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计算机基础97720new.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1016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97720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97720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97720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97720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97720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学计算机基础第 1 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一、信息概述1几个概念(1)数据:将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2)信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3)信息科学:研究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4)信息技术(IT):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a.感测与识别技术b.信息传递技术c.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d.信息使用技术(5)信息技术的核心: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大支柱)二、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 第一台计算机:ENIAC(2) 第一台有存储功能的计算机:EDSAC。冯诺伊曼提出

2、用二进制存储数据的思想。(3) 第一台商品化的计算机:UNIVAC(4) 计算机四代的发展:a) 第一代:逻辑元件:电子管;软件方面: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b) 第二代:逻辑元件:晶体管;软件方面:出现程序设计语言c) 第三代:逻辑元件: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操作系统d) 第四代:逻辑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软件方面:数据库和网络(5)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2计算机的用途和特点a) 用途i. 科学计算ii. 信息处理(数据处理):计算机最广泛的用途iii. 实时控制(过程控制)iv. 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

3、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v. 人工智能b) 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动控制及存储程序)i. 运算速度快ii. 计算精度和可靠性高iii. 存储容量大iv. 判断能力强,具有逻辑运算能力v. 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3计算机的分类1) 按信息表示方式分: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式计算机2)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23) 按规模分: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4计算机的新技术:芯片技术、并行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蓝牙技术、嵌入技术、中间件技术等。第 2 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1指令和程序(1) 指令a) 定义:让计算机完成某个操作

4、所发出的命令,是计算机硬件的最大功能,是程序设计的最小单位,计算机工作的命令。b) 组成:操作码(规定计算机要执行的基本操作)和操作数(执行对象或执行对象的存储地址)(2) 程序: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组指令序列的组合(3) 指令系统: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指令系统反映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不同的计算机其指令系统也不相同。2指令的执行过程3程序的执行过程二、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1硬件系统(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1)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a) 组成:运算器、控制器b) 功能:i. 运算器(ALU):进行

5、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ii. 控制器: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发出控制信号从而执行指令(2) 存储器: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a) 内存:存储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可以直接和 CPU 发生数据交换b) 外存:不能直接和 CPU 发生数据交换,必须通过内存进行数据交换(3) 输入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4) 输出设备: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2软件系统(1) 系统软件:用于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如: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2) 应用软件:在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面向具体问题和具体用户的软件三、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主机(主板、微处理器

6、、内部存储器)(1) CPU 在微型计算机中称为微处理器(2) 内部存储器a) RAM:随机存储器,可以进行读写操作,断电以后存储的内容消失b) ROM:只读存储器,一般情况下只能进行读的操作,断电以后存储的内容不消失c) 内存按字节编址,按字节存储数据2外部设备(外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1) 外部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的是外部存储器)(2)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3(3)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3三总线结构(1) DB(Data Bus):数据总线,传输数据信号(2) AB(Address Bus):地址总线,传输地址信号(3) CB(Control

7、 Bus):控制总线,传输控制信号四、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 字长:字长表示参与运算的一个字所含的二进制位数。字长越长计算速度越快,精度越高,处理能力越强。2. 存储容量:主要指内存容量,以字节为单位。主存容量大,可以快速运行程序,对大量数据进行连续操作,减少对外存的存取次数。3. 主频:CPU 的时钟频率。一般来说,主频决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越高。4.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其单位为百万次/秒,百万次/秒又称 MIPS。五、数字化信息编码和数据表示1编码的定义: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选用一定的组合原则,以表示出大量复杂多样的信息。2计算机

8、中的二进制编码(1) 组成:0,1(2) 原因:a) 物理上容易实现b) 运算规则简单c) 与逻辑运算的“真假”、“是否”相对应3进制的概念(1) 基 r 数制:用 r 个基本符号 0、1、r-1 表示数值,r 称为该数制的基。(2) 常见的几种进制a) 十进制(D):0,1,9;r10b) 二进制(B):0,1;r2c) 八进制(O):0,1,7;r8d) 十六进制(H):0,1,9,A,B,F;r16(3) 几种进制之间的转换a) 十进制与非十进制之间的转换i. 非十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用按权展开式进行计算ii. 十进制转换为非十进制:整数部分:除以 r,取余,倒排;小数部分:乘以 r,取整

9、,顺排b) 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i. 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十六进制1. 二进制转换为八进制:小数点往左往右,三位为一组,位数不够添 0补足,分别求出每组二进制对应的八进制数。2. 二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小数点往左往右,四位为一组,位数不够添0 补足,分别求出每组二进制对应的十六进制数。ii. 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1. 八进制转换为二进制:一位八进制数用三位二进制来表示42.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一位十六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来表示4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1)整数的表示:带符号数(原码、反码、补码)和不带符号数(2)浮点数的表示:由阶符、阶码、数符、尾数四个部分组成5常用的信息

