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分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317406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0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分析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学生姓名:范珂宏指导教师:赵骅教授专 业:企业管理学科门类:管理学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 O一四年六月Analysis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Behavior between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Cluster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Degree of Master of ManagementByFan

2、KehongSupervised by Prof Zhao HuaSpecialty: Business Management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June 201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将相同或相似产业的企业聚集起来,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所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以及企业聚集所产生的区域品牌效应为产业集群内企业带来

3、了众多优势,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产业集群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便成为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随着产业全球化布局的深入、社会分工的细化,技术创新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企业出于控制研发风险、缩短研发周期的目的,逐渐将研发方式从组织内部独立研发转向组织内外部协同研发。企业间合作创新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因此,探寻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的内在规律,避免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成为研发合作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通过对以往学者的集群理论和合作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为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

4、为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建立基于根植性以及互惠性假设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机制,探索根植性在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机制中发挥的作用;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对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探索知识溢出效应、根植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均衡策略的影响;并运用 Mat lab对不同条件下的博弈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演化博弈分析的结果表明:知识溢出效应、知识保护力度以及集群根植性对集群演化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当集群根植性、知 识溢出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产生的正面收益低于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额外收益时,集群内的成员会避免合作研发转而独立研发或者停止研发,集群内合作创新将会进入“囚徒困境” 模式;当集群

5、根植性、知识溢出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产生的正面收益高于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额外收益时,集群内的成员会积极参与到合作研发中,集群内合作创新会走出“囚徒困境”、实现共赢; 当知识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及集群根植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时,集群演化的方向取决于博弈双方的初始策略分布。最后,文章从政府层面、产业集群层面以及企业层面为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间技术创新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演化博弈,互惠性,根植性I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cluster plays

6、a more and moreimportant role in this context. It will be the same industry or similar industry enterprisetogether, produce enormou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 economic effect. Theknowledge spillover effect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the regionalbrand effect produced by ente

7、rprises gathered brought many advantages for everyenterprise in industrial cluster promote reg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givenenough attention by both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industrialcluster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e strength has also been rising.Technologic

8、al innovation is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industrial clusters.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the key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has become resolved. With thedeepening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in the global scope an

9、d the refining of social division oflabor, the form of refinement has also changed. For the purpose of control the risk andshortening the development cycle,RWhen positive revenue gains from cluster embeddedness,knowledge spillovers, IPR protection more than additional revenue gains fromopportunistic

10、 behavior, the cluster members will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cooperativeRKnowledge effect,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cluster embeddednessII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between the above two, the direction of system evolution depends on the game both sidesinitial state. Finally, the articl

11、e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government、the cluster 、enterpriseproposes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Keywords: Enterprise cluster, Cooperat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volutionary game,Reciprocity theo

12、ry, EmbeddednessIII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 II1绪论 11.1研究背景 . 11.2研究意义与目的 . 21.2.1研究意义 . 21.2.2研究目的 . 21.3研究方法与框架 . 31.3.1研究方法 . 31.3.2研究框架 . 31.4本文创新之处 . 52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 62.1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概述 62.1.1产业集群基本理论 62.1.2产业集群的特征 72.1.3产业集群的优势 82.2合作创新的相关理论概述 92.2.1合作创新基本理论 92.2.2产业集群中合作创新的特征 112.2.3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优

13、势 112.3互惠理论 . 132.3.1直接互惠 . 132.3.2间接互惠 . 142.4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143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机制 163.1概念界定 . 163.1.1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 163.1.2产业集群互惠性 163.1.3产业集群根植性强度 17IV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3.1.4产业集群企业间合作知识溢出 173.2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机制 183.2.1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 183.2.2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的互信机制. 203.2.3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的学习机制. 233.2.4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决策机

14、制. 243.2.4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机制. 254模型建立与分析 . 274.1演化博弈的适用性 274.2模型假设 . 274.2.1企业的独立性 274.2.2存在溢出效应 284.2.3企业具有学习能力 284.2.4存在根植性效应 284.2.5互惠性假设 284.3模型构建 . 284.4模型分析 . 305演化路径数值模拟与案例分析 355.1数值模拟 . 355.2案例分析 . 376强化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406.1政府层面 . 406.2集群层面 . 406.3企业层面 . 427总结与展望 437.1研究结论 . 437.2研究展望 . 44致

