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必读书目 ( 100 种 ) 博通类(40 种) 专业类(60 种) 博通类(40 种) 1.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2.古诗源 ,沈德潜 3.中国史纲 ,张萌麟 4.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5.美的历程 ,李泽厚 6.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7.维新旧梦录:戊戌前百年中国的“自改革”运动 ,朱维铮,龙应台合编 8.伟大的中国革命 ,费正清 9.中国现代化 ,罗兹曼 10.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相蓝欣 11. 蒋梦麟自传:西潮与新潮 ,蒋梦麟 12. 现代稀见史料书系 ,东方出版社 13. 乡土中国 ,费孝通, 14. 黄河边的中国 ,曹锦清 15. 外交十记 ,钱其琛 16
2、. 中国政治 ,汤森等 17. 白鹿原 ,陈忠实, 18. 北大文学讲堂 ,温儒敏 19. 西方哲学史 ,罗素 20. 理想的冲突 ,宾客莱 21. 万物简史比尔布莱森 22. 西方政治思想史 ,麦克里兰 23. 全球通史 一千五百年以前的世界与全球通史 一千五百年以后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 24. 第三帝国的兴亡 ,夏伊勒 25. 光荣与梦想 ,曼彻斯特 26. 悲惨世界 ,雨果 27. 唐吉珂德 ,塞万提斯 28. 幻灭 ,巴尔扎克 29.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 30. 经济学原理 ,曼昆 31. 以自由看待发展 ,阿马提亚森 32. 朱光潜美学文集 ,朱光潜 33. 文明与野蛮 ,路威
3、 34. 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 ,徐葆耕 35. 社会性动物 ,阿伦森 36.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里夫金 37. 现代社会学理论 ,沃特斯 38.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 ,伯格 39. 傅雷家书 ,傅雷 40. 从黎明到衰落 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科兹 专业类(60 种) 一、新闻与传播学(20 种) 41. 美国新闻史 , (美)埃默里 42. 西方新闻界的竞争 , (美)约翰霍恩伯格 43. 全球新闻传播史 ,李彬 44. 一种声音,一个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45. 名记者清华演讲录 ,方芳、乔申颍 46. 新闻:政治的幻象,(美)班尼特 47. 认识媒介文化 , (英)尼克史蒂
4、文森 48. 理解大众文化 , (美)约翰费斯克 49.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 50. 麦克卢汉:媒介与信使 , (加)马尔尚 51. 组织传播 , (美)米勒 52. 人类传播理论 , (美)李斯特约翰 53.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 , (法)马特拉 54.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 , (美)施拉姆 55.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 (美)罗杰斯 56. 传播政治经济学 , (加)莫斯可 57. 大众文化与传媒 ,路扬、王毅 58.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 (加)马歇尔马克卢汉 59. 富媒体 穷民主 , (美)麦克切斯尼 60.
5、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 (英)威廉斯 二、影视技术与艺术(40 种) 61. 理解电视 : 受众解读的心理学 ,(英)利文斯通 62. 理解电视 : 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 ,(英)大卫 麦克奎恩 63. 关于电视 , (法)布尔迪厄 64. 娱乐至死 , (美)波兹曼 65. 电视文化, (美) 约翰菲斯克 66. 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 (美)麦克道尔 67. 广电传统的缔造者 :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解读, 周小普主编 68. 电子媒介经营管理, (美) 艾伦B阿尔巴朗 69. 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 , (美)迈克尔拉毕格 70. 影视照明技术, 美布莱恩布朗 71. 影视导
