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认识光的色散现象中国人在公元 10 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这是世界上对光的色散现象的最早认识。它表明人们已经对光的色散现象从神秘中解放出来,知道它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是对光的认识的一大进步。比牛顿通过三棱镜把日光分成七色,说明白光是由这七色光复合而成的认识早了七百年。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学目的:1、明确棱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及折射规律来改变和控制光路的光学仪器。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2)全反射棱镜可以控制光路。3)物体通过棱镜能成正立的虚像,且虚像偏向顶角。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同一媒质对不同色
2、光折射率不同。教学重点:利用光的反射及折射规律讨论棱镜的特点及光的色散现象。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与讨论法。教学仪器:激光演示仪一套、三棱镜、光源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光的折射?折射率的意义是什么?答:折射率是反映光线偏折程度的物理量。N=c/v=sini/sinr2、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临界角?答: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由媒质的折射率确定(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 ,c=arcsin 1/n。、什么是复色光,什么是单色光?二、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共同讨论一种利用光的反射及折射规律
3、来控制和改变光路的光学仪器棱镜。棱镜的形状各不相同,横截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光学上常用的棱镜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棱镜,简称为棱镜三、讲授新课(一) 、通过棱镜的光线、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边偏折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演示实验)让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可以看到,光线通过棱镜,从另一个侧面射出来时,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就可以得到结论。(学生课堂练习)做图()和图()两题。结论:光线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时,两次向底边偏面的缘故。注意顶角和底面的相对关系。如果将该棱镜放入折射率较大的媒质中,折射光线如
4、何偏折?光线将向顶角偏折,关于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我们不能死记注结论,而应从光的折射定律出发来分析。如果隔着棱镜看一个物体,就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例如:将一个物点 S 放在棱镜前,从物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射出,我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认为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S 射出的, S就是 S 在棱镜中所成的 像。这个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物像同侧。确定像的位置,关键还是折射定律。(二) 、全反射棱镜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镜。 设该玻璃的临界角为 420。当光线垂直一条直角边或垂直斜边进入棱镜时,将会得到什么现象?(学生课堂练习,做图 3 和图 4
5、 两题。(多媒体模拟)两个直角边 AB 和 BC 代表了棱镜上两个互相垂直的镜面,当光垂直 AB面进入棱镜到达 AC 面时发生全反射, (因为此时入射角为 45 ,而光从玻璃到空气的临界角为 42 ) ,光线沿垂直于 BC 方向射出,光线的方向改变了 900。如果光线垂于 AC 面进入棱镜,光线将在 AB 面上发生全反射,射到 BC 上,再在 BC 面上发生全反射,最后垂直于AC 面射出棱镜,光线的方向改变了 1800。结论:我们把这种能够对光实行全反射的棱镜叫做全反射棱镜。其作用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思考:这两种全反射棱镜改变光路和什么相同?全反射棱镜和平面镜在改变光路方面,效果是相同的。但是
6、,通常用的平面镜有两个面,正面是玻璃,背面镀有一层银膜,当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其两个表面表面都要发生反射,而且镀银的表面不能使光全部反射,大约 10的光被吸收掉,会使光线和所成的像模糊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全反射棱镜优于平面反射镜。3、应用:潜望镜(如图所示)(三) 、色散、 (演示实验)一束白光(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色组成的光带,这个光带叫光谱。、光谱(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多媒体模拟)让学生观察思考几个问题:1) 、各色光是怎样排列的?2) 、各色光偏向角关系如何?3) 、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大小关系如何?4) 、不同色光在同一媒质中的
7、速率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同一媒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说明各种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角度不同,红光在最上端,白光三棱镜红棱镜 紫棱镜红光的偏折角最小,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偏折角最大,棱镜材料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n 红 v 紫 。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都是 c,由公式 n=c/v,因折射率不同,它们在同一媒质中的速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比其它色光中大。“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光的颜色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偏向角 小 大折射率 较小 较大在媒质中的光速 较大 较
8、小四、总结(回到教学目标,由学生总结)如果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向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可能产生的现象是:1)通过两次折射,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2)通过三棱镜成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在棱镜同侧,而且偏向顶角;3)利用全反射棱镜可以控制光路。4)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在光屏上形成光谱,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兰、靛、紫。五、随堂练习作业:板书设计:教学效果分析:光的色散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取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年出版的新课程标准 8 年级实验教材。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 ,所以在课前有一探究实验,由于区教研员孙杰老师安排的是借班上课,学生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改用投影
