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崔寔及其家族文学研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32282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崔寔及其家族文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崔寔及其家族文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崔寔及其家族文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崔寔及其家族文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崔寔及其家族文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崔寔及其家族文学研究姓名:石布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胡宝珍20090405摘要东汉以来,世家大族渐趋形成,并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学术文化等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崔氏家族也不例外。以崔篆、崔驷、崔瑗、崔琦、崔寰为代表的崔氏家族历经整个东汉王朝,每一代都有作品传世,在儒林和文 坛上久享盛誉。本文以东汉崔氏家族为对象,主要内容涉及博陵崔氏的家族文化、崔寰研究、崔氏家族文学的文风变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章是博陵崔氏的家族文化研究。家族文化是一个家族维持声望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家学和家风两方面的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崔氏家族的家学特征。指出其不仅以儒学为宗、兼

2、通百家之学,而且在文学和书法等领域也享有盛誉。这样的家学特点, 还进一步影响到博学善文的交游群体。其次研究了崔氏家族的家风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结合家族成员的生平行迹和作品等相关资料,从仁惠清廉的为吏之风、孝友之内行、明哲保身的价值取向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清晰把握东汉博陵崔氏的家风特征。通过对其家学和家风的分析研究,充分认识到崔氏家族门第不衰的主要原因。第二章是崔寰研究。崔氏家族文化和文风等,至崔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整个时代关系密切。本章首先介绍了崔定的生平与作品。然后以政论、答讥、 四民月令等为对象, 论述崔寰的政治思想和处世之道。崔寰的政治思想具有理性、务实和儒法兼容的特征

3、,其处世之道则具体表现在“守恬履静、澹尔无求”之志和理性务实的生存之道两方面。最后讨论了崔窘对其家族文化的发展。第三章分三个时期探析了崔氏家族文学的文风变化及其原因。东汉前期,主要以崔驷为代表,其文 风体现为依经立义、典雅含蓄的“汉文本色”。东汉中期以崔瑗、崔琦为代表,表现 出“汉文本色与抒情、讽谏等表露个性的风格相互交融的特点。再次是东汉后期,重点分析崔寰等激切直陈的文风。最后则是对东汉中后期文风新变的原因探析。它主要和当时的政治、学术、士人心态等有密切关系。关键词:崔定崔氏家族家族文化文风变化:,曲,”,”,”,“,”,“”,“”,: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崔寰及其家族文学研

4、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石印秀神肘汨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彤哆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石牵灞矽年乡月产日

5、指导狮(签孙彤矽歹年钐胪 日引言“在经学统治的氛围中,汉人谈文论艺,大都承先秦杂文学观念,文学一词,仍多指包括文学在内的文化学术而言。川有鉴于此,本文所谓“文学是指包括学术文化在内的文学。而所论文学家族,既是经过数代的传承以血缘为本、由数人构成的群体;也是在家族文化、文学趣味、人生价值等各方面具有共同倾向的群体。文学家族一直是中古文学研究所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世家大族的繁盛和文学观念的变化,家族文学显得异常活跃。正如刘 师培先生在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所指出的:“自江左以来,其文学之士,大抵出于世族;而世族之中,父子兄弟各以能文擅名。川事实上,这种“自江左以来”呈现出

6、繁荣特征的家族文学,在汉代,尤其是东汉已经初露端倪,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族也产生在此期。历经整个东汉的崔氏家族就是一个“以能文擅名”的文学世家。这一家族并非显赫的豪门权贵,但以崔篆、崔 驷、崔瑗、崔琦、崔寰为代表的博陵崔氏一门尊崇儒术、博学多艺、关心 时政、忠于职守;历经东汉两百多年,才人 辈出,每代成 员都有作品传世。后汉书崔驷列传曾说“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 尽管儒学思想始终贯穿整个家族,但由于时代的影响及个性的差异,其他思想也会对某些个人有所浸染,并在其行事和作品中表现出来。尤其是这个家族在东汉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崔寰,主张以“执权达变”、“重赏深爵

