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0036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九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九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九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九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24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9.1 “国家环境背景数据库建设与服务”项目介绍“国家环境背景数据库建设与服务”是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2001DEA30045),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建立全国资源与环境空间信息数据库及元数据库、实现全国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的网络共享。9.1.1 项目的目标与任务(1)目标1)总目标:建成国家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和农业、林业空间信息元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为国家资源环境管理、研究、决策和全社会提供服务。建设国家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分中心、农业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分中心、扩展中国空间信息网主中心,并

2、实现主中心与分中心的集成。2)当前目标是:开展国家资源与环境数据分类与编码体系研究,初步建立统一的国家资源与环境数据分类与编码体系。开展国家资源与环境空间元数据的标准与规范研究。开展国家资源与环境空间元数据的初步建设,开展分布式空间信息查询与服务系统软件建立研究, 开展空间信息及元数据库的信息共享技术培训,开始各分中心的建设与扩展。完成中空网主中心与分中心的集成。(2)主要任务有:1)国家环境与资源空间信息元数据的规范与标准2)农业资源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分中心建设3)林业资源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分中心建设4)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分中心建设5)中空网主中心扩展及其与环保、农业分中心的集成9.1.

3、2 立项意义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25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已所生存环境的健康状况、潜在的压力等。为了准确、全面、及时地掌握全国环境质量状况,为国家环境管理与决策、环境科研、环境监测、公众服务,建立国家级环境背景数据库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进入 WTO 后对农产品的评价、北京申奥成功后进一步的环境评价、国家生态管理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作用。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类型齐全,加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明显,人文特点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环境背景亦多样化。目前,

4、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例行常规监测,但监测范围和监测面都有较大局限性。一方面,在监测范围上,目前的监测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带,可以说是一种以城市为主的点上监测;另一方面,在监测内容上,目前的监测范围很有限,监测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几种主要污染物上。因此目前环境部门所建立的数据库实质上是一种污染数据库,距环境背景数据库还有较大差距。大量研究工作证实,环境问题的产生、演化与区域环境背景密切相关。为了从根本上掌握环境问题产生和演化的规律,改变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被动局面,必须从环境背景这一基础工作做起,启动环境背景数据库的研究、实质性的建库和信息服务工作。环境保护涉及方方面面,环境背景数据全社

5、会兼需,各个行业部门兼需,个人、团体兼需,因此建立国家环境背景数据库是一项服务于社会,有广泛市场需求的大事。建立统一的国家环境背景数据库和服务系统,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9.2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分中心建设概述“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分中心建设”是“国家环境背景数据库建设与服务”项目(2001DEA30045)中的一个子项目,通过本子项目的实施,将建立国家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分中心、实现全国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空间信息的网络共享。9.2.1 立项意义长期以来,环境保护部门和中科院等其他行业部门开展了多次基础数据调查,积累了不同尺度的生态环境要素空间数据和属

6、性数据,涉及区域自然地理、资源、人口及产业分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土壤侵蚀、环境空气、地表水、酸雨、近岸海域、环境噪声、环境辐射等多方面数据,但这些数据分散在各个行业部门,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国家环境背景元数据库,致使大量的环境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国家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极其不利。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国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时候,建立统一的国家环境背景数据库和服务系统,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9.2.2 目标与任务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26(1)目标:1)总目标

7、:用 35 年的时间,研究建立国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背景数据库及其元数据库的分中心,建成国家环境数据库及元数据库共享系统。2)年度目标:完成中国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分中心的建设国家自然环境背景元数据库建设国家人文环境背景元数据库建设国家生态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建设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分中心建设(2)主要任务(2002 年主要任务)1)中国生态环境空间元数据库建设2)中国人文环境元数据库的建设3)国家自然环境背景元数据库建设4)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分中心建设9.3 中国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建设9.3.1 概述中国生态环境元数据库建设是“国家环境背景数据库建设与服务”项目(2

8、001DEA30045)下的一个子项目,通过本子项目的实施,将建立国家生态环境实现全国生态环境空间信息的网络共享。现在的生态学发展趋向于研究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研究对象时空尺度的长期化和全球化,研究手段的定量化和现代化。由此使现代生态学逐渐进入了一种以网络式长期定位观测为基础、以定量化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研究手段、以建立区域和全球可持续生态系统为目标、以大型国际科学行动计划为支撑的全新阶段。这种生态学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海量的生态信息如何提取?如何存储和管理?如何共享和交流等问题。随着生态学研究的长期化、大尺度化,数据采集技术的多样化,以及生态学本身的多学科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形成了生态数

