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32993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求1.教育: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2.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3.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4.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5.从个体的教育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6.教

2、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教育源于拉丁文 educare,e 为引出、导出的意思。7.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8.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的。9.教育的社会属性:阶历永继长相民生。10.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现代学校的教育者特征(主目社)主体性:教

3、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目的性:以教育为目的;社会性:社会要求的体现着。(2)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方面有目的地接受他人影响从事学习的人。(3)教育媒介:构建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内容上:教育内容、教材、教科书;形式上:教育手段、方法、组织形式。在三者中,教育者是主导型因素。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最基本、决定性的矛盾(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二、教育的功能1. 教育的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2.分类分类标准 名称 定义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

4、响(本体功能)教育功能作用对象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派生功能)正向功能 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教育功能作用方向负向功能 教育阻碍线性功能 教育活动依照作用目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吻合的结果教育功能呈现形式隐形功能 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三、教育的起源学说 代表人物 备注神话起源说 朱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转向科学解释。心理起源说 孟禄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地模仿,导致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劳动起

5、源说 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的经验传递;生产劳动中的口儿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四、教育的历史发展:原始形态古代学校现代学校学习化社会(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非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无固定场所。(二)古代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古代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1.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脱离、对立;(2)阶级性;(3)教育趋于分化、知识化;(4)社会教育制度尚不健

6、全。奴隶社会中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教育成为了独立形态。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2.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教育手段、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33.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等级性、阶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道统性。4.一般认为,在夏朝时,我国就出现了学校。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5.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朝 代 学校夏 代 序(国都)校(乡里)商代 大学小学,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划分

7、不同教育阶段;庠序;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西周 学在官府;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御射书树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养士的缩影)学术自由西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设立太学东汉 汉灵帝设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郡国学郡县学:汉代地方官学(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 )魏晋南北朝国子学(西晋武帝咸宁二年设)太学郡国学校制度(北魏献文帝,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开始)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隋唐重振儒术,三教并重(儒道佛) ;选士:科举制;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二管:崇文馆、弘文管宋元明清四书五经:论语 、 大学 、 中庸

8、、 孟子明代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主要形式。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1)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 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工商业平民; 首陀罗奴隶。(2)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 ,僧侣是唯一的教师。公元前 3 世纪,佛教发展,教育活动是背诵经典,专研经义。(3)两种教育的共同之处: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一致:道德陶冶;内容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因素;禁欲修行,佛教讲究普度众生,广设庙宇。7.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学校的一大特点;中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中王国以后开设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着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农民子弟和

9、努力子弟无法接受教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4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8.古罗马教育(共和时期)(1)主要特征:农民军人(2)主要形式:家庭教育(3)两种学校:希腊语学校& 拉丁语学校(都分为中等教育性质的文法学校,高等性质的修辞学校)(4)拉丁修辞学校招收 1618 岁文法学校的毕业生,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9.欧洲奴隶社会(古希腊)的两种著名教育体系(1)雅典教育:在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2)斯巴达教育:以军事训练& 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方法严厉,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10.中世纪的欧洲(1)教会

10、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 ,包括“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 、 “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打猎、投枪、游泳、击剑、下棋、吟诗)11.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文主义(1)代表人物:(意大利)维多利诺、 (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 、 (法)拉伯雷、 (法)蒙田(2)主要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主要特征的具体体现: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倡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教育对象上: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教育方法上:反对

11、经院之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三)近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1.国家加强了对公立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1763 年,第一个) ;3.教育的世俗化:从宗教中分离出来;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四)现代社会的教育1.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国革公科终未生(国际性、革命性、公共性、科学性、终身性、未来性、生产性)2.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征:全民终多现全信科。注:(1)终身教育:(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2)全民化: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教育的义务。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12、,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前者把民主的外延扩大,使教育成为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5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教育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内涵: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教育结果的均等。师生关系的民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6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根本任务)2.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

13、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3.教育问题: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4.教育事实:对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可以观察和统计的,与“教育价值”相对而言的。5.教育规律: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和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注:(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具有客观性,教育方针政策具有主观性;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规律,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探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源于又高于

14、教育实践经济。(3)教育学 V.S.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普通教育学是研究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意义:1.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3.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4.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5.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

