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31721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免费文档下载http:/ “世俗化”成为当今审美风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最突出地表现为对日常生活层面的积极凸现和对“诗意栖居”的消极悖离。回视中国审美文化分层流变的发展路迹,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文化的崛起正是适应了日常生活层面在当代中国的上浮态势,显示了这一层面本有的价值所在,文人标举人文关注与意义追求,虽不失崇高积极的一面,但由于缺乏满足日常生活动机与利益的现实性,这些极显浪漫精神与乌托邦理想的审下三种文化形态的分层运动体现国家意识形态正统原则的主流文化、代表(人文)知识分子价值立场的文人文化及反映市民文化精神的大众文化,在彼此涨

2、落的过程中,各自处在相对明确的文化利益层面上,分别守护着自身特定的文化意图。其中,大众文化的崛起是当今审美文化中最为彰显的现象,其对审美风尚的影响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年代社会审美风尚的转变,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潜伏着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转换:温和的政治选择与鲜明的现实利益相结合,彻底告别了“政美原则并不能直接进入大众日常生活。主流文化对国家意志的遵循使得它在获有正统性、权威性的同时也削弱了它对平常大众的亲和力度。而大众文化却通过疏远政治道德的理性权威及放逐精英的形而上思考,肯定了人生的平凡性与世俗性,强化了大众现实欲望的追求与满足,强调了平常百姓具体的感受与经验。它直接切人大众的生活领域,直接

3、审视当代人的生存文化环境与文化实践。这不仅增强了大众与文化之间的互亲感,也促使文化与大众共同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审美化”成为今日中国社会的直观现实。这一转变带来了中国百年来审美风尚的一次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崇高为主形态的http:/ 审美道德教化文化向审丑的、享乐的消费文化转化。它一方面打破了中国当代文化依附于政治的传统格局,开辟了建立相对独立的崭新的文收稿日期一一作者简介姚文兵(一) ,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医科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硕士。万方数据 姚文兵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的零散、琐碎成了文本的话题;平民人物与平凡事件成了聚焦的中心。大众文化正是以其充分生动的当下关怀完

4、成了对日常生活层面的积极凸呈。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它大批量生产文化产品,同时也生产文化消费者。卡拉歌厅是一个奇妙的文化景观。它制造一种强调个人的假象,用自娱、自我表现的方式替换了充分听众的被动角色。计算机软件游戏则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游戏者处于和计算机互动的关系之中:计算机向游戏者显现逼真的场景和音响效果,并使游戏者在设计者的幻想世界中漫游,在编程的虚幻世界中根据自己的意愿行动。年代都市“休闲”之风的盛行,从一个方面形象凸现 http:/ 了这种“娱乐化”风尚的诱人魅力:它不仅是对紧张生活压力的自我释放,同时也意味着人的感性生存利益的一种制度化方式,以及满足这种利益的美学合法

5、性。大众追寻当下的快乐,追逐流行与瞬间的辉煌是对“历史”的断然拒绝。商业社会不仅加快了人的生活节奏,它甚至消解了时间向量,一切都处在变化、转瞬即逝的替换之中。大众文化的着眼点在于切近当下的现实,它剥离了文化的历史严肃性,剥离了文化的历史视野和历史精神,把历史的正面埋葬在大众文化的众声喧哗之中。因此,我们不难理解,战国硝烟与诸侯搏杀被谱成了一曲人类亲情缠绵与突变的协奏(秦颂 ) ,激荡的革命情怀被演绎成爱情和亲情的忠贞与背叛(红色恋人 ) , “文革”的凝重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方数据的反思消失在无知少年的无政府嬉闹与青春冲动(阳光灿烂的日子 ) 。更不用说,“戏说乾隆”们的真真假

6、假, “还珠格格”们的疯疯颠颠,更真实演变出对历史的娱乐化处理。这种娱乐型艺术与真正的艺术之间的区别,科林伍德有一段精到的论述:“如果一件制造品的设计意在激起一种情感,并不想使这种情感释放在日常生活的事务中,而要作为本身有价值的某种中以享受,那么,这种制造品的功能就在于娱乐或消遣。 ”“(三)人们在日常消费的广泛性上实现着生活的审美化,而且是一种“形象”的消费。西方有句名言:商品的最后阶段是形象。 “人类社会在走向市场经济社会的时候,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这就是:社会从实体化走向媒介(传播媒介)化。而社会向媒介化的转型,又必须导致人的空心化。结果,被人类创造出来的但偏偏又反过来控制了人类的媒介,