6、演 ,(美) 阿伦A.阿莫尔 72. 影视技艺 ,(美) 琳恩格劳丝、( 美)拉雷沃德 73. 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Video Field Production and Editing (美 罗纳德J康姆潘西 74. 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第 4 版) (欧美电视制作实用手册 ) ,迈克尔拉毕格. 75. 电视纪录片 艺术、手法与中外对照 ,石屹 76. 世界纪录电影史 (美)埃里克巴尔诺 77. 图像 声音 运动 实用媒体美学,赫伯特泽特尔 78. 摄像基础,赫伯特泽特尔 79.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80. 电视批评学, 欧阳宏生等著 81. 电视收视率解析 :
7、调查、分析与应用, 刘燕南 82. 面对面, 王志, 耿志民, 欧阳询编著 83.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 ,孙玉胜 84. “调查 ”十年 : 一个电视栏目的生存记忆 , 新闻调查栏目组编著 85. 广播电影电视专业技术发展简史,刘洪才 邸世杰主编 86. 电影电视画面 : 镜头的语法, (英)彼得沃德 87. 电影语言, 马赛尔马尔丹,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0 年 88. 电影美学 , (匈)贝拉巴拉兹 89. 电影是什么 , (法)安德烈巴赞 90. 认识电影 , (美)路易斯贾内梯 91. 解读电影 ,布鲁斯F卡温 92. 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 93.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
8、 94. 中国电影发展史, 程季华主编 95.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舒晓鸣 96. 西方电影理论史纲 ,胡星亮编 97. 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1897-2001 ,丁亚平编 98. 电影艺术 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 99. 通向电影圣殿 , 王迪主编 100 荣誉 ,苏牧 (注: 任何选择都有她的特殊意图与无奈割舍,此书目的选择也不例外。由于考虑到编导专业的特殊要求和世界影视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书目选择不但内容庞杂、涉及面广,而且国外书目较多,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唯有在开阔的眼界、宏观的视角和多学科交叉前提下的专业性学习才能成就高质量的编导素质。希望同学们在此前
9、提下学有专精,能够从此书目提供的宏阔视野中寻找到一个有效的个性化支点,撑起自己独特的视界。 ) 广播电视艺术学影视批评方向二 参考书目(一) (第一学年)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任继愈 中国思想通史 ,侯外庐 中国思想史 (三册) ,葛兆光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美学三书 ,李泽厚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余英时 传统与后现代 : 科学与中国文化 ,董光璧 庄子的文化解析 : 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合 ,叶舒宪 拯救与逍遥 , 刘小枫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 (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 西方哲学史 ,罗素 哲学史教程 ,文德
10、尔班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美学 ,黑格尔 20 世纪西方美学史 ,张法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朱立元主编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 (上下) ,朱立元编 启蒙哲学 ,(德)卡西勒 圣经故事 ,房龙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 希腊神话故事 : 插图珍藏本 , (德) 古斯塔夫 施瓦布 镜与灯 :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艾布拉姆斯 文学理论 , (美)韦勒克, (美)沃伦 女权主义文论 ,张岩冰,山东教育出版社 后结构主义文论 ,方生,山东教育出版社 精神分析文论 ,陆扬,山东教育出版社, 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 ,王岳川,山东教育出版社 形式主义文论 ,方珊,山东教育出版社 接受反