9、据的空间、结构和语义的差异,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生态信息采集、生态数据管理、生态信息分析和生态知识发现以及生态信息的传播,便成为生态信息技术的研究核心内容。生态环境元数据库建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27设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之一。9.3.2 目标与任务(1)主要目标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国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时候,建立统一的中国生态环境背景数据库和服务系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集成中国生态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完善其服务体系将极大满足社会的需求。1)总目标:用 35 年的时

10、间,研究建立国家生态环境背景数据库及其元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共享系统。2)年度目标:中国生态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建设将初步完成:生态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分类、编码;生态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收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信息元数据库收集;生态环境空间元数据库建设与共享。(2)主要任务(2002 年主要任务)完成中国生态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建设生态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标准研究;生态环境元数据库总体设计;生态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建设方案的初步实施。9.3.3 中国生态环境数据库背景介绍:中国生态环境数据库是基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大、中、小尺度的空间数据库和各生态站动态监测数据建成的。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

11、络(CERN),成立于 1989 年,目前 CERN 中包括了 29 个生态站,5 个分中心和一个综合中心。其中综合中心基本任务是:承担 CERN 监测数据的集成、管理和共享工作,开展区域和全国尺度上的资源、生态、环境演变趋势预测和重大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相关重大问题的决策与规划提供资料和咨询。定位是:努力将综合中心办成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最终联合各站和分中心构建国家实验室。加大开放力度,使之真正成为 CERN 数据管理和共享的枢纽,国际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的平台和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的知识库和思想库。成为世界了解 CERN 的重要窗口。中国生态环境

12、数据库的建设是 CERN 的重要工作之一;5 个分中心分别是水分中心、土壤中心、大气中心、生物中心、湖泊中心、它们分别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地理所、南京土壤所、大气物理所、植物所和武汉水生物所,目的在于发挥有关研究所的优势和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28积极性,对不同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加强生态站长期定位研究的能力,支持综合中心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能力;29 个生态站分为四大类,有农业站(16 个)、森林站(7 个)、草地站(2 个)和水体站(4 个)(祥见图 1) ,他们完成野外的定点监测、分析和建库。为了在更大尺度上揭示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减少生态系统管理的不确定性,长期的

13、生态系统联网研究和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现在的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系统研究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数据智能化处理技术、现代数学方法、现代测试技术和虚拟环境等新技术、新方法,已成为本世纪生态学发展新的强大动力。长期以来,CERN 依据统一的观测标准与技术规范,进行了生态系统的网络监测,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生态数据,重新构建 CERN 的生态数据管理、信息分析模拟与集成系统,实现 CERN 数据共享以及信息交换高速化是 CERN 的生态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新目标,也是综合中心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探讨生态系统网络研究数据的规范化、空间化和可视化以及网络成果综合集成和共享方式;

14、开发新的生态系统过程信息提取、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是当前 CERN 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中空网的建立和运行给 CERN 的数据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9.3.4 中国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介绍:(1)数据集指标体系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29生态网络数据集共分六集(1-6 集) ,其中,第一套数据集,反映了生态站开展生系统结构、功能研究所要求的基本生态要素,它包括:气象要素、水文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等;第二套数据集,反映生态系统重要生态过程研究的数据包括: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养分循环、能流过程、微量气体产生输送和转化过程、有机污染及重金属元素分解、积累、传输过程;第三套数据集

15、,反映生态站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指标及示范区的基础条件包括:生态站本底资料、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和统计资料,研究项目的数据管理;第四套数据集,其内容包括:对台站的数据经过专业水平的综合分析和加工处理形成的二次数据,包括各种模型和参数等、网络未覆盖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区域的数据、网络外部有关生态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专业水平的基础研究所产生的数据;第五套数据集,用于大尺度研究的空间数据集,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 生态环境有:灾害(如气候和生物等灾害) 、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治理和保护等; 第六套数据集:用于大尺度研究的空间数据集,主要包括:区划界

