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动力与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301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Mechanical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现代机械工程是跨机械、材料、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经济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专业特色是以现代生产过程机械装
2、备为主线,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突出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机械装备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扎实而宽厚的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测控、计算机等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具备本专业必需的设计、计算、绘图、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设计制造方法。通过理论、实验和实践各环节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性训练,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 制:四年;学分要求:150 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工科平台课程:大学物理、工程数学、工程
3、力学、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工程经济与管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原理、测试技术。专业主干课程:CAD 技术、机械优化及可靠性设计、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工程机械、生产计划与控制。七、双语课程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roduct Data Management)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主要实验包括电工电子、齿轮范成、机械动平衡、创新机构、控制原理、技术测量、测试与信号分析、机电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等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军训、生产劳动、工程
4、训练、生产过程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机械创新实践、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符合武汉大学学士学位条例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动力与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表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学分分配课程类别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1 2 3 4 5 6 7 8开课学院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3 政管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3 政管14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6 2 政管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
5、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6 108 18 6 政管14 体育 4 144 144 1 1 1 1 体14 军事理论 1 18 18 18 1 军14 大学英语(14) 12 216 216 3 3 3 3 外必修课14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4 72 72 72 2 2 计算通识教育课 选修课见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总表(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跨学科领域 5 大类,学生最低修满 12 个学分,每个领域至少选修 2 个学分。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或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类中至少修满 4 个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学分。跨领域的课程修习均承认学分) 。
6、07 高等数学(2) 10 180 180 5 5 数07 大学物理 5 90 90 5 理07 大学物理实验 1 36 36 1 理08 理论力学 C 3 54 50 4 3 土08 材料力学 C 3 54 50 4 3 土08 机械制图 4 72 72 4 城08 电工电子技术(2) 4.5 81 81 4.5 电气08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0.5 18 0.5 电气08 机械工程材料 2 36 34 2 2 动08 金属工艺学 2 36 34 2 2 动08 机械原理 3 54 52 2 12 3 动08 机械设计 3 54 52 2 16 3 动08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 36 34 2
7、 2 动0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5 45 45 2.5 动0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0.5 18 18 0.5 动08 自动控制原理 2.5 45 45 2.5 动08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0.5 18 18 0.5 动08 机电传动与控制 2 36 34 2 2 动08 测试技术 2 36 34 2 2 动必修课08 液压与气压传动 2 36 34 2 2 动07 线性代数 2 36 36 2 数08 专业英语 2 36 36 2 动08 机械动力学基础 2 36 34 2 4 2 动08 发电厂工程概论 2 36 36 2 动07 复变函数与拉氏变换 2 36 36 1.5 数07
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45 45 2.5 数08 机械工程导论 1 18 18 1 动08 软件技术基础 2.5 45 43 2 20 2.5 动08 结构力学 2 36 34 2 2 土08 流体力学 2 36 34 2 2 水电08 热工基础 2 36 36 2 动08 能源科学技术概论 2 36 36 2 动08 水质与环境科学导论 2 36 36 2 动专业基础课选修课08 发电厂工程材料 2 36 36 2 动3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学分分配课程类别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1 2 3 4 5 6 7 8开课学院08 计算机辅助设计 2 36
9、36 40 2 动必 修 课08 机械制造工艺学 2.5 45 45 2.5 动08 机械优化及可靠性设计 2.5 45 45 16 2.5 动08 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 2 36 36 20 2 动模块 一08 机械创新设计 2 36 36 2 动08 现代制造装备 2 36 34 2 2 动08 数控技术 2 36 32 4 2 动模块 二08 工业机器人 2 36 34 2 2 动08 工程机械结构与内燃机 2.5 45 43 2 2 动08 工程机械设计 2 36 36 16 2 动模块 三08 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设计 2 36 32 4 2 动08 工业工程 2 36 34 2 2 动0
10、8 生产计划与控制 2 36 34 2 2 动模块 四08 质量管理与控制 2 36 34 2 2 动08 计算机控制技术 2 36 32 4 2 动08 工程经济与管理 2 36 36 2 动08 材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2 36 34 2 2 动08 模具制造工艺学 2 36 34 2 2 动08 PLC 可编程控制器 1.5 27 27 12 1.5 动08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1.5 27 27 1.5 动08 先进制造技术概论 2 36 34 2 2 动08 计算机辅助制造 2 36 32 4 2 动08 液力传动 1 18 18 1 动08 起重运输机械 2 36 34 2 2 动
11、08 物流工程 1.5 27 25 4 1.5 动08 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 1.5 27 27 12 1.5 动08 设备管理工程 2 36 34 4 2 动08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1.5 27 27 12 1.5 城专 业 课选 修 课其 他4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学分分配课程类别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1 2 3 4 5 6 7 8开课学院13 生产劳动 2 周 2 周 动13 工程训练 2 4 周 4 周 2 动1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 2 周 2 周 16 1 动1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5 3 周 3 周 1.5 动13 专业综合实验 1.
12、5 3 周 3 周 1 0.5 动13 机械制造工艺实习 1.5 3 周 3 周 1.5 动13 生产过程认识实习 0.5 1 周 1 周 0.5 动13 毕业实习 0.5 1 周 1 周 0.5 动必 修13 毕业设计(论文) 6.5 13周 13 周 6.5 动13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1 2 周 2 周 16 1 动13 机器人设计 2 4 周 4 周 动13 机器人制造 3 6 周 6 周 动13 机器人训练 2 4 周 4 周 动13 机器人竞赛 1 2 周 2 周 动13 机械创新设计 2 4 周 4 周 动集中实践教学选修13 机械产品制造 2 4 周 4 周 动通识教育课程必修学
13、分 35,占总学分 23.3%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学分 54,占总学分 36%专业课程必修学分 4.5,占总学分 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学分 15,占总学分 10 %;其中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必修学分 6.5,占总学分 4.3%;毕业应取得总学分:150 学分选修课程学分 41.5,占总学分 28%;其中通识教育指导选修课学分12 学分备 注1军事理论课程 18 学时实践内容归入军事训练;2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课程上机统一安排在课外;3所有专业选修课程原则上可以任选,但要求专业基础选修课至少选修 6 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 12 学分,并要求选修一个完整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4在选修专业基础或专业
14、选修课程时,请参照学院的选课指导;5创新实践选修学分具体要求按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执行;6在安排专业选修课程表时,要求时间错开,以便学生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7专业综合实验包括: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机电液系统拆装实验和制造装备认识实验三部分,各 1 周。5动力与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学 分课 程 名 称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双学位教学计划机械制图 4 4理论力学 3材料力学 3机械原理 3 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机械设计 3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5 1.5金属工艺学 2 2液压与气压传动 2计算机辅助设计 2数控技术 2 2机械制造工艺学 2.5 2.5机电传动与控制 2 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自动控制原理 2.5测试技术 2机械工程材料 2 2现代制造装备 2专业综合实验 1.5工程训练 2 2毕业论文 必作,不计学分总 计 学生必须修满 25 学分 学生必须修满45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