11、应文论 ,金元浦,山东教育出版社 存在主义文论 ,李钧,山东教育出版社 接受美学译文集刘小枫选编 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 ,王治河 后现代性导论 , (美)约瑟夫 纳托利 走向后现代主义 , (荷)佛克马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 ,王岳川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王岳川 后现代状态 : 关于知识的报告 , (法)让 弗朗索瓦利奥塔尔 后现代文化 : 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 ,科斯洛夫斯基 P. 后现代理论 : 批判性的质疑 , (美)斯蒂文 贝斯特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 ,(英) 特里 伊格尔顿 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 : 福柯与德里达 ,陆扬 后现代道德 ,(法)让- 弗朗索瓦 利奥塔 后现代的转型 : 西
12、方当代艺术批评 , (美)金 莱文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英)迈克 费瑟斯通 后现代转向 : 社会理论的新视 ,塞德曼 史蒂文 文化转向 ,(美)弗雷德里克 詹姆逊 视觉文化的转向 ,周宪 超越后现代主义 ,王宁 后现代主义文化 : 当代理论导引 ,(英)史蒂文 康纳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 文化史 , (澳)约翰 多克 人论 ,(德) 恩斯特卡西尔 艺术问题 ,(美)苏珊朗格 艺术哲学 ,(法)丹纳 哲学解释学 ,加达默尔 文化理论关键词 ,(英)丹尼 卡瓦拉罗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 (德)瓦尔特 本雅明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 (美)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英)安吉
13、拉 默克罗比 神话 : 大众文化诠释 ,(法)(法)罗兰 巴特 理解大众文化 ,(美)约翰费斯克 解读大众文化 , (美)约翰 菲斯克 大众文化的神话 ,阿兰斯威伍德 大众文化导论 , 王一川主编 大众文化研究 ,陆扬 认识媒介文化 ,尼克史蒂文森 媒体文化 : 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 ,凯尔纳 传播的偏向 ,(加)哈罗德伊尼斯 跨越文化障碍 : 交流的挑战 ,霍尔编著 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 ,(英)克里斯托夫 霍洛克斯 鲍德里亚与千禧年 ,(英)克里斯托夫 霍洛克斯 重组话语频道 ,(美)罗伯特 艾伦 世界电视台与传媒机构 ,唐世鼎,黎斌主编 世界电视节目荟萃 ,唐世鼎,
14、黎斌主编 美国经典电视栏目 ,苗棣 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 : 200 年美国传播现象透视 ,蔡骐,蔡雯 走进美国广电传媒 ,钟海帆 透过电视看台湾 ,王文昌 港澳台电视概观 ,李献文 电视文化 ,(美)约翰菲斯克 电视与日常生活 , (英)罗杰 西尔弗斯通 电视的真相 ,(英)安德鲁古德温 理解电视 : 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 , (英)大卫 麦克奎恩 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 ,意义的输出 : (英)泰玛 利贝斯 电影电视画面 : 镜头的语法 ,(英)彼得 沃德 电视受众研究 : 文化理论与方法 ,(英)约翰 塔洛克 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 , (英)戴维 莫利 电视收视率解析 : 调查、分析与应用
15、 ,刘燕南 全球电视和电影 : 产业经济学导论 ,考林霍斯金斯 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实务 , (美) 苏珊 泰勒伊斯曼, 道格拉斯 技术的艺术 : 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 ,(美)约翰 S.道格拉斯 摄像基础 , (美)赫伯特泽特尔 演播室导演 , 美罗德费尔韦瑟 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 ,康佩斯 R. J. 电视制作手册 , (美)赫伯特 泽特尔 单机拍摄与制作 , 美罗伯特B.穆斯伯格 电影电视声音: 录音技术与艺术创作 ,(美) 汤姆林 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美)康拉德 芬克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悉德菲尔德 影片分析透视手册 ,张会军等主编 电影的形式与文化 ,(美) 罗伯特 考克尔 电视批评学 ,
16、欧阳宏生 影视批评学 ,李道新 电视批评理论研究 ,时统宇 媒介批评 : 起源标准方法 ,王君超 电影批评 ,戴锦华 传媒批评:揭开公开中立的面纱 ,肖小穗 影视批评 : 理论和实践 ,陈犀禾,吴小丽编著 影视评论学初探 ,毕磊菁 中国电影批评. 20002006 ,李建强,章柏青主编 影视批评学导论 ,沈义贞 媒介批评通论 ,刘建明 建构权威协商规范 : 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 ,谢静 基督教与西方电影 ,侯军 电影理论史评 , (美)尼克布朗 质的研究方法 ,陈向明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风笑天 电影馆系列:广西师大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外国电影理论名著系列: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丛书系列:文