16、限、地形、地名、人口、经济、农业经济及农业现代化、城市、工业信息以及交通、邮电、通讯信息等。上述六套数据中,第一、二、三套数据集主要由各个台站来完成,主体为动态监测数据,以站级基础数据库为主,第四套数据集包括各分中心的所有数据集,由各个分中心负责形成网络的分中心级数据库,第五、六套数据集指由综合中心完成的数据集,综合中心承担了用于大尺度研究的空间数据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函盖了所有区域和研究范围,是对外的服务的窗口,综合中心建有统一发布数据信息的网站,它集 30 个台站,5 个分中心和综合中心的数据库及信息于一体,并拥有集成、开发、扩展、维护、共享的职能。(2)数据库结构设计与编码方案第一

17、、二、三套数据集主要指台站的动态监测数据,动态监测数据库存储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各生态站按照统一的观测仪器、设备和观测方法收集的长期监测数据,其建立目的是为研究生物与环境、合理开发资源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1) 设计方案根据 CERN 生态站的类型、各类生态系统的监测手册及数据库设计原则,动态监测数据库总体设计方案为: 分别建立农业、森林、草地、湖泊和海湾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数据子库;依据各生态系统的监测手册分别对各生态系统进行学科分类;将各生态系统的监测手册中的监测表格展开为二维表,建立各类数据表。2) 各生态系统具体学科分类为: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森林生

18、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0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社会特征;海湾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3) 编码方法 学科分类编码方法学科分类代码表示某个生态系统的某个学科类型,共两位:第一位表示生态系统类型,A 代表农业生态系统; F 代表森林生态系统;G 代表草地生态系统;L 代表湖泊生态系统;B 代表海湾生态系统;第二位表示学科类型,A 代表生物;B 代表土壤; C 代表水分;D 代表气象;E代表其他。数据表名编码方法数据表代码共四位: 第一、二位为学科代码;第三、四位表示序号,表示同一

19、生态系统中相同学科数据表建立先后的顺序编号(0199) 。例如:FA06 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学科的第六张表,表名为“站区生物群落中主要野生动物种类名录” 。4) 字段编码方法字段代码共六位:,其编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通用性:代码设计要便于记忆、便于检验,但不能过分灵活,以免破坏严密性。唯一性:代码代替的对象严格保持概念的一致。系统性:尽量使代码结构的每一位都具有实际意义。标准化:代码的内容和长度必须统一,码位的分配格式必须一致。扩展性:在设计代码时,要考虑将来可能的扩展,并不能破坏原有代码。 通用字段编码方法对于在所有文件中具有相同意义的字段,采取同一编码的方式进行编码。编码方法为采用字段英

20、文的第一个字母,重复该字段有效数字个数次,其余位以“0”补满。“生态站代码”为“SSS000” ;“年”为“YYYY00” ;“月”为“MM0000” ;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1“日”为“DD0000” ;“小时”为“HH0000” 。其他字段编码方法编码方法为:前四位为字段所在数据表的表代码,后两位从 02 开始,顺序编码,每个字段代码之间间隔 2,以方便代码的扩充。例如下面是“FA06站区生物群落中主要野生动物种类名录”中的字段代码:SSS000:生态站代码YYYY00:调查年份MM0000:调查月份FA0602:样方号FA0604:动物类别FA0606:中文名FA

21、0608:拉丁名(3) 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1)、设计方案根据 CERN 生态系统的数据集标准及数据库设计原则,第四、五、六集数据集总体设计方案为: 分别建立空间的基本要素图、多维人文经济等社会要素图、生态要素图以及生态系统长期动态监测的空间布样图;依据生态系统的标准分别对生态系统空间信息进行学科分类;将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空间各类数据信息编码。2)空间环境信息具体分类为:空间的基本要素图: 即以地形图为本底的行政区划图、交通图、水系图、等高线等图。多维人文经济等社会要素图:反映人口、经济、农业现代化、城市、能源、工业、交通、邮电、旅游、通讯等信息的图件。生态要素图:反映土地、气候、生物、海洋、湖

22、泊、灾害、环境退化、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图件动态监测布样图: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等布样图;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等布样图;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2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等布样图;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社会特征等布样图;海湾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气象等布样图。3)编码方法分类编码方法如下:图分类代码表示某个生态系统的某种图的类型,共三位:X第一位表示图种的类型,E 表示生态要素图;B 表示空间的基本要素图;M 表示空间多维要素图;S 表示特定的生态站动态监测布样图。第二、三位表示图的学科编码生态要素图中第二位表