10、编码(1) 字符编码:最常用的字符编码 ASCII 码(编码原则为 7 位编码,存储按 8 位存储),编码顺序是:空格数字编码大写字母小写字母(2) 汉字编码:输入码(数字编码:唯一一种没有重码的输入方法;拼音码;字形编码:常用的五笔输入法)、国标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为 0)、内部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为 1,存放一个汉字的内部码需要两个字节)、字模码(按点阵输出汉字字形:存储一个 1616 点阵的汉字字形需要 32 个字节)6常用的信息单位:(1) 位:计算机所能表示的最基本最小的数据单元(2) 字节(Byte):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a) 1B8bitsb) 1KB2 10B1024Bc

11、) 1MB2 10KB2 20Bd) 1GB2 10MB2 20KB2 30Be) 1TB2 10GB2 20MB2 30KB2 40B(3) 字:计算机中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4) 字长:计算机中每个字包含的二进制位数。字长是衡量比较计算机的功能、精确度及运算速度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如:32 位机,32 表示计算机的字长。7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加法规则:逢二进一(能进行运算)8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与、或、非(能进行运算)第 3 章 操作系统基础3.1 操作系统概述3.1.1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目的1. 概念 图 3.1 虚拟机的概念。2.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目的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组有效控

12、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它 是 配 置 在 计 算 机 上 的 第 一 层 软 件 ,是 对 硬 件 功 能 的 首 次 扩 充 , 是 用 户 和 计 算 机 之 间 的 接 口 。3.1.2 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1. 人工操作(1)手工方式 资源管理的角度 管理者用户的角度 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资源管理的角度 管理者任务组织的角度 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软件的角度 重要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5特点:用户独占一台计算机的全部资源。CPU 等待人工操作。问题:人机矛盾、CPU 与 I/O 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13、2)脱机 I/O 方式特点:减少了 CPU 的空闲时间;提高了 I/O 速度。问题: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除了二进制编程繁琐低效外,主要在于用户程序的启动与结束处理时间(亦即周转时间)等造成的 CPU 空闲时间太多。2. 批处理系统(P59)特点:在内存中只能存放一道作业,因而称为单道批处理系统。而其中的监督程序就是操作系统的雏形。问题:对于以计算为主的作业,输入输出量少,外围设备空闲;而对于以输入/输出为主的作业,又会造成主机空闲。总的来说,计算机资源仍得不到充分地利用。3执行系统通道和中断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主机、通道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并行操作,提高了系统效率,方便用户对输

14、入输出设备的使用。3. 多道程序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 (P60)在批处理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在内存中同时存放若干个作业,当正在执行的作业因 I/O 等原因而暂停执行时,CPU 可立即调度给另一道作业,而系统中众多的 I/O 设备可与 CPU 并行地工作。在单处理机环境下,这些作业仅在宏观上同时运行,在微观上则是交替进行。为了使系统中的多道程序能协调地运行,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必须配置一组软件来解决多道程序对系统资源的共享和竞争问题,并对作业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调度,正是这样一组软件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操作系统。特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问题

15、:用户一旦把作业提交给系统后直至作业完成,用户都不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这给修改和调试程序带来不便。4. 分时系统(P60)为了解决多道批处理系统无法进行人机交互的问题,分时系统应运而生。分时系统是指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终端(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用户,同时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主机中的资源,每个用户都可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好象自己独占机器一样。分时技术:将处理机的时间划分成很短的时间片,规定每个程序只运行一个很短的时间,只要所分配时间片到,便暂停该程序的运行并立即调度下一个程序运行。5. 实时系统(P66)实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提供即时响应和高可靠性。计算机对于外来信息能以足够快的速度

16、进行处理,并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快速响应,其响应时间要求在秒级、毫秒级甚至微秒级或更短。实时系统往往具有一定的专用性,它与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相比,其资源利用率可能有所降低。实时操作系统可分为两大类:(1)实时控制系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生产过程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2)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的系统。6. 通用操作系统(P67)通 用 操 作 系 统 可 以 同 时 兼 有 多 道 批 处 理 、 分 时 、 实 时 处 理 的 功 能 , 或 其 中 两 种 以 上 的 功6能 。7. 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了 解 ) (P67)操 作 系 统 的 形 成 已 有 近