7、”的法家思想治理国家,以至于隋志把其代表作政论列入法家类;同时,又因其儒学世家的影响,崔蹇的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儒法兼容的特征。其他像道家、农家思想也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崔寰多种思想兼容的特点,既源于家族文化的传承;又受时代政治、思潮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因此,研究崔寰多种思想兼容的特征,不仅有利于探讨整个家族思想学术的传承和变化:更能从一个侧面体现时代思潮的某些特点及其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对崔氏家族的研究一般仅在文学、辞赋或思想史等作品的断代部分略有涉及,而且所针对的也主要是家族个别成员及其相关作品。如许结的汉代文学思想史在东汉部分就曾提到崔驷、崔瑗、崔塞等人的作品;再如陈良运的学术不可负前人,欺后人

8、一一(焦氏易林)产生时代再考,兼评胡适(“易林”断归崔篆的判决书)中的“考证学西(南朝)范哗后汉书,中华书 局年版,第卷,第一页。方法”和焦延寿思想渊源考辨一兼论(焦氏易林)产生年代,是对易林产生时代和作者的研究;谢成的崔瑗、崔蹇生卒年考,是对崔缓、崔寰生卒年的考征。杜洪义的崔寇政治思想述论和刘建清的崔定政治法律思想探微则主要分析崔定的政治思想。对崔氏家族做整体研究的,主要是 对其作品的分类和补注,其中也包括一些对家族文学背景的探讨。如徐宗文的崔为文宗世禅雕龙一论东汉崔氏辞赋创作之特色及成因,是 对崔氏辞赋的分析鉴赏。吴桂美的东汉崔氏家族世系及地望的考辨和东汉崔氏家族散文初探也是从整个家族来把

9、握其世系地望以及散文的特点。在东汉崔氏家族散文初探中,作者把整个家族各代人的作品融合在一起,按照特点分类进行了研究。再如司尚羽的硕士论文东汉崔氏家族文学研究,这篇论文在分析崔氏家族文学形成背景的基础上,对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做了一些补遗补注的工作。 对于崔氏家族的家族文化、家族传承过程中文学风格的变化以及崔蹇的整体研究都有待深入。本文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开拓。本文以崔寰为重点,整体把握博陵崔氏的家族文化和文风特征,进一步认识家族门第长盛不衰的原因以及文风变化与整个时代的密切关系,主要运用传统的文史互证、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完成 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第一章博陵崔氏的家族文

10、化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后论中说到:“社会上崭露头角的世家大族或士族,在学术文化方面一般都具有特征。有些雄 张乡里的豪强,在经济、政治上可以称霸一方,但由于缺乏学术文化修养而不为世所重,地位 难以持久,更 难得入于士流。反之,读书人出自寒微者,却由于入仕而得以逐步发展家族势力,以至于跻身士流, 为世望族。”阳博陵崔氏即是东汉“跻 身士流, 为世望族”,并因文入仕的文化家族。反观东汉历史,我 们不难发现豪门贵戚、名门大族此起彼伏、盛极一时。 权倾朝野,却一朝满门抄斩者有之;富贵一时,却一朝 倾覆者也有。而崔氏家族,既没有大的权势,经济实 力也不算雄厚,却能在两百多年间俊才代出,世传文雅,除政治

11、、 经济因素外,必定还有更为重要的内在原因,这就是家族文化。它是一个家族的声望得以 长存的关键性因素。钱穆先生在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一文中指出“今所谓门第中人者,为此门第之所赖以维系而久在者,则必在上有贤父兄,在下有贤子弟,若此二者俱无,政治上之权势, 经济上之丰盈,岂可支持此门第几百年而不弊不败?别副而“当时门第传统共同理想,所希望于门第中人,上自贤父兄,下至佳子弟,不外两大要目: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贝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 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引根据钱穆先生的观点,家学是家族各代人身上所体

12、现的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也即一个家族世代传承的学术文化素养;家风指表现在各代人身上的孝友之内行,也即一个家族代代承传的传统伦理道德,如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可以说,家学和家风构成了家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支持一个家族门第几百年不弊不败的内在原因。第一节崔氏家学家学以累世传承的学术文化为主要内容,是一个家族维持门第、提高声望的重要凭借。博陵崔氏就是一个文化功底深厚、学识渊博的世家大族,他们以儒学闻名,皆为鸿儒,除此之外,崔氏兼通百家的特点也很突出,正所谓“以儒为宗、兼通百家之学”。不仅如此,崔氏家族还因文学、书法等得到世人的赞誉。尤其是文学方面,范 晔称其:“崔为文宗,世祥雕龙。刘

