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张寅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邱国佺*Pres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 of ice cool storage researchBy Zhang Yinping and Qiu Guoquan提要 对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作了综述,讨论了其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及技术难点,展望了近期冰蓄冷研究和开发的走向。关键词 冰蓄冷 空调 换热Abstract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ce cool storage technology. Descr
2、ibes and discusses some technical problems and new key technologies, presents possible development of ice cool storage in the near future.Keywords ice cool storage, air-conditioning, heat exchange1 引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想方设法降低电网负荷的峰谷差,而空调电耗对电网负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低能耗、可用电网低谷电的空调设备及相应的蓄冷技术和系统的研究开发就成了近年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蓄
3、冷空调的研究和开发现状21 制冰方法的分类和评述与水蓄冷相比,冰蓄冷系统的优点是:蓄冷密度高,使蓄冷槽体积较小;温度稳定,便于控制;热设计的灵活性强。冰蓄冷中的制冰方式主要有两种:静态制冰方式,即在冷却管外或盛冰容器内结冰,冰本身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动态制冰方式,该方式中有冰晶、冰浆(http:/ slurry)生成,且冰晶、冰浆处于运动状态。静态制冰由于系统简单,现已成为应用中冰蓄冷系统的主流。然而,静态制冰法也有自身的缺点:冰层的增厚使热阻增大,导致冷冻机的性能系数(COP)降低;一些静态系统中冰块的相互粘连导致水路堵塞。目前,冰蓄冷研究的主要目标为动态制冰技术。动态制冰方式约有 40
4、多种,其中冰水混合浆(即含有很多悬浮冰晶的不,英文名为 ice slurry)技术最受研究者关注。冰水混合浆可采用管道输运,其换热需采用换热器。虽然这种动态制冰方式很有前途,但迄今尚未商业化。该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管理技术和经济性还需进一步完善。22 制冰技术221 制冰技术的现状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1 所示。图 14 为几种制冰方法的示意图。图 1 流动过冷却水制冰法图 2 冷媒(戊烷)蒸发制冰法图 3 低沸点冷媒蒸发制冰法图 4 低温液态冷媒显热换热制冰法22 制冰技术课题关于制冰法中的技术问题,下面列举的研究开发课题是很有意义的:(1)客观地评价各种制冰法,统一制冰效率
5、的含义;(2)确立各种制冰法充填率(IPF,即 ice packing factor)的合适算法;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IPF 情况下避免冰层相互粘连的办法;(4)研究管内制冰法高 IPF 情况下防止冰堵塞的方法;(5)图 5 所示的制冰方式中,如何使水滴下时形成厚度均匀的冰层;(6)对密闭容器内的制冰方式,增加密闭容器材料的导热性能、防止相变材料的过冷和分层、防止冰生长时容器内空气压力增大导致容器破裂;(7)对收获(harvest)型制冰,寻找新型冰层剥离法和减少剥离能耗以及延长机械冰剥离器寿命 http:/ 和降低剥离噪声;(8)对图 6 所示的冰水悬浮液制冰法,如何有效增加
6、 IPF 和防止管内壁冰层附着造成流道冰堵塞;图 5 下降液膜制冰法图 6 管内水溶液下降膜制冰法(9)对图 1 所示的过冷水制冰系统,如何避免过冷水在换热器壁上冻结形成的阻塞;(10)对片状冰晶制冰法,如何提高其 IPF 及如何提高低温冷媒和水的换热效率;(11)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储冷相变材料)-水的流动性能及其改善的研究,它们的稳定性及其改善的研究;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蓄冰和取冰技术231 蓄冰槽蓄冰槽的容量若蓄冰槽兼作冬天的热水蓄热槽,则蓄冰槽的体积需比仅考虑夏天蓄冷用的要大。一般,蓄冰槽体积按蓄冷量能满足冷气设备负荷的 50%设计,这样,它在冬天作为热水蓄热槽的功能也可
7、得以发挥。蓄冰槽的形状蓄冰槽一般是立方体形或圆筒形。长宽比关系到充、释冷速率和蓄冰效率。要优化蓄冰槽内的换热,必须考虑蓄冰槽(或盛装相变材料的容器)的形状;蓄冰槽的设置位置和所用的冷媒决定了应采用开放型还是密闭型蓄冰槽。蓄冰槽的隔热蓄冰槽隔热材料需作防水处理,特别是纤维系列的隔热材料,吸水后冻结,隔热性能大为下降。232 蓄冰槽放冷技术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http:/ 把蓄冰槽内的冰水混合浆送进输送管。螺杆(screw)型:如图 7 所示,凭借蓄冰槽内的喷射泵喷射水的力量,使冰水混合将流入配管。图 7 螺杆(screw)型冰浆输送法球阀型:如图 8 所示,凭借蓄冰槽下部的泵,使
