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年人的生活壓力與調適蔡俊良(彰化師大輔導研究所碩士班畢業)中年人是在青少年風暴期之後另一個充滿危機的時期、在此期的中年男性或女性,都有其本身的轉變與困擾的問題。這些轉變與困擾,卻因為他置身於社會、工作、與家庭之間的三重壓力下,而無法去正視自己的問題,仍必須呈現負有責任與使命的一面,使得自己的心且逐漸受到傷殘與侵蝕,直到最後正好配合老年到來、外在形體的枯萎,才讓自己接受社會對老年人的照顧來彌補過去。中年人的特徵 中年人年齡一直很難去劃分與界定,35-55、40-60、30-65 都是被接受的劃分方式(黃慧真譯,民 78)。中年人的生理現象與疾病,算是中年人較被重視的問題,包括身體機能降低、癌症
2、與心臟病更年期、骨質疏鬆症、肥胖症、性機能衰退、停經期、更年期等等這些問題不管在報章、雜誌或電視上,皆常見有關這些問題的因應與討論。中年人的人格特質,較傾向於權威、自主、成熟與較傾向於目標達成的個性,而中年人的心理現象則為重視情感的依附,害怕失去關係的聯繫等等。中年人此期重視人際需求是為追求自我肯定、追求人際安全、建立自己風格、追求愛與被愛、追求高峰經驗等等 (蕭文,民 82)。 中年人的生活壓力與調適 中年人常見的生活壓力包括:中年危機的到來、家庭與婚姻壓力、空巢症、停經期、中年轉業等等。中年人在轉換期時在生活結構歷經顯著的改變、衰退與衝突,因此轉換期的主要任務便是重新評估現存的生活的結構,
3、探討自我與世界可能改變的機會,承諾決定性的機會,去建構一個新生活結構。中年轉換已被視為是中年生活的正常特徵,不再被視為一個缺陷;且中年轉換是壯年期與中年期的橋樑,對一個人的職業、家庭、自我感、與組織或社會的累加,有很大的影響力。此階段對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必須的,在此期中,一些典範,如價值觀、假設、期望、信念與情感等等皆會改變 (Wolfe 而此階段青少年小孩的獨立與個體化,也挑戰到父親權威的角色,這些皆是壓力與衝突的來源。中年人在工作角色上的再評估也從外在的成功轉至人際間的工作滿足,這是因為其了解自己的時間不多,其也較注重生產需求,並著重在自我實現與人際關係的適應,以及工作系統下的生產力。每個
4、人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改變通常會影響到後來的選擇,且可能是潛意識決定的。但一般而言,中年人都是事先決定自己的工作型態,再決定生活型態 (Dillard,1985)。而空巢症是最後一個小孩離開家的時候,這通常是婦女決定要重回就業市場、重返學校、選擇一新的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此時他們所發展出來的生活方式要依照個人長期的興趣,因為不必像以前一樣為家庭負太多責任 ; 另外的原因則是對目前狀況的不適應、希望改變社經地位、希望與不同的人工作、避免一成不變的生涯、尋求刺激與挑戰現狀,此階段也開始發展休閒活動,為即將來臨的老年期做準備。 對於臨家庭壓力與空巢症的調適方式有以下幾點要加以注意 (Julian 此外追求長期的興趣、對現在職位不滿、追求挑戰等皆為中年轉業的因素,這些因素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外在因素,例如外力與環境 ; 內在因素,例如自我價值、生活型態等等。對於中年轉業、適應方式當然就是要有萬全的準備(Zimper 夫妻關係也是一樣,女性的停經與生涯再出發的想法、不敢直接與丈夫溝通,使得兩者之間互相猜忌懷疑。這些情形都是可能出現,了解自己與環境的變化,做好充份的準備,才能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