15、谢. 45参考文献. 47附 录: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0V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1 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业集群所具备的外部经济效益、成本节约效应、企业间合作创新优势以及区域品牌效应都是分散型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产业集群的集群经济效应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得产业集群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实力也在不断的攀升。技术创新不仅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如 Pahalad

16、等所言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奠基石,是现代社会不断创造财富的源泉,只有不断的培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保证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创新理论主要代表熊彼特则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产业集群通过自身独特的技术创新优势促进着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是相同或相似产业企业的聚集,集群内众多的企业能够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企业间的协同竞争性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地理空间的聚集使得技术交流更加频繁能够产生更多的知识溢出效应。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主要还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而生存的低端产业集群,整体处于

17、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匮乏、技术水平有限是制约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毫无疑问是解决我国产业集群问题的重要方法。但是,市场需求的多变、研发风险的加剧使得独立研发日益困难。一方面,新产品研发的难度越来越大、技术复杂性越来越强,新产品研发所需的技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非单一企业的专有技术能够支撑。企业独立研发已不再是技术创新的主要组织形式,外包研发和合作研发等组织形式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另一方面,产品周期逐渐缩短带来了更高的研发风险。企业能够通过企业间合作创新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因此,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逐渐代

18、替了独立技术创新成为了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但是,合作创新中合作双方可能发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却让合作创新方式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如何避免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合作研发中机会主义行为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1.2研究意义与目的1.2.1研究意义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打造出市场认可的新产品。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复杂性增强等因素,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的成功概率逐渐降低,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独立研发的道路越走越窄,高额的成本与风险促使企业家们转换自身的研发思路,积极寻求联合研发。知识

19、的外溢性使得集群内合作技术创新,不是“1+1=2”的简单叠加,而是能产生“1+1 2”效果的技术创新活动。既然合作创新能够实现双赢,为何实际情况中以失败而告终的合作创新案例却不占少数?因为集群内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技术创新合作中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这样的行为不仅将影响现阶段技术创新合作,而且会对集群的长远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避免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1.2.2研究目的实践目的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南地区存在工业化进程滞后、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市场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完善、城镇体系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与国内其他地

20、区的竞争中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的紧迫感愈发强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地方经济增长。众多的案例证实: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产业优势越强,经济发展越迅猛。如何促进区域内技术创新、完成产业升级,成为了区域经济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本论文希望通过对集群内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的研究,探析各个因素如何对企业创新行为策略选择产生影响。借此帮助政策制定者深入的了解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行为机制,为其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政策,促进企业间技术创新合作活动的开展。最终,实现集群内企业收益最大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目的博弈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在解决各种经济问题

21、、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演化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互惠性理论对合作创新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产业集群根植性对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的影响。将演化博弈的方法运用在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中,可丰富博弈论应用的领域,同时可进一步充实产业集群理论。2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1.3研究方法与框架1.3.1研究方法本文在撰写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文献检索法。通 过对相关文献的 阅读、分析、整理、 归类,对集群理论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认识。通过查阅最新相关理论,认为互惠理论能够契合在集群理论当中,以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工具。理论分析法。本文以互惠理论为假设,在集群网 络式创新的环境中,

22、利用演化博弈为研究工具对企业间技术创新合作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企业间技术创新合作演化博弈模型,讨论各项系数对演化结果产生的影响,最后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对不同系数组合进行了数值模拟。1.3.2研究框架本文主要在产业集群中基于互惠性假设,探析群内成员合作技术创新行为演化。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思路归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的时代背景,解释企业为何将合作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方式。提出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如何避免合作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 。 阐述本文的理论目的与实践目的,并将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框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相关理论研究。本章对国内外产业

