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历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new.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30733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历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全国历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全国历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全国历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全国历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全国 2011 年 7 月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1.法特别是法律(即成文法)作为一种规范人们外部行为的规则,可以被任何人在法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特别是诉讼程序)加以运用的可能性,是指法具有( C ).严格的程序性 B.普遍的规定性 C.切实的可诉性 D.明显的国家强制性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是( B ).行政规章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国际条约3.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标准,可以把法律分为( C ).实体法与程序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

2、成文法与不成文法4.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授权的特定单位依照法定职权和一定的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称为( D )A.司法 B.监督 C.仲裁 D.执法5.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法律的立法程序时,第二步是( C ).法律案表决 B.法律公布 C.法律案审议 D.法律案提出6.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规定,规章解释( B ).效力大于规章的效力 B.与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效力小于规章的效力 D.不具有效力7.规范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 D ).社会法 B.经济法 C.民商法 D.行政法8.在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中,根据劳动关系建立时所具有的平等性和财产性特征,在劳动用人管理制度中进一

3、步突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作用,体现了( A ).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B.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 D.劳动执法的规范化9.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属于劳动法律体系中的( A ).其他规范性文件 B.劳动法律 C.地方性劳动法规 D.劳动规章10.在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中,依法负有监督职能的机构,称为( D ).保险人 B.投保人 C.监督人 D.管理人11.依据参加某项行政检查的行政机关多少为标准,可以将劳动保障行政检查分为( B ).一般检查和特定检查 B.联合检查和单项检查 .全面检查和专门检查 D.主动检查和被动检查12.行政检查程序的最后一步是( A ).告知权利

4、B.说明理由 C.表明身份 D.提取证据13.行政征收机关实施行政征收行为,实质上是履行国家赋予的征收权,这种征收权具有强制他人服从的效力,这说明行政征收具有( B ).普遍性 B.强制性 C.法定性 D.无偿性1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的是( A ).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部颁规章 D.地方政府规章15.劳动保障监察是由法定的专门机关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这体现了劳动保障监察的( C ).全面性 B.法定性 C.强制性 D.专门性16.上级行政机关以决定的方式制定下一级行政机关对某一行政违法行为行使管辖权,称为劳动保障监察( B

5、 )2.移送管辖 B.级别管辖 C.指定管辖 D.地域管辖17.在劳动保障监察实施的基本制度中,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的制度是( D ).听证制度 B.告知制度 C.回避制度 D.罚缴分离制度18.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被称为( B ).行政监督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 D.政府行政机关19.在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中,停止违法行为属于承担( B ).精神责任 B.行为责任 C.财产责任 D.人身责任20.最严厉的法律责任是( A ).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D.社会责任21.国家机关对所属的工作人员,在其犯有违纪行为或者轻微违法行为但

6、尚未构成犯罪时,所给予的一种行政处理,称为( A ).行政商议 B.行政处分 C.行政调解 D.行政治理22.受理行政案件的第一审法院,一般是( C ).中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基层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23.被人民法院指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而又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使代理权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称为( A ).法定代理人 B.委托代理人 C.职责代理人 D.指定代理人24.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侵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是国家赔偿责任构成的( C ).主体要件 B.法律要件 C.行为要件 D.因果要件25.在劳动保障部门使用的一般行政

7、文书中,适用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是( C )A.通知 B.决定 C.公告 D.通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26.法律事实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分为( BE ).法律责任 B.法律事件 C.法律义务 D.法律权力 E.法律行为27.法定解释在法学上通常分为( ABD )P40.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责任解释 D.行政解释 E.专业解释28.我国的经济法律法规有( AD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29.

