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学习目标 (1)理解四种会计基础假设 (2)理解各类会计原则及其设立原因 (3)了解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的区别,第一节 会计假设,会计假设的概念 对会计的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的意义 对会计环境中的基本现象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推断 对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因素的抽象和概括 制定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会计政策与会计实务的基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的定义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人员的立场和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的特征 独立性 整体性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 假定会计主体将按照现在
2、的目标、方针和形式持续地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会按照取得该资产的目的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 会计主体所承担的债务也会按期偿付 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为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基础,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的定义 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假定相同的若干期间段,据以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会计主体的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使会计行为能够及时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并为会计帮助和促进会计主体持续有效经营和定期考核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
3、量的概念 会计采用一定的货币单位来计量与报告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结果 货币计量的含义 货币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单位,其他量都是辅助性的 货币计量需要借助于价格来完成,价格可以在市场的交换中形成,也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计价、评估方法进行量化 记账本位币的折算 隐含假设币值稳定,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的原则(1),可靠性原则 指财务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相关性原则 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有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其对企业做出评价或者判断。 可理解性原则 指
4、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必须清晰、简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的原则(2),可比性原则 指财务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可比性原则包括两方面含义:即不同类型企业的横向比较,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指企业应当按照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融资租赁和合并报表。 重要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的原则(3),谨慎性原则/稳健性原则 指在对同
5、一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收益的做法,要求企业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要及时进行,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会计要素核算应解决的主要问题(1)会计确认(2)会计计量(3)会计记录(4)会计披露,会计要素的确认,确认是指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确认要解决某一个项目应否确认、如何确认和何时确认三个问题,会计要素初始确认的条件,(1)
6、符合要素的定义 (2)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 (3)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会计要素在报表列示的条件,符合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列示在报表中.,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要求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合比较。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
7、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2)配比原则,(3)历史成本原则,也称实际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准则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第四节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实际工作中,款项的收支时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相互配比,就要研究按照什么样的方法确认收入和费用的问题。款项的收支时间与其归属期间的关系见下图:,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是在确
8、认收入和费用时采用的两种不同方法。,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在处理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经济业务时,凡实际收到了款项即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实际支出了款项即作为本期费用处理。而不问其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1)不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收入或支出,就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2)于会计期末根据账簿记录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不存在期末账项调整问题。(3)核算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但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4)适用范围:行
9、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方法之一;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应收应付;,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1)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2)日常账簿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进行账项调整。(3)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计算经营成果。(4)适用范围:各类企业。,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比较,课堂练习: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对利润的影响,假设A公司 (1)在本年以赊销的方式销售了25000元的商品(存货) ,这些商品的成本为12500元。 (2)在本年以赊购的方式购买了3000元的商品。 (3)本年支付给商品供应商18000元。 (4)收回15000元的销售款。要求:请分别计算在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下A公司本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