9、仪作光源,将一三棱镜于灯前,转动角度,将彩色条纹再现与屏幕上,农村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很好奇,我问到:“这种彩色图案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学生们议论纷纷,说出不少现象,有些学生的脸上显现出茫然的表情,这时我才意识到教学准备的欠缺,如果这一环节能以课件形式展示于学生面前,那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待到更大的满足。接下来的环节是就三棱镜实验引入光的色散,知道太阳光可被分解成七色光,受自然课的影响,学生认为七色光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课本上却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仅两个字的差别,却让学生感到困惑,结合加油站中获取的知识,适合地给学生一些解释,必不可少,但是,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可忽视
10、,遗憾的是学生习惯与机械记忆。在进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所决定的“ 这一部分教学时,选择了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的透明胶片放于投影光源前,让学生观察光屏颜色 ,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 的结论,在光的交汇处也可说明光是可以合成的。由于当时借班上课的那所学校正在建新校舍,于是灵机一动增加了一个问题,从学生的反应中我看出身边的事情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拉近我与陌生学生 的距离。师:“如果你是校长,你会选什么颜色的玻璃 装在教室里?“生:“白色!“(异口同声出乎我的意料)师:“墙是什么颜色的? “生:“白色!“(还是异口同声,部分学生答过之后有所觉察) “玻璃是无色的!“师
11、:“同学家的阳台有没有装蓝色玻璃的?白天家里亮吗?“生:“白天觉得不亮,且家里东西颜色变了。“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师:“现在我们教室里有没有这种感觉?“生:“没有,室内室外没什么差别!“师:“这是因为无色透明的物体能将所有的色光全透过。“在“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所决定的“ 教学中,先从学生身上的着装开始,从视觉角度感受不同的颜色,再配合红、黄、蓝、绿四种蜡光纸,在红、黄、蓝、绿四种光源照射下呈现出的颜色,来得出答案,由于外界光线较强,在演示“红光照在绿纸上 “,只能观察到绿纸变暗,而不能体会到 “无光反射“,我也只是草草收场,以“红光被绿纸吸收,没有光线反射
12、,所以呈现出黑色“ 来结尾。从学生的表情当中我看出学生的困惑,“绿纸还在,怎么会是黑的 ?“ 紧接其后的游戏环节引起了学生的轰动,我拿出了自制的彩色眼镜给学生戴,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周围的色彩,知道“戴有色眼镜看人“ 的结果是什么。一堂课终于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了,正如课后老师们的反映,我自己的感觉也是过于仓促,时间较紧,学生在一堂课上掌握这么多知识,面面俱到确实有点难,值得庆幸的是学生比较喜欢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这也算是我的一点成功之处吧。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吴中区提供)2003-10-10 16:17:46 阅读 1670 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初中物理光的色彩 颜色以及
13、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新授课教学设计苏州市吴中区车坊中学 唐 银设计说明光的色彩 颜色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其实是同一主题的两节内容,光的色彩 颜色主要阐述光的自身特性光的色彩以及光的能量,而人眼看不见的光是对“光与光能”内容的承接和补充,是光的色彩 颜色这节课活动的自然延伸,教材的编排上符合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在操作和顺序,两者的探究活动能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链条,而且这两节课在内容的编排上均采用从现象入手,引出问题进行探究,都介绍了探究成果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新技术中的应用,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这两节课设计为一个整体,它们有相同的设计思想和目标,当然这两节内容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从授课时间上又可以
14、分成两个阶段(两课时)来完成授课内容。设计思想光的色彩 颜色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这两节课均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编写思路,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要求,如下表所示:生活 有关色光与光能的常见现象物理 1、活动:分界太阳光 2、活动:对比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 3、活动:探测红外线、紫外线1、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2、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3、光具有能量 4、存在不可见的光,不可见的光也具有能量(热效应、荧光效应)社会 滤色镜、红外线技术(红外成像、红外探测器等)、紫外线的应用,紫外线与人体健康,紫外线与臭氧空洞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时结合课程要求着重体现以下
15、设计思想:1、 渗透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热情。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要渗透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品质,引导学生循着科学的发展过程去体验科学的神奇和美丽,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科学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终身的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2、 教学过程突出探究,且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学生的发展为硬道理。所以本节课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创造条件、创造空间、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探究、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地位;要加强学生对于探究
