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践报告题目:浅谈中西方文化在交际中的差异类型:指导老师:姚行正 邬帅 学 院:外语学院 班 级:旅游 1034班 学 号:1027063423、 1027063426、 1027063427姓 名:陶黎黎、左星、谢欢 2012年 11月 12日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毕业专题2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践报告任务书外语学院 涉外旅游专业 旅游 1034班题目:浅谈中西方文化在交际中的差异承担任务的学生姓名:陶黎黎、左星、谢欢指导教师姓名:姚行正、邬帅下达任务书时间:2012 年 9 月 20 日任务分配情况及完成任务进程安排:(详述)2012.10.10前:小组查找
2、资料,确定毕业实践报告选题与写作提纲,提交毕业实践报告任务书交指导老师批阅。2012.11.10前:小组成员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并完成初稿撰写。2012.11.20前: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上交实践报告第二稿。2012.12.12前:完成二稿修改,提交第三稿,经指导老师审阅后定稿打印。实践报告写作提纲:(详述)一、中西文化在交际中存在差异的方面(一)交谈方面(二)风俗习惯(三)宗教信仰二、中西文化在交际中存在差异的原因(一)地理环境(二)历史背景(三)其他方面因素三、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在交际中的问题(一)了解中西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二)对待中西交际文化差异的态度指导教师签字:邬帅、姚
3、行正备注:此表由系部存档 教务处制3浅谈中西方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旅游 1034班陶黎黎、左星、谢欢学号:1027063423 1027063426 1027063427【摘 要】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日常交际用语中所突显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包括在称谓用语、礼貌用语、告辞用语、邀约用语及比喻用语方面存在的差4异,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而常导致在交际中出现误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交际影响的主要表现、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及避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交际产生印象的措施。【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目 录5第一章 中西文化在交际中存在差异的方面 51.1 交谈方面 61.
4、2宗教信仰 71.3 风俗习惯 8第二章 中西文化在交际中存在差异的原因82.1 地理环境 82.2 历史背景102.3其他方面因素 10第三章 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在交际中的问题123.1了解中西文化交际的重要性123.2 对待中西交际文化差异的态度13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历史,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也不尽相同,意识形态的分歧时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某一种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语言的文化特征。语言文化全球化是一个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过程,我们只有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6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人
5、们开始重视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有其产生的土壤,发展的历史和群体认同的现状,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文化现状。不同的文化现状意味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行为准则。在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就存在着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屏障,这道屏障导致跨文化交际者无法在交际中正确地译码,使交际出现障碍。一、 中西文化在交际中存在的差异方面1.1 交谈方面打招呼用语的差异 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度,在熟人之间见面都是需要打招呼的,但是中西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人们在打招呼用语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在中国,熟人之间的问候,例如:“你去哪儿呢?” 、 “刚刚在忙什么呀?” ,事实上这种问候
6、只是人们见面习惯性打招呼的一种方式,这种问候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得到真的答案,相当于西方的“Hello”的含义。但是如果我们与西方人见面用的是中方的语言,那么很大程度上会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中方习惯性的在交谈中问及对方的年龄及职业问题,但是在西方这是一大忌讳,所以中西方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这个差异,才能做到和谐友好交往。告别用语的差异 中国人分手时通常说:“再见。 ”但是在说“再见”之前,还要说些客套话,在中国的告别礼仪中,人们往往把道别的原因归于对方。例如,中国人到别人家里做客,告别时多半会以“我得走了,你一定很累了” 。然而,如果一个美国人去另一个美国人家里做客,他多半找出与自己有关