8、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共同要件是行政行为的( ABCDE ).程序必须合法 B.内容必须合法适当 C.主体必须合 D.权限必须合法 E.时效必须合法30.在劳动保障监察实施方式中,日常巡视监察包括( ABCD ).常规巡视监察 B.根据要求进行的巡视监察 C.紧急巡视监察 D.根据举报进行的巡视监察 E.重点巡视监察31.法律责任的构成包括( ABD ).责任主体 B.违法行为 C.损害后果 D.因果关系 E.主观过错32.财产权利包括( BCE ).肖像权 B.物权 C.专利权 D.名誉权 E.债权33.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包括( ACDE )3.证人证言 B.书证 C.当

9、事人的陈述 D.鉴定结论 E.物证34.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的区别在于,两者( ABCE ).发生的基础不同 B.发生的时间不同 C.补救的范围不同 D.发生的金额不同 E.性质不同35.按行文关系划分,劳动保障行政文书可以分为( ACD ).上行文 B.外发文书 C.平行文 D.下行文 E.收来文书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36.法律规范:是构成法的整体的基本要素或单位。法律规范是一种高度文明的社会行为规则,它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它是对社会生活进行规整的重要手段之一。P737.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系统内部基于行政权属关系而确立的依法对各

10、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活动实施的监督。P29238.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侵犯了当事人对方的民事权利、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规范、违反合同约定或者由于民法所规定的一种法律责任。P32139.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由受理该申诉的行政机关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P35040.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文书: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依法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责的过程中制作的各项法律文书的总称。P467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41.简述立法的特征。

11、P58(一)立法是国家一项专门活动,是国家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立法是一种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而进行的活动,违反法定程序所制定的法律无效。 (三)立法既包括创造性的制定法律,也包括对已有的法律进行补充、解释、修改甚至废止的活动。42.简述社会保险法的作用。P125-127(一)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三)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四)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43.简述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P226-229(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举报、投诉

12、(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44.简述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当载明的主要事项。P374(1)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2)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3)申请人的复议请求和理由(4)劳动保障复议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适合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5)复议结论(6)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 (7)作出复议决定的年、月、日。复议决定书应当加盖本行政机关的印章。445.简述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P438(一)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二)侵犯公民财产权

13、的行政赔偿范围(三)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6.试述法律关系的要素。P26-31从构成上讲,法律关系具有三要素: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主要有三种:(1)公民(自然人) 。既指本国的公民,也指居住在一个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各种国家机关的组织。主要有三类:各种国家机关(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各政党、社会团体(3)国家 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在特殊的条件下

14、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权利 法律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 (2)法律义务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权利相对称的一个概念,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义务人应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对的。法律在赋予法律关系的主体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就设定了一定的义务。在任何法律关系中,权利人享受权利依赖于义务人承担义务,义务人不承担义务,权利人不可能享受权利。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

15、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称权利客体和义务客体。主要有三类:(1)物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可以为主体作为财产权利对象的物品,或其他可以支配的物质财富。 (2)非物质财富(或称精神财富)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非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是指权利主体通过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即权利主体通过脑力劳动在科技、文化等精神领域内创造的产品,包括科学发明、学术著作、艺术作品、专利等。 (3)行为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权利主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如果作为,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是从事一定的活动;如果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是对一定活动的抑制。47.试述劳动保障行政处罚的原则。P19

16、4(一)处罚法定原则(1)行政处罚机关必须是法定的有权机关(2)被处罚的行为必须是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处罚的行为,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的程序也要符合法律规定。 (3)行政机关执行行政处罚出现错误,给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二)公正公开原则(三)权利保护原则(1)获得告知的权利(2)陈述与申诉的权利(3)要求听证的权利(4)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5)依法提出赔偿要求的权利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要注意,履行告知义务与行政处罚不能同时进行。 (四)一事不再罚与重罚吸收轻罚原则 行政机关对于相对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处罚的行政处罚,即不能