23、集群、合作技术创新、根植性以及互惠理论进行研究,指出需要完善的部分。阐述相关理论与本文的关系,分析企业间合作创新中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本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之一,前文的分析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夯实的基础。通过理论分析研究根植性在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建立以互惠性为假设的企业间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对知识溢出效应、根植性强弱以及知识保护力度三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数值模拟。以硅谷高新产业集群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证实根植性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加直接的描述三种情况下产业集群演化的结果,本部分利

24、用 Mat lab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模拟。第五部分,强化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机制的政策建议,本部分根据第三部分以互惠性为假设的演化博弈模型所得结论,试图为政府及相关组织提出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与建议。第六部分,结论和展望。对本文进行全面的总结,客观评价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方面研究可能会出现的成果进行展望。总结自身研究中的局限性以及已经存在但尚未解决的问题,明确以后的研究方向。3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研究框架图如下:图 1.1本文的研究框架示意图Fig.1.1 The framework of the paper4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1.4本文创新之处本文创新之处

25、体现为以下两点:传统博弈论 研究框架下研究 对象常被假设为完全理性, 这样的假设忽略了经济活动中人类所具有分析推理以及学习能力这一事实。本文将模型中的主体视为有限理性,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对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模型中的主体具有学习能力,能通过其他主体的历史行为做出分析和判断。以往的文献将根植性所产生的隐形知识溢出视为 促进集群成员间合作的主要因素,忽略了集群根植性形成的本地网络中成员企业间存在相互作用。个体选择合作决策时形成正面企业声誉与选择不合作策略时形成的负面企业声誉会对自身和集群整体所造成的长远影响。本文将互惠性理论引入到合作创新中,通过对集群根植性研究,证明根植性通过

26、对知识溢出效应、企业声誉等方面的正面影响能够积极推动企业间合作创新行为向合作行为决策方向演化。5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2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产业集群、合作创新、互惠理论等理论为集群内企业间技术创新合作演化博弈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文的博弈模型也是对这些理论基础的发展与深化。2.1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概述2.1.1产业集群基本理论十八世纪下半叶,产业集群出现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短时间内,产业集群在数量和规模上的不断增加、扩大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理论,从经济学角度马歇尔提出产业区概念,

27、认为经济外部性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投入和技术外溢;韦伯的“工业区位理 论” 首次提出聚集 经济的概念,并将 产业集群的发展分为两个部分,建立了以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为变量的选址模型,认为企业聚集的产生的成本优势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克鲁德曼建立的“新经济地理学” 将空间因素纳入国际贸易研究,建立一般均衡模型用于企业集群研究,认为地理优势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国内也有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王缉慈认为政策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极其重要,产业集群一般由市场自发形成,但受到地区比较优势和其他因素影响,特别是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调控、影响和促进产业集群

28、的发展1。王志敏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现状出发,总结了不同学术领域学者们主要观点以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和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2。曹宝明、王晓清对企业选址机制进行研究,揭示了企业选址策略与产业集群形成的关系3。叶光华将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划分为内部与外部,并将其对比进行了研究4。他们都认为规模经济与经济外部性;企业家精神;制度与政府政策;配套企业的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完善;资源禀赋和运输成本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集群区域内低廉的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以及外部经济、专业化合作、范围经济带来的协同竞争优势能够有效的

29、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从而使得产业集群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Keeble认为产业集群的根植性与集群的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关系。根植性所形成的本地创新网络将集群内企业联系起来通过产生协同竞争效应对技术研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适度的机构稠密性,能增进信任、激发企业家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互动创新,形成集群的竞争优6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势。David P. Angel 认为网 络结构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企业创新成果至关重要。但是,过于紧密的网络关系会对新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产生负面影响,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因此发展产业集群,不仅要促使集群内部的技术交流同时也应

30、当从集群外部获取新知识,拓展有结构“空洞” 的网络。魏守华等认为,企业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会获取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5。胡宇辰、罗贤栋认为企业集群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其内部固有的根植性、共生性、互动性和柔韧性6。李君华、彭玉兰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的信息(或知识) 转换系统、与创新机制、专业化的弹性生产系统和基于信任与合作的网络文化7。关于产业集群衰退理论,Saxenian将产业集群的衰退归结为地租上涨、信息成本增加和创新活动的路径依赖为代表的惰性因素。当惰性因素的作用超过活力因素时,产业集群可能发生衰退现象,最终失去其经济上的竞争优势。仇保兴认

