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浙江省“十二五”农业重大成果 转化工程浙江省十县百万亩竹产业效益提升工程一、现状与需求(一)产业发展规模、水平和趋势浙江省竹类资源丰富,拥有竹林面积 89 万公顷,占全国竹林总面积 538 万公顷的 16.5%,2010 年竹业年产值达 283 亿元,占全国竹业年产值 821 亿元的1/3 强,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竹产业经营水平处于国内最前列,享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之盛誉,主要表现在:(1)竹林培育水平高。拥有较为完善的竹林高效生态经营技术体系,高效竹林亩年产值达到 1000 元以上,最高可达 3 万元以上;(2)竹加工业发达。笋竹加工产品涉及十大类 3000 多个品种,其中
2、,竹地板产量占全国的 70%上,竹笋产量占全国的 30%以上。 (3)竹业影响面广。各县(市、区)均有竹资源分布,其中,竹林面积 20 万亩以上的县(市、区)就有 15 个,有 5 个县(市、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竹子之乡。 (4)竹业经济贡献率大。竹业已成为主要产竹区的地方支柱产业,竹农经济收入 60%以上来自于竹业。竹产业作为浙江省的特色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横跨一、二、三产,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由笋竹生产的竹林培育单一经济目标向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生态环境、增强生态功能等多重目标转变;由传统笋竹物理加工向对竹子的精深加工,将文化内涵融入产业中;由主要依靠第二
3、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等特点。因此,加大竹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培育高效竹业、提高经营集约化程度、促进竹业可持续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浙江竹产业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劳动力紧缺、生产成本持续提高,2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优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种苗生产技术落后,节本省工竹林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欠缺,精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滞后和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竹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1)优新经济竹种开发利用。我国竹子种质资源丰富,但人们对竹子的利用,主要局限在毛竹、雷竹等少数几个竹种。种苗繁育、生产经营技术落后,优良经济竹种开发利用率低。示范
4、推广观赏、笋用、材用优新经济竹种的种苗繁育生产技术,可促进竹种的开发利用。(2)竹林资源生态高效培育。 浙江省竹业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笋竹加工业快速发展,原材料需求的日益增长,但主要产竹区竹业经营水平“方阵”明显,培育技术尚停留在以竹材为主而未向多目标定向培育发展。丰产低成本经营与经济高效、功能性笋材生产、林地干扰与生态保护等成为现代竹林培育的新要求。(3)笋用竹林集约经营。 以雷竹(早竹、早园竹)为代表的笋用林面积为 120 万亩左右,近 10-20 年来的持续强度集约经营,竹林退化现象非常明显。如临安地区退化竹林约占 50%,林地退化已成为现有笋用林经营的重要限制因素。笋用林高效生态经营
5、,四季竹、苦竹等特色乡土经济竹种、绿竹等优良丛生笋用竹种的开发得到关注。(4)笋竹的精深加工。原材料利用有待拓展笋竹加工业存在精深加工不足、自主知识产权高新产品少、产品环保性差等问题,出口企业同质竞争严重。笋竹加工原料基本为毛竹,原料来源狭窄,且竹材利用率比较低(仅为 2040),大量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杂竹和竹材加工剩余物未得到高效工业化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产品生产成本偏高。针对浙江省竹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本着竹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目标,重点开展优新种质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毛竹、雷竹、绿竹林的高效生态培育,笋竹产品精深加工提升等共性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提升竹业发展水平。(三)产业科技创
6、新现状和创新成果“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各竹子研究团队共承担国家级项目 52 项,累计科3研经费 2291 万元;省部级项目 73 项,累计经费 2851 万元;横向项目 102 项,累计经费 1094 万元。各竹子研究团队及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集合力量致力于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笋竹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取得了 10 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奖 6 项;主持或参与制定竹子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 11 项;出版著作 7 本;申请专利 45 项,已授权 28 项。 “十二五”竹产业推广的重大科技成果见附件 11、新品种开发与繁育技术成果收集了 120 余