17、重复处罚。对于违反两个以上行政法律规范需要处罚的同一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选择其中较重的罚则予以处罚,不能同时给予两项处罚。同时对于已经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再予以处罚。 (五)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六)行政处罚不得和解原则 行政处罚具有国家强制性(七)行政处罚的设定权与执行相分离原则 不允许设定行政处罚的机关再去具体执行处罚,也不允许在执行权的机关自行设定行政处罚。全国 2011 年 4 月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 法制建设试题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1.在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被称为( A )A.假定 B.适用 C.处

18、理 D.制裁2.以法律的制定和适用范围为标准,可以把法律分为( C )A.实体法与程序法 B.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公法与私法3.法律适用的形式可以分为( D ).立法、执法、司法 B.立法、仲裁、执法 .立法、司法、行政 D.执法、仲裁、司法4.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据一定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权力,称为( B ).立法渊源 B.立法权限 C.立法体制 D.立法权利5.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劳动保障部内设机构或者其他机构认为需要制定劳动保障部部门规章的,应报请立项的部门是( B ).国家司法机关 B.劳动保障部 C.国家权力机关 D.国务院6.在劳动法的基

19、本原则中,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的基本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体现了( A ).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B.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D.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7.在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中,能依法享受相关社会保险待遇,并基于被保险人的一定关系而享有一定保险利益的主体,称为( D ).监督人 B.投保人 C.保险人 D.受益人8.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称为( C ).行政处理 B.行政管理 C.行政执法 D.行政强制执行9.依据行政检查权力来源为标准,可以将劳动保障行政检查分为( B ).主动

20、检查和被动检查 B.依职权检查、授权检查和委托检查.联合检查和单项检查 D.一般检查和特定检查10.英国议会通过历史上第一部劳工问题的法律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是在( D ).1926 年 B.1919 年 C.1902 年 D.1802 年11.行政法制监督的最重要的主体是( B ).政府上级行政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法人、公民和个人 D.国家司法机关1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那些检查内容单一、针对性强、便于集中力量解决某一方面法制工作的问题所进行的监督检查,称为( C ).材料审查 B.听取汇报 C.专项检查 D.全面检查13.法律责任构成的核心要素是( B ).损害后果 B.违法行为 C

21、.因果关系 D.责任主体14.在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中,责令改正属于承担( A ).行为责任 B.人身责任 C.精神责任 D.财产责任15.受到国家有关机关违法或者不当处理的公民和组织向国家机关陈述事实和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称为( D ).行政赔偿 B.控告 C.行政诉讼 D.申诉16.行政复议程序的第一步是( C )A.受理 B.履行 C.申请 D.决定17.我国目前行政监督最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是( B ).行政复议制度 B.行政诉讼制度 C.行政赔偿制度 D.行政监督制度18.按照行政案件的性质、影响范围、繁简程度来划分不同级别人民法院之间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称为( D ).

22、移送管辖 B.指定管辖 C.地域管辖 D.级别管辖19.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C ).中级人民法院 B.基层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20.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请求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 C ).12 个月内 B.9 个月内 C.6 个月内 D.3 个月内21.世界各国国家赔偿中最主要的承担责任的方式是( B ).返还财产 B.金钱赔偿 C.实物补偿 D.恢复原状22.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进行行政司法活动时发布的文书,称为( A )6.行政司法文书 B.一般执法文书 C.行政执法文书 D.一般行政文书23.在劳动保障部

23、门使用的一般行政文书中,适用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是( A )A.通报 B.公告 C.通知 D.决定24.国际劳工组织的独特原则是( C ).优先原则 B.平等原则 C.三方原则 D.和平共处原则25.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组织最正式的监督程序是( A ).控诉 B.大会公约与建议书实施委员会 .申诉 D.公约与建议书实施专家委员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26.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制程度,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 CD )A.禁止性规范 B.确定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E.义务性规范27.商法的内

