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课题设计方案由英语教学、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多学科专家依托北京凯迪晨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题,是一项涉及认知科学、英语教学论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应用研究项目。本课题以认知科学和外语(ESL EFL)教学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 Model) 、学习路径(Learning Path)和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切实提高中小学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一、课题背景与选题意义01.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进入 21
2、 世纪,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推动着教育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同步的是脑科学的发展,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 1,今天的认知科学的研究方式有了根本的变化,基于计算机模型的对脑功能研究方法和传统的对人类行为和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方法相结合 2,使我们在了解有关脑、它的解剖和生理的知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构建基于脑科学的教和学(Brain based learning)已成为学习理论研究的新方向。在技术和认知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正面临从单一的技术手段的整合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的全面创新转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创
3、新,并非仅仅是把技术教给学生,也不仅仅是把技术整合于现有课程中,而是应用信息技术平台重构课程,涉及到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全面革新。02. 关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界定世纪之交,外语教学(ESL/EFL)已进入后交际教学法时期。为了适应学1 可浏览 http:/www.pbs.org/wnet/brain/index.html2 可浏览 http:/www.clab.edc.uoc.gr/hy302/papers%5Csimon.pdf Observations on the Science of Science Learning,Simon H.A,1996 ,2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
4、展对外语学习的新需求,外语教学(ESL/EFL)强调“knowledge about Language,Language Awareness,Language Faculty” 。1996年出版的美国外语学习标准:为 2 1 世纪做好准备 提出五“C“ 活动,即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 (cultures)、联系(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社区(communities),并把网络技术作为 5C 的重要支柱 3“精通一门以上的语言及文化,使得人们能够在各种条件下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并更积极地加入到全球化社会与市场中去。以口头或书面交流为技术
5、支柱的活动行为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帮助他们直接接触到其他知识体系,而这正是因特网所鼓励的。 ”“所有的学生都可能是语言和文化的成功学习者,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进行学习,其达到熟练程度的快慢也不一样。技术为高度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控制其学习实践并获取他们最感兴趣的材料。语言及文化教育是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与课程模式紧紧相连;而课程模式又把有效策略、评价过程和技术结合在一起。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4把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国际外语教学发展趋势一致,体现了外语课程的本质特征。这一能力目标由五个部分构成,即语言
6、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要素共同构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为总体目标的英语课程目标结构如下页图 1 所示。3 转引自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国家教育技术标准项目组,祝智庭等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年 9 月第一版。4 http:/ 年 Graf 和 Schacter5提出了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与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的区分。外显记忆指传统上研究的、需经有意识回忆的记忆现象,而内隐记忆则是一种自动的、不需有意识回忆的记忆现象,人们并
7、不能意识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会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上表现出来。外语学习中的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有两种:普通语言意识(general language awareness)和 关键语言意识(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前一种语言意识指的是知识 knowledge,即 expli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 ,即 usage(用法) ,后一种指 implicit knowledge(隐性知识) ,即 use(语言使用) ,这两种意识加在一起就是语言能力和语言意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类)国家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中高效
8、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对内隐学习进行了探索性的实验研究 6,但由于内隐学习的复杂性,该领域的研究尚存在着许多争议。但5 Graf, P. & Schacter, D.L. (1985).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for new associations in normal and amnesic subjec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1, 501-518.6 http:/ 7研究表明情绪和认知同时存在于大脑之中,但是涉及了不同的脑区。情绪和
9、认知两个过程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各个人的行为。情绪的过程是广泛存在的、自动的、无法因注意而去除的(脉冲型的) ,因此在脑中情绪和认知部分之间均衡的协调对个人在社会交往的成功是重要的。科学上的成功同样不仅取决于认知能力,也取决于人们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以及对任务的持续和专注能力,即实现自我控制的能力(一种情绪的技能) 。 对低收入地区儿童的研究表明:他们在儿童时期具有的情绪能力,而不是他们的 IQ,是他们以后生活中能否成功的最好预示,但是,正规的教育强调的是认知能力,忽略了“情绪脑”的重要性。目前,对情绪的脑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对有关人格、特点神经基础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将能发展出新的