7、份浙江省适于生长的优良经济生态竹子种质资源,选育出一批可规模化推广应用的观赏、笋用、材用等优良种质,认定了竹子良种 8 种。建立了 12 种经济竹种稳定高效的组培技术体系,多种观赏竹种的扦插等常规培育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了多种经济竹种容器苗生产技术体系与观赏竹的矮化造型、秆形调控等园艺栽培技术。2、毛竹竹林高效生态生产技术成果根据毛竹生物学生态学特征,依据竹林的立地条件,以立地生产力良好发挥为目标,兼顾竹林经济、生态效益,集成了毛竹林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集成了维护毛竹林地力长期稳定,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肥能力的节本省工环保的土壤养分平衡补充,竹林地轻耕免耕,劣变土壤生态改良等技术
8、。针对集约经营毛竹林经济效益难以进一步提高,竹农增收困难的现实问题,研究集成了毛竹冬笋林(自然栽培,林地覆盖栽培)的高产高效培育技术,实现竹笋萌发的季节性人工调节。根据毛竹林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研究集成了利用物理、营林和生物措施为主的毛竹林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3、雷竹等中小径笋用竹高效生态生产技术成果林地控制施肥、笋期调控、水分定量管理、竹林病虫害生态控制等技术,4高品质富晒雷竹笋开发与标准化生产技术雷竹低产低效林改造关键技术笋用竹林地劣变土壤生态修复技术4、绿竹等优良丛生笋材竹种高效生态生产技术成果完善笋用丛生竹林的丰产培育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了优良丛生材用大木竹的生物量结构、秆形、竹
9、材的理化性质、力学强度等特性,可作为竹板材的上好原料;开发绿竹笋深加工产品。5、笋竹精深加工技术成果开发出香米笋、高 PH 水煮笋、细竹笋和即食笋等系列产品 20 余个;开发了仿实木彩色竹地板,有效提升了竹地板行业的技术含量;开发了新型 PUF 共缩聚树脂粘剂;竹质高性能活性炭生产工艺与设备研制技术竹炭生产及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二、总体目标通过竹子新品种、竹林高效生态生产技术领域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熟化与推广,规模推广优新经济竹种 10 种以上,建立优质种苗生产基地 3 个,竹林高效生产示范基地 8 个以上,面积 3 万亩,实现新增产值 1.5 亿元;辐射推广160 万亩以上,辐射区新增产值 10
10、 亿元以上,全面提升竹子种苗产业以及竹林培育的现代化水平。通过笋竹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转化实施,开发高品质笋竹产品 5 个以上,实现新增产值 2 亿元,全面提升笋竹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为笋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竹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三、重点项目项目一:优新经济竹类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建立优质种苗生产基地 3 个,面积 1000 亩以上;熟化经济竹种苗繁育技术,实现年生产优质种苗 30 万株/盆以上;规模开发优良经济竹种 10 种以上,通过组盆、植物配置等园艺化栽培技术措施实现种苗产品向商品的转变,产值达到1000 万元以上。项目二:毛竹林高效生态可持续经营技术示范推广5建立毛竹标准
11、化示范林 1000hm2,其中,毛竹笋用林 100hm2,笋材两用林600hm2,材用林 300hm2;分别度产竹笋、竹材达9t/hm2、15t/hm 2,4.5t/hm 2、22.5t/hm 2,3t/hm 2、27t/hm 2,技术增产 20%以上;示范林土壤侵蚀率降低 20%以上。项目三:雷竹等中小径笋用林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建立 2 个高效生态经营示范基地,面积 2 万亩,技术辐射 10 万亩;实现雷竹等中小径竹种高品质竹笋的标准化生产,每年为林农增收 6405 万元以上。项目四:绿竹林高效经营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试验示范林 23 片,总面积达 3000 亩以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2、30%,年产鲜笋达 750 kg/亩以上,亩均年增加效益 200 元;开发绿竹笋精深加工产品 23 种;建设期内示范区增加直接经济效益 400 万元。项目五:竹笋安全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培育竹笋加工企业或合作社,开发特色竹笋加工产品,形成竹笋加工产品品牌,提高竹笋制品质量与安全,在建德、遂昌、临安培育年加工规模 3000 吨竹笋的示范企业各 1 家,年加工销售产值超过 1 亿元。项目六:竹材深加工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完成时建立年产 20 万 m2仿实木彩色竹地板和重组竹地板、年产 1000吨新型 PUF 共缩聚树脂胶、年产 5000m3竹胶板、年产 5 万件新型竹集成材家具、年产 5000t
13、活性炭以及竹炭共十条示范生产线,并提供成熟的产业化生产技术,产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四、组织实施针对“十二五”浙江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新的技术需求,遴选出一批竹全产业链提升急需的科技成果,以重点产竹县市、现代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竹子大户等为主要推广区域和对象,科技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联合,省市县联动,整合利用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和科技团队,联合实施“十县百万亩竹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助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增效,竹农增收。6科 技 部 门业 务 部 门科 研 单 位联 动基 地 县企 业 、 合 作 社竹 农科 技 局林 业 局咨 询 委 员 会
14、监 督 委 员 会 责 任 人技 术 推 广 团 队成 果 转 化 团 队“ ”十 二 五 竹 产 业 重 大 科技 成 果 转 化 工 程雷 竹 等 中 小 径 笋 用 林 高 效 生 态 栽 培技 术 示 范 与 推 广毛 竹 林 高 效 生 态 经 营 技 术 示 范 推 广优 新 经 济 竹 类 产 业 化 开 发 关 键 技 术集 成 与 推 广绿 竹 林 高 效 经 营 技 术 集 成 与 示 范竹 笋 安 全 加 工 技 术 示 范 与 推 广竹 材 深 加 工 关 键 技 术 示 与 范 推 广五、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分析1、繁育优新经济竹种优良种苗 300 万株/盆以上,实现苗木