24、容包括( ABCDE ).证券法律制度 B.保险法律制度 C.信托法律制度 D.票据法律制度 E.公司法律制度28.行政征收的特征有( ABD ).无偿性 B.法定性 C.有效性 D.强制性 E.时效性29.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对象范围包括( ABCDE ).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个体工商户 D.事业单位 E.企业30.我国对行政主体实施专门的行政监督主要是指( AC ).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B.人民法院的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 D.公民个人的监督 E.人民检察院的监督31.具体到劳动保障法律中,民事责任可表现为( ABCDE ).补签劳动合同 B.停止损害 C.支付违约金 D.赔

25、偿经济损失 E.补发工资32.以社会保险险种为标准划分,我国将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划分为( ABCDE ).生育保险争议 B.失业保险争议 C.医疗保险争议 D.养老保险争议 E.工伤保险争议33.移送管辖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BC ).移送的人民法院对案件没有管辖权 B.接受移送的人民法院需对移送案件有管辖权.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已对移送案件立案审理 D.接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对移送案件没有管辖权 E.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尚未对移送案件立案审理34.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包括( ABCDE ).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B.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

26、自由的.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D.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E.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35.按照时限,劳动保障行政文书可以分为( BDE ).保密文书 B.紧急文书 C.非保密文书 D.特急文书 E.常规文书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36.法律解释:是指为了更好地理解立法意图,由一定的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法律的意旨、内容、意义所作的阐述和说明。37.社会保险法:是调整社会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38.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其法定职务和法定程序,对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行政法律法规,但

27、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行为。39.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机关、司法机关、专门实施行政监督的机关以及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个人和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公务执法人员行使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40.劳动争议仲裁文书: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法律规定的仲裁程序,处理劳动和社会保障争议案件时制作的文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4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般性规范。 (2)法具有明显的国家强制性。 (3)法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为其主要内容。 (4)法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28、 (5)法具有切实的可诉性。42.简述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的基本要求。(1)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经常组织监察员主动巡视用人单位及其劳动场所,巡视检查一个用人单位或组织时,至少应有 2 名监察员。 (2)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监察员应按照监察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保证巡视检查用人单位的数量,保证监察用人单位达到一定的覆盖率。 (3)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确定巡视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检查的重点企业。43.简述承担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行为主体必须达到法定年龄且具有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3)行为危害的客体,是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

29、会关系。 (4)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了危害结果,而且该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44.简述行政复议的原则。(1)合法原则。 (2)公正原则。 (3)公开原则。 (4)及时原则。 (5)便民原则。45.简述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的义务。(1)向主管机关提交公约和建议书。 (2)遵守某些基本原则。 (3)就未批准的公约和建议书提交报告。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6.试述立法的基本原则。(1)遵循宪法的原则。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立法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

30、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3)立法民主的原则。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4)平等原则。平等是人类不懈的追求,近代社会的进步表现为社会是以道德的与法律的品等来代替自然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 (5)立法符合国8情的原则。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 (6)法定权限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立法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来进行,不要越权立法。(7)惩罚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对那些严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法律、法规应当规定惩罚手段;同时,还应该根据行为人不同对行为方式来确立能够有效发挥法律规范引导功

31、能的相应制度。47.试述行政诉讼的具体受案范围。(1)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行政案件。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不服,认为行政处罚侵犯了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而依法起诉的行政案件。 (2)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行政案件。指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认为行政强制措施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而依法起诉的行政案件。 (3)认为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行政案件。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星座机关干涉、限制甚至是剥夺其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具体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 (4)认为依法申办许可证明,而遭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的行政案件。指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颁发行政

32、许可证照,而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行政案件。(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责任,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行政案件。指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行政案件。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抚恤金的行政案件。指依法应当得到一定数额抚恤金的相对人,对有关负责人发放抚恤金的行政机关不发放或者少发放抚恤金不服而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政案件。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不按法律、法规而要求自己履行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义务不服,而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案件。指