8、冰浆流入配管。图 8 球阀型冰浆输送法冰充填率(IPE)控制器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图 9 所示的管壁上,有一些孔穴,可将部分水排到管外,达到调整 IPF 的目的。此外,在冰水混合将流动方向上,可设置分流管,将水排出,达到增加 IPF 的目的。图 9 冰充填率(IPF)控制器233 蓄冰和取冰技术展望为使蓄冰槽内的冰可长期储存,有必要研究防止冰块粘连的技术和取冰技术。若这些技术有所突破,则动态制冰技术将获得实质性发展。最近,下列技术得以实现或正在研究:利用冰的输送管实现小型蓄冰槽的二次利用,低温能量的分散储存,冰输送管兼作蓄冰槽。24 冰输运技术冰水混合浆的输送技术,关系到动态
9、制冰技术的普及。采用此技术输送冷量,与用冷水管输送相比,可大幅度缩小输送管的直径,降低配管投资。例如,与给水温度为 7、回水温度为 12的冷水输送情况比,输送 IPF 为 15%冰浆,其配管管径约可减小一半。241 细微冰浆的管内液体输送的现状和课题冰浆在管内输送的流动状态和压力损失对 IPF 对 20%以下、粒径 1mm 以下的细微冰粒,大致的管内流动情况和压力损失关系见图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10 冰浆在管内输送的流动状态和压力损失示意图(a)浮冰/冷水双层流 管内流速0.5m/s,部分冰粒子停留在管子上部,其下部有冷水流动,形成双层流。与纯水的情况http:/ 相比,此类流
10、动压力损失较大。 (b)冰粒子的飘浮流动 管内流速0.5m/s,滞留在管子上部的冰粒子群向下部的水流层扩散,其压力损失和流速的关系见图 10。(c)冰粒子的扩散剥离流动 管内流速1m/s,冰粒子分布范围扩大到管内整个横断面,但上总后冰粒子密度仍较大,流动压力损失曲线和水的相应曲线已较接近。(d)冰粒子的均质流动 管内流速2m/s,冰粒子在管内形成均匀分散的均质流动。其流动压力损失曲线和水的相应曲线很接近。若增大 IPF,冰粒子会向管中央集中,与管壁的水流形成二层流,降低了流动阻力。流动压力损失曲线和水的相应曲线较接近。这里,管内流动压力损失随 IPF 的增大而增大,对应于压力损失最小值的临界流
11、速也增大。如何减小管内流动阻力是今后需研究的课题。 冰块的管内阻塞现象冰块的管内阻塞现象是冰浆在管内输送的最大问题,目前,采取的防止方法有:增大管径,增大弯管的曲率和使用可挠管:为防止流量变动而采用定流量的泵;为防止冰在管内滞留而采用高速管流,以确保冰浆在管内的均质流动等。此外,更积极的办法是,采用定形相变材料颗粒,这类相变材料颗粒外部覆有一层膜,防止相变材料颗粒间的粘连;可采用乙二醇溶液作为传热液体。采用大直径冰粒子和小直径冰粒子的混合以增大管道输送的载热能力 如图 11 所示,直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cm 的大粒子群和直径为 1mm 以下的小粒子混合,流动阻力小的小冰粒子在管
12、壁附近流动,大的冰粒子在管道中央流动,出现了“分球“现象。这样,在不增加流动阻力的情况下,增大了 IPF,从而增大了载热能力。图 11 大、小直径冰粒子的混合对压力损失和 IPF 的影响示意图冰浆在弯曲管、旁路管和阀门周围的流动状态和压力损失这方面的研究很少,至今仍只有定性研究结果,如:(a)垂直配管与水平配管相比,管内冰的浮力影响增大,管内流动压力损失较水小。(b)对 90弯管而言,冰浆的压力损失和水的接近或稍大。(c)分流管中冰浆的流动损失增大,且弯曲度增大,流动损失http:/ 增大。 (d)阀门部分(特别是喉道部分)易形成冰块阻塞。输送配管可采用往返双管方式或循环单管方式。242 冰粒
13、子空气输送的现状和课题冰粒子可用空气输送。对口径为 100200mm 的配管,需要的风速为 1530m/s。若用风速为 510 m/s 的空气输送冰粒子,多数冰粒子以活塞(piston)状态流动,对该状态,有冰堵塞管道的危险。若冰与空气的体积比作为短距离的冰输送技术,高速空气运送是有趣的课题。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融冰技术的现状和展望251 利用蓄冰槽内的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器一般采用管式。252 冰和回流冷媒(水、盐水、空气)的直接接触换热由静态制冰法制成的冰和回流冷媒(水、盐水、空气)的直接接触换热 蓄冰槽内的冷却管外形成冰层,回流冷媒被用来的冰层外强迫循环,靠对流换热融解冰
14、层。这种外融式方法中,冰层周围有均一流动的回流冷媒是很重要的,这要求安装好冷媒液的均流板和分流管。此外,为增加传热,在蓄冰槽内吹空气光,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冰浆和回流液冷媒直接接触换热由动态制冰法获得的蓄冰槽内的冰浆分布在回流液冷媒中,因此,冷媒的温度较低,据报道,这种方法随负荷变化有很好的调节性能。253 利用冰浆和回流暖空气间接接触换热同心套管式换热器,一侧流冰浆,另一侧流暖空气。换热过程中,冰粒子边流动,边融解。冰粒子的融解速度是重要的释冷参数,这种方式与单管输送冰浆相比,IPF可有所增大(5%10%) ,因为,这种情况下,冰层不易堵塞。但需注意回流空气冷却后的冷凝水处理问题。254 利