10、培育情绪能力和自我控制的方法,以建立一个同时能提高认知能力和情绪能力的教育系统。3.关于语言学习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长期以来,中国英语教学法以基础训练为重点,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常常沿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法。美国 ESL 现代教学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要求教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满堂转”的整体语言教学法。近 20 年来,整体语言教学法几乎在 ESL 教学中占统领地位。整体语言教学法强调在读写的实际环境中学习,这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识字能力,词意可以从书面、图像或其它线索建立起来,而语音信息在整体语言教学法中的地位显得不那么重要。但是近几年来认知科学有关诵读
11、的研究表明 8,语音意识是改善阅读效率的一个有效工具。尽管这项研究集中在诵读7 First High Level Forum: Brain Mechanisms and Early Learning http:/www.oecd.org/dataoecd/40/18/15300896.pdf8 Sonia JurichBrain Mechanisms for Language Learning TechKnowLogia 杂志 November/December 2001 5障碍患儿上,但其对大脑如何识别词语的过程的了解,表明了“语音” 的作用要比整体语言教学法的支持者们所想象的要大得多。语言
12、学习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将是语言学习的发展方向。04. 计算机语言辅助学习(CALL)计算机语言辅助学习(CALL)是现代教育技术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史上, 先后有过三次重要的理论革新运动 结构理论(Structural Perspective),认知理论(Cognitive Perspective)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 Perspective), 而这三大理论又分别与计算机技术从大型计算机(Mainframe) 到个人计算机 (Personal Computer)再到联机网络(Networked computer)的发展相对应 9。 其中
13、社会认知理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学习者交互过程中使用语言, 交互的过程与语言生成(linguistic product)同样重要。 语言教学应帮助学生走进真实的话语场景或话语团体, 而不仅仅限于提供语法结构的练习或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从单一的人机交流扩展到人与人的交流,丰富了教师、媒体及学习者的互动关系, 社会认知理论为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语言辅助学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表 1 计算机语言辅助学习(CALL)的历史演变阶段 1970s-1980 年代:结构的 CALL1980s-1990 年代 : 交际的 CALL21st 世纪:整合的 CALL技术 主机 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和互联网英语教学模
14、式 文法-翻译语音-语言交际语言教学 以内容为基础的,ESP/EAP语言学习的认识 结构(规范的结构系统)认知(智力建构系统)社会-认知(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 训练和练习 交互练习 真实的对话http:/www.techknowlogia.org/TKL_active_pages2/CurrentArticles/main.asp?IssueNumber=14&FileType=HTML&ArticleID=3459 Warschauer, M. (1998). Electronic Literacies: Language, Culture, and Power in Onli
15、ne Education. Mahwah, New Jersey/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6目标准则 准确性 流畅 人的能动作用05.混合式学习策略现代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优势互补的混合式学习策略在国际上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学习策略把构建课堂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基于多媒体的有效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进了语言学习的有效性。DynEd International, Inc 总裁 Lance Knowles 博士提出混合式学习策略的实现路径 10是1. 最优频率和持续时间的系列实践单元2. 精心设计的练习单元,支
16、持练习、反馈和合适的学习任务3. 系列的内容和合适的训练混合的策略支持语言原理和优化设计的学习路径4. 课堂单元提供拓展的和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模式,包括阅读和写作的练习5. 合适的技术基础和支持Lance Knowles 博士还提出混合式学习策略支持的英语课程结构与传统课程结构的区别在于强调有效的练习,两类不同学习策略支持的课程结构比较如下:表 2 混合式学习策略支持的英语课程结构与传统课程结构比较(时间百分比)课程活动 传统课程结构 混合式课程结构讲解、拓展、个别与小组活动40%(主要是讲解) 25%学习和记忆式练习 50% 15%有效的练习 10% 60%(基于多媒体和网络)Lance Kn
17、owles 博士认为语言学习路径是:识别(Recognition)理解(Comprehension)使用(Production )掌握 (Acquisition)以及预习理解有针对性的练习复习周期性复习,反映了把有效练习视为学习关键10 Lance Knowles: The Evolution of CALL 2004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Education, http:/ 第三代敏特网络英语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由美国华裔青年科学家杨宁远研究开发、北京凯迪晨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原始软件著作全部权利的第一代敏特网络英语学习平台以敏特记忆引擎为技术核心,是一
18、个英语词汇学习过程的智能型专家系统。该系统以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发现的记忆的遗忘曲线为理论基础,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持续监测每一个学习者的记忆状态,模拟人脑记忆的动8态过程,并用记忆过程优化器来优化学习记忆的顺序,从而有效地提高记忆和理解英语词汇的效率。第一代记忆引擎着重于学习的最初层次联想学习。联想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在视觉、听觉和概念的表征之间建立简单联系。单词记忆是联想学习的一个典型例子。但是记忆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联想,大量研究表明知识的结构不仅包含知识,还涉及到意义, 只有把技能和知识从初始学习的狭窄背景中扩展出去,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由北京
