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科学学院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51 年,根据发展需要,国家决定在长春建立东北地质专科学校,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任校长。1952 年,院系调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及东北工学院物理系(部分)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并设立地质矿产勘查系。1958 年,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也随之改称地质系。1997 年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地质系和能源系合并成立地球科学学院。2000 年,经教育部批准,五校合并,成立新的吉林大学,保留地球科学学院的设置和名称。著名地质学家喻德渊教授
2、、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张寿常教授、探矿工程学家胡祎同教授、地质与矿床学家张秋生教授等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以及领导工作。在学院学习过的刘嘉麒教授、康玉柱教授、翟裕生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院现有教职工 136 人,教师 102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双聘) ,教授 50 人(博士生导师 29 人) ,副教授 33 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矿产资源科学院外籍院士 5 人。现有六个本科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10
3、个硕士授权学科和 8 个博士授权学科,2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承担建设的学科中有 1 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 、4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矿物学 岩石学 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海洋地质学) 。经过近 60 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基础地质研究和油气远景评价、油砂油页岩的评价、岩石圈演化的物质记录、区域地质调查以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预测评价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层次人才,产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地学各领域取得研究成果 240 余项,其中 41 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目
4、前在研项目 97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33项。.学院立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基础,发挥地学学科优势,构建和完善研究型教学体系,丰富了人才培养特色。目前,学院承担质量工程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 3 个,拥有省级精品课程 4 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1 个。辽宁兴城实习基地和长春周边实习基地、地质学基地班、地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岩矿双基实验室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建设,创造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及全面开放实验室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培养措施,提升了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834 名,硕士研究生 169名,博士研究生 95 名和留学生 2 名。
5、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稳定在 50%左右。学院与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40 所大学、研究机构及地质调查部门,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中、韩、俄、朝、日、蒙 6 国协商成立的区域性国际学术组织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围绕东北亚地区地质及资源环境等问题,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吉林分公司等单位开
6、展了广泛的科技教育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联合科技攻关。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和校友在学院设立了“五四”青年奖励基金、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等多项奖学金、奖励基金,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地质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地质学专门人才。毕业生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地质科学调查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与相邻专业人员对话和合作能力,可从事地学研究、资源调查、资源开发及管理工作。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地质学基础理论、基
7、本知识;系统接受地质基本工作技能、地质科学研究和计算机应用、外语交流的训练;概略学习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才培养实行导师制,引导科研生产活动,培养基本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坚实的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和运用能力。2.掌握现代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质科学发展的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3.掌握地质数据的采集、处理、综合研究和成果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4.掌握科技信息技术与基本方法,具有资料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并加以正确表达的能力。5.基本具有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学
8、习能力、调查能力和思辨能力。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原理、大地构造学、中国地质学、矿床学、地球演化。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地质学属于基础自然科学,具有典型的探索性、地域性、实践性。专业以强化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基本能力为特色。专业方向包括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五、学制一般为四年六、学位授予理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2通过培养方案规
