构新知,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设计:上海市崇明中学 赵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