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印发展模式比较分析论文导读::中国、印度两个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并已跻身金砖四国,取得的成绩更是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崛起的中国经济虽然在增长速度上快于印度,但中印两国的相似性,决定了在印度经济持续发展的有些成功经验对中国仍具有借鉴。在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首先找出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相似与差异;再分析出印度经济发展的潜力与优势所在;最后提出相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益的建议,希望为中国经济发展有所启示。论文关键词:中国,印度,经济发展 前言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资源、国土面积、经济发展起点和水平、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的相似。因为这些相似点的存在,为中印经
2、济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对比和借鉴提供了可能。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和印度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上两国经济发生巨变,于是中印经济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金融危机过后,主要的发达国家都陷入了经济疲软,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中国和印度带动全球经济的新一轮增长。中印经济发展既存在着相似性,也有着差异性。正是在中印经济方面发展的相似和相异,使中印经济发展存在可借鉴性。 中印经济发展的相似 一、历史背景 1、高比例的重工业 中国和印度从上世纪 50-70 年代就不同程度的仿效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 1952 年时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部门产值的 35.5,1960年达到 66.6,1970 年时为 53.8
3、,到 1978 年改革开始是56.9。印度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投资占计划总投资的84。1 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导致忽视其他产业,国民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失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2、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中国和印度双方都曾忽视或轻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均衡发展。1970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34%、38%与28%,印度则分别为 45%、22% 和 33%。1998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分别是 18.4%、48.7%、32.9% ,印度各占29.3%、24.7%、45.9%。2中印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中国比例仍过高,印度比例过小;第三产业印度
4、比中国比重大。但两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世界水平低了很多。 3、占主导的公营经济 中国的经济国有化速度快,程度高,而印度的公营经济则力争抢占制高点。据统计,到 1978 年,中国的公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约占 99,其中国有经济约占 56,集体经济约占 43,而非公有经济仅占 1。到 70 年代,公营部门已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公营部门在有组织部门内雇佣的工人中占 70。3 4、强有力的政府干预 中国和印度都学习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即强势政府干预经济。中国在发展经济中放弃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成高度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印度在掺杂市场经济成分基础上,实行了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政府干预体制。 二、现
5、实改革 1、渐进式的改革模式 两国都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推进市场化。例如,中国的价格改革经历了由价格双轨制到最后基本实现价格市场化的过程;中国的国有银行业改革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家全资商业银行和正在加快推进的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等阶段。而印度的利率制度改革则从 1988 年开始,经历几个阶段,用了 8 年时间才基本实现了利率自由化。 2、国有经济比重降低 两国在国有经济过程中,在分清主次基础上,鼓励私营与外资经济的发展。比如:开放民营企业和引进外资企业,降低国有企业的比重;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降低了中小银行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中国设立了 10 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0 多家城市商业银行
6、和农村合作银行;印度成立了 25 家私人银行和数量较多的城乡合作银行。4扩大外资银行的经营业务范围和地域。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了国家经济安全和保证经济自主权,在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和安全的关键领域,坚持国有企业为主经营甚至垄断经营。 3、三农问题难解决 两国都是农业大国,有 2/3 左右的农村人口。农业产值在印度 GDP 中占 18%,农业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的 60%。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出现了粮食问题、土地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地区差距、城乡差别即所谓二元经济的格局。为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两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农业问题还需要两国政府付出长期的艰辛的努力。 中印经济
7、发展的差异 一、宏观方面 1、经济改革路径不同 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制,从农村到城市印度,从东部沿海地区到其他内陆地区,渐进式地全面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印度推行的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和全球化改革,主要围绕城市的工商企业进行的。中国对外开放力度比印度大,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以及吸引外资的规模都比印度大得多. 2、政府干预方式不同 中国经济被称为赶超式增长,即政府集中动员资源,发挥政府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国家利用行政权力主导和抑制要素价格,诱导企业投资。印度经济被称之为印度教徒式的增长,即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管制经济。在印度经济增长中更多的是自然而然的
8、增长,企业自由培育自身的组织和文化。 3、资本形成不同 对经济增长速度有直接影响的是储蓄率与投资水平,中国无论是储蓄率还是投资都比印度高得多。在 1990 年中国总的储蓄率(占 GDP 的比例) 为 39,2004 年增加到 42,而印度分别为 22和 23。总资本形成率(与 GDP 相比)中国也高得多,在1990 与 2004 年,中国总资本形成率分别为 35和 39,而印度均为 24。总资本形成率的年均增长率比较,中国也比印度快得多,在 1990-2000 年期间与 2000-04 年期间,中国总资本形成年均增长分别为 11.2和 15,印度相应为 7和 7.7。 5 4、经济结构不同 2