19、凯迪晨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二代网络英语学习平台发展了敏特记忆引擎的功能,由单一的词汇学习平台扩展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文化交际的综合学习平台,该平台包括词汇学习、英语阅读和英语测试等三个功能模块。第二代网络英语学习平台将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作为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将在对认知科学和英语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和规范性研究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第三代整合的网络英语学习平台。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将在第二代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平台的学习功能,应用社会软件,开发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的交互系统,在合适的学习任务驱动下,把个体的学习过程拓展为合作学习过程,开发一系列交互
20、的语言技能、语言原理和文化交流学习的平台,例如多媒体情境下的交互式阅读系统、写作系统和文化交际系统。此外,第三代网络英语学习平台还将建立学习信息的数据采集、聚合和分析系统,建立交互的学习反馈机制。2. 学习课程、模式、路径和评价的设计与开发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各级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开发进一步能与学校课堂教学有机衔接学习课程,并在实验中形成创新的英语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具体内容包括: 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计划衔接的、以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编排为重点的课程计划 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兼及语言技能、语言能力和文化交际内容的网络学
21、习课程。 以预习理解有针对性的练习复习周期性复习为学习路径的学9习模式。 设计和开发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系统,为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练习和测试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3.学校实验开展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是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绩效的桥梁。初步设想在100 所左右中小学开展基于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实验,实验的内容是 基于本校学生特点的英语语言技能、语言能力和文化交际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实验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同学习的实验 基于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学习路径的实验08.课题研究的特点与创新教育技术从单一的技术手段的整合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的全面创新的转轨,标志着中小学教
22、育信息化在应用层面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认知科学研究的成熟度看,数学和语言学科有可能最先实现学科信息化。本课题将开展认知科学、外语教学论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综合研究,力图首先在外语学科实现这一转轨,将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追踪国际上关于教学策略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构建混合式学习策略支持的语言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把构建课堂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基于多媒体的有效练习有机统一起来,对于语言环境较差、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特殊意义,可以预期,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将会探求出一条切实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新路子。以社会交往理论为基础,培养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课程目际结构体系
23、为骨架,开发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第三代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平台,对突破现有教育平台和软件开发的难点,即实现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将有示范意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 IT 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十五”期间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验研究已有相当规模,但解决10大规模实验研究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引领仍是一个有待突破的难题,在这一问题上没有突破,很有可能重蹈由于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实验放任自流和研究绩效极低的覆辙。本课题研究将在积极鼓励学校因地制宜自主开展个性化实验研究的同时,积极构建专业引领下的校际协作研究的网络平台,开发基于网络的、参与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从而力图解决大规模实验中的专业引领和研究绩
24、效问题。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09.课题的研究思路课题研究创新的前提是体制创新,基础教育信息化要再上一个台阶,关键要解决创新的产业链问题。位于创新产业链上游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不能传递到企业,这就造成企业开发的教育平台、软件和资源在创新上很难突破。产业链从中游到下游用户的转移主要是通过培训和实验来实现的,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企业尚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但在应用阶段,我国企业目前不具备这种能力,这也是中国教育 IT 企业与国际著名的涉足于教育的 IT 企业的最大的差距之一。本项研究将以课题为纽带,重组研究部门和专业人士、教育 IT 企业与中小学用户在应用创新中的关系。研究
25、部门和专业人士将开展关于认知理论、外语教学论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比较研究,指导学习课程、模式、路径和评价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研究部门和专业人士及时把研究成果向北京凯迪晨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转移,用项目(产品)监理形式参与第三代敏特网络英语学习平台开发全过程,并指导培训和应用实验。北京凯迪晨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制定开发标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以及模块的开发。在专业引领下学校实验将能使研究和中试成果及时转移到课堂,真正实现研究的最终效益,同时实验的反馈信息又将支持系统开发的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研究部门、教育 IT 企业与中小学以课题为纽带,形成应用创新的共同体,将改变过去纯粹的科技成果转让和