9、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按照规定内容取得相应学分:198.5 学分。地质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 1 2短一 3 4短二 5 6短三 7 8备注03125001 思 想 道 德 修 养与 法 律 基 础 基 础3 40 3 课外 803125002 马 克 思 主 义 基本 原 理 概 论 3 40 3 课外 803125003 中国近代史纲要2 30 2 课外 603125004 毛 泽 东 思 想 和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 义 理 论 体 系概 论6 60 6 课外3603125005-
10、6 形势与政策-2 32 1 1 课外3205191001-4 大学英语 B 16 256 4 4 4 4 04192001-4 体 育 4 128 1 1 1 1 08296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4 68 263 07193004-5 高等数学B-10 160 5 5 +习题3207193011 线性代数 B 3 54 3 +习题12071930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3.5 56 3 +习题1207194001-2 大学物理B-7 128 3 3 +8 实验演示07394005-6 大学物理实验-1.5 54 1 0.507295002 普通化学及实验 B3 48 8 3 必修课0019
11、0001 军事理论 2 32 2 课外 4普通教育课程选修课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四类课程,总计选修不少于 8 学分)07261001 地球科学概论 4 60 14 407261004 结 晶 学 与 矿 物学 A5 80 38 5 前 10 周07261006 晶 体 光 学 及 光 性矿 物 学3 48 34 3 后 6 周07261008 岩石学 A 3 48 24 3 前 8 周07261009 岩石学 A 2.5 42 24 2.5 后 7 周07261223 岩石学 A 2.5 42 24 2.5 前 11 周07261013 古 生 物 学 与 地层
12、学 A6 96 26 607261011 构造地质学 A 4 64 26 407262028 地球物理学原理3 48 8 307261015 地球化学 3 48 14 307261056 地 貌 与 第 四 纪地 质 学 A2 32 6 2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07161027 大地构造学 2 32 2地质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1 2 短一 3 4 短二 5 6 短三 7 8备注07161158-9 专业英语 A- 4 64 2 207195604 物理化学 D 2.5 40 2.5072
13、61023 遥感地质学 2 32 8 207164502 环境地质学 2 32 208161226 沉 积 学 与 能 源 矿 产 2 32 2选修课07161066 现代地层学 2 32 2学科基础选修课总计选修不少于 12学分。07161017 多元统计分析 2 32 208296010 C 语言程序设计 4 64 16 407261047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基 础 3 48 8 307261048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应 用 3 48 24 16 307164126 水文地质学基础 C 2 32 207261068 数 字 地 质 科 学 概 论 2 32 16 2071613
14、02 现 代 仪 器 分 析 技 术 2 32 6 208161071 海洋地质学 2 32 208263030 工程地质学基础 3 48 6 307161007 天 体 演 化 与 行 星 地 质 学 2 32 208261026 区 域 地 质 调 查 方 法 与 技 术 3 48 6 10 3学科基础课程全院公共选修课08161093 矿产经济学 2 32 2学生在13 门全院公选课程中总计选修不少于 10 学分。07261022 中国地质学 3 48 16 307161016 地球演化 2 32 2必修课 08261096 矿床学 B 2.5 40 10 2.507261067 地质力
15、学 1.5 24 6 1.507161122 成因矿物学基础 2 32 207261138 显微构造学 2 32 10207161301 电 子 探 针 分 析 方 法 及 在 地质 学 中 的 应 用 1.5 24 1.507161303 现 代 同 位 素 分 析 方 法 及在 地 学 中 的 应 用 2 30 207161227 火 成 岩 成 因 研 究 方 法 与 实 例 2.5 40 2.507161233 门类古生物学 2.5 40 2专业教育课程选修课07161239 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 2.5 40 2.5专业教育选修课总计选修不少于 10学分地质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实践
16、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学分 周数 建议修读学期 备 注00690001 入学教育 0 1 100690002 军事教育 3 3 100690003 公益劳动 0 1 1-4 集中或分散进行大类共同环节00690004 毕业教育 0 1 807461191 认识实习 2 2 短学期 1 长春周边07461197 实践技能培训 4 4 短学期 1 校内07461192 教学实习 6 6 短学期 2 辽宁兴城07461198 专业实习 2 2 短学期 3 辽西-冀北07461199 科研实习 4 4 短学期 3 全国各地专业实践环节07661210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10
17、 10 8 校内;提前 6 周介入论文,第一周正式开始07461219 学科(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综合研修3 3 4 校内,成绩考核为考试合计 34 37地质学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纵向结构 学时 (%)学分(%)横向结构 学时 (%)学分(%)普通教育课程 1314 50.8 77 49.2 必修课 1946 75.3 116.5 74.4学科基础课程 992 38.4 62 39.6专 业 课 280 10.8 17.5 11.2 选修课640 24.7 40 25.6合 计 2586 100 156.5 100 合 计 2586 100 156.5
18、100实践教学环节 34 学分 课外培养计划 8 学分 合计 198.5 学分地质学(基地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较大发展潜力的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毕业生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地质科学调查和研究的基本能力,以及与相邻专业人员对话和合作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可从事地学研究、资源调查、资源开发及管理工作。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地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接受地质基本工作技能、地质科学研究和计算机应用、外语交流的训练;概略学习相关学
19、科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才培养实行导师制,提前介入科学研究,培养地质科学研究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和运用能力。2掌握现代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质科学发展的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3掌握地质数据的采集、处理、综合研究和成果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4掌握科技信息技术与基本方法,具有资料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并加以正确表达的能力。5具有撰写地质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调查能力和思辨能力。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矿物学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主要课程:
