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理和利用长短经必须考源2004 年 I1 月第 6 期古籍整理研究学刊Jouma1ofAncientBooksCollationandStudiesNOV2004NO.6整理和利用长短经必须考源周斌(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 I 南充 637002)摘要:长短经是“述而不作“ 的抄纂文献,全书约十九万字,其中有十八万字是从先秦自唐的一百一十余种书中明抄暗引而来.因其暗引(不写出书名,作者名),故整理(含断句标点,校勘,注译) 长短经一书必须考源:因其明抄(写出书名,篇名或作者名)时又常将书名,篇名或作者名搞错,故利用长短经一书辑佚古籍也必须考源.关键词:长短经;整理:辑佚:考源中图分类号:K
2、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04)060010-06长短经原为十卷,现存九卷,唐人赵蕤撰.唐玄宗开元年间,赵蕤与李白为蜀中双璧,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苏颈在荐西蜀人才疏中说:“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明人杨慎升庵诗话卷二引长短经汇聚诸子百家学说,撮叙历代更迭史实,而断以己意,论述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涉及知人,论士,政体,君德,臣行,图霸,兵谋等,可谓治国治军的文韬武略之书.据笔者统计,长短经明抄暗引先秦至唐朝经史子集四部书 110 多种,所引书的文字,多能补正各书今日通行本之讹脱,部分已散佚书的残篇断章,亦赖此书得以保存下来,故文献价值极高,是唐代艺文类聚,文馆词林,
3、通典,意林,群书治要,初学记之外,又一上古中古文献的渊薮.笔者在写作(长短经) 校证与研究-:i3(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巴蜀社2003 年 5 月出版)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长短经是“述而不作 “的编述文献 ,因而整理(含校勘,断句标点和注译)长短经一书必须考源,利用长短经辑佚古籍也必须考源.长短经有三种刻本,即南宋刊本(孤本,原为常熟翁氏后代翁万戈所有,现藏上海图书馆),清刊读画斋丛书本和函海本;抄本中最常见的当数四库全书本,此外尚有其他多种旧抄本.大陆和台湾均有一些长短经整理本,其中在大陆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是 1999 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张兆凯等标点注译者(以下简称岳麓本长短经
4、),二是长春出版社 2001 年出版的刘国建标点注译者(以下简称长春本长短经);在台湾影响最大的是世界书局标点本(1981 年第三版);在海内外均有影响的是 1937 年上海商务印=馆出版的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的长短经断句本.但这些长短经整理本由于没有去考源,所以在断句标点,校勘和注译方面都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长短经是“述而不作“,是抄纂文献,全书约十九万字(含标点符号),而赵蕤自己写作的成段文字不过数段而己,其余均是抄自先秦至唐代的各种书籍,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共百余种书.赵蕤引用前人着作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明抄(写出书名或作者名),二是暗引(不写出书名和作者名).赵蕤在引用前人着作时,常以简明的
5、几个字或设问,或总结,或说明,或承上启下,这类文字的数量要比赵蕤自己写作的成段文字的数量多得多,但这两类属于赵蕤写作的文字加在一起,也不足一万字.而长短经的其余十八万字,均收稿日期:2003.09.25作者简介:周斌(1968 一), 男 ,重庆黔江人,土家族,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与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1O?是明抄和暗引自前人着作.兹抄录长短经卷一大体第一如下,并分段,标点,考源以证明此点(文字以四库全书本为准,下同;原书注文系双行小字夹注,现援中华书局点校本前四史之例,改为段下注).臣闻老子日:“以政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考 1】荀卿
6、日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考2】傅子日:“ 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考3】何以明其然耶? 【考 4】【考源】【1】老子第 57 章.【2】荀子?王霸 .【3】傅子佚文;该条不见他书引用.【4】赵蕤语.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官,夔为乐正,侄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九赋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乘成功以王天下.【考 1】汉高帝日:“ 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7、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注一】 【考 2】故日: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考 3】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考 4】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考 5】有自来矣.【考 6】【原注】【一】人物志日:“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能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以不同故,能君众能也.“【 考 7】【考源】【1】说苑?君道 .清人诸傅子辑本皆以此段为傅子佚文,疑
8、非是.【2】史记?高祖本纪 .【3】说苑?君道 .【4】战国策? 齐策四? 齐宣王见颜周 .【5】申子?大体佚文 ,亦见群书治要所录申子.【6】赵蕤语.【7】人物志? 材能.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注一】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注二】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劝,通乎用非其有也.【注三】 【考 1】【原注】【一】议日:淮南子云: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功已就矣,而不知规矩准绳,而赏巧匠.宫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日:“某君某王之
