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贡献分析以北京市为例144 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5 期 (总第 178 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贡献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张济荣 张梦岩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功能定位或经济增长效应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已有较多研究。本文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效应问题进行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在概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其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在数据的选取方面,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相关统计数据直到 2000 年才有所涉及,而且还没有专门机构来统计。其实文化创意产业是从文化产业发展演变而来,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种业态。
2、其内涵既与文化产业内涵有交叉,也与创意产业有交叉。北京市统计年鉴在 2003 年之前所统计的是文化产业,从 2004 开始统计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指标,故本文文化创意产业的数据均从 2004 年开始。表 1 20042009 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指标情况指标年份资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增加产值(亿元)同比增长(%)从业人数(万人)同比增长(%)2004 4636. 7 2468 613. 6 74. 7 2005 5140. 3 10. 9 2793. 4 13. 2 700. 4 14. 1 84 12. 42006 6161 19. 9 3614. 8
3、29. 4 812 16 89. 5 6. 52007 7260. 8 17. 8 4601. 8 27. 3 992. 6 22. 2 102. 5 14. 52008 5439. 6 23. 7 1346. 4 35. 6 107 6. 12009 1497. 7 11. 2 平均 16. 2 3783. 52 23. 4 993. 7833 19. 82 91. 54 9. 875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 (2005,2008) 、 北京年鉴 2009表 1 显示了 20042009 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指标情况。2004 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各项指标均呈增长趋势。2
4、0042009 年文化创意产业每年产值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10. 1%、10. 2%、10. 3%、10. 6%、12. 1%和高于 12%,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 GDP 增加值的比重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增速在增加。每年的总资产、每年实现收益和增加值均以 10%以上的比率增长。根据测算,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6. 2%,每年实现收入以平均 18. 3%的高速率增长,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高达 19. 82%,从业人员数也以 9. 88%的比例逐渐增加。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就业状况分析(一)文化创意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分析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文化创意产业产值所
5、占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大体上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纵向比较,如表 1,在2004 年至2008 年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从 74. 7 万人上升到 107 万人,呈总体增长趋势。横向比较,通过计算就业人数增长比例与所占比例,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较,结果如表2。表2 20042008 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一二三产业就业情况 (单位:%)指标年份文化创意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 所占比例 增长速度 所占比例 增长速度 所占比例 增长速度 所占比例2004 8. 75 1. 91 7. 2 3. 1 27. 3 65. 52005 12. 4
6、 9. 57 1. 14 7. 1 0. 73 26. 3 4. 44 66. 62006 6. 5 9. 73 3. 05 6. 6 2. 47 24. 5 8. 43 68. 92007 14. 5 10. 87 0. 099 6. 5 1. 2 24. 2 3. 1 69. 32008 6. 1 10. 90 3. 45 6. 4 9. 08 21. 2 8. 69 72. 4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 (2005,2009) 、 北京经济普查统计从各产业就业人数增长速率来看,在 2004 2008 年间,第一、二产业的就业增长比例有两年处于逐年负增长状态,其余两年增长速度也不
7、高,说明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在不断下降;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三产业则呈总体增长态势。但相比于第三产业来稿摘登 张济荣 张梦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贡献分析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5 期(总第 178 期) 145的稳定态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更快。但也从表 2 中发现,文化创意就业人数所占比例远远低于第二、三产业。并且,虽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增加比例平均 19. 82%,但同期相比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值仅为 9. 875%,这说明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效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文化创意产业就业弹性1. 文化创意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比较从以上分析可知,当前北京
8、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应进一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扩大能力,就业弹性分析法是研究产业就业扩大能力的基本方法。所谓就业弹性,就是描述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关系,即在某一时期内经济增长上涨 1%所引起就业增长的比率。一般来说,就业弹性可用来反映行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程度,表示行业就业量的变化对产值变化的敏感度。就业弹性系数越大,行业单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能力越高;反之,则越低,也就蕴涵着即使行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对就业也不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就业弹性能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一行业的就业效应,并能较准确衡量各行业的劳动力吸收能力。根据北京市
9、 2004 2007 年的第一、二、三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和产值数据,计算就业弹性系数如下:表 3 各产业就业弹性系数比较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2004 0. 088 0. 047 0. 374 2005 0. 115 0. 094 0. 275 0. 8872006 0. 236 0. 185 0. 429 0. 4292007 0. 092 0. 169 0. 235 0. 677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 (2005,2008)从表 3 可以看出,从 2004 年开始,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 66、 0.
10、 13、 0. 02、0. 33。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一直为负数,这意味着随着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长,其不但不能吸收劳动力,还要往其它产业输送过剩劳动力。这主要由于当人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农产品本身固有的需求特性决定了其不能与人们收入同步增长,其市场需求空间必然减少。(2)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总体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是因为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军。(3)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但是其就业弹性系数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说明第三产业中,并不是所有产业都有较高的就业弹性系数。2. 文化创意产业内部行业发展情况与就业比较对文化创意产业内部部分行业的就业弹
11、性进行计算,结果如表 4。可以看出,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电影的就业弹性较高。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值贡献率最大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行业的就业弹性也相对较高。对 20062007 年各个行业就业人数绝对数量的比较,只有文化艺术行业的就业人数从 5. 4 万人降至 4. 8 万人,剩下行业的就业绝对人数都有所上升。表 4 文化创意产业内部行业就业弹性 (2007)行业 就业弹性一、文化艺术 0. 85二、新闻出版 1. 118三、广播、电视、电影 1. 241四、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 0. 692五、广告会展 0. 628六、艺术品交易 0. 678七、设计服务 0. 221八、旅游、休闲娱乐 0. 295九、其他辅助服务 0. 755三、思考与建议1.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本是人的创造力。各国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确立都取决于创意人才及其才能的发挥。如英国 2008 年专门出台了以创意人才为主题的战略举措,第一条就是从儿童教育抓起,尽早发现个人的创意才能,并分别对青少年、成人创意才能的培养,创意人才的就业等提供诸多帮助和有效通道。日韩都在高等院校新开设了创意产业相关学科,韩国对于急需的高级复合型创意人才,采取了集中培养的方式,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应差异化发展。目前北京市各县区都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出现了某些区县创意产业定位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