16、方法的学习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组织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探究过程。3、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这些物理现象都蕴藏着无穷奥秘,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身边这些熟悉的生活(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会探究问题、表达问题从而认识问题(物理规律);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是密不可分的,物理学知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它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辨证关系,要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同学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7、,而且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4、 渗透科学研究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但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也有完备的科学方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了挖掘知识背后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课时一:光的色彩 颜色的教案教学目标1、亲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通过实验并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简单了解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通过阅读和联想,确认光具有能量。2、激
18、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重点难点1、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2、 难点:如何让学生成功的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的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实验器材1、学生实验器材:平面镜、带有狭缝的遮光板、光屏、铁架台、红绿蓝色玻璃纸、毛笔、白纸各一、三棱镜两个、红黄蓝色颜料各少许。2、教师演示器材:幻灯机两台、带有狭缝的遮光板一块、带有圆孔的遮光板两块、三棱镜两个、红绿蓝色玻璃纸各一、铁架台一、红绿蓝三色光重叠的多媒体片段。课前准备1、实验准备:实验室(教师)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提前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包括实验器材、光源等问题。2、
19、布置学生利用到电脑房上机时间上网查找有关光的色彩、颜色等有关知识,(教师可提供相关的网址),要求学生作一定的记录,课前教师收缴统计。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形式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中规中矩的固定的二人组合,课堂形式可相对开放、活泼、自由,可以四、五人或七、八人一组围坐,同组间或不同组间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看法、做法、实验结果,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情况,教师走动于各组间进行指导、询问。教学过程教学阶段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一、引入课题二、探究光的色散三、探究色光的混合四、颜料的混合五、光能六、本课小结师:色彩斑斓、缤纷色彩都是形容色彩的,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物体发出什么颜色的光的呢?师:观察书本上的彩图
20、,比较它们的色彩一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特别指出太阳光的颜色:白色)师:把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其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师:太阳是典型的天然光源,它发出的是白光。17 世纪前,人们以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的吗?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以探索者的身份用实验的方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师:向同学介绍实验器材以及如何组装实验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给予以下指导)1、 靠近窗口的学生直接利用射进教室的阳光进行实验。2、 其他同学用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到室内后进行实验。3、 要让阳光通过由窄缝的挡光板入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4、 慢慢转动三棱镜在光屏上得到彩
21、色的光带。5、 调整光屏与三棱镜的距离,使光带既亮又清晰。6、 观察色光的排列顺序和与三棱镜的相对位置。7、 描述实验现象。师:其实同学们刚才的探究过程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完成的,上述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只要是你的收获你都可以说来听)师:你能对你刚才的实验提出一个问题吗?(只要是你的疑问你都可以提出来)师:用红、绿、蓝玻璃纸观察图片或周围的景物,它们还是原来的颜色吗?师:你能解释吗?师:请同学们再猜猜当白光通过红(绿或蓝)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猜测是否正确必须通过什么来验证?师: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色光的混合(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师:你
22、的结论如何啊?师:这一点在生活种有着应用,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关于滤色镜的有关详细问题,请同学们按 WWW 的要求或者到网上查找)师:将红、绿、蓝中任意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是什么颜色呢?教师演示实验:用带有圆孔的遮光板两块分别遮住两投影仪,然后在圆孔上放上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将光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观察重叠区域的颜色师:如果将这三种色光互相重叠那又是什么颜色呢?师:播放多媒体片段,演示三种色光混合时是什么颜色师: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我们将红、绿、蓝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师:选出红、黄、蓝三种涂料任意两种涂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又是
