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德国古典文论:歌德.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04193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古典文论:歌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德国古典文论:歌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德国古典文论:歌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德国古典文论:歌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德国古典文论:歌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歌德一 生平及著作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德国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城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父亲是法学博士,做过法兰克福市议员,母亲是市议会议长的女儿。1765-1768 年,歌德遵从父愿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自己却喜爱艺术和自然科学。1768 年因病回家修养,病愈后 1770-1771 年就学于斯特拉斯堡大学,成为法学博士。他早年接触了斯宾诺莎哲学,与“狂飙突进”运动作家、思想家相识,尤其受赫尔德影响,与赫尔德一起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1771 年 8 月,歌德回到故乡,10 月 14

2、日发表演说莎士比亚命名日 ,1772 年写成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旋即蜚声德国文坛。1774 年,他写成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一些抒情诗,并开始构思浮士德 ,其片断于 1790 年出版。1775-1786 年,歌德应邀担任魏玛宫廷枢密顾问和大臣,期间试图推行改革,但阻力重重。由于政治上的不顺利,加上对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牵挂,歌德于 1790 年摆脱了宫廷生活,去意大利游历,潜心研究古希腊罗马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等,其思想由早期浪漫派倾向向古典主义转变。从 1794 年 7 月开始,他同席勒亲密合作,自觉地走上了古典现实主义道路,共同为创立德国民族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直至180

3、5 年 5 月 9 日席勒去世。经过 10 年的努力,两位德国的伟人将德国文学推向了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他曾与席勒合写警句 ,在席勒的敦促和相互切磋下,于1796 年完成了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1806 年浮士德第一部脱稿,于 1808 年出版。1809 年歌德完成长篇小说亲和力 ,1811 年开始撰写自传体小说诗与真 ,1830 年脱稿,1823 年起,爱克曼到魏玛拜访歌德,并担任歌德秘书,直至1832 年歌德在魏玛逝世,写下了歌德谈话录 。1831 年, 浮士德第二部脱稿。集中体现歌德文论思想的著作主要有:论德国的建筑艺术(1772) 、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1813) 、 评述温克尔曼

4、 (草稿,1805) 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 诗与真 (1831) 、 歌德谈话录(1823-1832 ) 。他的这些文论著作与学究式的纯粹理论思辨不同,是一种直觉感受的抒发。二 艺术与自然或现实生活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歌德提出了一个辩证的双重关系的观点。他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 ”(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第 137 页)歌德晚年一直强调现实生活对于艺术的重

5、要作用,要求艺术忠于自然,植根于现实。他认为他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 ”现实生活为诗人提供了激发情感的机缘,是诗歌的基础素材。他写少年维特之烦恼 ,也是因为他自己“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 。他认为作家只有在熟悉了某些方面的生活,才能写好某些方面题材的诗。同时,歌德又强调了艺术必须超越自然,创造出一个高于自然和现实生活的艺术整体,充分肯定了艺术家的主体创造性和能动性。他在论狄德罗对绘画的探讨中认为,艺术作品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它是艺术家作为自然的主宰能动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家的心灵和人格在艺术创造中的重要

6、意义。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 ”(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第 137 页)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心智和人格精神,是外在自然中所没有的,是超自然的。歌德还特别强调了艺术的独创性。他认为作家的独创性在于“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好像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 , (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程代熙、张惠民译,中国社会出版社 1982 年,第76 页) “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 ,超乎人们的预料之外。因此,这种创新,既是奠定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7、,又说出了前人所未曾说过的话。三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歌德还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阐释诗的形象创造问题。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出发,歌德区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方法。一是从抽象的概念或理念出发,通过具体感性形态以寓意的方式加以表现;二是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具体、感性、个别的东西及其特征入手,通过个别显示出一般。由第一种方法产生出寓意诗,但是第二种方法才特别适宜于诗的本质,它表现出一种特殊,谁若是生动地把握住这特殊,谁就会同时获得一般而当时却意识不到,或只是到事后才意识到。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第 416 页)在两者的具体关系方面,歌德与前人的看法有所不同。歌德强调要从特

8、殊中表现一般, “艺术的真正生命就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 ”(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第 10 页)个别特殊的事物,常常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同时又可以让人根据各自的经历和体验,从中获得共鸣。如果是为一般而找特殊,作品中的一般和特殊之间,常常会缺乏必然联系,出现概念化的倾向。歌德的这种“在特殊中显出一般”的思想,经过黑格尔的发挥,到马克思那里,就成了“典型”理论。马克思所说的“莎士比亚化” ,就是歌德所推崇的莎士比亚的那种“在特殊中显出一般” ,而马克思所批评的“席勒式” ,正是歌德所不满意的席勒的那种“为一般而找特殊” 。四 古典的和浪漫的歌德在与

9、席勒的讨论中,谈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和优劣问题。他和席勒两人用了“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两个概念。歌德认为, “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两个概念最初是由他和席勒提出的。歌德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席勒谈素朴诗和感伤诗的分别,大体也是古典的和浪漫的分别。歌德要求从客观现实出发,他的古典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主义,他的浪漫主义实际上是指感伤主义。他称古典主义是健康的,浪漫主义是病态的。因此,歌德反对近代所谓“浪漫的” ,实际上是反对软弱的、病态的感伤主义,而要求强壮的、新鲜的、愉快的作品,

10、认为这样的作品才符合古典文艺精神。其实,歌德与席勒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都与施莱格尔兄弟的消极浪漫派不同,都是试图实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从歌德对莎士比亚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歌德实际上是在寻求古典的(即现实主义)和浪漫的两者的有机协调。五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在德意志民族四分五裂的背景下,歌德希望德国能够统一。他主张通过文化促进德国的统一,而统一又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他在文学上的无短裤主义一文中,阐释了古典型民族作家产生的条件。他认为,民族文学和民族作家应该是伟大的时代和民族历史的产物。一个优秀的民族作家必须反映出全民族思想的伟大,情感的深刻及行动的坚强,而且对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11、有深切的了解,能够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歌德还提出建立世界文学的口号。在 1827 年 1 月 31 日与爱克曼的谈话中,歌德将中国传奇与贝朗瑞的诗加以对比,称赞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更加明朗,更加纯洁,也更合乎道德。他指出:“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第 113页)在 1830 年 3 月的一份提纲里,他又进一步发挥说:“这样一种世界文学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形成,这在人类交往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已属必然。 ”(彼得伯尔纳歌德关惠文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年,第 119 页)他要求珍视外国,不把自己束缚在任何个别的东西上。他认为中国文学、塞尔维亚文学和尼伯龙根之歌可以作为我们的楷模,但范式仍然应该回到古希腊人那里去找。而其他一切文学只能用历史的眼光去看,汲取它有价值的东西。他主张向莫里哀学习,向莎士比亚学习,但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这种观点,多少有点厚古薄今,但从传统的源头为本的角度看,还是有相当道理的。作为一种理想,他希望世界文学的来临,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文学名著已经实现了资源共享,但事实上,所谓消弭(mi)民族差异的世界文学来临的理想,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