7、加上曾经创造了媒介但最终却被媒介所控制的人,毫无疑问就必须导致文化的形象化” 。在这里,文化产生了一个根本的大转型,历史上的四种模式统统被冲破了:从本质回到现象、从深层回到表层、从真实回到非真实、从所指回到能指。人类文化不再是“内容”的,而是“外观”的。不难想象,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心理也会从商品消费转向形象消费。大众文化迎合并且刺激个人的形象意识, “这种形象意识产生了存在对道德和理性的中立情态使主体无原则地放弃了价值判断,认http:/ 同于形象的标新立异” (。文化工业的高技术已经编制了一个高密度的形象世界,并把我们的生活编织在其中。正如我们难以逃脱声像制品的包围和诱惑,我们

8、的生活已成为一种形象活动。大众文化凭借外在形式的充分技术化效果而遮蔽了文化内涵,或者干脆取而代之。欣赏者满足于对象外观的快适而无心在静观中体味对象的文化意蕴。心理化的审美活动往往变成一种感官化的直接操作。这种缺乏审美距离的艺术活动,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对象丰富的文化美、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情感和理智所展示的心灵愉悦。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静心读完网上的一篇小说、听完一首瞄子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更常见的是未俟终篇便改换门庭。适应人们之联想的超文本就这样引导鉴赏者的思路,减少静心思索的可能。审美是对亲身体验的回味,影视、电脑将人和他的体验对象隔离开来,取消了亲

9、身体验这一审美对象,从根本上动摇了审美活动的基础。渐渐地,美审美被“观看”引向了浮泛的表面与感性,文化变成了以图像为基础的由音乐、语词、叙事等能指整合而成的格式塔,它的能指无需遵循固有的形式规范,也无需导向深层次的所指,它不讲求个人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只注意如何被复制、拼贴与粘连。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心理距离的缩短与消失造成了往返于物我融贯过程的审美体验的缓弱与停止。这时的审美文化几乎忘却了对人类自由本质的体现,忘却了对人类生命与生活轨迹的显示,忘却了曾有的心灵震颤与人格震动。应该说,年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流变,自有其不容小觑的积极意义。它从具体生活层面,完成了 http:/ 当代中国文化的特

10、定转换重新确立了感性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重新塑造了大众的文化形象。这对于一向把道德理性和政治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方数据买者的多少来衡量而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为社会增加文化积累,为人类提供精神导向。它通常所体现的英雄情绪、悲剧意识、崇高品格、理想境界、学术价值,在社会上因受大众文化的冲击而淡化,甚到失落。其三,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决定其主要价值就在娱乐消遣。本来,娱乐消遣也是人类一种正常的精神生活。但是,大众文化把娱乐消遣作为主要价值加以实现,便造成了精神快餐的消费模式,这不仅会把文化推向单调平庸,也把大众推向单调平庸。娱乐消遣追求的是感官刺激,是非理性的文化享受,无疑会造

11、成消费者人格的片面化。大众文化的这种娱乐消遣特质的盲目扩张,还会导致某种程度的低俗化倾向,甚至是反文化的出现。当然,处于中国的大众文化市场尚未呈现出西方“后现代社会”的情形,但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和匡正。 “二王” (王朔、王蒙)与“二张” (张炜、张承志)的争论及年兴起的“人文精神”讨论便是很好的例证。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对此我们应该持冷静态度。虽然审美的生活化图景已经弥散开来,社会审美风尚的发展也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将日益同整个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满足形式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与大众直接利益的内在互动。但我们要注意其中也潜藏着审美文化超越性消退的危机。从根本上

12、谈,审美文化的超越性就是人类自由自觉本质在文化审美中的显映。审美的特点就在于它超越了有限的功利之境,进人了一个无限澄明的意义世界,人不再囿于外在粗陋的实际需要,不再将对象视作有利于有限需求和意图的工具。人通过审美,通过非实用性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创造,最终达致最高的自由境界。随着人们对大众文化内在特征的体认的加深,我们有信心看到一个三种文化形态协调发展的文化新格局。参考文献霍克海默多尔诺启蒙辩证法 重庆:重庆出版社,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潘知常,林玮广告形象的美学阐释 文艺研究,() 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何旺生)从大

13、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姚文兵安徽医科大学人事处,安徽,合肥,230032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1,19(1)1 次参考文献(4 条)1.霍克海默.多尔诺 启蒙辩证法 19902.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19853.潘知常.林玮 广告形象的美学阐释 1994(06)4.杰姆逊 后现化主义与文化理论 1987相似文献(10 条)1.期刊论文 周建萍 大学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影响 http:/ 2006(4)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邹一 大众文化的