23、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动手操作探究师: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的情况相同吗?师:我们把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叫做颜料的三原色师:我们知道声音具有能,那么光是否也具有能呢?生活中哪些事实可以支持你的猜想?师:请学生阅读课本(教师说的很多让学生看书,自己看书是能理解的)师:光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叫做光能,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等等,你能够举例说明吗?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又了解了光的哪些内容?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学生回忆、回答学生观察、回答每组同学积极组合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活动,同组同学在合作中进行实验探究。生:红、橙、黄、绿、蓝、靛、紫(最上面的红色,最下面的
24、使紫色)生: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颜色绚丽生:太阳光(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生:太阳光可以分解成其他色光。生: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生:(等等)生:为什么白光会分解成七种色光?还有其他的光吗?生:白光可分解成七种色光,那么这些色光还可以复合成白光吗?生:(等等)学生边看边回答:不是,颜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猜测生答:实验学生将彩色玻璃纸蒙在手电筒前,让从玻璃纸射出的光照到白纸上,观察白纸上光斑的颜色生:白光通过彩色玻璃纸时只能透过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光学生猜测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学生猜测学生先猜测然后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结论:不同学生猜测学生列举事例生:光能使周围变
25、的明亮生:光能使周围变的温暖生:还能使胶卷感光生:(等等)生:太阳能热水器生:太阳能发电站生:太阳能电池生:(等等)学生回想本节课的内容 由学生列举光的色彩,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光现象的角色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光具有不同的色彩概念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学会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会解决问题,也要会提出问题,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些问题教师不一定去解决它,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提出问题,引起疑问,产生探究欲望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学生的猜想渗透猜想验证的探究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
26、纳从物理走向社会再次提出问题,引起疑问,产生探究欲望再次提出问题,引起疑问,产生探究欲望运用并理解对比的方法以图代言,简洁、明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和生活、社会的密切关系学生对本节课的回忆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方法上的,还有技能方面的保留板书光的色彩 颜色一、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二、红、绿、蓝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三、把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叫做颜料的三原色四、光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叫做光能设问: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它是如何形成的?白光和红光比较哪个更简单一些?实验探究 1: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放着一面镜子,然后,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
27、会看到七色光。设问:七色光从哪里来的?水会变色?镜子会变色/实验探究 2:光的色散实验: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的另一侧的白纸屏上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且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光的色散简介:1666 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结论:白光是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看不见的光设问:电视机、大背投的遥控器并没有电线接到电视机、大背投上,它是如何实现开关的呢?验钞机为什么能够检验钱币的真假?请学生自学。光的分类:可见光、不可见光;不可见光又分为:紫外光(线)、红外光(线)应用:红外遥控器、紫外线消毒柜、紫外验钞机。
28、(为什么西藏、贵州的人的皮肤比较黑?)物体的颜色设问:看到的草是什么颜色?苹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会变吗?戴上变色眼镜为什么会变色呢?实验探究 1: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纸板的圆孔上,在白纸上看到什么颜色?实验探究 2:让太阳光透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经分解后的彩色光带先后透过红、绿、蓝三种有色玻璃片,在白纸屏上观察到的光带分别是什么颜色?引导分析:实验 1 中,太阳光是七色光,但通过红色(绿色、蓝色)塑料薄膜后,白纸是红色(绿色|蓝色)的,说明红色(绿色、蓝色)的透明物体只让红色的光通过。即透明物体只让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通过。在实验
29、 2 中,白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色光,七色光通过红色的透明玻璃板时,只有红光通过,其它光都被吸收了,同样透明物体只让与它本身相同的光通过。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探究实验 3:任用上述装置,分别使用红、绿、蓝黑四种颜色的纸屏直接接受经三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观察纸屏上分别出现什么颜色的条纹?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实验探究 4:用红光、蓝光、绿光分别照同一白色物体,会看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学生自己分析:物体的颜色,在不同颜色的光线下,颜色不同的原因。交流与讨论:P 24 思考。变色眼镜看到物体
30、的颜色,由什么决定?阅读:彩色电视机为什么能够看到彩色图像?设疑:“水中捞月”能实现吗?为什么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下节研究。第二课时 (可以由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提出问题:光斑的形状跟树叶的透光孔的形状究竟有什么关系?猜想和预测:;。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实验证据:围绕光斑如何形成,设计方案,控制变量。得出结论和解释: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树叶间的缝隙足够小时,在树荫中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反思评价:自己提出了哪些猜想?是如何探究的?本次实验你有哪些收获?复习巩固课堂练习:P25,T 14。小结:对照板书进行。布置作业:练习册。收集测光速的有关资料板书设计光和颜色 光源:能够自己发光的