17、化艺术出版社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 文艺与文化传播专业: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方向参考书目 陕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必读书目(100 种) 文艺与文化传播专业: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方向参考书目(一) (第一学年) 一:基本参考书目(一) 20 世纪思想史 ,(英) 沃森 西方社会思想史 ,侯钧生 西方思想史 : 对形成西方世界观的各种观念的理解 ,(美) 理查德 塔纳斯著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 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 , (美)米切尔 欧洲思想史 ,希尔 基督教思想史 , (美)保罗蒂利希 基督教简史 ,穆尔 G.F. 基督教文化面面观 ,
18、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 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 宗教文化导论 ,陈浩 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1900-2000 ,郑先兴 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 ,(德)韦伯 A. 自治:美国民主的文化史 , (美)威布 (Wiebe, Robert H.) 犹太文化史 ,徐新 欧洲文化史 ,(荷)李伯庚 文化转向 : 当代文化史概览 , (英)钱尼 中国文化史导论 ,钱穆 中国思想文化史张岂之 中国审美文化史 (先秦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唐宋卷、元明清卷) ,陈炎 中国:传统与变迁 , (美)费正清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 文化论 ,(英)马林诺
19、夫斯基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英)马林诺夫斯基 两性社会学 ,(英)马林诺夫斯基 希腊的生活观 ,(英)狄金森 希腊人的神话和思想 : 历史心理分析研究 ,让-皮埃尔维尔南 19 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的欧洲文化生活 ,(法)杜加斯特 J. 中国现代化史 ,许纪霖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 (上下) ,许纪霖 寻求意义 : 现代化变迁与文化批判 ,许纪霖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 : 1895-1949 ,许纪霖 启蒙的自我瓦解:1990 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重大论争研究 ,许纪霖、罗岗等 文化和人类发展 ,瓦西纳 人类学的邀请 ,(美)拉斯特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 , (英)奈杰尔拉波
20、特、乔安娜 奥弗林 人格的文化背景: 文化、社会与个体关系 , (美)林顿 R. 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 : 对环境话语中的人类学角色的探讨 ,(英)米尔顿 K. 人与文化 ,(美)威斯勒 文化的价值 , (英)维特根斯坦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 (英)迈克费瑟斯通 电视文化,(美)约翰菲斯克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文化史 ,多克 J. 视觉文化的转向 ,周宪 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 ,费孝通 社会学吉登斯 理解社会 (英)菲利普梅勒 社会与文化 : 稀缺和团结的原则 ,(英)特纳 艺术社会学 (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 现代西方美学二十讲 ,朱立元 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导读李衍柱 文学理论 , (美)