7、的理由道别,而不涉及主人一方,英美人认为这样说,更显得体。但是,在中国则一般不使用这样的告别语。对于赞扬和恭维的应答差异 英美人的思维模式多为直线型,喜欢直接表达;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大多为螺旋型,喜欢委婉含蓄的表达。因此,在与中国人进行交际时,外国人常常吃惊地发现,当他们赞扬或恭维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总是过于谦卑或贬低自己,而不会像外国人那样很坦然地用语言表示感谢。由于西方人不太了解中国以谦虚为美德的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人很不礼貌。而且有时还会把中国人这种过分的谦虚理解为不诚实的表现。因此,应该了解英美人对赞扬与恭维的应答的习惯,以避免中西方交际过程中不必要的误会的产生。话题选择的差异 跨文化交
8、际通常是通过说话的交往方式来进行的。中国人私下谈话中,即使是初次见面,往往也喜欢把年龄大小、家庭情况、家庭地址、身体状况、工资收入、婚姻状况等当作交谈的内容,以示对对方的关心。然而,所有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都是个人隐私。在西方国家,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与尊重,认为打听别人的事是很不得体的行为。因此,当与英美人进行交谈时,要选择适当的话题,以7免使西方人觉得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或感情受到伤害。1.2 宗教方面宗教精神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宗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窥见人类社会以及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的文化状况。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以及同各国联系和交流的增加,宗教交流是
9、不可避免的。因此,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行动等等,也有利于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宗教文化就会对交际模式产生影响。许多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崇尚自我和自身利益当先等,这些行为决定了他们的语言交际模式。而中国人一直以来深受儒教的影响,重视集体主义,讲究仁、义、礼、智,并在交际过程中考虑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尊老爱幼、朋友彼此忠诚这些基本道德条例。这些法则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的语言交际模式,也决定了两种语言中许多表达方式的差异。英美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
10、教传统。在西方语言体系中,用于赞美、感叹、诅咒发誓、表达愿望或形象描绘时,宗教色彩也比较强烈。西方人总是用“God”这个字眼,而中国人则表现出复杂多样的信仰内容。如西方人常说“By God”!(凭上帝发誓!) ,中国人说“老天爷作证 ! ”;西方人说的“God bless me”(上帝保佑!)相当于我们的“菩萨保佑!”等。我们时常还会看到一些带有特定的宗教含义的词语,如果不了解其相关背景而只按字面理解,就往往会导致交流的障碍。宗教文化同样对中西方的词汇、习语等方面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出自佛教的语言,它们主要来源于佛经的译作,还有一些汉语成语虽不是直接出自佛经但却是受佛教思想或佛教
11、活动的影响之后产生的。如“天花乱坠” 。相传佛说法时,天人感动,飘散香花作为供养。又相传梁武帝请云光法师在南京讲经,天花乱坠,今多含贬义,指说话动听,夸张而不符合实际。而在西方国家信仰基督教的同时,基督教的语言和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英美国家社会生活和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 圣经中的典故、比喻、谚语、俗语等习语却广为世人所接受和使用,成为英语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方宗教文化现代价值的重新审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社会文化所具有的结构和形态,而且包含人类文化所包含的各种类型,具有重要的思想、伦理、审美和知识价值,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和利用。宗教经过长期的
12、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宗教文化在文化交流、哲学和语言领域结出的丰硕的果实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的宗8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世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宗教中唯心的和虚幻的东西将会逐渐被人们抛弃,宗教中积极的科学的成分仍将为人们所保留和继承,并与社会进步的伦理道德相融合,成为推进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1.3 风俗习惯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
13、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 T恤加牛仔服。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金钱观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钱财如红铜,只要掌握诀窍,可点铜成金,去它浑黑,显它光辉,一倍可增值数百倍。而古中国人要么视金钱为粪土,自视清高;要么一味挥霍,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或为追逐它而不择手段。中国人喜存钱,欧美人恰相反,他