23、示图的学科编码,N 表示自然资源 E 表示生态环境; 第三位表示图的学科的类型编码,A 代表生物资源;B 代表土地资源;C 代表水资源;D代表气候资源;E 代表海洋资源;F 代表灾害 G 代表环境退化 H 代表环境治理 I 代表环境保护 J 代表环境演变 K 代表其它。空间的基本要素图中,第二、三位表示图名的编码,LN(JW)代表经纬网 KN(GW)代表公里网 AD(BJ)代表行政区划 CO(JT)代表交通 RL(TL)代表铁路 RO(GL)代表公路 MA(SX)代表水系 LA(SY)代表水域。空间多维要素图中,第二、三位表示图的学科编码,RK 代表人口 JJ 代表经济 NY代表农业 GY 代

24、表工业 HB 代表环保 JT 代表交通 YD 代表邮电特定的生态站动态监测布样图中,第二位表示生态系统类型,A 代表农业生态系统;F 代表森林生态系统;G 代表草地生态系统;L 代表湖泊生态系统;B 代表海湾生态系统;第三位表示学科类型,A 代表生物;B 代表土壤;C 代表水分;D 代表气象;E 代表其他。4) 图名编码方法图名代码共六位:XXXXXX第一位为图大类代码;第二、三位为学科代码;第四、五、六位表示序号,表示同一生态系统中相同学科图建立先后的顺序编号(001999) 。例如:EB006 表示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学科的第六张图,图名为 “中国土地利用图” 。5)字段编码方法字段代码共六位

25、:,其编制主要遵循通用性、 唯一性、系统性、 标准化、扩展性的原则。通用字段编码方法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3对于在所有文件中具有相同意义的字段,采取同一编码的方式进行编码。编码方法为采用字段英文的第一个字母,重复该字段有效数字个数次,其余位以“0”补满。“生态站代码”为“SSS000” ;“年”为“YYYY00” ;“月”为“MM0000” ;“日”为“DD0000” ;“小时”为“HH0000” 。其他字段编码方法编码方法为:前三位为字段所在图的图代码,后三位从 001 开始,顺序编码,每个字段代码之间间隔 2,以方便代码的扩充。9.3.5 中国生态环境信息元数据库的

26、建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 GIS 技术发展,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Metadata ”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许多国家已经发布实施 Metadata 内容标准,并开发了许多操作工具。国内也在大力研究及推广(祥见 9.5 内容) 。参照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Metadata 标准,中国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的一级 Metadata 内容见表 1:一级 Metadata 只包含编目信息。任何数据集(数据集、数据集系列、要素和属性)一般应有一级 Metadata 文件,其内容至少包含一级 Metadata 中性质为 M 和 C(如果具有该特征)的实体和元素。一级 Metadata 内容表如下:表 1

27、Metadata 标准( 试行稿)序号名称 标识码 定义 性质/条件出现最大次数数据类型 值域1编目信息唯一标识完整数据集和/或数据集系列的信息M 1 Metadata 子集 序号 2-652数据集中文全称 10 数据集中文名称全称 M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3数据集中文简称 1001 数据集中文名称简称 O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4数据集英文全称 11 数据英文名称缩写 M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5数据集英文全称 1101 数据英文名称缩写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6 版本 12 数据集版本 OO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4续表 5-2序号名称 标识码 定义

28、性质/条件出现最大次数数据类型值域7 系列名 13 数据集所属的系列产品总称c/系列出版物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8出版系列标识 14数据集在系列产品中的出版标识信息或编号M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9出版日期 15 数据集出版或计划出版的日期 M 1 日期 YYYYMMDD10数据集所属项目标识信息16 支持数据集研究和生产的项目标识信息 O N Metadata 实体 任意长文本11项目名称 1601 项目的名称 O 1 文本例如: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计划,部门攻关项目,部门计划,单位自酬,试验公益活动,再加工处理,调查,试用和其它等12 项目类型 1602 说明项目的类型 O

29、 1 文本13负责单位信息 17对数据集负责的单位或个人信息 M NMetadata 实体 序号 14-2514 负责单位名 1701 数据负责单位名称C/数据集非个人负责1 文本 任意长文本15 负责人姓名 1702 数据主要负责人姓名C/数据集非个人负责1 文本 任意长文本16 负责单位作用 1703数据负责单位对所提供共享的数据集所占的版权份额或所起的作用M 1 整型数 1-全部版权;2- 部分版权 ;3-组织;4- 管理 ;5-生产 ;6-内容提供17 国别 1704 所在国家名称 M 1 整型 见 GB/T2659-9418 政区 1705 所在州、省或县名称 M 1 文本 任意长文