31、为产业集群内部的过度竞争会导致产品质量恶化,最终导致集群衰退。吴晓波构建了区域集群“自稔性 ”模型,认为产业 集群自身特性是一把双刃 剑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集群衰退的风险8。2.1.2产业集群的特征地理位置的集中迈克波特将 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伯卡逖尼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产业形成相互联系的公司与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斯切特密兹认为产业集群是企业在地理和部门上的集中。可见上述学者都将地理位置的集中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是产生集聚经济的基础,也是集群作为一种地域经济现象存在的基础。柔性专业化皮埃尔和赛伯提

32、出了柔性专业化的概念。专业化的分工是源于生产的技术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是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的前提。集群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了配置资源的效率,为企业的专业化生产提供了条件。促使专业化生产的原因众多,例如: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向专业化生产发展;产业集群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促使生产分工细化与专业化。同时,合理的分工、协调的产业集群发展机制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根植性鲁若愚认为从社会文化特征的角度,集群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即根植性,它能够形成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本。项后军认为企业根植性是指企业间持续而稳定的产业关联性,包括原材料采购供应、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效应等。王缉慈认为

33、企业根植性是指企业需要根植在本地的性质,即使是大型的跨国企业也需要根植7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于本地才能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系统。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经济方面,还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集群与当地的社会网络密切联系在一起。企业发展需要根植在本地,因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国家环境,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它所在的区域和地方环境。可见根植性是很重要的产业集群特征。竞争协同性Uzor认为企业集群是提供相近产品或服务在同一地方经营的小企业集合体,它们相互合作与竞争,相互学习,制定共同战略应付外界挑战,通过发展网络拓展市场9。陈柳钦在分析产业

34、集群的内部创新机制时,认为协同竞争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产业集群是大量企业在一定空间内的聚集体,所以企业之间既存在激烈的竞争,又存在多种形式的合作。特别是群内提供同类产出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可见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具有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中间组织性威廉姆森提出中间性组织并认为这种组织形式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仇保兴认为企业集群是指由众多自主独立、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并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聚集而建立起来的产业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纯科层组织之间。因此,产业集群是处于企业机制和市场机制之间的中间性组织,是由许多企业及相关支持机构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组织架构,它既不同于完全竞争

35、的市场组织,也不同于等级制的企业组织,产业集群具有比市场稳定,比企业层级组织结构更灵活的中间组织性特征。2.1.3产业集群的优势集聚优势马宗国,张咏梅认为产业集群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的聚集效应和协同效应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专业化分工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区域营销优势”。汪晓萍指出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使得集群企业在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学习成本方面占有优势。同时,集群分工提高了效率、竞争促进了创新、联合提升并扩大了影响,充分的体现了集群企业的附加值10。正如上述学者所言产业聚集产生的聚集优势在于企业聚集能产生更大的外部规模经济、共享更丰富劳动力资源和选择更优质的供应商。外部

36、规模经济包括企业共享公共设施能够减少分散投资所造成的浪费;地理空间的紧密能够降低物流、信息传播的成本;相似的原材料需求能够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与原材料运输成本;营销中心的共享能够形成巨大的零售、批发市场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产品运输、储存成本。劳动力市场共享是指企业的聚集能够吸引到更多、更专业的技术人才,形成更大、更有效率的劳动力市场,从而降低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8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知识的溢出 优势Globerman发现 知识溢出是高度地域化的,加拿大部分地区的信息技术企业比那些相互距离较远的企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Effie Kesidou通