31、物体叫做光源。分为:人照光源、天然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三点一线”,射击、站队、栽树。光速: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 3105千米,光的色散:白光是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看不见的光光的分类:可见光、不可见光;不可见光又分为:紫外光(线)、红外光(线)物体的颜色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是一样的,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教案示例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物体的颜色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色散现象 (2)物体的颜色 (3)光的三基色和
32、颜料的三原色2难点:(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提出问题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光的色散 演示实验: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
33、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学生观察七色光复合成白光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演示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例,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学生观察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在预先准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红色 、橙色 、黄色、绿色 、蓝色 、紫色颜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笔涂上,也可以贴上不同颜色的色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学生做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转动这个圆盘,观察盘上颜色的变化光的三基色介绍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举例:在彩色电
34、视机的荧屏上,规则地密集排列着许多能发出红、绿、蓝光的荧光粉粒代表红、绿、蓝的三束电子束按画面的要求分别激发红、绿、蓝荧光粉粒,在荧光屏上产生一系列的红、绿、蓝发光点,它们同时刺激视网膜上的三种锥状细胞时,由于视觉无法分辨三色刺激点,便在视觉上合成出总体的彩色图像来学生观看图片色光的混合演示实验:旋转红、绿、蓝三色盘(1)调整三色盘的红、绿、蓝比例,可看到灰白色学生观察(2)红、绿色光的混合调整三色盘,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再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每改变一次红、绿比例,旋转时,在盘上会依次出现红、橙、黄和绿黄等几种颜色(3)绿、蓝色光的混合盘上只露出绿色和蓝色,开始让绿色占大部分
35、,逐渐增加蓝色,混合色就会由绿变成蓝(出现靛、孔雀蓝、蓝等)(4)红、蓝色光的混合盘上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会看到紫红、深紫等颜色总结扩展:色光的混合遵从加色法原则:两种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因此旋转的七色光盘是色光的加色法混合,所以显白色颜料的三原色介绍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学生看“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图片颜料的混合颜料的混合是反射光的混合,遵从减色法原则:两种颜料的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了因此七种颜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混合,所以显黑色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色,体会光
36、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各自混合后的不同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实验探究: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学生观察学生先猜想结果,再动手做实验加以验证到三棱镜上,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七色光带让七色光带打到绿色玻璃片上,绿玻璃片只让绿光透过,而把其他颜色的光几乎全部吸收了同样,彩色光带分别通过红、蓝玻璃片后,在白屏上也只分别呈现出红色光带和蓝色光带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允许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看上去就是无色透明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用不同色光分别照射白纸和黑纸,得出: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故呈白色;黑色的物体,它几乎把所有的色光全都吸收了,故呈黑色根据这个道理,红光照
37、在蓝布上,蓝布呈什么颜色?先请学生思考,再用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小结 本节所学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 课后作业伴你学物理P33:6初二物理练习册P4142:练一练 1319 题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
38、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例题 9:白光通过棱镜后,能够分解成_七种色光。白光就是由这七种色光_而成的。分析:从太阳的光谱来看按顺序这七种色光的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就是由这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答:此题应填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例题 10: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后照射到红布上。这里布呈现( )(A) 白色 (B)绿色 (C) 黑色 (D) 红色分析:绿色玻璃是透明体,它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39、的。所以白光透过绿色玻璃后只剩绿色光了,其余各种色光皆被吸收。这绿色光照射到红布上,这红布是有色的不透明体它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即只反射红色光,因而照射的绿色光将被吸收掉。所以,这种情况下,布呈现黑色。答:此题应选(C)。例题 11:某人穿了一件白衬衫、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间只亮着红灯的房子里,别人看到他所穿服装的颜色是( )(A) 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B)红衬衫、黄裤子和黑皮鞋(C)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D) 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分析:红灯发出的红色光照到白衬衫上可以被反射出来,照到蓝裤子和黑皮鞋上都将被吸收。所以白衬衫呈现红色,蓝裤子和黑皮鞋呈现黑色。答:此题应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