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31444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导读::中国经济增长 9%。中国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协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扩大,东高西低的经济增长格局仍未得到全面改变。有数据显示,1985 年东部人均 GDP 为西部的 1.74 倍,而 2008 年这一数字则提高到了 2.34 倍,除去制度、自然资源等因素外的影响,区域人力资本构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内在因素之一。本文将东西部界定为: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10 个省(直辖市)

2、;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1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如何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这也是优化东西部人力资本配置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和深入分析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 一、模型建立 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建立东西部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协整,分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的东西部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为: (1) 其中,代表产出,、分别代表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

3、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为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产出弹性,、为二个正参数,并且满足 01,为时间变量,表示不同时期。 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式(1)两边取对数得: (2) 再对式(2)进行全微分并整理可得: (3) 其中,式(3)为经济增长的速度方程,利用该式可以计算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其中,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00-物质资本存量贡献- 人力资本存量贡献-人力资本水平贡献。 二、人力资本存

4、量和物质资本存量的度量 (一)人力资本存量度量 人力资本存量度量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二种:一种是从人力资本的产出角度度量;另一种是从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角度度量。 从人力资本的产出角度度量人力资本最常用的方法是劳动者报酬法,即用劳动者的平均劳动所得来衡量劳动者身上所蕴涵的人力资本存量发表论文。 从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角度度量人力资本的常用方法有学历指数法、教育经费法、受教育年限法。(1)学历指数法2是指对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赋予不同的学历指数,将学历指数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求和。(2)教育经费法是通过核算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成本来度量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成本可分为公共支出和个人支出。(3)受教育年限法是将劳动

5、力按照学历分类,再按照不同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对其加权求和,是从投入角度度量人力资本的一种主要方法。 总之,目前还没有一种人力资本度量方法是最为合理,最具代表性的,各种人力资本度量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通过比较,本文认为采用受教育年限法比其他方法度量东西部人力资本存量更接近实际,尤其在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受教育年限法优于其他方法。因此,本文采用受教育年限法度量东西部人力资本存量。 为了度量不同劳动力所具有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最一般的方法是将劳动力分类,然后按照不同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特质对其进行加权求和,即得到人力资本存量协整,计算公式为: (4) 其中,指学历层次,指第年,为第期人力资本存

6、量;为第期第学历层次的劳动力数量;为第学历层次的受教育年限(学制)。=1、2、3、 4、5,分别为大学专科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层次。 为了便于计算,本文假设同级教育中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和自学考试取得的学历是同质的,其数量具有可加性。各层次教育年限界定如下: 文盲半文盲教育年限设为 2 年,主要考虑到文盲半文盲中有很大部分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只是未达到小学毕业,并且还有部分人参加过脱盲教育。小学受教育年限设定为 6 年,考虑到我国大部分时期小学采用 6 年制,由于我国小学教育在 1969-1981 年间一律采用 5 年制,其余各时期以 6 年制为主,兼有 5 年制。 初中受教育年限

7、设定为 3 年,考虑到我国大部分时期初中采用 3 年制,由于我国初中教育在 1969-1981 年间一律采用 2 年制,其余各时期以 3 年制为主,兼有部分 2 年制和 4 年制。 高中受教育年限设定为 3 年,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及成人高中等,其各自学制并不相同。普通高中在1969-1981 年间采用 2 年制,其余年份主要是 3 年制,初中考入中专为 3-4 年制,技校和职业高中教育以为 3 年制主,因此,高中层次教育在大多数时期为 3 年制教育。 大专以上受教育年限设定为4 年,大专以上教育包括大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成人大学教育等,其各自学制不同。大

8、专教育为 2-3 年制,本科教育一般为 4 年制(医科为 5 年制),硕士研究生为 3 年制,博士研究生为 3-4 年制,并且研究生的比例非常小协整,综合考虑,假设定大专以上教育年限为 4 年。 因此,各个层次的受教育年限的估算是文盲半文盲设为 2 年、小学毕业设为 6 年、初中毕业设为 9 年、高中毕业设为 12 年、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设为 16 年。 由于我国省市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在 1985-1989 年间、1991-1995 年间没有统计数据,因此,本文将它们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数据和 1996-2008 年间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数据进行线性内插和

9、外推得出,再根据上述各层次教育年限的界定和东西部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的统计,运用公式(4),就可以计算出东西部人力资本存量。 (二)物质资本存量度量 目前,物质资本存量度量方法普遍有两种:一种方法是戈德斯密斯(Godsmith)1951 年提出的永续盘存法;另一种方法是乔根森(Jorgenson)提出的资本租赁价格度量法3发表论文。由于资本租赁价格度量法对数据要求较高,而我国物质资本存量及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匮乏,因此,这种方法在我国应用的条件不成熟,无法直接用来估算我国物质资本存量。于是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度量西部物质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计算公式为: (5) 其中,指第个省市区,指第年,指第期第

10、个省市区物质资本存量,指第-1 期第个省市区物质资本存量,指第期物质资本折旧率,指物质资本当年投资。 利用永续盘存法度量东西部物质资本存量,需要确定四个变量的选取,即:当年物质资本投资的选取;投资品价格指数的构造,以折算到不变价格;物质资本折旧率的确定;基年物质资本存量的确定。 当年物质资本投资的选取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采用积累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第二种是采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第三种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资本形成总额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由于积累和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两种方法与新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不相容,是中国统计特有的指标 4。因此,本文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当年物质资本