15、收入 3000 万元以上;建设竹子主题的现代生态农庄 1 个以上,推广经济竹种在笋用及文化景观建设领域的应用,开发竹类植物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2、毛竹林示范基地技术增产 20%以上,增加产值 1575 万元;辐射推广 10万公顷以上,新增经济效益 8 亿元以上。3、雷竹等中小径笋用林示范基地技术增产 25%以上,辐射区增产 15%以上,年增产值 6405 万元。4、绿竹示范基地单位面积提高产量 30%,年产鲜笋达 750 kg/亩以上,亩均年增加效益 200 元,增加直接经济效益 400 万元以上。5、竹笋加工年平均技术增益 20 %,加工总产值达 7.2 亿元,增加产值14400
16、万元。竹材加工新增产值 1 亿元以上,新增利税 1000 万元以上,创汇1200 万美元。76、竹林高效生态生产技术实施,改善笋用林地土壤质量,降低示范林土壤侵蚀率降低 20%以上。竹林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竹笋达无公害食品标准。7、项目实施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 60 期以上,受训人员 5000 人次以上,培养农村竹业技术实用人才 50 名以上,企业专业人才 30 人以上。新增就业岗位 300 多个。六、经费预算该工程总经费预算 7500 万元,其中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1600 万元,省级部门配套资金 1500 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 1600 万元,企业及竹农自筹资金2800 万元。8附件 1:
17、 “十二五”竹产业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序号 成果类型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1 珍稀观赏竹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2 紫竹快速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浙江农林大学3 经济竹类新品种选育及快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浙江农林大学4 日本珍稀观赏竹类引种驯化与快繁关键技术 浙江农林大学5绿皮黄筋罗汉竹Phyllostachysaureaf.flavescens-inversaMuroi(浙 R-SV-PAF-018-2011)浙江农林大学6红秆寒竹Chimonobambusamarmoreaf.variegata(浙 S-SV-CM-001-2008)浙江农林大学7新品种开发与繁育竹类植物城市绿化应
18、用技术与示范推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8 工业用竹材林定向培育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9 高效商品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10 竹林生物肥产业化中试及施用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11 低产低效竹林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浙江农林大学12 毛竹笋竹林测土推荐施肥技术推广与示范 浙江农林大学13 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浙江农林大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4 毛竹“一竹三笋”丰产栽培技术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5毛竹高效生态生产技术黄脊竹蝗新型、高效诱杀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16
19、 雷竹可持续经营原理与技术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17 雷竹低产低效林改造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浙江农林大学18 酶修复经济林地土壤农药污染技术引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19 笋用竹林地劣变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20 保健型富硒竹笋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21 刚竹属细秆竹种主要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22雷竹等高效生态生产技术雷竹(早竹)秋笋错季栽培技术推广 临安市林科所923 绿竹笋用林高效培育与鲜笋储运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24 绿竹良种选育及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推广 浙江农林大学25绿竹等高效生态生产技术 大木竹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26 竹材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 浙江省林科院27 竹质高性能活性炭生产工艺与设备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28竹材深加工技术 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29 香米笋研发与产业化 杭州康鑫食品有限公司30 高 P 水煮笋冷藏关键技术 杭州康鑫食品有限公司31 特色小笋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浙江农林大学32 竹笋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 浙江农林大学33竹笋加工技术竹叶有效成分研究和竹叶黄酮的产业化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