17、50 年 的 历 史 。 在 20 世 纪 , 经 过 60 年 代 、 70 年 代 的 大 发 展 时 期 ,到 80 年 代 已 趋 于 成 熟 , 但它仍继续沿着两个方向继续向前发展。一个是随着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形成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另一个则是把操作系统应用于微机,并随微机的发展而形成微机操作系统。由 此 , 先 后 形 成 了 微机操作系统、多处理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3.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简介)1. 批处理操作系统(P61)特点:(1) 成批处理(2) 无交互性(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3) 多道程序运行(提高系统资源利

18、用率和作业吞吐量)2. 分时操作系统(P61)特点:交互性、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3. 实时操作系统(P61)特点:及时性、可靠性、多路性、独立性、交互性实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提供即时响应和高可靠性实时操作系统可分为两大类:(1)实时控制系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生产过程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2)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的系统。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是三种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型。4. 网络操作系统(P61)由于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所以,网络操作系统是在通常的操作系统基础之上,按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增加了实现网络低层协议(一般到传送层)功能和网络设备管理功能。网络操作系统的目标是很好地

19、实现相互通信及资源共享。特点:(1)具有普通操作系统的功能;(2)网络通信功能6. 分布式操作系统(P62)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一种基于多处理器系统或多计算机系统(网络)的操作系统,是网络操作系统的更高级的形式,它能够使计算机软件运行在不具有共享内存的多台计算机上。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协作完成任务为目的,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分布式操作系统保留了网络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并具有如下特征:(1)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2) 资源进一步共享。(3) 资源共享虽然分布多台计算机之中,但对于用户来讲是透明的。(4) 处于分布式系统的多个主机处于平等地位,无主从关系。(5) 处理能力增强、速度更

20、快、可靠性增强。3.1.4 操作系统的特征四大特征:(1)并发:两个和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2)共享:共享系统资源(3)虚拟:通过虚拟技术,将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4)异步:在多道程序的环境下,每个程序不知何时执行、何时暂停,即它们以不可预知道速度向前推进。7并发和共享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并发和共享互为存在的条件。虚拟以并发和资源共享为前提。异步性是并发和共享的必然结果。3.2 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五大功能: (1)处理机管理:对处理机的分配和运行进行管理;(2)存储管理:对内存进行分配、保护和扩充;(3)文件管理:使用户可以方便、安全的使用各种信息;(4)设备管理:

21、使用户不必详细了解设备及接口的技术细节,就可方便的对各种设备进行操作;(5)用户接口: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还提供了友好的用户接口。1处理机管理(重点)(1)进程: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系统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2)进程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3)进程的三个状态:就绪,执行,等待,进程状态的转换图 P69 图 342存储管理(了解)存储管理的基本功能: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地址转换,存储空间的共享与保护,存储空间的扩充3设备管理(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功能:设备分配,设备处理,缓冲管理,设备独立性。(SPOOLing技术,即假脱机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改造为可以供多个用户共享

22、的设备。4文件管理(重点)P74(1)文件: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a文件名的命名b文件的分类c文件的属性d文件的操作e文件的结构与存取方式(2)文件目录(树型目录结构,路径: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的书写)3.3 用户接口1基本概念2交互方式(1)命令方式(2)菜单方式3程序方式第 4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4.1 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终端或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按照一定方式通信,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2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了解)初级阶段:终端计算机连机系统(雏形)发展阶段:计算机计算机连机系统8成熟阶段:计算机网络互连系统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

23、用(1)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易于进行分布式处理(2)应用(了解)4网络模式与分类(1)网络模式a.对等模式:对等模式中,计算机之间彼此处于同等地位,没有主从之分。b.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C/S):至少有一台专用服务器管理、控制网络的运行;其他客户机共享服务器中的软、硬件资源,也可和服务器配合完成所分配的任务。Internet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2)网络分类a.按地理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b.按拓扑结构分类:星形、总线形、环形5网络体系结构ISO/OSI 参考模型:(1)物理层:为其上

24、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负责提供并维护物理线路,检测处理争用冲突;(2)链路层:负责结点间线路无差错地传送;(3)网络层:负责多结点传送时的路由选择,进行网际互联;(4)传输层:OSI 参考模型低 3 层和高 3 层之间衔接到桥梁,提供点到点的可靠传输通路;(5)会话层:实现各种进程之间对话,即网络各结点间的消息交换等;(6)表示层:主要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也就是把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7)应用层: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网络管理、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服务、目录服务等。6典型网络介绍(1)Internet:前身是 ARPANET,采用 TCP/IP 协议(