14、们认为钱只有在花时才有用,否则只是张好看的纸。再之这个世上没什么真正属于某人,即使你付了款买下了,也不过暂时使用而已。 有比较的差异是一种文化源泉,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去其糟粕,与西方文化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我们要意识到中西之间差异,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把我国建立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二、 中西文化在交际中存在差异的原因2.1 地理环境对中西文化的影响内陆与
15、海洋带来的文化差异 中国幅员辽阔,腹地纵深,地形多样,以高山大河为标志,其大部分地处亚洲内陆,只有东南面向大海,因此内陆文化的兴盛明显占主导地位。9而西方文化发源于欧洲。它的 43 个国家中有 33 个面海,整个欧洲大陆就是一个半岛。整个美洲就像浮在海上的大小船只,而大洋洲就更像漂在海上的浮萍。海洋是西方文化的摇篮。中国人在陆地山区多见“怪物”;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海上常见 odd fish(怪鱼)。内陆人说“进退维谷”,处于绝境。海岛人说 beontherocks 即把船开到礁石上而搁浅,从而使人处于困境,却不能说是“进出维谷”的。在中国,大山大河形成我国的山河图,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治乱兴衰、
16、喜怒哀乐都与千山万水相连。“大好河山”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景观,“气吞山河”成了中国人文韬武略的英豪之气,“还我河山”成了民族英雄面对侵略者的誓言。在西方文化中,海洋使得各民族长期形成的强烈的海洋价值观念、海洋精神。伟大的荷马史诗下半部奥赛罗(“Othello”)就是海上漂流十年的纪录,还有 20 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也是证明了海洋在欧洲人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同时英诗中也多有以海为题者, 柯勒律治有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Mariner”),梅斯菲尔德有 恋海情( “Sea-Fever”)都是很好的例证。也因
17、地理原因,美国有 from sea to sea(举国上下)说法。河流带来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与欧洲各国都有许多著名的河流,文人墨客也多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天末怀李白中的“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而西方文化如 Ranbindranath Tagore的飞鸟集中的“Thesandsinyourwaybegforyoursongandyourmovement,dancingwater.Willyoucarrytheburdenoftheirmeness?”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西河流的流向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而这些差异影
18、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给中西方文化带来了如同河流流向般的 “逆向”。在中国普遍的是河水东南流,天文训有说:“地不满东南 ,水潦尘埃归焉。”明确指出我国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这样一个阶梯形的地形也就成为我们汉民族文学或者说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在内容上的一个特点。过去提到文学的民族性,即把这种描写江河向东流作为民族性的表现之一。所以古代诗词中就有了“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诗句。但与其相反,欧洲的河流大多向西北方向流向大海。在中国如说“西北流”,则喻不可能之事,而在西方则无此意。5(P116-126)因而,如李白的 江上咏所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我们则应该像 Fletcher所说的那样
19、。Butsoonercouldflowbackwardtoisfountains/Thisstream,thanwealthandhonorcanremain.把西北流的河水“向后”引向了。 风向带来的文化差异 中国的春夏秋冬是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开始的,欧美的春夏秋冬是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开始的,相差一个半月。在中国人眼里的东风即春风、暖风在欧洲人眼里则是寒风。明朝的蓝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10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另有唐朝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古代节日东风卸柳斜。 ”古时赞东风取其暖意,能使草木萌发,仿佛春风。如:例:How many winter days
20、 I have seen him ,standing blue nose din the snow an deast wind! (CharlesDickens)可见东风对欧洲人来说是刺骨的寒风。但是让中国人瑟瑟发抖并常用于贬义的是西风。许浑早秋:“遥夜泛清瑟,西风生脆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西风还使花失去了花的香味;西厢记也有诗云:“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寒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尽是离人泪。 ”相反,对于英国人来说西风是暖风,是生命的催生剂。莎士比亚的名作 Amid summer Nights Dream和 Shall I compare thereto summers day?