21、韦勒克, (美)沃伦 质的研究方法 ,陈向明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风笑天 电影馆系列:广西师大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外国电影理论名著系列: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丛书系列:文化艺术出版社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影视批评二参考书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必读书目(100 种) 二、关键词解读 文化 文化传播 文化研究 英国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文化研究 影视文化 影视文化研究 传播 传播理论 传播模式 现代性、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欧洲文化、文学、艺术史,哲学、美学史,及其基本理论 中国
22、文化、文学、艺术史,哲学、美学史(思想史) ,及其基本理论 (围绕以上关键词进行自选式阅读,掌握关键词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内涵。 ) 十四、我国第五代电影创作者的空间观念(修订版) 我们第五代,也就是北京电影学院 78 年入学的那一批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他们的经历是有关系的。先从黄土地说起,然后再回到黄土地之前的过程。 黄土地完成之后在学院首次放映,对学院是个很大的震动。我记得从放映厅出来,有同学问我这部影片怎么样,我只回答说,没有好莱坞。至于其它方面我还得看第二遍再说。这时我正准备随电影学院代表团访美,我想把这部片子的镜头拿去给美国学生看。但是电影局还没有通过,我告诉张艺谋,一有消息就告诉我。就在离
23、开北京的前几天,张艺谋来告诉我,影片电影局已经通过。于是我请他立即从他们工作样片把每个镜头都剪几个画格给我。 我都没有来得及做成幻灯片,就带着一些镜头去美国了。我在北岑加州大学 UCLA 的 TESHOME 博士生班上给学生看了黄土地的一些幻灯画面。仅仅是这些画面立即引起了学生 ( 其是台湾的那八位留学生 ) 莫大兴趣。后来台湾的王菲林和焦女士等同学跟我把这些幻灯片讨去了。这是黄土地第一次与国外的电影界见面。 黄土地在学院放映后,凯歌,艺谋和何群三人到我家来过一次,畅谈到深夜。谈话主要是谈话间,陈凯歌很突然地把话题转了,他对我说, “周老师,将来的争论不在理论界,而是在创作界。 ”他说这话是因
24、为当时理论界在戏剧性等问题上已经开始有争论,我也参与了我场争论。我问凯歌这话怎么说。他说, “不是南北之争,而是东西之争。 ”我对这话好象有所悟。我问他是不是指沿海和整个中国大地之争。他说是的。我说那园林是雕虫小技。是整个祖国和这园林之争。他说是的。我说,我支持你们。我至今支持他们这个观点,遗憾的是,谁知他们现在是不是还坚持这个观点。好象已经没有了,也许是为了生意经的关系。斯特劳亨在拍完贪婪之后,接着拍了风流寡妇 ( MERRY WIDOW ) ,他跟采访的记者说,我要养家活口。这里我就要谈一下我们对这雕虫小技的认识。 中国的土地辽阔而美丽,可是那些封建士大夫已经可怜到完全丧失了欣赏我们的祖国
25、大地的能力。他们要在一个小小园子的围墙里搞一个假的风景。他们把那围墙刷白了,就跟国画的背景一样。在这白墙前用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堆成一座假山,他们喜欢假的东西,这叫以假乱真,近年来特别强调这一点。山上的树木花草全都是盆景。也就是说,祖国大地上的森林他们不喜欢。他们喜欢把一棵树种在花盆里,不仅不让它自然生长,而且还要人为地、残忍地用绳子把它盘来盘去弄扭曲了,据说那是“美”。就象我小时候听大人说的,马戏团把逃荒的孩子买下来,养在坛子里,不让他长大,然后在马戏团里展出,或表演节目。大陆、台湾的祖宗是同一个。记得第一次看台湾的电视连续剧星星知我心 ,里面有一段情节:在一个闪回的段落里,孩子们的爸爸(那时
26、还没有死)清早在凉台上摆弄他的盆景,胖叔叔出来看到,大发感慨地说了一句, “是啊,树要栽培,人也要栽培。 ”多么可怕!自然的他们不要,他们非要把人曲扭拐弯地弄拧了才罢休,并美其名曰栽培,培养。那曲扭拐弯的树有什么好看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多丑!假山前再有一两条弯弯曲曲的小径,这叫曲径通幽。整个就象是用望远镜头拍下来的压缩空间。那桥本是交通手段,越直越好,可非要把它变成九曲桥,转了天也到不了对岸。 我太缺乏这种诗意了。这叫有意境:曲扭的山、曲扭的树、曲扭的桥。还差一个曲扭就完成了这封建士大夫的病态审美观,那就是秀才或官老爷踱着方步后面跟他的三寸金莲的小脚娘老婆逛园林,那曲扭的三寸金莲完成了这病态的
27、审美观。 CROOKED TREES CROOKED STONES CROOKED BRIDGES CROOKED FEET 这一代年青人不要这个,好样的!我非常赞赏他们。我也问过到中国来留学的外国学生对园林的感受,他们的回答是, DEPRESSED 。 这就对了,中外现代年青人的感受是一样的。谁爱弘扬谁弘扬去,对我们来说,去它的!文化大革命的痛苦经历和不可挽回的时光的损失(抗战只不过八年!文化大革命是念三个博士学位的时间,可有人觉得阳光灿烂!)使他们想要在自己的作品里寻找祖国广阔的空间(物质的和精 神的) 。有人非常可怜幼稚地把这种追求看作是表现中国的落后面 , 是反动(有人在香山编写电影大