37、过调查发现地理上集中的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效应会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和创新收益。波特认为相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商、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相邻产业内的其他企业地理区域上的集中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并激励创新,集群对于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积极的影响。知识溢出效应促使产业集群内企业通过技术研发活动加强市场竞争力。知识具有公共物品性质,一旦被创造出来,掌握的主体越多社会福利越大。但是,隐含经验类知识难以具体化、系统化只有通过人际间的频繁接触才能真正传播,因此只有在产业集群的环境中这些知识才能得到传播。植根性优势Bagnasco在研究“第三意大利”时发现社会文化结构 对区域企业间直接的合作促进作用明显,认

38、为根植性是产业集群优势的主要体现。王辑慈认为根植性是衡量产业集群的重要标准。在集群内,经济主体之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产业关联和共同的产业文化,并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在制度的约束下,人们相互信任和交流,从而加快了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的扩散速度,节省了集群的交易成本。外部范围经济优势马库森认为外部范围经济既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产业集群的优势11。朱小斌,林庆认为范围经济是产业集群特定阶段的竞争优势来源12。通过专业化分工,各个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优势降低交易成本。2

39、.2合作创新的相关理论概述2.2.1合作创新基本理论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的更迭速度不断加快,创新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不断加大,促使企业不断将技术创新活动网络化、全球化。合作创新日益成为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组织模式,众多学者将目光转向合作创新理论研究。合作创新的概念。Fusfeld和 Hkalishe认为合作创新是一种“合作契约安排” 是由两个及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研发目标投入创新资源而形成的。这种合作形式是获取难以转移、市场前景不确定、具有特定用途的资源所必须的组织工具 13 。Badaracco认为合作创新不仅是降低创新风险和缩减 创新成本的重要战略,更是企业9重

40、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获取外部知识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4。Mattesich和 Monscy 认为,合作创新是通过与其他组织合作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过程,包括机会的识别、创意的产生、问题的解决、技术应用的扩散等。Williamson认为,技术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合作创新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相互沟通、彼此信任、共担风险、交易成本较低的技术创新方式15。国外学者主要采用研发合作这一概念,并认为其本质是基于分工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在创新过程中某一阶段存在着其他创新行为主体的参与,就可认为是合作创新。傅家骥将合作创新的成员从传统的企业拓展到了研究机构与高等院校,拓展

41、了参与合作创新的成员范围 16。郭晓川将合作创新网络化定义为多个组织共同投入资源参与到一个创新过程,在共同的创新成果基础上再单独实现差异化创新,这是一种反复的交易过程17。苏敬勤和王延章把合作创新定义为以提高企业能力为目的,将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到合作中的活动,并能在合作中最终获得更优的生产函数18。合作创新的动因。Skakaibare 认为企业出于节省交易成本、独占知 识技术的目的开展合作创新活动。Dodgson和 Coomb等人认为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了合作创新的出现。技术与市场的全球化、研发成本的增加、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技术复杂性的增加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合作创新活动的开展。

42、罗炜将企业合作创新动机归纳为研究开发有关的合作动机、技术学习和技术获取有关的合作动机与市场获取的合作动机三个方面19。关于合作创新的模式。Chan和 Hride 以合作创新参与者的关系将合作 创新划分为客户联盟、供应商联盟、竞争者联盟、互补性联盟等。首藤信彦以合作创新的目的将其划分为:交叉性联盟、竞争战略联盟、短期联盟、适应环境变化联盟、新领域开拓联盟。合作创新的运行机制。刘荣、汪克夷对企业合作创新风险内在本质和系统构成进行了阐述,并以此建立了企业合作创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冯长利等认为知识经济步伐的加快和新技术复杂性的升级,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联盟的方式实现创新21。雷静、潘杰义用一个

43、两阶段的 A-J博弈模型来分析企业合作创新的战略选择,分析了 R&D溢出效应的强弱对创新水平、产量、利润和社会净福利的影响22。皮星在分析横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和纵向联盟技术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补缺联盟技术创新模式23。张奇等运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校企间信息不对称时技术许可合作的创新过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估算24。周荣辅等认为在合作创新参与者之间的互信度和协同能力是合作创新成败的关键。从信任缺失、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倾向这几个方面分析了“ 囚徒困境 ”的表现形式,提出了走出 “囚徒困境”的对应措施25。李京文、任伶认为合作创

