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整体感知.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30319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整体感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整体感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整体感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 ,据统计报道有 400 万人在这里遭到了杀害。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这主要得益于他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 “零度写作” (即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文章一上来的议论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阳光明媚” ,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

2、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 “像一场噩梦” ,为什么?难道作者不喜欢这一切?当然不是,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 ,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 。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接下来,作者引入了一些背景材料,介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可怕的历史。作者说,那些“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所有的事情都已

3、经是旧闻了,奥斯维辛也不再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了。但是到这里访问,作者却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这是记者的良心在催促他, “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这里指出了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后面的部分,作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把读者带进了集中营,从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一直写到绞刑室。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地方多么的阴森恐怖,他的目光始终盯在参观者身上,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参观者心情是沉重的,所以一开始都是“默默地迈着步子” ;他们清楚这里每一个地方都很恐怖,但是不知道会碰到什么可

4、怕的景象,所以总是先“很快地望上一眼” ,当想像中的场景和眼前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感到震惊,所以“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这就通过参观者的行动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再如,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关押女犯人的盒子,有的参观者竟然“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而到了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参观者都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我们无从知道那些房间、那些盒子的具体情况,但我们却能想见当年的残酷景象。有一些细节很耐人寻味。比如,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

5、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还有,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除此之外,作者还有一些很精辟的议论值得琢磨。比如作者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做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最后一段,与标题和首段遥相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文章首尾相贯,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