15、用冰浆和回流暖空气直接接触换热如图 12 所示,可利用冰浆和回流暖空气直接接触换热。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12 冰浆和回流暖空气直接接触换热示意图255 取冷技术的未来:/ 取冷技术的首要课题是研究无残存冰的融冰方法。目前,人们对冰浆技术较为关注。多数取冷法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将会很活跃。26 蓄冰槽 IPF 的测定法261 蓄冰槽 IPF 的测定法利用冰的体积膨胀造成的水位变化测定 IPF:对静态制冰法,测量水位可测定蓄冰槽的IPF。利用检测冰厚来测定:利用冰厚测试针测定冰厚,然后算出 IPF;或利用制冰配管水中的电极的电位差,测定冰厚。利用测定温差来测定
16、 IPF:测定蓄冰槽内水和水溶液与冷却管内的冷媒间的温差可推算出IPF。利用热流计测定 IPF:利用热流计,测定输入、输出的热量差值,可推算出 IPF。262 输运管内流动冰浆的 IPF 的测定导电率测定法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IPF。利用设置在管内的旋转扭矩计测定 IPF。在管内安装环状旋转扭矩计,由其旋转扭矩和 IPF 的关系求得 IPF。利用冰水的静电量来测定 IPF:两相对电极的静电量与其间冰浆中的含冰量有一定关系,由此,可测定其 IPF。测定垂直管内流动冰浆的压力损失,定出 IPF:垂直管内的冰和水有密度差,影响管内流动压力差,由此,可测定流动冰浆的 IPF。测定冰浆的
17、温度来推算 IPF。抽出冰浆,可用多种方法来测定 IPF。3 冰蓄冷研究展望有人认为各种冰蓄冷系统的出现将会带来空调系统的革命,这是有一定理由的。蓄冷系统未来的研究课题有以下方面:31 由于冰蓄冷系统种类繁多,有必要建立客观的综合评价体系。32 冰的管道运输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防止冰的管道堵塞。利用化学方法如加入界面活性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和流http:/ 速与输送距离间的关系及其优化、所用的换热器的研制和开发也是重要的课题。33 发展在线的、非接触式的 IPF 测定法,开发廉价但精度较高的探头。34 从综合角度出发构筑有关的冰蓄冷系统化技术(包括冰蓄冷系统中,高 COP 热泵的
18、研制和开发;考虑到环保问题的蒸气压缩式热源机器和废热利用吸收式或吸附式热源机器和复合型热泵的开发)等。35 从综合提高热利用效率的观点看,既保持热泵制冰机能,又同时生产热水,是较好的方法。另外,从环保角度考虑,利用绝热膨胀等方法,用低压空气和水的新型制冰技术,也有待研究。还有,夏季气轮发电机因吸气冷却而要求提高发电效率的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冰点温度下生鲜食品的储存等。不仅如此,还有空调领域以外的蓄冷、蓄热技术的灵活应用。以上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传热学、空调制冷学和流体力学等领域的相应基础研究有所发展。例如,单成分水和多成分水的冰水混合浆的输运管的结构、流动性能,冰浆的融解性能和换热特性等都是值得研究
19、的课题。4 参考文献1 Hideo Inaba, Kengo Takeya and Shigeru Nozu. Fundamental study on continuous ice making using flowing supercooled water. JSME International J Series B, Vol 37, No 2, 1994, pp 385-393.2 Hideo Inaba, Ping Tu, Koichi Ozaki and Jun Mirua.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ape-stabilized paraffin
20、 as a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Proc of the Fourth Asian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Conference, Tokyo, September 1995, pp 393-396.3 稲枼英男,機能性熱流体現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来将来性,日本機械学会誌,1995 年 12 月,Vol 98, No 925, PP 51-52.4 稲枼英男,機能性熱流体関研究現状-先駆的蓄熱輸送-,日本機械学会誌(即将发表) 。5 稲枼英男,応用,研究会,Vol 15, No 23, PP 383-394。6
21、福迫尚一郎,稲枼英男,低温環境下伝熱現象応用,養賢堂,東京,1996,pp 383-394。7 稲枼英男,氷蓄熱技術現状課题,日本機械学会第 73 期総会講演会料集, No 96-1 (1996), PP 65-68作者简介:*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列 (010)62789376* 230026 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0551)3601653文库下载网是专业的免费文档搜索与下载网站,提供行业资料,考试资料,教学课件,学术论文,技术资料,研究报告,工作范文,资格考试,word 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行业论文等文档搜索与文档下载,是您文档写作和查找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