25、2)Intranet(企业内部网):采用 Internet 技术组建的一个企业内部网络(3)ATM(异步传输方式):一种高速交换和多路复用技术,以大容量光纤传输介质为基础,以信元为基本传输单位(4)B-ISDN:宽带 ISDN4.2 网络通信基本概念1信息、数据与信号(1)信息:信息的载体是数字、文字、语言、图形和图像等(2)数据:网络中传输的二进制代码,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3)信号: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示形式,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2信道及信号分类(1)信道: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是数据信号传输的必经之路(2)分类:a.物理信道:(i) 有形信道:有形传输介质(电缆线、

26、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ii) 无形信道:无形传输介质(无线电、微波、激光、红外线)9b.逻辑信道:网络上的一种通路,除物理信道的基础外,结点内部实现了其他“连接”,通常把这些“连接”称为逻辑信道(3)按使用方式分:专用信道、公共交换信道3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1)数据传输速率 S(比特率):一种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在有效带宽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送到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数。单位:b/s(每秒比特数),kb/s(每秒千比特数),Mb/s(每秒兆比特数)(2)波形调制速率 B(波特率):一种调制速率,也称波形速率。指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的速率,即经二进制后的模拟信号每秒钟变化的次数(3)带宽:物理信

27、道的频带宽度,信道允许多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单位:赫兹(Hz)(4)误码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中被传错的概率,也称为出错率4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了解)5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了解)6数据同步技术(1)异步传输方式:在被传送到字符前后加上起止位,实现定时的传输方式(2)同步传输方式:在高速数据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定时方式,在同步传输过程中,大的数据块是一起发送大,在块的前后使用一些特殊的字符作为帧信息7数据交换技术(重点)(1)电路交换:两个计算机和终端在相互通信时,自始至终使用的,且不许其他终端使用的同一条实际的物理连接。(2)报文交换: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3)分组交换:将用

28、户发来的整个报文分切成若干长度一定的数据块(即分组、分包),让这些分组以“存储-转发 ”方式在网上传输。每个分组数据块上都标有它的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在传送数据分组之前,必须首先进行路由,建立虚拟电路,然后依次传递。Internet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交换。4.3 计算机网络组成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1网络主体设备(1)服务器: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基本设备,也称中心站(2)客户机:工作站,是网络用户入网操作的节点2网络传输介质(1)传输介质分为有形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和无形介质(微波、卫星传送或红外线传输等)(2)传输容量:用带宽来描述传输介质的传输容量。传输容

29、量越大,带宽越宽,传输速率越快,通信能力越强3网络互联设备(1)网内连接设备:网络适配器(即网卡,NIC),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2)网间连接设备:a.中继器:在局域网之间进行数据转发,总线形结构中的必须设备,起到信号的收集、整理、放大、还原的作用b.网桥:连接两个同种网络c.路由器:连接多个局域网,为传送的报文分组提供选择路径的能力10d.网关:连接两个或多个异种网络e.调制解调器:起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作用。调制:数字信号变为模拟信号;解调: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利用公用电话线与网络连接的必须设备4网络操作系统:具有网络功能的操作系统,处理具有计算机操

30、作系统的通用功能外,还具有网络的支持功能,能管理整个网络资源。(1)特点:复杂性、并行性、安全性(2)功能: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提供多种网络服务5网络传输协议(了解)Internet 中采用 TCP/IP 协议4.4 Internet 概述1Internet 起源与发展(1)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成的阿帕网(ARPAnet)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该网络最初只连接了美国西部四所大学的计算机系统,它就是 Internet 的雏形。(2)发展(3)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了解)2Internet 基本服务:(了解)(1)早期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E-mail)服务,文件传输服务(FT

31、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网络新闻服务与电子公告板(BBS)(2)查询与浏览服务:万维网(WWW)Internet 的第三代信息查询工具(3)近期的服务与应用:IP 电话与视频点播,移动电话与可视电话,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学,智能小区3Internet 工作原理(重点)(1)工作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 模式)(2)协议:采用 TCP/IP 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协议)(3)数据交换:报文分组交换4IP 地址与域名地址(重点)(1)IP 地址:Internet 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通信地址,是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的端口地址,是运行 IP

32、 协议的唯一标识!(2)IP 地址:用 32 位二进制表示,分为 4 段,每段 8 位,段间用“.”,每段的 8位二进制数用十进制表示,其值在 0255 之间。(3)IP 地址的类型:A 类(以 0 开始),B 类(以 10 开始),C 类(以 110 开始)(4)域名系统 DNS(Domain Name System):由域名空间的划分、域名管理和地址转换三部分组成(5)域名结构:主机名.单位名.机构名.国家名(6)常用顶级类型域名:com(商业机构),edu(教育机构),gov(政府机构),mil(军事机构),net(网络支持组织)(7)部分国家域名:cn(中国),hk(香港),us(美国