20、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原理、大地构造学、中国地质学、地球演化。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地质学属于基础自然科学,具有典型的探索性、地域性、实践性。专业以强化地质调查与研究基本功为培养特色。专业方向分流为:地球物质研究;地球演化研究;构造地质学研究。五、学制一般为四年六、学位授予理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按照规定内容取得相应学分:202.5 学分。地质学(基地班)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
21、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 1 2短一 3 4短二 5 6短三 7 8备注03125001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律 基 础 基 础3 403 课外 803125002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理 概 论3 403 课外 803125003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22 课外 603125004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体 系 概 论6 606 课外3603125005-6形势与政策- 2 321 1 课外3205191001-4大学英语 B 16884 4 4 4 05191005
22、-6大学英语 B 4 722 204192001-4体 育 4 1281 1 1 1 08296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4 72164 07193004-5高等数学 B- 10 1605 5 +习题3207193011 线性代数 B 3 543 +习题12071930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3.5 563 +习题1207194001-2大学物理 B- 7 1283 3 +8 实验演示07394001-2大学物理实验-1.5 541 0.507295002 普通化学及实验B388 3 必修课00190001 军事理论 2 322 课外 4普通教育课程选修课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学生在七大
23、类课程中选修四类课程,总计选修不少于 8 学分)07261001 地球科学概论 4 60 14 407261004 结 晶 学 与 矿 物 学 A 5 80 38 5 前 10 周07261006 晶 体 光 学 及 光 性 矿 物 学 3 48 34 3 后 6 周07261008 岩石学 A 3 48 24 3 前 8 周07261009 岩石学 A 2.5 42 24 2.5 后 7 周07261223 岩石学 A 2.5 42 24 2.5 前 11 周07261013 古 生 物 学 与 地 层 学 A 6 96 26 607261011 构造地质学 A 4 64 26 407262
24、028 地球物理学原理 3 48 8 307261015 地球化学 3 48 14 307261044地 貌 学 与 第 四 纪 地质 学 A 2 32 6 2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07161027 大地构造学 2 32 2地质学(基地班)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1 2 短一 3 4 短二 5 6 短三 7 8备注07161158-9 专业英语 A- 4 64 2 207195604 物理化学 D 2.5 40 2.507261023 遥感地质学 2 32 8 207164502 环境地质学
25、2 32 208161226 沉 积 学 与 能 源 矿 产 2 32 207161066 现代地层学 2 32 2选修课07161122 成因矿物学基础 2 32 2学科基础选修课总计选修不少于 12学分07161017 多元统计分析 2 32 208296002 C 语言程序设计 4 64 16 407261047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基 础 3 48 8 307261048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应 用 3 48 24 16 307164126 水文地质学基础 C 2 32 207261068 数 字 地 质 科 学 概 论 2 32 16 207161302 现 代 仪 器 分
26、析 技 术 2 32 6 208161071 海洋地质学 2 32 208263030 工程地质学基础 3 48 6 307161007 天 体 演 化 与 行 星 地 质 学 2 32 208261026 区 域 地 质 调 查 方 法 与 技 术 3 48 6 10 3学科基础课程全院公共选修课08161093 矿产经济 2 32 2学生在13 门全院公选课程中总计选修不少于 10 学分。07261022 中国地质学 3 48 16 307161016 地球演化 2 32 2必修课 08261096 矿床学 B 2.5 40 10 2.507161228 砂 岩 中 的 地 质 流 体 记
27、 录 2.5 40 2.507161229 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 2.5 40 2.507161230 火 成 岩 成 因 研 究 方 法 与 实 例 2.5 40 2.507161231 变 质 作 用 研 究 方 法 与 实 例 2.5 40 2.5地 球 物质 模 块07161232 理论古生物学 2.5 40 2.507161233 门类古生物学 2.5 40 2.507161234 地球演化 2.5 40 2.507161235 中国区域地层 2.5 40 2.5地 球 演化 模 块07161236 区域构造分析 2.5 40 2.507161237 成矿构造分析 2.5 40 2.5
28、07161238 构造解析 2.5 40 2.507161239 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 2.5 40 2.5地 球 动力 模 块专业教育课程选修课说明:专业教育选修课总计选修不少于 10 学分。每 5 周集中进行 1 门课程的研修式学习(学生应保证大量时间自学) 。地质学(基地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学分 周数 建议修读学期 备 注00690001 入学教育 0 1 100690002 军事训练 3 3 100690003 公益劳动 0 1 1-4 集中或分散进行大类共同环节00690004 毕业教育 0 1 807461191 认识实习 2
29、 2 短学期 1 长春周边07461197 实践技能培训 4 4 短学期 1 校内07461192 教学实习 6 6 短学期 2 辽宁兴城07461198 专业实习 2 2 短学期 3 辽西-冀北07461199 科研实习 4 4 短学期 3 全国各地专业实践环节07661210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10 10 8 校内;提前 6 周介入论文,第一周正式开始07461219 学科(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综合研修3 3 4 校内,成绩考核为考试合计 34 37地质学(基地班)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学时、学分分配表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纵向结构 学时 (%)学分(%)横向结构 学时 (%)学分(%)