30、本19 城市 1706 所在城市名称 M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210 地址 1707 街道及门牌号 M N 文本 任意长文本211 邮政编码 1708 邮政编码 M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5212 网址 1709负责单位的电子地址(即 URL) M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213电子邮件地址 1710负责单位或个人电子信箱地址 (即:E-mail) O N 文本 任意长文本214 电话号码 1711负责单位或个人电话号码 O N 文本 任意长文本215 传真号码 1712负责单位或个人传真号码 O N 文本 任意长文本216 数据范围 18 数据集覆盖的

31、范围 M NMetadata 实体 序号 27-34217 地理坐标 1801 数据集所覆盖的地理范围 C/空间数据 1 Metadata 实体序号 29-31 可能同时使用地理坐标和地理区域名称,但是,必须至少使用其中一个续表 5-2序号名称 标识码 定义 性质/条件出现最大次数数据类型值域218西部边界坐标 1802数据集覆盖范围最西部的纬度C/空间数据 1 实型数 -180=南部边界坐标321南部边界坐标 1805数据覆盖范围最南部的纬度C/空间数据 1 实型数-90=南部边界坐标322 地理区域名称 1806说明数据集空间范围的常用的或知名的地点或区域名C/不使用地理坐标定位的空间数据

32、1 文本 任意长文本323 时间范围 1807数据内容的日期和时间,即现势性 M 1 YYYYMMDD/HHMMSS.SS324 分辩率 1808说明空间数据密度的参数C/栅格或影像数据 N 整型数 比例尺,遥感数据地面分辩率325数据集语言 19数据集中使用的语言 M N 文本 任意长文本326数据集内容信息 20数据集简介,开发目的和进展情况说明 M 1Metadata实体 序号 37-42327 摘要 2001 数据集的简单介绍 M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328 目的 2002 开发数据集的目的说明 O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329 进展 2003 数据集进展情况 O 1 整型数1-完成;2

33、-在生产;3-已计划;4-有需求 ;5-将完成 ;6-历史档案;7-已作废430 专题名称 2004对可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组和查询所用的数据专题的高等级分类M N 整型数工业,农业,经济,基础信息,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矿产,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林业资源(气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6候气象,海洋等)31 关键词 2005 说明数据集专题所用的常用词或短语 O N 文本 任意长文本432 访问限制 2101在访问数据集时,有关保密或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以及任何特殊约束或限制 1 文本任意长文本,如:任意浏览和下载,只读,需注册,面特定设备等433 使用限制 2102在合

34、作数据集时,有关保密或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以及任何特殊约束或限制 1 文本任意长文本-例如:“公开”,“版权所有”,“许可证”,“非商业”等续表 5-2序号名称 标识码 定义 性质/条件 出现最大次数 数据类型 值域434数据志说明 22数据生产过程中数据源,参数和重要事件的说明信息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435 质量说明 23 证明数据质量的信息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436数据表示类型 24数据集所用的表示地理信息的方法 整型数 1-文字;2-矢量;3-栅格;4-影像437空间参照系统类型 25数据集空间定位所用的参照系统类型 2 整型数1-地理坐标( 经纬度);2-投影长文本438发行单位名

35、称 2601 发行数据集的单位名称 文本 任意长文本439 发行格式 2602可转换的数据格式名称,如 DXF,DLG,AR/INFO等 文本 任意长文本540 发行介质 2603发行数据集所用的介质名 文本任意长文本,如 CD-ROM,3.5“软盘 5.25 软盘,9 磁道磁带,4mm 盒式磁带,8mm 盒式磁带,2.5 盒式磁带,电子网络,卫星,电话传输,专著,期刊,论文集等”541 数据量 2604以发行格式存储的数据集数据总量 542网上发行地址 2605访问数据集的网上地址(URL) 文本 任意长文本543 定价 2606发行的数据集价格(以人民币定价)C/公开发行 1 文本 任意长

36、文本544Metadata级别 2701Metadata 详细程度等级 M 1 整型数1-一级;2-二级545Metadata负责单位 2702对本 Metadata 内容负责的单位名 M 文本 任意长文本46 Metadata作者 2703 对本 Metadata 内容负责的个人姓名 C/Metadata由个人负 文本 任意长文本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7责47 政区 2801 所在州,省或县名称 O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48 城市 2802 所在城市名称 O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49 地址 2803 街道及门牌号 O 文本 任意长文本50 邮政编码 2804 邮政编码