13、勰文心雕龙也对崔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自安和已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 儒,才不时乏。圆以儒为宗、兼通百家之学,以及文学、书法等方面的成就构成了崔氏的家学传统,经过东汉博陵崔氏各代人的努力,保持了累世不替的传承性。一、以儒为宗,兼通百家两汉之际,博陵崔氏成员崔篆就具有明显的儒者特质。后汉书本传记载:“(崔篆)王莽时为郡文学,以明经征诣公车。 并在晚年“闭门潜思,著周易林六十四篇。”太保甄丰曾 举荐他为步兵校尉, “篆辞日:吾闻伐国不问仁人, 战阵不访儒士。此举奚为至哉?遂投劾归。可见,崔篆是把自己作为儒士看待的。据后汉书孔僖传记载:当崔驷的好友孔僖被拜临晋令时,崔驷曾以家林

14、筮之;据后汉书注“崔篆所作易林也,可知崔篆所作易林曾在崔氏后人间传承。崔篆之后的各代崔氏成员更以儒学闻名,数为儒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学成为 官方意识形态和入仕为官的基础;在政治利益的诱导下,习儒通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东汉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要作用也有所认识,极力加以提倡。后汉书儒林传序日:“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 车,而先访儒雅,采求 阙文,补缀漏逸。先足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范升、 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渤当时全国上下致力于儒学,儒学地位也进一步提高。汉明帝时,“崇尚儒术学,

15、自皇太子诸王侯及臣子弟莫不受经。章帝“宽惠为政,劝课掾史弟子,悉令就学。其有通明经术者,显 之右署,或贡之朝,由是义学大兴。 虽然质帝本初元年()之后,“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 风盖衰矣。 ”但儒学传统已深入社会的方方面:。终东汉余年,儒学一直作为官方思想独占鳌头;通经入仕作为最重要的选官方式,也始终未曾退出 东汉的历史舞台。 这种学术文化背景对当时士人的影响力之大可以想见,更何况 对于一个世代奉儒的家族而言。比如崔篆的孙子崔驷生活在东汉初的光武、明、章时期,“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 时齐名。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南;)范哗后汉书,中 华书局年版,第卷,第 页。范义洲义心雕龙

16、注,人民文学版社年版,第卷,第页。鼍(南韧)范哗后汉书,中华书 局年版,第卷,第一页蛳(南):【哗后汉书,中 华书局年版,第上卷,第页。哪(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上卷,第页。气(东晋)袁宏后汉纪孝和争帝纪下卷第四,见两汉纪下册,中华书局年版,第卜页(南剜)范哗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下卷,第页。(南朝)范哗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上卷,第 页。常以典籍为业。 其子崔瑗“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至京 师,从侍中贾逵质正大义,逵善待之,瑗因留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诸儒宗之。汉安初,大司农 胡广、少府窦章称崔瑗为“宿德大儒,并荐之 为官。“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

17、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罾崔瑗的儿子崔定也爱好典籍,且 “明于政体,吏才有余。所著 政论“指切时要,言 辩而确,当世称之。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定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 军(梁)冀司马,与 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后 “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 ”崔琦为崔瑗从兄,“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 故后汉书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沈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 ”郝经续后汉书也对其赞日:“蹇父子三世,损藻搞秀,并擅才美,为儒林文宗。 ”东汉时的博陵崔氏虽非政坛上的豪门贵胄,但因世擅儒学和为官政绩显著,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博陵崔氏家学的特质:他们不是专守章句、家法之儒,而是兼

18、学众经的通儒。正是因为有博学众长的品质,崔氏家族成员亦不拒百家之言,使其学术思想更加融汇博通、 别具一格。比如崔驷“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而 “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的崔瑗在临终时曾对儿子崔定说:“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 归 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藏形骸,勿归乡里。其赠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其天地独往来的精神明显有道家思想的成份。受其父祖的影响,加之时代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至崔蹇,兼通百家之学的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答讥所反映的道家思想,还是政论突出的法家精神,都说明崔塞充分接收了家学的优良传统,吸收了百家的滋养。在崔氏家学的传承中,女性的作