30、普通教育课程 1386 52.2 81 50.5 必修课 2018 75.9 120.5 75.1学科基础课程 992 37.3 62 38.6专 业 课 280 10.5 17.5 10.9 选修课640 24.1 40 24.9合 计 2658 100 160.5 100 合 计 2658 100 160.5 100实践教学环节 34 学分 课外培养计划 8 学分 合计 202.5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矿产勘查方向)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掌握资源勘查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
31、国际视野,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备与相邻专业人员对话和合作的能力,懂经济、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面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勘查的需求,是融地质理论、勘查技术、矿业经济与环境及矿业政策法规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系统学习掌握地质科学和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固体矿产勘查和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概略了解当代地球科学中某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从事固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与管理等相关的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初步的固体矿
32、产形成及分布规律等的综合分析和成矿预测的科学研究能力;2初步掌握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有关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3具有对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处理、解释和在矿产勘查中应用的初步能力;4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具有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5掌握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具有矿产资源勘查设计、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从事矿山地质工作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
33、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相学、矿床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学等。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将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及资源经济学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设固体矿产勘查和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两个专业方向。其中,固体矿产勘查方向侧重于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和管理,以区域成矿理论与评价、成矿预测和矿产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矿产勘查经济研究为
34、特色。五、学制一般为四年。六、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达到学校规定的大学生德育和体育合格标准;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按照规定内容取得相应学分:202 学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矿产勘查方向)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备注实 验 上 机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1 2 短一 3 4 短二 5 6 短三 7 803125001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础 基 础3 403 课外 803125002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3 403 课外 803125003
35、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22 课外 603125004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6 606 课外 36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 2 321 1 课外 3205191001-4 大学英语 B 16 2884 4 4 4 04192001-4 体 育 4 1281 1 1 1 08296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4 7216 4 07193004-5 高等数学 B- 10 1605 5 +习题 3207193011 线性代数 B 3 543 +习题 12071930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3.5 563 +习题 1207194001-2
36、 大学物理 B- 7 1283 3 +8 实验演示07394001-2 大学物理实验- 1.5 541 0.507295002 普通化学及实验 B 3 488 3 必修课00190001 军事理论 2 322 课外 4普通教育课程选修 见普通教育公共选修课指导书(要求学生在七大类课程中选修,总计选修不能少于 8 学分) 07261001 地球科学概论 4 6014 4 学科基础课必修课07261005 结晶学与矿物学 B 3.5 6028 4 前 10 周07261006 晶 体 光 学 及 光 性 矿 物 学 3 4834 3 后 6 周07261008 岩石学 A 3 4424 3 前 8
37、 周07261009 岩石学 A 2.5224 2.5 后 7 周07261223 岩石学 A 2.5 4224 2.5前 11 周07261014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B 4 6416 4 07261011 构造地质学 A 4 6426 4 08261101 矿相学 2.5026 2.508262017 勘查地球物理 3 4812 3 08162027 勘查地球化学 2 328 2 07261024 遥感地质学 2 328 2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矿产勘查方向)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学时 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备注实 验 上 机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内 外 内 外1
38、2 短一 3 4 短二 5 6 短三 7 807161158-9 专业英语 A- 4 642 2 07261021 中国地质学 3 4816 3 07261044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 2 326 2 08261114 石油地质学 A 3 486 3 08262107 测量学 C 2 3210 2 08261224 采矿技术 2 324 2 08261225 选矿技术 2 326 2 08161039 大地构造与成矿 2 322 08261157 重砂测量与分析 2 3210 2 选修课08261103 流体包裹体 2 326 2 学科基础课任选 14学分07161017 多元统计分析 2 322