14、审美存在与审美现代性批判 2009本研究对大众文化的审美存在与审美现代性批判进行了探讨。改革开放 30 年,我们的生活今非昔比,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代替了原来吃不饱、穿不暖的窘境。市场经济对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无疑是好的,但同时也带来了市场化的文化现象,大众文化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应运而生的。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构成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一道令人瞩目的文化景观。大众文化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不再无聊,而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大众文化以一种更为人能接受的方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在高度紧张的工作后,能有片刻的轻松。大众文化审美化的突出表征是日常生活审美化,许多学者因此把

15、大众文化和审美文化等同起来,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本文详细地区分了大众文化和审美文化的不同,并发现了当前大众文化审美批判的错位,提出了建构大众文化的新思路。3.期刊论文 肖建华 论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 -江汉论坛 2002(1)本文揭示了审美文化和大众文化自身的内涵和特征,找出了二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揭示了二种文化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内在联系.它们既使现代人获得了感性解放,消除了某些精神压抑,保持了人性,也使人的感性过分张扬和膨胀,带来了人自身的失落,具有某些负面影响.4.学位论文 周德清 论转型时期的审美文化 1999该文从当现实的审美活动出发,联系中西文化的发展历史,阐述了转型期审美文化的新变:在

16、结构上,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将转型期审美活动的现实图景一分为三;在主潮上,大众文化进占中心,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退居边缘;在性质上,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在真实观与信仰追求等诸凸显出与大众文化的严重趋同.作者据此认为,中国当前审美文化其总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体格局是值得步定的,但也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和某些品位下移的倾向.对此需加审慎的分析,探索其规律性内容,努力谋求三咱文化发展中的沟通和沟通中的发展.5.期刊论文 李勇 作为城市审美文化的大众文化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5)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经济、文化也随之崛起,以城市人的审美经验

17、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美学,是美学研究的新任务与新方向.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应当由对乡村的审美经验把握转向对城市的审美经验的总结,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美学的现代性.6.学位论文 于少华 走向审美文化对转型期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它始终保持着和谐、自然的状态,以其强有力的融合性和包容性,按着自己的个性发展着.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步深入,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刻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现代文化表征的大众文化的崛起,极大地改塑了转型期中国当前文化的质态.中国当代文化呈现出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并存的局面.在大众文化的强势影响下

18、,以大众文化为表征的当代文化呈现出世俗化、娱乐化和肤浅化的特征.面对当前文化利弊俱生的现实困扰,我们必须正视大众文化,在对它的批判性阐释中寻求当前文化发展、建设的新思路,并在审美文化理想的烛照下,为人的生存架设一个超越性的价值坐标.7.期刊论文 周建萍.ZHOU Jian-ping 消解与提升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审美文化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26(4)大众文化所描绘的那种虚幻性的“世界图景“对大学审美文化构成严峻的挑战,具有精英文化品格的大学审美文化受到了大众文化世俗化浪潮的巨大影响,两种文化在“俗“与“雅“之间进行着较量.应该看到大众文化在对大学审美文化的崇高品格进行消解的同时,大

19、学审美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提升作用.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刘强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下的张艺谋电影 2000张艺谋特殊的成长经历与时代背背景以及由此而生的判逆精神与自我意识,使他头脑中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精英 http:/ 傅守祥.Fu Shouxiang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大众文化审美存在与哲学批判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7(1)美学研究的审美文化探寻与大众文化的审美化生存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焦点.审美文化概念产生于西方,其特定历史内涵经历了从乐观主义到悲观主义的现代性视点转换,却始终未曾抛却理想原则和精英意识;译介进中国后尤其是世纪之交以来,审美文化在语义学上复杂化,发生了明显的泛化倾

20、向和大众文化转向,社会学维度的大众文化迅速融入美学维度的审美文化,形成了具有浓厚时代意味的大众文化审美化现象.大众文化的时兴与审美化生活的时尚,有其正面价值和探索意义;然而,当今的审美化生活承诺给人们欲望满足的同时也取代了文化的意义追索,审美正义与文化伦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0.期刊论文 王敏.张玉勤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格局的转换与展望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1)一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史,就是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历史,也就是这三种类型文化交替占据审美文化中心地位的发展史.笔者从主导文化、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http:/ 条):/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期刊论文-探索 2007(2)本文链接:http:/ 年 3 月 19 日文库下载网是专业的免费文档搜索与下载网站,提供行业资料,考试资料,教学课件,学术论文,技术资料,研究报告,工作范文,资格考试,word 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行业论文等文档搜索与文档下载,是您文档写作和查找参考资料的必备网站。文库下载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