28、百科全书的理论部分时一致认为的) 。对于某些人来说,它只明白两件事:一,有谁在表现中国的落后面,以及二,影片中的任何人物是穿着裤 子的,还是脱了裤子的。甚至有人赶时髦地说他们的这种探索是幼稚病(那是对比着娱乐片而言)!可落后面不是这帮年青人造成的,他们正是其中的受害者。过去可以赖在国民党的头上,可是大妖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是谁造成的?还不许人说。造成这些灾难和祸害的人没有事,还是舵手,而指出这些灾难和祸害的反倒几乎成为反革命?甚至有教授说 , 他们的这种探索是幼稚病!教授能如此幼稚吗?准是冒牌的!记得黄式显说过此话 . 不知是否属实,可以去问问他。别搞错了。事关重要,因为这涉及是不是文化骗
29、子的问题。 至于那些后殖民主义者,我要献给他们专门的一章。 田壮壮的盗马贼之后,出于种种的原因(包括以上提到的,另外还有没有提到的) , 这一代人的追求就在一阵乱棍中夭折了。真正的第五代也就结束了。在艺术作品中,任何观念都需要通过它的语言体现出来。我现在就来谈谈他们是怎样探索电影语言的。 怎么当第五代红起来的时候,许多无干的人,甚至在起初是反对他们的人都冲到前面去了?我要提一些与第五代的成长有直接关系的,可是没有冲到前头,并且至今没有人提的人物和事情。 在校期间,这一届的学生正好赶上时机看到了至少有四百部以上的外国参考影片,而且大都是经典影片。 (不象现在那样几乎专看好莱坞电影儿) ,他们看的
30、好莱坞影片不多,而且到了三年级已经不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儿了。发展很正常。 可是后来电影学院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好象搞娱乐片就要看好莱坞电影儿,可是就没有人问一句,为什么大家看的那些好莱坞电影儿的导演们却在看经典影片呢?值得庆幸的是, 78 届的学生占了这个便宜。我记得我曾问过导演系的金涛,他的毕业作品的画外空间用得很不错,他的这种空间观念是从哪里学来的。他想了一想说,看电影学来的。他们是看来的,但由于是第一次看,所以自己还不完全明白是怎样受到影响的。我参与了选片和购买录象带的工作。我非常清楚,他们看的经典影片都是什么,以及他们受了什么样的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他们本该看到,或者本该看上数遍的影片
31、,却没有机会给他们看。因为不仅电影学院这个最高学府的校址被一些商业单位和生产单位侵占与瓜分了(在文明社会里 正如徐悲鸿亲手创办的北京美专的旧校址和北京的城墙与牌楼的命运一样) ,而且电影学院在文化大革命前拥有的一批经典影片资料也被电影资料馆侵吞了。全是趁火打劫。电影学院的学生要看原来是本校拥有的影片,还得花钱去租! 比上不足(如波兰的罗兹电影学院) ,比下有余(如后来的电影学院的学生) 。 我从来不小看“看电影” 这项学习,它往往胜过老师的讲课。 另外导演系的带班老师是司徒兆敦。司徒在这期间拍了一部电视剧路 ,在这个电视剧里至少有三段的画外空间用得非常出色。比如说,当周里京(人物的名字忘了)躺
32、在草地上,跷起二郎腿在那里挖苦修路工人时(子子孙孙地修下去) ,导演只拍了那只摇来摇去的鞋底。整个躺在草地上的人是在画框下面的空间,平添了许多趣味。周里京在跑公路的段落里,半路停下来帮人修车时,一下子就钻到卡车底下(画外空间)去了 , 动作那么快,你还以为他掉出去了,由此突出画面空间的意识。而这一届班的三个毕业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画外空间。遗憾的是三个毕业作品被学院领导枪毙了两个 .1986 年学院代表团访美时,带去了这个届同学们的一个期中作业,叫当我们还年青的时候 。当我们放给纽约大学的学生看时,他们都纷纷在问,这部影片为什么是这样拍的。当我告诉他们,这些年轻人是在寻找一个新的空间。这些美国学
33、生都非常好奇。他们的系主任 MILNIE 说,他希望他的研究生能拍出这样的实验影片来。他在斯德哥尔摩时就向我们要了这部影片的一个录象带。 (洋人看懂了,可是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却说没有看懂。可见教条主义之害,弄到连最高学府的头头都看不懂电影了。 ) 这一届的学生毕业后,有一批毕业生分配到广西厂。不久他们:张君钊、张艺谋、何群来找我,说他们要把郭小川的一首长诗改编成故事片。要我给他们出主意。这可是难为我了。我坦率地告诉他们,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把诗改编成故事片。那非同小可。我没能给他们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另外,这几个初出茅芦的孩子选了这么难的一个题材 , 可以想象得到,恐怕很难得到厂领导的批准。可是
34、广西厂有一位颇有威望的“老”导演郭宝昌(北京电影学院文化大革命前的毕业生,他们都叫他郭爷) ,全力支持他们,所以厂里就同意他们开拍了。那时,真是郭爷长郭爷短的,没有郭爷的支持,或许一个和八个就不会那顺利地拍摄出来。片子成功后,好象哪儿都没郭爷的事了。现在似乎大家都把他淡忘了。郭爷似乎也没有把这事搁在心上。可我心里为他鸣不平。那些无干的人都因为写第五代而红起来了。出现了多少文章,可就是没有人提到我们的郭爷。再说一句题外话。电影学院的前院长沈嵩生(已故,不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位说看不懂电影的院长,沈院长是后来接任的)是代这一届学生受过的总代表。大家可以去问当年曾参加了为沈院长退休而召开的会议的所有的系
35、主任,是不是广电部还派来了一位代表 , 他在会上指出沈院长在任期间的错误之一就是支持了第五代。这话别人不说,我就敢说。 (而且在这之前,我当天就听说,一位电影元老居然亲自跑到电影学院来批评沈院长的教学哲学。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我念大学的时候,校园还是相当神圣的,没有人敢随便明目张胆地闯进来的。是否有便衣特务那我就不知道了。这是官方的正式的意见,有根有据,非常可贵。写电影历史的学者和研究生,应当趁那姓艾的部长还没有死的时候,把这件是搞清楚,敲定,落实,过几年就可以写进电影史了。要不然,气候一变,说不定那个批沈院长的人倒成了一向支持第五代的人了。我是积四十年的经验说这句话的。 上海的张骏祥