19、用也不可忽视。如崔篆的母亲“师氏能通经学、百家之言,莽宠 以殊礼, 赐 号义成夫人,金印紫 绶,文 轩丹毂,显于新世。又如崔定的母亲“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塞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塞之善绩,母有(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一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一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上卷,第 页 。(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元)郝经续后汉书卷六十六上下。第 页;见丛书集成初编 第册,中华书局年版。(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

20、,第一页。(南朝)范哗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其助焉。”蔡邕在济北相崔君夫人诔中也对崔寰母亲的才艺和德行赞许有加:“仰览篇籍,俯趋丝臬,多才多艺。回父母祖 辈都博学多艺 ,使整个家族弥漫在一种文化氛围之中,最终成就累世“以儒为宗、兼通百家之学 ”的家学传统。二、世禅雕龙,潜心书法文学方面,崔氏一门代有人才。崔篆,“王莽时为郡文学,临终作赋以自悼,名日慰志。”崔驷,与班固、傅毅齐名,“善属文,“所著诗、赋、铭、颂、书、记、表、七依、婚礼结言 、达旨、酒警合二十一篇 ”。章帝也非常欣赏崔驷的四巡颂,据后 汉书记载:“帝雅好文章,自 见驷颂后,帝常嗟叹之, 谓侍中窦宪日:卿宁知崔驷乎?对日:

21、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驷,此叶公之好龙也。固由此可以想见崔驷在当时的文坛宗主地位。崔瑗,与 马融、张衡、王符等特相友好, “高于文辞,尤善 为书、 记、箴、铭,所著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 、叹辞、移社文、悔祈、草书势、七言,凡五十七篇。其南阳文学官志称于后世,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崔窘,“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日政沦,言 辩而确”, “所著碑、论、箴、铭、答、七言、祠、文、表、记、 书凡十五篇”。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都认为崔定“才美能高,并荐举其为官;与边韶、延 笃等著作东观。崔寰从兄崔烈“有文:,所著 诗、书、教、颂等儿四篇。” 同宗

22、崔琦也“以文章博通称”,曾作外戚箴、白鹄赋对梁冀进行讽谏。“所著赋 、颂、铭、 诔、箴、帚、论、 九咨、七言,凡十五篇。清未胡模安日:“东京缀文之士,孟坚、平子尚已。昔人所谓东汉之有班、张,犹西汉之有两司马也。乃若祖孙父子世擅文辞,则莫过崔氏。 博陵崔氏成员常因为文学方面的成就和声望而入仕为官。东汉继续实行了自武帝以来的察举、征辟制度。马端临 文献通考辟举日:“东汉时,选举、辟召皆可以入仕。以乡举罩选循序而进者,选举也;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者,辟召也。故时人犹以辟(南朝)!:哗后汉书,中 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清)严口均 伞后汉义,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南例)地哗后汉书,中华书 局年版

23、,第卷,第一页。(南制)范哗后汉书,中华书 局年版,第卷,第一页。(南铷)范哔后汉书,中 华书局年版,第卷,第 页 。(南朝)范峰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一页(南铷)!: 哗后汉书,中华书 局年版,第卷,第页。“(南朝)!:哗 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上卷,第页。(青末)胡模安读汉文记,见历 代文话第九册,复旦人学出版社年版,第页召为荣云”。可见,时人之所以“以辟召为荣”,是因为“高才重名”是入仕的依据。徐天麟在东汉会要也说到:“东汉之世,公卿尤以辟士相高。卓茂习诗、礼为通儒,而辟丞相府史;蔡邕少博学,好辞章,而辟司徒桥玄府:周举博学洽闻为儒者宗,而辟司徒李邰府。又有五府俱辟如黄琼者,四

24、府并命如 陈纪者。往往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 可见,儒学辞章等方面的 “高才重名”是东汉士人得以入仕的重要凭借,崔氏家族成员也不例外。比如崔篆“王莽时为郡文学,以明经征诣公车”,“建武初,朝廷多荐言之者,幽州刺史又 举篆贤良。 如前所述,其孙崔驷以四巡颂见赏于章帝。窦宪随之揖驷为上客,等待章帝的召见。只可惜,“适欲官之,会帝崩。但是,正因为有章帝对其辞赋的赏识,使崔驷文名重显。“及宪为车骑将军,辟 驷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驷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后又“因察驷高第,出 为长岑长。 到崔驷的儿子崔瑗,更是得到了许多高级官员的征辟和举荐。例