37、 O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51 网址 2805 负责单位的电子地址(即 URL) O 1 文本 任意长文本652电子邮件地址 2806负责单位或个人电子信箱地址( 即 E-mail) O 文本 任意长文本653 电话号码 2807负责单位或个人电话号码 O 文本 任意长文本654 传真号码 2808负责单位或个人传真号码 O 文本 任意长文本注:性质/条件项中,M 表示必选,C 表示一定条件下必选,O 表示可选。例如空间元数据库概述见表 2:表 2: 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表格站名 站编码 类型 中文图名 英文图名综合研究中心 sys E 中国土地适宜类图 Classification o

38、f Land suitability水分分中心 hsc B 中国水系图 MAP OF WATER SYSTEM 土壤分中心 ssc E 中国土壤图 MAP OF SOIL AVAILABLE SULPHUR大气分中心 asc E 中国气象站点分布图 MAP OF WEATHER STATION生物分中心 bsc B 中国等高线图 MAP OF CONTOUR 水体分中心 wsc B 中国水系流域图 MAP OF DRAINAGE三江沼泽站 sja S 土壤全氮含量分级分布图 MAP OF SOIL TOTAL NITROGEN海伦站 hla S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分布图 MAP OF SOIL

39、 ORGANIC MATTER CONTENT阜康站 fka S 地貌图 MAP OF GEOMORPHY奈曼站 nma S 植被类型图 MAP OF VEGETATION TYPE沈阳站 sya S 土壤类型图 MAP OF SOIL TYPE栾城站 lca S 土地利用现状图 MAP OF LAND USE禹城站 yca S 土壤盐渍化分布图 DISTRIBUTION MAP OF SOIL SALINITY DEGREE沙坡头站 spa S 土壤类型图 MAP OF SOIL TYPE安塞站 asa S 土地有机质含量分级分布图MAP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

40、TENT IN GRADE AND DISTRIBUTION封丘站 fqa S 地下水水质图 MAP OF GROUNDWATER QUALITY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8长武站 cwa S 土壤有效钾含量分级分布图MAP OF DIFFERENT GRADE OF AVAILABLE KALIUM CONTENT IN THE SOIL常熟站 csa S 土壤类型图 MAP OF SOIL TYPE盐亭站 yga S 土地利用现状图 MAP OF LAND USE桃源站 tya S 植被类型图 MAP OF VEGETATION TYPE鹰潭站 yta S 土壤有效硫图

41、 MAP OF SOIL AVAILABLE SULPHUR千烟洲站 qya S 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分级分布图DISTRIBUTION MAP OF SOIL TOTAL PHOSPHORUS(P) 、RAPIDLY AWALABLE PHOSPHORUS CONTENT拉萨站 lsa S 水系图 MAP OF WARTER SYSTEM长白山站 cbf S 森林类型图 MAP OF FOREST TYPE北京森林站 bjf S 森林类型图 MAP OF FOREST TYPE贡嘎山站 ggf S 森林类型图 MAP OF FOREST TYPE会同站 htf S 森林类型图 MAP OF

42、FOREST TYPE鼎湖山站 dhf S 森林类型图 MAP OF FOREST TYPE鹤山站 hsf S 森林类型图 MAP OF FOREST TYPE西双版纳站 bnf S 植被类型图 MAP OF VEGETATION TYPE内蒙草原站 nmg S 草场类型图 MAP OF GRASS TYPE海北站 hbg S 生态类型图 MAP OF ECOLOGY TYPE胶州湾站 jzb S 胶州湾底栖生物生物量分(夏) MAP OF BIOLOGY DISTRIBUTING IN JZB大亚湾站 dyb S 大亚湾盐度平面分布图 8 月 MAP OF SALINITY PLANE DI

43、STRIBUTION IN DAYA BAY AUGUST太湖站 thl S 太湖区域透明度分布图丰水期 MAP OF DIAPHANEITY IN THL东湖站 dhl S 东湖 BOD5 分布图 MAP OF BOD5 DISTRIBUTING IN DHL图类 比例尺 投影 地理区域 西边经度 东边经度 北边纬度 南边纬度失量图 1 比 100 万 等角圆锥 中国 66 度 138 度 48 度 20 度失量图 1 比 400 万 等面积圆锥 中国 70 度 138 度 55 度 20 度失量图 1 比 400 万 等面积圆锥 中国 66 度 138 度 55 度 20 度失量图 1 比