36、老师,上海电影局局长兼上影厂厂长,在第五代露头之后,要亲自办一个跟北京电影学院不一样的电影学校,最后是委托上海戏剧学院代召一个电影导演班,并声称绝对不要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员来讲课。我们也一致抵制,绝对不会去给他们上课,而且我在给上戏其它班上课时,声明上影那个班不准蹭听我的课。后话是,第二年学生反了,实在办不下去了,只好到北京电影学院来讨救兵了。 )再加上第五代拍摄的影片屡遭禁映,我们也就可以明确第五代进行创作的真正“语境”了。凭良心说,电影“滑蛋”的庆祝活动有第五代的份儿没有?这是不是都是事实的存在?为什么要装聋做哑,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会出现那样一些人对第五代,比如说,张艺谋、陈凯歌的创作的得失
37、是那么地幸灾乐祸,什么后殖民啦,什么张艺谋的神话破产啦,他们媚外啦等等。脱离了这个真实的“语境”来对第五代妄加评论,参与讨阀,这叫居心险恶,丧尽天良,有一个算一个。不要装疯卖傻。 (我不太了解发表这类观点的人,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他们都有些什么来头?谁派来的?后台是谁?)现在继续谈他们的新的空间观念。当张君钊、张艺谋、何群他们完成了一个和八个之后,到北京来送审时,这几个年轻人又来找我,要我去看他们的完成片。据说电影局已经通过了。我当然怀着很浓厚的兴趣去看这部由长诗改编的故事片。我看完之后,他们又来找我,要我给他们提提意见。我老老实实地跟他们说,不是我给你们提意见,而是你们告诉我,你们是怎么想的,
38、你们超越了我所理解的电影空间观念。于是他们就向我介绍了他们的拍摄经过。学生超过老师,这是正常的。也是当教员的人企求并引以为荣的事。在一个和八个里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小护士和徐科长在荒滩上的那一个段落。徐科长从上边请示回来,带来很不好的消息。他在一个近景中坐在石滩上一面摆弄那只驳壳枪一面在发愣。这时从画面外传来小护士的声音:“徐科长回来啦。 ”徐科长稍稍向左回了一下头(这个动作暗示观众,那声音来自左边的画外空间) 。小护士接着吞吞吐吐地说, “我觉得王指导员,他不是坏人。你给他说说情嘛。 ”徐科长无可何地站起来向左走去。摄影机跟摇一段,接着徐科长出画,小护士被纳入画面(就停在左画框边,大半身景)
39、,她站在那里向右画外望着,我们听见徐科长远去的脚步声。这个镜头的空间处理是利用双向出入画的运动把空间溶为一体:徐科长的出画动作把画内空间延伸到画外,小护士入画则把画外空间带入画内。这样画内画外的两个空间就溶合为一了。这恰恰是我没有想到的。而象在黄土地中,老农一家和那战士在黄河边吃饭的那个段落,摄影机一下子向上摇到天,在底线只剩下老农的头部。然后又下摇到地,天空只剩下上边框的一线天。我记得在学院第一次观看时,全场都很震动。这个语言太棒了。它当然不象好莱坞的成规。所以很多人看不懂。后来有人,尤其是西方的电影学者做了非常深奥的解释,我都不同意,因为在这一点上我当时还是比较直接了解他们的思想的。这个上
40、下摇摄是代表那些农民靠天吃饭的天地思想。不是象那些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是创作者自己的意识形态的反映,一个说是创作者的什么儒家思想,另一个又说是什么道家思想,一个个都想自己标新立异,弄出点儿什么玩意儿,借中国的第五代也出个名。这是法国新浪潮“被发现”以后, 国际评论界流行的恶习。当 BBC 四频道来采访我时,我着重谈了这一点,并和采访者达成协议,如果不用这一段,那就不要用我的采访。可是他们的播出节目里恰恰去掉了我认为最重要的话。这简直是狗胆包天!而那位似乎成为那次报导中心的香港女士连一句具体而有分量的话都没说出来,就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当时最时髦的话“ They tried to identify
41、themselves. “ 这句时髦话谁不会说?还有那位后来出现在翡翠台的外国人的的空洞发言也占了不少时间。所以后来我声明从此后拒绝 BBC 的任何采访。 那些外国人还要争,在国外是谁第一个发现黄土地的。公认的是 PAUL CLARK 在香港电影节上发现了黄土地 ,然后把它弄到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上去的。 ( 很谦虚地说 ) 据我所知,在此一年以前,伦敦的一家电影院已经正式公映了这部影片。香港电影节是黄土地第三次在国外露面(第一次是我前面提到的幻灯片) 。第二次是在这事情是伦敦的那家电影院,这是英国电影评论家 TONY RYAN 帮忙安排的。我保存有该影院公映黄土地时的海报。是那位影院经理寄来给我