21、的诗句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在极力地赞颂西风。还有英国桂冠诗人 John Masefield而作的 The West Wind(西风颂),是他怀念故乡Herefordshire而作的:Its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cries/In ever hearten west butt ear siren my eyes,/Foritco mesfromt.2.2 中西文化差异历史原因 中国的文化思想说到底,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 ”而西方的文化,正好相反,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中西文化上的差异的形成大
22、体上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期: (1) 公元前 221年,通过“商鞅变法”而强大的秦国最终统一了中国大地 至此,长达 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拉开了序幕。这次统一,不仅为统一的华夏文化的形成墓定了基础,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开始行成。而此时的西方各国(这里主要指的是欧洲各国)还仅仅是奴隶制的邦城国家。此后的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安宁的生产环境以维持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主张“非攻、尚贤”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的统治思想,因此,中国的文化里多了些“和谐 ”,少了些“争斗” 。而西方各国,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游牧经济
23、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游牧经济的扩张性也越来越突显出来。在这种生产方式下, “争”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其文化中的关键。至此,中西文化开始“分道扬镳”了。(2) 中西文化差异继续扩大是在 16、17 世纪,此时的西方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思想上的变革。思想方面, “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对西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一方面将人的思想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也使得自我私欲过度的膨胀,更加深了西方文化的“争” 。在政治方面,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体系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的侵略性以及血腥的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使得其文化11中“争”的日益突出。回过头
24、来看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日益完善和加强,统治阶级满足于现状,仍然做着“天朝”的美梦。不屑也不想去了解世界,更不用说去“争”了。再者,由于封建思想、自然经济的自闭性,人们也安于现状,并不,也不敢去“思变” 。中西文化的差异还集中体现在宗教信仰上。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讲究的是逆来顺受、讲究的是来生。而西方的教义,虽然也强调来生,讲究受难,但不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也都很讲究个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异教徒等,如圣经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描绘尤太人的反抗和战争。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的形成也与其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佛教、道教的传入和产生是在东汉时期,当时的中国,封建专制已经形成,统治者
25、急需一种能够安抚人心,利于安定的宗教以束缚人们思想,进而维护其统治。而西方各国,大多是松散的邦城,各国的统治者都希望通过战争获得土地和人口。因此,建立统一的国家成为他们迫切的希望,而宗教的信徒,为了发展本教,打击异教,于是与统治阶级相“勾结” ,根据统治者的侵略欲望,对教义进行适当改动后成为了其统治工具,同时也使其教得到了发展。例如欧洲“宗教改革” 。再者,中西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对“爱”的诠释上,在中国文化里,对“爱” ,强调的是“大爱” ,是对芸芸众生的大爱。而在西方社会里,人们更加突出自我,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因此,在西方文化里的“爱”主要是对自己,对家人或是某个个体的“小爱”形成这样的差
26、异其实与文化形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诸如“谱度众生” 、 “因果循环 ”之类的思想。因此,人们为了能够来世“成仙”就今世行善,于是就有了对芸芸众生的“大爱” 。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 ,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会的“
27、小爱” 。其实,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其产生及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时代的不同。任何文化都带有其产生的时代烙印,即时代特征。文化是一定区域的人们长期融合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因此,文化既然已经形成,就没有优劣之分。这也是我们在研究文化问题时必须紧记的东西。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任何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都渗透着这个民族固有的文化内涵,包括国家体制,教育制度,挖掘文化内涵对于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12无论文化形式如何差异,归根都是该文化所生长的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其产生及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时代的不同。任何文化都带有其产生的时代烙印,即时代特征。文化是一定区域的人们长
28、期融合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每一种文化形式背后都有特定的环境因素,所以文化便没有好坏、优劣之分。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欣赏,同时深入体会本民族文化特性,将其优秀的合理的部分发扬光大,不可盲目追随其他的文化而摒弃自己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社会的。 三、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在交际中的问题3.1 了解中西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历史背景的各异,加之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其中交际方面主要包括交谈、宗教、风俗等。地域的互异,文化的差别,我们该如何在交际中“取其精华,破弃糟糠” ,避免中西文化差异造成冲突的同时,弘扬各国的文化的鲜明点?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见的交际文
29、化不同,人们的看法、行为和表现必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我们要想做到真正理解文化差异、承认文化差异,并且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就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主动自觉地做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能相互适应不同的文化。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要充分了解文化的特性,排除各种干扰, 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不论坏,它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历史根源的精神层面的渲染。文化的翅膀在自由、和平、安详的氛围下才能更加美丽地挥动,留下余光。3.2 对待中西交际文化差异的态度1、承认、理解文化差异,相互适应、融合对方文化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要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尊重对方文化,承认其合理性,以平等、友好
30、的态度对待对方文化,并学会相互间理解对方文化与本国间的文化差异,逐渐适应并接受这种差异,学会将本国文化融入对方文化中,将对方文化融入本国文化中。为达到这一交际目的,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感、采取改变自我的态度,努力学习对方文化,努力适应对方文化,避免自我文化的优 越感。在接受对方文化的同时,要努力排除本国文化的干扰,学会理解和接受对方文化的交际原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中西方各国间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13化特色形成相互间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误区,又通过相互承认、理解对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对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
