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8 页)浅谈科学课程中人文科学的渗透摘要:小学科学课在我国开设了好几年了,但整个科学课程的发展仍处在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是人们没有在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和接受科学课的存在。本文将通过描写人文科学的作用来详谈科学课中加入人文科学内容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意见来实施。关键词:科学课程;人文科学;人文精神;科学史;Abstract:Science clas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for several year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whole scientific curriculum is still in the
2、 awkward situ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dont pay attention to its existence. It is because that people has not really understand and accept science class. 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the effect of human science and talk the importance of adding science class to the humanities content, and then put fo
3、rward effective opinions.Key words:scientific curriculum; human science; Humanistic spirit ;science;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社会主义国民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 1950 年的自然课本到现在的小学科学,我国的小学科学教材一共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在这五十多年里,我国一共研制了十多套全国通用的小学科学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思想、内容编排、体例写法等方面各具特色,它们是编写者心血的结晶,体现了当时的教育和教学思
4、想。但是,整个科学课程的发展仍处在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是人们没有在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和接受科学课的存在。正是因为这样,就更需要人文科学在其间起引导性的作用。第 2 页(共 8 页)1 在 科 学 课 程 中 渗 透 人 文 科 学 的 作 用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1简 单 来 说 , 人 文 环 境 好 会 影 响 人 们 对 科 学 的 重视 , 自 然 科 技 也 就 会 提 升 ; 人 们 的 素 质 提 高 了 , 自 然 会 开 始 接 受 一 些 新兴 事
5、 物 。举 例 来 说 , 美 国 在 人 文 环 境 的 熏 陶 下 , 自 然 科 技 得 到 长 足 发 展 , 电子 商 务 也 就 广 泛 应 用 了 。 试想如果没有探索的精神,没有肯于接受一切新观点的勇气,没有铲除一切旧观念的决心,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是无法存在的。科学史研究之父萨顿所著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 中文版的“译者的话”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人们之所以对科学史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也缺乏认识,是因为他们大多数只是从科学的物质成就上去理解科学,而忽视了科学在精神方面的作用。科学对人类的功能绝不只是能为人类带来物质上的利益,那只是它的副产品。科学最宝贵的价
6、值不是这些,而是科学的精神,是一种崭新的思想意识,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宝贵的一部分。” 2科学的发展是需要条件的。即思想的开放,文化的包容,精神的自由,探索的可能。西方的科学之所以能在近代得到这样突飞猛进地发展,是在西方走出了中世纪黑暗的束缚之后。我们应该看到,东方落后的并不是在文化上,而是在思想上我们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在法律上我们也还没有保证人的自由和思想的制度。总之:东方的落后不是文化的落后,而是人的思想和观念的落后,是制度的落后。所以我们应该认清人文科学的价值,它的存在会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让科学课从此摆脱不受重视、不被理解的尴尬局面。第 3 页(共 8 页)2 要 善 于
7、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主要采取渗透模式,即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之中,通过各门课程的实施,化整为零地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与目标。 3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对世界产生完整的认知观念,具有观察和了解科学的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2.1 从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看。科学教材注重内在价值在课堂上的体现,因此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有着较宽的人文视野,而这些正是科学教学的返璞归真。教材除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之外,一个突出的新特点便是增加了诗歌形式的科学美文,几乎每册都有两三篇诗文。如“土壤和生命”单元的首页上写着
8、: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她的孩子有的很小很小/有的却很大很大/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地球上亿万个生命/都在她温暖的怀抱中成长。又如,“植物的种子”一课中有一首“蒲公英的歌”: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向往/风儿风儿/带着我飞向远方。 4这些优美的小诗充分展示了科学与文学的交融,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表达了科学中的人文之美。2.2 从科学课程的理念看。“通过让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和足够的成功,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品味科学家发现的喜悦,让学生用情感、智慧和理性去体味成功的滋味和价值”。 4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自我评价和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
9、来让学生品味自豪感。学生通过独立的研究,对某个问题进行自圆其说,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打破条条框框对人思维的限制,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精神压抑,不断地使学生第 4 页(共 8 页)振奋精神,以一种登山者的姿态投身科学探究活动,也使学生越来越乐观自信,朝气蓬勃,进而形成性情之美,升华为一种人文精神。2.3 从科学课程的性质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将“细心地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
10、和谐相处。” 4这一提法既体现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当前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对生活在这样时代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科学素质的高度关注;又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质。3 如何在科学教材中加入人文科学的内容。3.1 在内容上增加人文科学。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重点不在该不该开设上,而是在开设后如何实施的问题上。如果还是在新增加的内容上盲目的加入更多的自然科学的内容,那不仅是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对于科学课程的展开也是不利的。但是,若
11、在科学课程中加入人文科学,也许能为科学课的发展打开一个新局面。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教学中去,我特意用了“渗透”这个词。这表示人文精神不是生硬地加入到科学课中去的,而是与科学内容融和在一起,浸润在科学知识中的。但它又不是完全无形的,它使科学课更丰满,显得更富有生机和人性。它使关于物质世界的知识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在认识物质世界规律和处理物质与人的关系中的人的主体地位。过第 5 页(共 8 页)去许多科学课教学的主要弊病在于“见物不见人” ,课程只是纯客观地去讲述“物”的知识,而缺乏人认识“物”的主动性与人对“物”的“态度”。这样的课程自然显得机械和枯燥,难以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的兴趣与激情