26、科技产品买卖关系,这是对我国教育应用研究体制的重大突破,也有助于探索高新技术进入基础教育领域的新途径。10.研究的方法与开发技术路线本课题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应用研究,涉及因素十分复杂,研究11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有必要精心设计研究的方法。1.认知科学和外语教学论的比较研究基于脑科学的认知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人员的专业基础决定了课题研究并不是开展这一领域的原创研究,而是跟踪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发现,研究其在构建外语学习模式中的作用,为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提供理论基础。外语教学论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相当活跃的分支,新的研究发现不断涌现,学习模式也难以枚举。但是任何一种学习
27、模式和学习路径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适于一切教学条件,借鉴绝不等于照搬,也不是简单的本土化,而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学情和教情,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为我所用。因此,本课题的比较研究重点是各种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的迁移条件研究,最终是兼容并蓄,形成适应中国中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2.学校的实验研究从课题自身特点出发,本课题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以及与此匹配的课程计划、课程单元、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是在课题进程中逐步形成、修正和完善的,更何况学校的学情和教情千差万别,采用划一的横向对照实验本身的依据就不足。本课题实验研究属设计原型的纵向实验研究,一般不设对照,实验的重点与比较研究一样,是学习模式和
28、学习路径的迁移条件研究。3.网络学习平台开发的技术路线本课题要开发的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目前已有了一个结构框架,但开发的许多技术关键及技术实现仍有待深入研究。因此,在开发的技术路线上将采用滚动式的开发策略。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实验将以第二代网络学习平台及相应的课程计划、课程单元、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新需求和反馈信息修正和完善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用新模块不断充实第二代网络学习平台,最终在第二代网络学习平台上生成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11.研究的组织架构本课题研究采用三层次的组织架构:第一层次是由英语教学、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多学科专业工作者组成的12专家组蒋鸣和(组长
29、):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教育理论博士生导师陈庆贵:中央电教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孟雁君:北京市教委中小学英语教研室主任王本中:北京师范大学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教育总监、教授王天元:中央电教馆研究室副主任、心理学博士陈美玲:北京师范大学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二层次由北京凯迪晨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有关开发研究人员组成:林亚琳:北京凯迪晨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三层次由实验学校。这一层次的组织架构初步设想选择 10 至 15 个城市,每一城市选择 10 所左右实验学校(第一批为中学,随着面向小学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推出,再增补实验研究的小学) ,由地区教
30、育行政部门、电化教育馆有关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课题组负责人组成地区分课题组,协调学校课题组的研究工作。11.研究的初步实施计划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7 年)第二代网络学习平台实验阶段。本阶段的研究任务是1.在第二代网络学习平台基础上开展为期两年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实验研究,开发相应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单元,探究学校的英语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2.开展认知理论、英语教学论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比较研究,细化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并于 2007 年开始开发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至年底完成平台原型。第二阶段(2008-2009 年)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实验阶段。1.
31、在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基础上开展为期两年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实验研究,完成从第二代平台向第三代平台转化的衔接,拓展和完善开发相应的13课程计划和课程单元,探究学校的英语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2.继续开展认知理论、英语教学论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比较研究,扩充和完善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并把开发重点转向交互式多媒体课程的开发上。第三阶段(2010 年)实验总结阶段。形成下列研究的最终产出1. 课题研究总报告2. 第三代英语网络学习平台3. 与英语课程标准匹配的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英语学习课程计划和课程单元4. 实验报告及实验课例。2006 年的具体研究实施计划如下1. 2006 年 4 月课题开题和敏特第二代网络学习平台的正式发布2. 2006 年 5-8 月 完成初三和高三实验用的、与日常教学衔接的课程计划和若干课程单元,开通课题网站,各实验学校完成课题实施计划的制定。3. 2006 年 7-8 月 完成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的总体设计,完成中学其它年级与日常教学衔接的课程计划和若干课程单元开发,对实验学校教师开展参与式培训,开通课题专门 BLOG。4. 2006 年 9 月-2007 年 8 月 实验学校在开展第二轮为期一个学年的实验,完成第三代网络学习平台的原型开发,继续开发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课程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