33、除以上述七类行政案件所涉及的人身权、财产权以外的人身权、财产权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侵犯时,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全国 2010 年 7 月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1.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规定违反规范所带来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部,被称为( A )A.制裁 B.适用 C.假定 D.处理2.法定解释在法学上通常分为( B )A.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大解释 B.有效解释和官方解释C.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 D.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行政解释3.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34、中,所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方法,被称为( B )A.立法系统 B.立法体系 C.立法过程 D.立法程序4.根据立法法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过( )A.部务会议决定 B.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 C.委员会会议决定 D.司法机关会议决定5.通过建立和健全劳动监察执法、劳动行政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与正常的劳动秩序,这体现了劳动法基本原则中的( )A.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B.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C.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D.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6.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为被保险人的利益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义务的主体,被称为( C )9A.管理人 B.监督人 C.投保人

35、 D.保险人7.依照行政检查对象是否确定、具体为标准,可以将劳动保障行政检查分为( C )A.全面检查和专门检查 B.联合检查和单项检查 C.一般检查和特定检查 D.主动检查和被动检查8.根据行政处罚法第 29 条的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是( A )A.在 2 年内未被发现的 B.在 1 年内未被发现的 C.在 3 年内未被发现的 D.在半年内未被发现的9.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为本级政府主管劳动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其监督监察是代表本级政府实施的,属于国家劳动保障监察,具有高于其他监督的法律效力,这体现了劳动保障监察的( C )A.专门性 B.法定性 C.强制性 D.全面性10.行政

36、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听取有关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质证的一种行政程序制度是( B )P269 A.告知制度 B.听证制度 C.罚缴分离制度 D.回避制度11.举报人权利的本质是一种( B )A.建议权 B.保护权 C.处理权 D.核实权12.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某一地区或某劳动保障行政执法部门内部某个部门或某项业务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的一种监督形式,称为( D )A.独立检查 B.联合检查 C.自查 D.抽查13.在法律责任的构成中,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或社会的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称为( A )A.损害后果 B.因果关系 C.责任主体 D.主

37、观过错1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称为( A )A.信访 B.行政赔偿 C.行政诉讼 D.行政复议15.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进行复议审查,作出复议决定等,都应当公开地进行,这体现了行政复议的( D )P352A.合法原则 B.公正原则 C.及时原则 D.公开原则16.行政复议程序的第三个步骤是( A )P362A.行政复议的决定 B.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 C.行政复议的受理 D.行政复议的申请17.根据社会保障行政争议处理办法的规定,

3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其时限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A )A.60 日内 B.90 日内 C.120 日内 D.180 日内18.按照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属于( D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19.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是( A )A.第二审程序 B.上诉审程序 C.审判监督程序 D.转移管辖20.支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国家赔偿费用的

39、是( A )A.赔偿义务机关 B.各级政府 C.上一级国家机关 D.国库21.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因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民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A )P452A.5 倍 B.10 倍 C.15 倍 D.20 倍 D22.在劳动保障部门使用的行政文书中,适用于授权的劳动行政部门对重大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是( B )A.部令 B.决定 C.公告 D.通报23.在劳动争议仲裁文书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是( B )A.劳动争议仲裁建议书 B.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 C.受理案件通知书 D.各类笔录24.国际劳工组织 1957 年通过的第 103 号

40、(商业和办公处所)每周休息建议书中,倡议每周至少休息( B )A.24 小时 B.36 小时 C.48 小时 D.40 小时25.我国正式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中的活动在( C )A.1971 年 B.1976 年 C.1983 年 D.1985 年10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26.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 ABCD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 D.委托性规范 E.准用性规范27.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行政法规可以做出规定的事项包括( B )P68A.民事基本制度 B.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C.诉讼和仲裁

41、制度 D.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E.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28.属于经济法律法规的有( BCD )A.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9.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履行监察职责时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ABCDE )A.当场处理权 B.委托审计权 C.询问权 D.书面调查权 E.调查和检查权30.从监督的主体上看,对行政主体实施监督的主体有( ABDE )A.司法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政府行政机关 D.专门实施行政监督的机关 E.行政管理法律体系中的行政相对人31.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繁