9、宫室也.“ 【考2】孙卿日:夫人主欲得善射中微,则莫若使羿;欲得善御致远,则莫若使王良;欲得调一天下,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智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甚大.【考 3】此能用非其有如己有者也.【考 4】【二】议日:申子云: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言百当者,人臣之事也,非人君之道也.【考 5】尸子云:人臣者,以进贤为功也;君者,以用贤为功也.【考 6】贾谊云: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必尽其愚忠,惟陛下财幸.【考 7】由是言之,夫君不能司契委任,而妒贤恶能,取败之道也.【考 8】【三】议日:孙卿云: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人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
10、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是谓上溢下漏.【考 9】又日: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考 10】昔者,周厉王好利,近荣公.芮良夫谏日:“王室其将卑乎?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怨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其能久乎?“后厉王果败.【考 11】魏文侯御廪灾,素服避正殿,群臣皆哭,公子成父趋入贺日:“臣闻天子藏于四海,诸侯藏于境内.非其所藏,不有火灾,必有人患.幸无人患,不亦善乎?“【考 12】孔子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考 13】周谚有言日:囊漏储中.【考 14】由此言之,夫圣王以其地封,以其财赏,
11、不与人争利,乃能通于主道,是用非其有者也.【考15】【考源】【1】(吕氏春秋? 似顺论 ?分职.【2】今本淮南子无此文,而见于吕氏春秋?分职,故 “淮南子“当是 “吕氏春秋“之误.【3】荀子?王霸 .【4】 【8】赵蕤语.【5】申子?大体佚文 ,亦见群书治要 .【6】尸子?发蒙 .【7】贾谊新书? 益壤.【9】荀子?王制 .【1O】荀子? 大略.【l1】国语?周语上.【12】说苑? 反质.【13】论语? 颜渊.【14】贾谊新书? 春秋,刘勰文心雕龙?书记.【15】吕氏春秋? 似顺论?分职.故称: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责成,君之体也;好谋无倦,君之体也;宽以得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
12、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考 1】此帝王所以成业也.【考 2】【考源】【1】杜恕体论佚文,见群书治要卷48.【2】赵蕤语.长短经全书儿乎都是如此明抄暗引古人着作而成,全书仅有几段是赵蕤自己撰写的.长短经中明抄和暗引自前人着作的十八万字,从理论上说,只要找到其来源,就完全可以据其所出进行他校.所以长短经“述而不作“ 的编述文献的性质,使得运用他校法整理该书具有了合理性.但要让运用他校法整理此书具有可操作性,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考索出长短经中明抄和暗引自前人着作的文字的具体而明确的来源,换言之,校勘长短经必须考源.下面举一些例子,以证明先考源而后据其所出对长短经进行他校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长短经
13、卷二理乱第十二有如下一段文字:何谓九风?君臣亲而有礼 ,百寮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唯职是司,此理国之风也.礼俗不一,职位不重,小臣谗疾,庶人作议,此衰国之风也.君臣争明,朝廷争功,大夫争名,庶人争利,此乖国之风也.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以侈为博,以伉为高,以滥为通,遵礼谓之拘,守法谓之固,此荒国之风也.以苛为察,以利为公,以割下为能,以附上为忠,此叛国之风也.上下相疏,内外相疑,小臣争宠,大臣争权,此危国之风也.上不访下,下不谏上,妇言用,私政行,此亡国之风也.此段文字首言“九风“, 而其下只有八风 ,读画斋丛书本长短经和四库全书本长短经?12?均缺一风,大陆和
14、台湾所出各种长短经整理本也均未将所缺的一风补足;岳麓本长短经注“ 九风 “日:“下文所列共八风,与九之数不合,疑有误.“通过考源可知 ,此段话是暗引荀悦 申鉴?政体,经比勘 ,知是“此衰国之风也“下脱一风:“君好让 ,臣好逸 ,士好游,民好流,此弱国之风也.“又如长短经卷九还师第二十四有如下一段文字:故日:“ 高鸟尽 ,良弓藏;敌国灭 ,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谓沈之于渊.沈之于渊者,谓夺其威,废其权,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心.“此段文字中的“中州善国以富其心 “难解,必有讹脱,然而四库全书本与读画斋丛书本长短经(其底本经清人周广业校勘过)此句的文字全同,用对校法不能解决
15、问题,现今的各种长短经整理本亦未加补正.通过考源,知此段文字暗引自三略? 中略, 经比勘,原来“中州善国以富其“下脱了 “家美色珍玩以说其 “八字,补此八字并在“家“ 下标逗号 ,便是“中州善国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说其心“,如此则豁然贯通.此是通过考源校补长短经脱句之例.长短经卷三是非第十四有如下内容:狐卷子日:“ 父贤不过尧 ,而丹朱放;兄贤不过周公,而管蔡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况君之欲治,亦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又长短经卷八难必第二十八有如下一段话:魏文侯问狐卷子日:“父子君臣之贤足恃乎?“对日:“ 不足恃也 .何者?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拘;兄贤不过舜,而象傲;弟贤不过周公,而管蔡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理,亦从身始,人何可恃乎?“据史记?管蔡世家 ,上引两段 长短经的文字明显有两个错误,一是周公于管叔为弟而非兄,二是周公仅诛管叔而未诛蔡叔.又考此两段文字之源,皆暗引白韩诗外传卷八.经比勘,第一段文字中的“兄贤“,韩诗外传作“弟贤“;第二段文字中的“ 瞽瞍拘“,韩诗外传作“瞽瞍顽“: 两段文字中的 “管蔡诛“,韩诗外传作“ 管叔诛 “.据 韩诗外传 改字后,则与史记?管蔡世家 所载悉合.此是通过考源校改长短经讹字之例.读画斋丛书本长短经的底本是吴骞拜经楼所藏旧抄本,经清人周广业校勘过.周广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