25、如,崔瑗曾 “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后复辟车骑将军阎显府。 “大将军梁商初开莫府,复首辟瑗,后又“举茂才,迁汲令。 ”“汉安初,大司农 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 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 书礼致殷勤。”案后汉书日:“桓焉、杨厚以儒学进,崔瑗、马融以文章 显。”这些征辟和举荐,很大程度上源于崔瑗在文学上,的“高才重名”。据 后汉书记载:“其南阳文学官志称于后世,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囝生活在东汉后期的崔寰在入仕前就曾“三公并辟”。显然,优良的家学使崔蹇在学术艺能上具有不俗的造诣,对以后的入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

26、。蹇以郡举,征 诣公车,病不对策,除 为郎。”“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 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寰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 军冀司马,与 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后 “出为五原太守。又“拜议郎,复与诸 儒博士共杂定五经。 综上所述,崔氏世代以文 显名, 进而入仕。文学方面的成就和声望也是其成为名门望族的重要原因之一。东汉士人对艺术的关注渐趋增强,对书法的欣赏和实践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崔(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第卷,第页。(宋)徐天麟东汉会要,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一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

27、版,第卷,第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一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南朝)范哗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 局年版,第卷,第一页。氏家族在书法上成绩不俗的当属崔瑗和崔寰父子。崔瑗善章草,师法杜度,人称“崔、杜”,在当时 很有影响,其书法在后代也有不错的口碑。书断列传第一崔瑗称其:“善章草,书师于杜度,媚趣过之,点画精微,神变无碍。利金百炼,美玉天 资,可谓冰寒于水也。袁昂云: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王隐谓之草贤,章草入神,小篆入妙。“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工隶草, 师杜度,甚得笔势。但结字小竦,篆法尤妙。不 仅如此,崔瑷

28、还写有草书势,这是现存最早关于书法理论的文章,文中形象地描述了章草的技法,无论是对当时还是之后的书法界都有开创之功。其子崔定继承了此种家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享有盛誉。梁庾肩吾:书品日:“子真俊才,门法不坠。”可见崔寰章草源于家学。据宣和书谱,魏晋 时以行草著称的“竹林名士”之一王戎“作草字,得崔、杜法,妙鉴者多所称赏。三、博学善文的交游群体博陵崔氏以儒为宗、兼容百家,以及文学、书法等艺能的非凡造诣,还影响到崔氏成员的交游范围。博陵崔氏交往的师友,大多学 识博雅,颇有名望。比如,崔篆与孔子建友善,孔子建作为孔安国的后人,属于儒学世家中人。其家族“自安国以下,世传古文尚书、毛 诗。 ”孔僖是孔

29、子建的曾孙,与崔篆孙崔驷“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崔驷还“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 三人曾同时在窦宪府任职。班固“年九岁,能属文诵涛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傅毅少博学, “建初中,肃宗博召文学之士,以毅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复请毅为主记室,崔驷为主簿。及宪迁大将军,复以毅为司马,班固 为中护军。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固崔驷之子崔瑗,游太学时与张衡、 马融、胡广友好。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马融“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博通经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 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 郑

30、玄,皆其(膺)张怀璀书断列传第一崔瑷,第页,见百川学海,(宋)左圭辑,上海博古斋影印本,年(射)陶宗仪书史会要,上海 书店年版,第卷,第 页。(粱)庾们吾书品第页,见湖北先正遗书,庐靖辑,沔阳 庐氏慎始摹斋影印本,年宣和书晰卷一三,第页, 见 丛书集成初编第册,中华书局年版(南剜)范哗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 页。(南例)范毕后汉书,中 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南朝)!:【哗后汉书,中 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南士月)范哗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上卷,第页。(南剜)范哗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上卷,第 页 。(南剖)池哗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徒也。胡广“体真履规, 谦虚