44、新更为重要的是为企业之间的了知识交流和融合提供10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了平台。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能够为知识获取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26。沈静等建立了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模型,并对企业合作创新每个阶段涉及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机制27。费钟琳在国家创新体系框架下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内涵,指出产学研合作创新不仅是系统性的创新行为,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28。2.2.2产业集群中合作创新的特征互惠性区域创新环境理论的代表人物 Camagni认为合作关系或地域网络是创新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合作创新是复

45、杂的社会资源整合,由两个或多个主体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之间需要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知识汇集,采用互惠共赢的方式促进合作的开展。最终,集群内部企业需要形成创新共生,互惠共生的参与者,通过功能互补降低和分散创新风险、缩短研发周期,从而使得整个集群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超额利益驱动 性罗炜认为合作创新的前提是共享资源或优势互补,创新基础是合作成员所追求的共同的超额利益。合作创新过程中资源共享能够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打破企业自主研发所面临的资源困境,有效的实现资源的规模效应。同时,参与合作研发的企业拥有不同的核心技术在合作研发过程中能够实现技术交流、知识转移,参与者能够享受到知识溢出带

46、来的额外收益。风险性傅家骥认为创新的主要缺陷在于创新的风险高性。技术创新具有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尤其在当今知识更迭速度加快、技术更新频率提高、市场诡异多变,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研发风险不断提高。虽然,合作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下分散风险,降低单个企业的研发成本。但是,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创新的不确定性。合作创新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匮乏、企业文化不匹配以及技术创新成果目标不一致等都有可能加深合作创新风险。2.2.3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优势产业集群中的合作创新与传统创新相比具有多方面优势,总结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组织的柔性结构、知识溢出效应

47、、“追赶效应”和“拉拔效应”、吸聚作用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组织的柔性 结构优势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柔性组织。Williams称之为“双边规制”型的中间性组织。参与者能够通过协商和沟通实现互动,通过以往经验教训实现自我调整。同市场相比中间性组织能够更快的促进隐形知识扩散,同时还能降低交易11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关理论研究成本。同企业相比中间性组织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配置资源,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知识溢出效 应Badatacco认为要实现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Hamel,Hamel和 Prahalad的研究发现企业建立联 盟的重要目的和

48、动机是在合作创新中企业间能够相互学习,获取对方的知识。Williams认为当企业从事高成本的、高风险的创新项目时,往往会寻求组织外部的合作。知识具有一定公共物品的性质,其传播的速度越快、拥有的人数越多,社会整体福利越大。但是,某些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具有难以具体化、系统化的特点,没有主体间的频繁接触、悉心指教这种知识不能传播或者很难传播。这种知识被称作为隐形知识。阿罗和兰卡斯特将这类知识的传播比作传染的蔓延。他们认为社会网络越宽泛、接触越频繁,这类知识的传播越快,程度越强。在产业集群中,同行业的生产商、供应商、客户以及相关支持、服务产业聚集在一起。地理空间的密集为他们之间的频繁交流与沟通提

49、供了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隐形知识能够被很好的传播,逐渐成为产业集群中合作创新的优势。创新资源的可得性创新活动能够获得的资源支持越多创新成功率越高、研发成果越丰富。A. 萨克森宁认为,“ 如果这些资源在手 边,就比较容易做出决策” 。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类型众多,不仅需要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更加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产业集群将各种类型的人才吸引至集群中供集群中的企业选择。资金是合作创新中无法或缺的要素,没有稳定、充裕的资金支持,创新研发活动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产业集群内有着众多的企业和投资者,集聚在产业集群中时刻关注产业发展的动态。产业集群还能够为合作创新研发工作提供强劲的技术保障,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敏锐感。知识溢出效应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加容易获取所需的技术知识。“追赶效应”和“拉拔效应”陈柳钦在分析产业集群的内部创新机制时,认为协同竞争既是产业集群的特点也是产业集群中合作创新的优势。“追赶效应” 指市场竞 争的压力促使落后企业模仿先进企业,地理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