31、达到相互间的融合。2、学习对象国背景文化知识,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中西文化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且这些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作用与影响。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排除文化差异障碍,获得交际的成功,必须注重学习、掌握对象国的背景文化知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对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以克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障碍。(1)、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树立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的理念语言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最主要的工具。语言反应文化,文化又渗透于语言之中,语言与文化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高宝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不了解一门语言所具
32、有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因此,在学习英语本身的语法、词法、句法、篇章结构等语言规则的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2)、博览群书,积累目的语的背景文化知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主要靠间接地阅读有关的材料。平时可以多读一些英语现代文学作品、英语原版小说,多看英语报纸(如 China Daily, Times)和英语杂志(如英语世界、英语学习等),多阅读一些介绍西方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文章和书籍。此外在阅读此类书籍、报刊、杂志的同时,也要留心和积累有关民族习性、社会习俗、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材料,不断学习和积累英语国家的背
33、景文化知识。(3)、多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和录像,以吸收异国文化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意义的英文电视、电影和录像,更直观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比如,想了解美国的家庭可以选择看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 the 1st Season;想了解社会文化,可以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遍美国。在看影片时,要注意片中人物对话的内容、说话的方式、日常生活的情景,观察人物的姿态、表情、行为动作等语言以外的交际手段。注意从影片所显示的内容寻找、收集有关文化知识的各个方面。(4)、积极进行英文思维,从语言中更好地理解对象国文化中西不同民族,因其文化背景的差异,具有的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一个民
34、族的思维方式又在该民族的语言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因此,可以在学习、使用英语语言的同时,积极进行英文思维,并更深入了解语言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如:想用英语14表达“上星期五在剧院门口, 我碰到了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使用英文的直线型思维,即在表达思想时,直截了当,要点放在句首,再进行各项补充。因此,可清楚知道应该将之表达成“I met with my high-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last Friday, whom I hadnt seen for years.”进而更深入挖掘,了解到形成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因为:在西方
35、,“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形成了弱肉强食的社会风尚,这使有本事的强人得到尊崇,而缺乏自信的人得不到重用”13(P30) ,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直率的性格,喜欢直接表达。如果外语学习者能在阅读英文书籍或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使用英文思维,不但能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而且更易于掌握、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5)、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和分类收集,以利于学习、记忆交际中首先可以在学习、掌握异国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其与本族文化的差异,这样可以同时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如:在了解到西方圣诞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如圣诞老人赠送礼物、圣诞
36、假期、圣诞晚餐、家庭聚会等时,可以同时与中国人过春节的习惯,如拜年、给压岁钱、放寒假、吃团圆饭等加以比较,更好的了解圣诞节、春节的不同习俗及其对西方人、中国人的意义。再如:西方人拥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中国人则是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比较后可以了解到,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更注重自己的隐私的保护。同时,还可以对文化差异进行分类收集,以便于识记与应用。例如,在语言表达方式的习惯上,中国人常会根据自身的习惯而使用这样的一些成语:笑掉大牙(to laugh off ones teeth),挥金如土(to spend money like sand),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
37、efore cattle)等等。这些成语中国人看得懂,而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人则会觉得很奇怪。这是不了解英语的背景文化知识的缘故。英语正确的说法是:to laugh off ones head,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如果外语学习者能把此类成语归纳起来,不仅能方便于学习、记忆,还能学到不少的典故和传说,更好地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所以我们在处理中西文化交际时要注意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有意识地注
38、意对对方文化的学习。否则我们所运用的就容易成为无意义的符号或导致错 误理解的符号,结果使所学的语言知识成为无法交际、或导致交际失败的条条框框。中西文化交际中还需注意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如:国家概况、日常生活、个人 交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注意母语与所学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点,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找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无 意识地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套用目的语。我们必须首先清楚跨文化交际活动在文化学习方面15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视文化形式的正确性、文化体现的得体性和可接受性。在处理的过程中,需培养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避免出现交际误区,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者。参考文献1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2 管维洁 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5.33 孙毅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中得反映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0.54胡敏 美国文化教程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5中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吕慧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