9、007 年中国一、二、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11.1、48.5和 40.4,从中国驻印度经商参处的数据显示,2008-09 年印度三大产业占 GDP 的比重为 17、18.5和 64.5。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第二产业比印度占 GDP 的比例远大于印度,而印度的第三产业比重则高于中国。中国以制造业为发展重点,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而印度则重视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成长为世界办公室。 二、微观方面 1、私营企业的发展 印度式增长是一种主要依靠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充满活力的表现本土特色并且在世界上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私营企业成长为主导的增长。例如在软件方面有著名的信息系统公司和维普罗公司,在制药和生物技术方
10、面有著名的兰伯西公司和雷迪博士实验室等等。2008 年印度石油公司、信实工业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塔塔钢铁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和印度国家银行等 7 家印度企业入选财富 500强企业论文服务。 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微观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表现却不如印度的公司好,能够真正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公司和企业还比较少。在 2002 年福布斯评出的世界最好的200 家小公司中,印度就有 13 家,中国只有 4 家,且全都在香港,中国大陆企业榜上无名。6 2、自主创新能力强弱 近几年,印度式经济增长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根据印度国家软件及服务企业协会的统计标准,在印度的
11、信息技术产业中,软件及服务部门所占比例高达 77(1999),而且增长也最快,整个 90 年代平均增长率超过 50,7目前已经是世界五大软件出口国之一。2007 年 GCR 关于创新能力的排名中,印度处于 26 名,远远领先于与其同属低收入国家的中国(位居 46 名),以及处于效率驱动阶段的巴西(位居 38 名),俄罗斯(位居 59 名)。8 相比较中国式增长,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中国的产品销售到全球,成为世界加工厂。但是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所以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本土产品和品牌是中国式增长今后需要调整的方向。 3、劳
12、动力素质高低 中国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状况比印度要好,印度各类总入学率都要低于中国,2004 年中国小学教育的总入学率达 115(适龄组统计) ,中学为 70,高等教育为 15,同年印度小学的总入学率为 107,中学为 52,高等教育为 11。从教育成果来看,2004 年中小学毕业率为99,印度为 84;2002 年青年识字率(1524 岁)中国男性与女性均为 99,印度男性为 84,女性只有 68;2002 年成年识字率(15 岁以上) 中国男性达 95,女性 87,印度男性为73,女性仅为 48。在大众受教育机会上,印度与中国相比有差距,特别是女性接受教育方面更为明显,中国劳动力素质整
13、体比印度高。8 印度经济发展潜力 不少国际舆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实质是政治,它的成功得益于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印度的经济则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说,是企业家敦促政府实施改革。从长远角度说,这可能使印度获得某种优势。 9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印度经济也正迅速崛起。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明确表示中国在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竞争中可能最终输给印度。相对于中国的快速型增长模式,印度的渐进型增长模式具有潜在的优势。 1、发达的金融业和资本市场 印度具有更为健康的银行业。不良资产少,麦肯锡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到 2001 年,印度银行的不良贷款只占其银行总资产的 10,净资产的 4.4和
14、总贷款的 8.8。而中国的银行的不良资产占其总资产至少在 25以上。印度银行效益较高,印度银行业在 1996 年至2001 年的年利润增长率为 39,而世界银行业的平均年利润增长速度为 18,印度银行的年利润增长速度在全世界都是最快的。 印度拥有先进的资本市场。到 2007 年 1 月,印度孟买股票交易所和国家股票交易所交易指数分别突破 14000 点和 4000 点大关,其交易量在 2006 年全球交易所中分别居第 6 和第 3。回报率高,印度孟买股票交易所敏感指数(列前 30 名股票)回报率在 2006 年达到46.7,同期国家股票交易所前 50 家股票回报率也高达 39.83。市场融资规
15、模不断扩大,到 2007 年 1 月 22 日,国家股票交易所融资 843 亿美元,融资额占 GDP 的比重为 91.5,中国到 2006 年底股市共融资 1000 亿美元(占 GDP 的比重为 91.5)。 10 印度对其内部产生的资金的依赖要低得多,它们的资金中只有 27来自经营利润,而中国公司资金来自经营利润的达到 57。11 2、充满活力的私营企业 印度私营企业比中国私营企业更易于从银行获得贷款印度,且印度公司的融资来源相对较为多元。印度呈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如软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公司和维普罗公司,制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兰巴克西公司和雷迪博士实验室,包括印度最大的私营企业塔塔
16、集团和信实石化公司等,都是十分优秀的企业。 3、合理发展的人口 据联合国 2006 年度报告数据,2005 中国劳动力人口(15-59)比例为 67.7,预计到 2050 年将下降至 53.3,依赖率从现在的 57增加到 2050 年 88;印度劳动力人口比例从 2005 年的 60增至 2050 年 61,依赖率从 2005年的 67减至 2050 年的 64。12从长期看,印度与中国相比劳动力供给相对有利,中国老年化问题将严重,但印度今后就业压力将会很大,不能实现就业的劳动力将成为沉重的负担。 4、优越的制度建设 印度的民主制度使其改革更具可持续性,印度拥有独立的法治体系,能有效保护商业合
17、同。知识产权,还有言论自由、媒体的有效监督等软力量。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在不断推进之中,今后还需不断加强。 5、世界办公室优势 印度软件工程师和出口都居世界第一位。在 2004-05 年度,软件服务净出口为 165 亿美元,2005-06 年度前 9 个月(4-12 月)就实现 151 亿美元出口。印度服务业出口迅猛增长,在 2005-06 年度服务业出口达到 614 亿美元。据统计,全球 500 强中有一半公司已经把办公室转移到了印度。 13 印度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印度具有软环境的优势,主要包括私有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制的健全与完善及媒
18、体监督等。这使得企业拥有一个良好发展的商业环境。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欧资金保障,降低融资风险和成本。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打造自主品牌。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建立规范严谨的教育模式。重视科技人才培养,扩充高等教育。实行精英教育,为高新产业提供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储备。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与国际接轨,增加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参与全球分工,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我国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提高三大产业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使我国的产业结构与世界接轨,减少对制造业的过分依赖。 最后,改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增长的状况。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大幅下降。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和企业更应该注重扩大内需并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打破依靠外国投资和对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局面,增强抵御外来风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