31、温雅,博物洽 闻,探赜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 。一据 后 汉书记载崔瑗还与窦章、王符友善。王符 “少好学,有志操,”著有 酒夫论,流传至今。窦章“少好学,有文章,与马融、崔瑗同好,更相推荐,固曾为东观校书郎。此外,崔瑗曾拜东汉著名经学大师及书法家贾逵、杜操为师。贾逵之名已是众所周知,关于杜操,书法离钩原流说其:“善章草,崔瑗、崔寰父子继能,杜氏 结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 势,而 结字小疏。”书断崔瑗日:“(崔瑗)书师于杜度,此杜度即为杜操,据三国志辨误:“东汉杜操字伯度,及魏代避讳易为杜度,至晋人犹因之。”崔瑗子崔窘,桓帝时与延笃、 边韶、朱穆等共撰 汉纪。延 笃“少从颍川

32、唐溪典受左氏传,又从马融受业,博通 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边韶“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著作东观。朱穆 “及壮耽学, 锐意讲诵,穆每事不逮,所好唯学。由此可见,崔氏成 员的师友群均有博学善文的特征,这使他们相互影响,营造出重文尚雅的氛围。这些对于崔氏成员文学素养的提高、创作热情的激发,都有重要的作用。第二节崔氏家风家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过累世传承,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家族的各个成员。儒家重孝悌、讲忠 义的道德准则以及仁惠清廉的为吏方式,在东汉崔氏家族成员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形成了 这个家族的家风;但是,由于“百家之学”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影响,崔氏家族成员又具有突出的明哲保身的精神品

33、格。在东汉屡次出现君权旁落的特定社会背景下,忠义与自保既相互矛盾又合情合理。一、仁惠清廉的为吏之风“仁”是自孔子以来儒家的核心思想,以“仁德”治国是正统儒者的为政理念。为实现这种理念,孔、孟等儒家先圣提出了“修、 齐、治、平的人生道路。对于所有儒者之吏来说,只有 “以修身为本”才谈得上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吏清廉仁惠(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卜卷,第页。(南朝)范晔后汉书 。中 华书局年版,第上卷第 页(南朝)范晔后汉书 ,中 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回(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明)潘之淙书法离 钩卷一,第页, 见丛书集成初编第册,中华书局年版。三国史辨误

34、卷上,第页,见丛书集成初编第册,中 华书局年版。(南朝)范晔后 汉书,中 华书局年版,第卷,第页。(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第上卷,第页。雪(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 局年版,第卷,第页。便是修身的要求和结果。身为儒学世家并世代为官的崔氏成员力行了这种政治思想,在历代为官的过程中体现了仁惠清廉的为吏风格。据后汉书崔驷传记载,两汉之际的崔篆在被迫出任王莽朝的建新大尹一职期间,曾“称疾不 视事,三年不行县”。后因听取了门下掾倪敞的谏言,才 “强起班春”。看到“所至之县,狱犴填满的情况, “篆垂涕日:嗟乎!刑罚不中,乃陷人于阱。此皆何罪,而至于是!遂平理,所出二千余人。掾吏叩头谏日:朝廷初政

35、,州牧峻刻。宥过申枉,诚仁者之心;然独 为君子,将有悔乎! 篆日:邾文公不以一人易其身,君子谓之知命。如杀 一大尹赎二千人,盖所愿也。遂称疾去。崔篆的“仁者之心”由此可见。太平御览卷四百七十六记有崔驷“学于太学而粮尽”的故事,崔驷好友孔僖之子季彦说道“崔生,臣父之执也,不幸而 贫。 圆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崔驷,生活 贫困的主要原因当在于先人的为官清廉。驷子崔瑷任汲县令时,“在事数言便宜, 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对此事也有记载,并辑有汲县长老为崔瑷歌一首:“上天降神明。锡 我仁慈父。临民布德泽。恩惠施以序。穿沟广溉灌。决渠作甘雨。回崔瑗把富民作为为官的重要职责之一,自身则一直力行儒士“修身为本的原则。“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虽然汉安年间,光禄大夫杜 乔曾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但因事实不符,崔瑗“上书自讼,得理出。范晔对此评价道:“李固,高洁之士也,与瑗邻郡,奉贽以结好。由此知杜 乔之劾,殆其 过矣。崔瑗过世时,其子崔蹇只有“剽卖阳宅,起冢茔,立碑 颂。以至于 “葬讫, 资产竭尽。由此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