44、 400 万 等面积圆锥 中国 66 度 138 度 55 度 20 度失量图 1 比 400 万 等面积圆锥 中国 66 度 138 度 55 度 20 度失量图 1 比 400 万 等面积圆锥 中国 66 度 138 度 55 度 20 度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39失量图 1:50000 高斯投影 三江 133 度 31 分 47 度 35 分失量图 1:50000 高斯投影 胜利村 126 度 44 分 126 度 48 分 52 度 61 分 52 度 56 分时间范围 数据集语言 数据集内容信息 摘要 目的 进展 专题名称 关键词1990-98 ARC/INFO

45、 8 大适宜类 资源 评价 完成 土地资源共享 土地1985-90 ARC/INFO 水系图 本底 要素 完成 决策信息系统 基础图1985-90 ARC/INFO 土壤图 本底 要素 完成 决策信息系统 基础图1985-90 ARC/INFO 气象站点分布图 本底 要素 完成 决策信息系统 基础图1985-90 ARC/INFO 等高线图 本底 要素 完成 决策信息系统 基础图1985-90 ARC/INFO 水系流域图 本底 要素 完成 决策信息系统 基础图1995 ARC/INFO 专业 分析 完成 生态环境建设 专业图1995 ARC/INFO 土壤有机质 专业 分析 完成 生态环境建

46、设 专业图9.4 中国人文环境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9.4.1 人文环境信息概述人文环境信息与自然环境信息、生态环境信息相比,具有系统更复杂、内容更丰富、演变速率更快等特点,是人类活动产生和创造的。对人文环境的了解、认识和研究,对国家制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战略,实现资源与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往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开始只重视自然环境,后来才重视生态环境,往往把人文环境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就像把人类作为动物的一部分一样)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当今人类对全球资源与环境系统的干预,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自然环境本身变化的强度和速率,并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了解和研究人文环境及其与自

47、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信息化社会要求人文环境研究的信息实现数字化,建立人文环境数据库及其元数据库是人文环境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关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人文环境研究方面,有数十年的历史、长期的资料积累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从长远来看,不仅要建立人文环境数据库及其元数据库,而且应建立相应的网站。9.4.1.1 人文环境的定义人文环境是自然环境的对称,是环绕人类社会环境的人文因素,是人类长期生产、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240生活的产物,具有时空属性。由于人类行为的参与较之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信息具有种类更多样,功能更齐全、效率更高、演进速度更快

48、等特点,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9.4.1.2 人文环境的内涵人文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经济环境(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城市和乡村)三大部分内容:(1) 社会环境: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有:人口(作为社会的人,人口的数量、民族、增长率、分布、素质、结构、寿命),政治、军事、文化(含历史、教育、艺术、宗教)等。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宗教环境、教育环境、体育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医疗卫生环境等。(2) 济环境:背景即构成经济环境的要素有:人口(作为劳动者的人) 、经济体制、法规、政策、资源、金融、科学技术、基础设施、设备等。经济环境(即第一、二、三产业环境)包括综合国民经济环境、农业环

49、境(含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工业环境(含采屈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 、交通运输业环境(含铁路、公路、水路、远洋及航空运输) 、旅游业环境、商业环境(含外贸环境) 、金融业环境等。(3) 人居环境(城镇环境与乡村环境,这里仅研究城市):城市人口及其结构、产业及其结构、文化设施、教育设施、体育设施、卫生设施(人均病床数) 、居民收入水平(人均收入) 、居民居住环境(人均居住面积) 、城市环境质量(三废污染及其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居民人均绿地面积。9.4.1.3 人文环境的时间与空间信息人类活动具有时空属性,构成人文环境的各种要素,如人口、工业企业、农田、铁路、公路及文化体育等设施均分布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具有空间特性;同时构成人文环境的各种要素又是随时间变化的,也具有时间特性。组成人文环境的各个分支,如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居环境都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和时间点上发生和发展的,具有时间和空间特性。9.4.1.4 人文环境数据库人文环境数据库是根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特点,在研究人口、资源、第 9 章 环境空间信息元数据库与共享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