42、的。这段事大概只有少数几个有关的人知道。 后来,虽然第五代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从他们现在的作品中依然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开放空间的处理。第五代的作品再“臭”(后来者语) ,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第五代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对中国电影语言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只能遗憾地说,他们失去了(或者说被剥夺了)继续做下去的机会。可是台湾的杨德昌和侯孝贤却做下去了。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存在的东西我不会说不存在。我在下一章将要谈到他们在空间上的突破。 我对第五代没有任何责难,因为我深深了解他们的处境。奉劝某些人,看看你们自写 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写,那么片面?难道你们就不能拿出对待第五代的精神来对待自己 的
43、臭文章吗?你们可能会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你们写文章时遇到的困难?难道他们就没有?这种人就是想获得什么成就 on someothers expense , 非常卑鄙可耻。想要成为一名和学术有关的工作者,第一个要求就是诚实,但我指的不是那类一面贪赃枉法一面宣称自己是个襟怀坦荡的人的那种卑鄙的诚实,可千万别学他们,他们是腐烂的。这里我谈到了一些事情是过去我从来没有提过的。我认为没有必要提,而且不愿多惹麻烦。即使有时觉得应该提一笔这些事实的时候,总有年轻人好心地劝我,这样做人家会认为你是在吹嘘自己,是你想沾第五代的光。我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九十年代,深圳有人办一个班,要我去主讲。可深圳骗子很多,报名来学的
44、人都要打听主讲人是什么人物。所以主持人要我事先介绍自己,我就拿出一些记录镜头给他们了。这时又有人说了,是不是过分宣传自己了。可我心想,我还没全拿出来呢。现在我已经是一个行将就墓的老人了,已经无所作为了,也什么都不在乎了,谈谈一些没人提的,过去的事实,总不至于还有人怀疑我有什么别的企图了吧。 十五、 MTV 的空间先锋派的观念从形式上进入商业电影 MTV 是 1981 年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电视台。 我们总是捡洋落,连 MTV 是什么都不知 道,又来个什么“中国特色的 MTV ”,真是“真正中国的可口可乐” 。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干一些丢人显眼的事。我最初听到说,中国的电视台也搞 MTV
45、 ,吓了我一大跳,一个不断在呐喊“先锋派的乌云出现在中国电影的地平线上”, “先锋派的乌云笼罩着中国电影”,怎么一下子也搞开先锋派的东西了?跟西方的共产主义讲和了?是不是一个大误会?原来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无知之勇。比如说,在做大报告的时候,把西方的“经典作品” ( ? ) 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和我们的经典作品高山流水相提并论。 我们先来研究一个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情况。 1979 年好莱坞摄制了一部音乐片叫 ALL THAT JAZZ ,这部影片成功的把先锋派的手法和商业片的传统成规结合在一 ,获得了成功。观众接受了。这部影片里的空间处理是跳跃的。比如说,一个跃起的舞蹈动作,在那个舞蹈演员脚还没有着地
46、以前,或者说,当这条运动的曲线刚达到顶峰时,镜头就切至另一个舞蹈动作。按传统的概念,那个演员岂不是悬在空中了吗?或者是一组舞蹈演员在跳一段动作,接下来非常流畅地接到另一组舞蹈演员在跳同一段动作,然后又换。这样又变成了非常随便的时空转换。或者是在同一个位置上不断有许多演员连续出现完成一个动作(比如说,旋转的动作) 。这都是时空上的突破。时空完全摆脱 了叙事逻辑的束缚。 所以 MONACO 可以在他的那部怎样读解一部影片的修改版里增添的一段“八十年代 及其后”中提出,商业电影与先锋派之间的界线已经没有了。这还是一个观众的问题。 MTV 是广告,为推销唱片、歌星而制作的广告,而且是一个可供直接消费的
47、广告,也就是 说,这条广告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观赏的节目。有人说它是后现代的产品。它打破了叙事的成 规,也就是说,它不叙事,它的镜头变换不按叙事逻辑。它的时空变换是随意的。 ( 它们非常推崇二十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我们从麦唐娜早期的 MTV 中可以看到 LANG 的 大都会 ( METROPOLIS ) 的地下工厂的布景。这堂布景以变奏的形式出现在不少 MTV 的作品中。 (而我们的所谓中国特色的 MTV 时空是三十年代最落后的时空,其制作水平 如节奏 还不如三十年代的好莱坞的音乐片。 )我们声称,我们不搞“视觉轰炸”,那么搞什么呢?噢,原来在搞文字轰炸,没有视听节奏,只是一句歌词剪一刀。为什么不诚实地说,我们不会搞视觉轰炸,所以只好在视听媒介中大搞文字轰炸。你叫他唱歌,他要革新,只朗诵,不唱;你叫他朗诵,他要革新,只跳,不朗诵,你叫他跳舞,他要革新,只唱,不跳,你叫你叫他唱歌,他要革新,只朗诵,不唱;你 真是江青的徒子徒孙。在这里我要告诫那几位发明如此惊人倒退的电影形式的先生们,中国人有十几亿,你们那一小撮不仅代表不了十几亿中国人,而且没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