12、。例如, 研究土壤一课中寥寥数语只提到了一个问题和一个研究参考方案。但是, “土壤”是有其深刻内涵的。有的称之为 “万物之母” ,有的称之为“黑金”等等。虽然这些表述对科学来说是缺乏理性的,但是在这些称呼的背后表达的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壤的事实,表达出人类对它的崇敬之情。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们可以 从诗歌土地啊,母亲入手酝酿学生的情感,既为学生后续研究土壤打下情感的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与珍惜之情。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白色污染、工业污染等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也牵涉到了本课学生的研究对象土壤。于是,我在教学即将结束时
13、出示了一组土壤被污染、侵蚀的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顺应课题又渗透了环境保护教育 。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从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双面性,逐步让他们正确认识与理解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人文,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能不动神色地渗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同时也体验到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品德也得以升华,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3.2 加入科学史意义非常。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科学教育的基石,它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科学教育应打破历史事实的硬壳,展现科学历史
14、事实内在的精神价值,凸现自然科学对整个人类精神领域的巨大影响。通过科学史教育,展现自然科学所蕴涵的理性精神与第 6 页(共 8 页)求真意识,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以及公平精神和宽容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密切关系。 5“今后在科学教材中应加强科学技术方面和人文学科方面的内容,穿插一些科学家故事,讲述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坚韧精神,这些都是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渗透与融合的有益尝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史实例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看到,科学事业是富有哲理的,社会性的活动,是充满人性的。 6通过对科学认识活动过程的历史考察,追溯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本源与演变,能够使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
15、观点去看待已有的科学知识,由此从宏观上加深对科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观念,以弥补学科科学教育之不足。科学史教育注重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与历史发展的辩证统一,因而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科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水平,同时起到“以史为鉴”、温故知新的作用。学习科学史,可以感受和发现科学家们在探求科学真理活动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从而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4 如何培养既具有自然科学素养,又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的全面型人才。一旦科学课程中加入了人文科学的内容,就会存在着师资力量的问题。特别是初中的科学老师,他们
16、要具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甚至是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但能达到这样高要求的老师少之又少,怎么办呢?我想国家已经为此做出了努力,那就是高考实行大综合。“大综合”,即文理综合能力测试。作为考试科目,它是伴随着 1998年开始的“3+X”高考改革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回顾多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实施“大综合”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它既是必要的,又是可第 7 页(共 8 页)行的。它在满足国家利益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等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是其他考试科目很难替代的。 7在“大综合”中,理、化、生、政、史、地等六科的教学,还必须按照特长科的标准去进行,否则就无法适应高考的高标准要求。各科只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
17、力,加大教学的难度,加大训练的题量,才能达到巩固和强化“双基”的目的。也只有这样,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给科学教师群体流入新鲜的血液。此外,还要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促进教学有效性。所谓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指教师培养学生时“个体”所必需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化教育力有机统一的综合素养。高度地融合这三个要素,教师的人文素质才能产生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人文知识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材料支持,人文精神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动力支持,人文化教育力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8要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就要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以充满“尊严、责任、敬业、自觉、和谐”的人类精神和“严师、爱国
18、、进取、诚实”的人文理念促进在职教师知性意行的和谐发展,实现“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为首要内容”的教师教育目标,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克服传统教育中的“重理轻文,重课本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要害是轻人文素质”的倾向,主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采用探究式、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总而言之,在科学课程中加入人文科学是必要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他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首先,在思想上人们要意识到人文科学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出挖掘科学教材中人文精神的好习惯。但仅仅学会“挖掘”是不够的,如果
19、能在科学教材中加入人文科学的内容,便能为科学课的发展打第 8 页(共 8 页)开一个新局面。同时,还要注意相应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促进教学有效性。参考文献:1 曾 少 波 .人 文 科 学 概 论 教 学 大 纲 EB/OL. http:/ 2006-12-19.2 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陈恒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年第 1 版:1-2.3 郭东歧.新课程教学案例荟萃科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2(7):135-144.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45-47.5 施若谷.关于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04(4):36-376 国家研究理事会(美).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M.美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53-155.7 吴志贤、张金萍. 在实践中感悟“大综合”J.中国教育报,2003 年 7 月 16 日第 6 版:11-12.8 黄文.小学科学课程与可持续发展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