42、多,在精神责任方面,主要有( ABC )A.通报批评 B.赔礼道歉 C.承认错误 D.责令改正 E.行政处分32.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内容主要有( ABCDE )A.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B.申请人的复议请求和理由C.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等 D.被申请人的答辩意见 E.作出复议决定的具体日期33.有关“国家赔偿”正确的提法有( CDE )P430A.国家赔偿的请求时效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开始计算,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时效之内B.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的所属国对我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要求该国国家赔偿的权利不予保护或者限制的,我国与该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的

43、所属国实行对等原则C.能构成国家赔偿责任的侵权主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工勤人员D.国家对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的损害行为都承担赔偿责任E.国家赔偿责任由国家来履行34.在行政文书中,关于“正文格式”正确的提法有( CDE )P462-463A.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件组成 B.文件附注注在文件落款之下,不需用括号括起来C.单位名称按党、政、军顺序排列 D.若以机关领导人名义发文,要同时冠以联合发文机关领导人的签名章E.联合下发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35.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妇女就业保护的公约和建议书中规定( BDE )P509A.妇

44、女产假期不得少于 14 个星期B.凡妇女不论年龄,在任何公营、私营企业或其他任何分部均不得于夜间工作C.妇女哺乳产儿时,有权为此中断其工作,中断时间不算作工作时间D.禁止雇主在妇女产假期间给予其解雇预先通知E.凡妇女不论年龄,均不得受雇用于任何矿场井下工作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136.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P8437.劳动保障监察管辖:是指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之间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

45、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理的分工和权限划分。P25438.劳动保障行政处罚: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法律规定的其他行政部门依法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政相对人给予法律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P33639.社会保险行政争议:是指管理社会保险事物的行政机关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经办社会保险事物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实现社会保险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发生的争议。P37540.举证责任:是指法律上规定的诉讼当事人,对应当确认的案件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原告、被告双方都有举证责任。P417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

46、,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41.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P24-25(一)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由法律规范所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法律关系以相应的现行法律规定为前提(三)法律关系一经形成就带有国家强制力的保护42.简述社会保险法的基本特性。P108-110(1)广泛的社会性(2)社会的互济性(3)严格的强制性(4)待遇的差别性(5)部分的救济性(6)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43.简述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P282-283(1)国家立法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法制监督。 (3)法人、公民个人和其他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及其公务人员的法制监督

47、。44.简述行政诉讼起诉的条件。P419(1)起诉人合法,即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即被告必须是特定的行政机关,或者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45.简述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的区别。P432-433(1)两者发生的基础不同。 (2)两者的性质不同。 (3)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 (4)两者补救的范围不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6.试述劳动保障监察的原则。P216-225(一)合法原则(1)执法主体必须合法(2)依法履行职

48、责( 3)必须遵守法定程序(二)公正原则(1)立法上应公正地分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2)实施监察时,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行政相对人,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3)实施监察时,要合理行驶自由裁量权。此外,劳动保障监察执行中的公正原则还具体体现在,在对违法案件的调查处理时有回避制度,以及调查与作出决定相分离、调查人员与主持听证人员相分离、作出罚款决定机关与收缴罚款机关相分离等制度。 (三)公开原则(1)实施监察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及内容要事先公布。 (2)劳动保障监察主体及具体工作人员在执法时,必须公开身份。 (3)监察实施过程要公开。 (4)监察处

49、理结果和救济途径公开。 (四)高效便民的原则(五)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六)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1)陈述权,是指当事人在劳动保障监察过程中,享有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陈述事实、理由、证据及观点,提出主张和要求的权利。 (2)申辩权,是指当事人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主张的事实、理由和根据等,享有进行质证和辩解的权利。 (3)提起行政复议权,是指当事人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决定不服,或认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履行职责等,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起行政复议。 (4)提出行政诉讼权,是指当事人认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认为其不履行职责等,可向依法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劳动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