15、身教育改革。三、教育学发展概况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形态(教育学科的建立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多元化现代化(一)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7教育家 教育思想1.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2.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由于后天形成的;3.主张“有教无类” ;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5.培养目标:德才兼备的君子(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7.教育内容:德育居于首要地位;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孔子8.教学原则:(1)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16、三隅反则不复也(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开其意;发,达其辞)(2)因材施教;(3)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温服而知新1.坚持“性善论”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提出“大丈夫”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2.内发论的代表:教育活动体现理性特点,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1.坚持“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教育的作用即化性起伪;2.教育目标基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3.人才等级:俗人、俗儒、雅儒、大儒;4.学习的过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行动(闻见知行) ;荀子5.最强调尊师:从强调教育的作用出发;

17、从维护学术思想的统一性的角度;1.墨翟以“兼爱” 、 “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2.“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3.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要求学术强力而行的刻苦精神;4.特色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墨家5.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前两者都不可靠,必须注重说知,即类推和明故。1.主张“绝学”和“愚民” ,认为绝学无忧;2.主张教循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反对如家的礼教,主张培养“上士” “瘾君子” ;道家3.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讲究辩证法,提出“用反” 、 “虚静”等教学原则。1.学记收入礼记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步教育专

18、著;2.教育的重要性:君子如玉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个体功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3.教育制度: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4.学校管理方面:提出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5.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2)尊师重道;学记(3)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8(4)豫、时、孙、摩。预防、及时、循序渐进、观摩;(5)长善救失、学不躐等。2.西方萌芽阶段教育家 教育思想1.以雄辩

19、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苏格拉底 2.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1.理想国柏拉图 2.认为教育和政治有很大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19 世纪达到高潮。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2.教育的最高目的:追求理想,追求美德;3.政治学4.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所有人应该接收相同的教育,教育应该是公共的,不是个人的。亚里士多德5.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教学,提倡和谐教育。1.教学法大师;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

20、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3.雄辩术原理 (轮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轮作;昆体良4.已对班级授课进行阐述(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这一时期的教育著作:教育家 代表作品 备注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洛 克 教育漫话 绅士教育论卢 梭 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要素教育论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传统教育代表福禄贝尔 人的教育斯宾塞 教育论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杜 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代表第一章

21、 教育与教育学91.教育学科的建立教育家 教育思想1.大教学论:1632 年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2.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地,同时认为教育有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创造美满的生活)3.“泛智”的教育思想,即普及教育的思想。4.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贯穿其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指导原则) 。自然: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5.学制:婴儿期(1-6 岁) (母育学校) 儿童期(6-12 岁) (国语学校)少年期(12-18 岁) (拉丁语学校) 青年期(18-24 岁) (大学)6.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7.教学原则:直

22、系巩启量+自觉性原则1.坚定的性善论者。2.儿童之所以任性是由于教育的不良导致的,教育的任务应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3.教育阶段:婴儿-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卢 梭4.理想国家的教育必须给人民心灵以民族的形式,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1.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洛 克2.绅士教育论。1.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2.小学各科教育学奠基人。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4.提出要素教育论。裴斯泰洛齐5.教育目的: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1.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 德 2.唯心主义、理性主义教育

23、思想倡导者和践行者。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03.四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学者之一。特拉普 德国人,世界上第一个教育专家。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家 教育思想1.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2.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3.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德育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4.提出了“意识阀” 、 “统觉”的概念。5.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即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这五种观念。6.第一个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概念:无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无任何无教育的教学。7.教

24、学四阶段: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8.席勒发展为五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赫尔巴特(传统教育论的代表)9.传统教育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1.民主主义与教育2.新三中心论:学生/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4.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学校和社会生活结合,学校和儿童生活结合) ;学校即社会。5.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6.从做中学(课程的变革)7.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在其自身以外没有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转化的过程。杜 威(现代教育论的代表)8.思维五步说(五步探究教

25、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可以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生活教育论)2.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们教育家”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13.生活即教育(核心)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4.社会即学校(依据社会的需要改造学校)5.教学做合一(劳力&劳心;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三)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年 代 教育学流派 代表人物19 末 20 初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拉伊(德) 、比纳(法) 、霍尔(美)

26、、桑代克(美)19 世纪末德国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20 初美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克伯屈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1939 年,凯洛夫教育学 (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杨贤江(李浩吾化名) 新教育大纲 ,1930 年我国第一部教育学著作20 世纪70 年代批判教育学(当代西方教育占主导地位)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美) 、布厄迪尔(法)(四)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1.现代教学理论三大流派代表人 教育观点布鲁纳 教育过程 、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五条原则

27、: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一般发展。瓦根舍因 范例式教学理论2.其他学者观点教育家 教育观点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瑞士)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保罗朗格朗(法) 终身教育引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布卢姆(美)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2教学评价理论掌握学习3.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势(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