11、投资。 中国统计年鉴在 1993 年才开始公布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1年以后才有这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在 1991-2008 年间投资品价格指数采用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85-1990 年间采用各地区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为投资品价格指数。本文根据张军等(2004)计算的 2000/1952 年的中国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确定 1990/1952 年的各省市区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再选用 1990 年作为各地区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的基年。 各地区固定资本折旧率设定为 9.6%,这是借鉴张军等(2004)假定各省全部建筑、设备和其他类型的投资的平均寿命期分别是

12、 45、20 和25 年,它们的折旧率分别为 6.9%、14.9%和 12.1%,考虑三者在总固定资产中的比重协整,计算了 1952-2000 年各年三类资本品比重的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结果表明两个平均数值非常接近,于是得出三类资本品的稳定比例关系为建筑安装工程 63%、设备工器具购置 29%和其他费用 8%。在相对效率呈几何递减的模式下,计算得出了各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经济折旧率为 9.6%。 物质资本存量是根据张军等(2004)在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一文中 1985 年物质资本存量作为基年的数据。 通过对上述四种变量的选取和数据确定,再利用公式(5),进而估算出

13、 1985-2008 年东西部各省市区的物质资本存量。 三、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取样时间段为 1985-2008 年,为避免数据中存在多重共线性现象,本文采用人力资本存量平均处理来消除人力资本存量变量,将式(2)整理得: (6) 其中,设为人力资本存量平均,为人力资本存量平均物质资本存量,分别对、和三个变量取自然对数,记作为:、和。 假设遵从的增长路径,其中为随机项,则,为消除的影响,我们将式(6)写成一阶差分形式:(7) 其中,表示一阶差分,、和,为常数(实际上,=)。 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现象,对东西部的、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取自然对数并整理,计算出

14、、和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公式(6),建立时间序列回归模型之前,为避免虚假回归,必须先进行平稳性检验。(一)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本文利用 Evieost 1 0.002896 0.06 3.84 6.51 At most 2 表 4 西部序列协整检验的结果 Eigenvalue Likelihood Ratio 5Percent Critical Value 1Percent Critical Value Hypothesized No. of CE(s) 0.462872 24.99 24.31 29.75 None* 0.368683 11.32 12.53 16.31 At most 1

15、0.05311 1.20 3.84 6.51 At most 2 注:*(*) denotesrejection of the hypothesis at 5%(1%) significance level;L.R. test indicates 1 cointegrating equation(s) at 1%significance level. 从表 3 和表 4 中可看出,只有一个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大于 5%水平的临界值,表明原假设被拒绝,这说明东西部时间序列、和在 95%置信水平上各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二)计量结果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协整检验结果显示,东部经济增长模型中包含一个协整关系

16、,即: =0.473+1.94 (8) 对应系数表明:0.473、1.94,带入式(1)得出东部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为: (9) 于是,东部经济增长的速度方程为: (10) 同理,西部经济增长模型中包含一个协整关系,即: =0.58+1.105 (11) 对应系数表明:0.58、1.105,带入式(1)得出西部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为: (12) 于是,西部经济增长的速度方程为:(13) 通过上式(10)和(13)可以计算出东西部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计算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 5 东西部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单位:% 地区 物质 资本 人力 资本 人力资本水

17、平 TEP 东部 56.2 32.4 19.2 11.3 西部 68.9 22.5 11.6 10.9 注:表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是指包含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外部效应(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测算了 1985-2008 年间东西部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建立了经济增长(区域生产总值)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 VAR 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1考虑人力资本外部性,如果不包含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东西部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24.5%和 13.7%,

18、大大地低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物质资本分别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 2.29 和 5.03倍,但不能说明人力资本要素不重要。如果从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对比,情况就不一样了。东西部平均年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占 GDP 的比重分别约为 34%和 28%,而东西部平均年文化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分别约为 3.3%和 2.8%,固定资产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 10 倍,才取得了 2.29 和 5.03 倍的贡献,因此,这表明人力资本的平均贡献要大于物质资本的平均贡献,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教育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影响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的重要因素协整,东部人力

19、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远远大于西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优化东西部人力资本配置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保障。 3东西部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56.2%和 68.9%,意味着东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要素的投入,经济增长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并且西部物质资本贡献率高于东部,表明西部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物质资本投资。 4东西部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9.2%和 11.6%。人力资本水平可以影响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卢斯卡把这种影响称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这表明东部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明显高于西部。 (二)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四个

20、主要途径进行对东西部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即:教育、在职培训、卫生保健和迁移 6。 1加大教育投资,调整教育投资结构。首先,应加强对初等教育的投入,真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扩大高中教育。其次,应加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扩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技能型人力资本存量,缓解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缺乏。再次,应适当提高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培育出高素质的大学生。最后,针对西部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应重点加大对西部基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该地区真正摆脱教育贫困的局面发表论文。

21、2大力加强企业培训。首先,更新企业培训观念。企业培训是指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做有计划的、系统的各种努力,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并帮助员工对企业战略做出贡献。良好的企业培训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协整,增进员工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其次,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部门,进而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最后,运用合理的企业培训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方法,灵活运用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培养通用型和高级专用型人才队伍7,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存量,进而促进东西部人力资本存量

22、提高。 3加大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投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一是要加快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尽快实现城乡统一医疗保障制度;二是要稳步增长公共卫生支出的比重;三是要推行旨在促进社会均等化的资助或补贴老、弱、病、残以及贫困人口就医的公共卫生政策8。尤其,针对西部所具有老、少、边、穷的特点,应适当给予优惠政策,加快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4为人力资本区域间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要尽快对户籍政策、土地承包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减少迁移流动的制约因素所导致的迁移成本;二是要建立统一与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区域间自由流动,鼓励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向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转移。三是针对西部人才外流现象,应制定人才引进和留用的优惠政策,为该地区高新技术创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提供中高层次人力资本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