39、 08296002 C 语言程序设计 4 6418 4 07261047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388 3 07261048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3 4824 163 07264126 水文地质学基础 C 2 322 07261068 数字地质科学概论 2 3216 2 0716130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2 326 2 07161071 海洋地质学 2 322 07261020 地球化学通论 3 4816 3 08263030 工程地质学基础 3 486 3 07161007 天 体 演 化 与 行 星 地 质学 2 32208261026 区 域 地 质 调 查 方 法 与技术3 486 103
40、 学科基础课 院公共选课08161093 矿产经济 2 322院公共选课任选 12 学分08261095 矿床学 A 72 4.518 4.5必修 08261094 矿产勘查学 72 4.522 4.508261025 宝石资源地质学 32 2 8 2 专业课选修课08261100 矿石学 32 2 16 2专业教育选修课任选8 学分08261064 金属非金属矿床 48 3 3 082611069 矿田构造学 32 2 8 2 08261097 矿山地质学 32 2 8 208161102 矿业权评估概论 32 2 203161147 矿业法律基础 48 3 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矿产勘查
41、方向)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实践环节类别 实践环节编号 实 践 环 节 名 称 学分 周数 建议修读学期 备 注00690001 入学教育 0 1 1 00690002 军事教育 3 3 1 00690003 公益劳动 0 1 1-4 集中或分散进行大类共同环节00690004 毕业教育 0 1 8 07461191 认识实习 2 2 短学期 1 长春周边07461197 实践技能培训 4 4 短学期 1 校内07461192 教学实习 6 6 短学期 2 辽宁兴城08461200 专业实习 2 2 短学期 3 全国各地08461201 科研实习 4 4 短学期 3 08661211 毕业实习与毕
42、业论文 10 10 8 校内;提前 6 周介入论文,第一周正式开始07461219学科(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综合研修3 3 4 校内,成绩考核为考试专业实践环节08461117 矿产勘查设计 4 4 7 室内合计 38 4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矿产方向)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纵向结构 学时 百分比 (%) 学分 百分比 (%) 横向结构 学时 百分比 (%) 学分 百分比 (%)普通教育课程 1314 51 77 49.3 必修课 1906 74.9 114 73.1 学科基础课程 992 38.4 62 39.7 选修课 672 26.1 42 26.9 专 业 课 272 10.6 1
43、7 11 合 计 2578 100 156 100 合计 2578 100.00 156 100.00 实践教学环节 38.00 课外培养计划 8 总计学分 202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勘查方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 21 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地质工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方法,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与相邻专业人员对话和合作能力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领域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领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等工作。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
44、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和现代油气资源勘查及开发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综合分析沉积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研究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够应用计算机解决常见的地质问题;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听、说、读、写与译的技能。2系统掌握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具有从事石油地质工作的初步能力。掌握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资料解释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掌握综合勘探和油藏地质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完成地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
45、分析石油与天然气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研究能力。3掌握与本专业方向有关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4具有基本的经济和管理知识,具有地质工程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环境意识,具备对技术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好的人际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信息的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获取和追踪新知识的能力。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开发地质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层物理学、油气田勘查开发方法。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以石油勘探与
46、开发为方向,具有扎实的地质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勘探与开发一体化为特色。五、学制一般为四年六、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备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按照规定内容取得相应学分:200 学分。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勘查方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实验 上机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内 外 内 外 1 2短一 3 4短二 5 6短三 7 8备注03125001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础 基 础3 40 3 课外 803125002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3 40 3 课外 803125003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2 2 课外 603125004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6 60 6 课外3603125005-6 形势与政策- 2 32 1 1 课外3205191001-4 大学英语 B 16 2884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