33、)等(8)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负责中国境内的互联网络域名注册,IP 地址分配5Internet 接入方式(了解)4.5 Internet 应用1WWW 与浏览器(IE)11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2URL:统一资源定位器3电子邮件(E-mail)服务:E-mail 地址格式: 用户名主机名发送邮件:SMTP 服务器接收邮件:POP3 服务器4文件传输 FTP5远程登录(Telnet)第 5 章 程序设计基础5.1 程序设计概述1指令:指令是要求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一条指令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操作码和地址码。操作码指明了计算机执行何种操作,地址码则是参加操作的数据在内存贮器

34、中的地址。2程序:程序是人们为完成预定任务而为计算机编排的操作步骤3软件:软件是程序、文档和数据的完整集合。4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需求分析算法设计程序编码程序调试5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计算机唯一能识别的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面向问题语言,自然语言5.2 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原则: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2)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人类习惯的自然思维方式,从客观事物(对象)出发来进行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是以对象为中心的开发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直接以客观世界中的事物为中

35、心来认识问题,把客观事物抽象为对象,将对象作为系统的基本单位。5.3 算法与数据结构1算法:一个问题经过适当说明和分析之后,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在计算机上求解的操作序列,这个操作序列就是算法。2算法特性:确定性、有穷性、有效性、有输出、有输入(0 个或多个)3算法的表示方法:自然语言描述、流程图、N-S 图、伪代码(要求用流程图或 N-S 图描述算法)4常用算法:掌握循环累加、累乘、累除5数据结构(了解)第 6 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6.1 数据库概述1几个概念(1)信息:现实世界在人脑中的抽象反映,是通过人的感官感知出来并经过人脑的加工而形成的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概念。(2)数据:数据是一切文字、符

36、号、声音和图像等有意义的组合。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各种信息的手段,是信息的载体。(3)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是指从某些已知的数据信息出发,推导整理出新的数据,从12而产生出新的信息的过程,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加工、计算、维护、检索、传输等处理并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信息的全过程。2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4数据库系统(1)组成: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存储的数据库和 DBMS 的硬件组成(2)特点:数据独立性、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数据一致性、数据共享、控制冗余、集中管理、并发控制、数据故障恢复、数据字典等(3)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三级模式(外

37、模式,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射)(4)数据库管理系统a)功能: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库操纵功能;数据库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控制能力;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库通信功能b)组成: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6.2 数据模型1概念模型a.实体:人们所关心的任何客观事物在信息世界中称为实体。如:学生实体b.属性:实体是由若干属性组成的,属性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如:学生的学号是学生实体的一个属性。c.实体型:对实体的型的描述,通常使用实体名和属性名的集合。E-R 图d.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如批零件等。e.实体标识符:实体集合的属性中有

38、一个或一组特殊的属性,能够惟一地标识实体集合中的每一个实体。能将一个实体与其它实体区别开来的属性集称为实体标识符。如学生的学号f.实体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E-R 图表示为:2逻辑数据模型a.定义:实体与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描述,是指数据在数据库中排列、组织所遵循的规则,以及对数据所能进行操作的总体。b.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的数据模型一般有四种: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6.3 关系数据库1关系定义(1)元组、域和属性(2)关键字2关系运算(1)集合运算:并、交、差(具体运算)经理管理1部门1部门拥有n职工1项目参加n职工

39、m13(2)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具体运算)6.4 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数据库设计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运行和维护第 7 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7.1 多媒体概述1多媒体的定义(1)多媒体:融合两种以上媒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2)多媒体技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技术,它包括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音频和视频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等。(3)超文本:这个词真正含义是“链接”的意思,用来描述计算机中的文件的组织方式(4)超媒体:立的链接关系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片断

40、等媒体之间的链接关系(5)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2多媒体的关键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7.2 多媒体数据的压缩与编码1数据压缩与解码技术(1)压缩分类:无损压缩、有损压缩(2)常用的压缩标准:a. 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b. MPEG:运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1、MPEG-2、MPGE-42图像,视频,声音文件的常见格式,能从文件扩展名判断是什么类型的多媒体文件第 8 章 信息系统安全与职业道德8.3 网络安全技术1黑客的攻击(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1)主动攻击:假冒,重放,窜改信息,拒绝服务(2)被动攻击:搭线监听,无线截获,其他截获2防火墙技术定义: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 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8.4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重点)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播性、破坏性、隐藏性、触发性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磁盘复制和计算机网络传播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 预防(2) 检测(3) 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