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换元法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妙用开封市实验幼儿园 茅开荣【内容摘要】换元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学习和运用,巧妙运用换元法于诗歌、故事和游戏中,一方面使幼儿提高了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更进一步的理解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及其用法,将词组和句式在创编的过程中得以巩固、加深印象,继而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灵活性、变通性,使孩子们的语言学习活而不僵、灵而不乱。正所谓是“老方法新途径”!【关键词】换元法 语言教育 创新能力 学习环境【参考文献】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2、 幼儿语言教学法 作者 杨文 中国书籍出版社
2、 2006-10-1 版 3、 “现代幼儿语言”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作者 卢君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 4、 幼儿心理学 作者 李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3-1 版5、 柯达伊音乐教育 作者 杨立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10 月第一版浅谈换元法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妙用换元法原来自于数学领域解题时用的,用一个变量去代替一个构造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换元的实质是转化,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运用。换元法是语言诗歌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即把诗歌中的某一个元素替换成另一个同类或相近的元素,从而达到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练习
3、诗歌,体会诗歌的整体韵律,学会仿编诗歌,达到知识迁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多年的语言教学实践,换元法还可以渗透在幼儿的语言学习中。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更多更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主动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实践我们可以将“换元法”渗透到了以下几种语言活动环境进行:一、诗歌童谣中的换元法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诗歌童谣是幼儿学习语言时最喜欢的一种体裁,它格式整齐,韵律感强,押韵上口,幼儿仿编起来也比较容易。如:在诗歌祖国、祖国,幸福
4、的摇篮中, “辽阔的大地是花朵的摇篮,无边的天空是星星的摇篮,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摇篮”,我们利用诗歌中的一些有关联的事物为单元进行换元,提高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以往知识的迁移运用。启发幼儿思考:诗歌中是“辽阔的大地”,想想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用“辽阔的”来形容呢?“这些地方是谁的摇篮呢?”幼儿渐渐仿编出了新的诗歌“辽阔的大海是鱼儿的摇篮,无边的沙漠是骆驼的摇篮”幼儿用换元仿编诗歌的时候,不但要在脑子里寻找哪些事物间有联系,而且同时还要兼顾到语言押韵,这样思维筛选的过程又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一种锻炼。当幼儿用换元法自己仿编出新的童谣和小伙伴们一起朗诵时,兴奋和喜悦溢于言表,成功的体验让幼儿心理上得到满
5、足,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二、在故事中的换元法能够帮助幼儿仿编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仿编故事对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换元法就可以帮助幼儿拓宽思路以换元的形式仿编出许多新故事。1、故事中典型句式的换元 每个故事中都包含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和典型的句式,如故事逃家小兔中,如果兔宝宝变成小鱼,兔妈妈就变成捕鱼的人;如果兔宝宝变成小花藏到花园里,兔妈妈就变成园丁陪在小兔身边来照顾它。老师就可以针对故事中“如果就”这个句式,引发幼儿思考,“如果你是那只小兔子,你会变成什么藏起来呢?”或是转换角色“如果你是兔妈妈,你的宝宝变成帆船,你就会变成什么陪在它身边?”这
6、样句式中的换元,既启发幼儿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又让幼儿一遍遍的复习巩固了句式练习。为以后同种情景下的句式运用做好了语言储备。2、故事中主角和配角的换元 大班上期有一个故事老奶奶的新房子 ,故事中的主角是老奶奶,配角是邻居成员,我们就启发幼儿将此故事利用换元法仿编成森林里小动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老师还出示许多动物图片供幼儿参考,结果孩子们就编出了老山羊的新房子 、 老兔子的新房子等等情节相同的新故事来。在分享环节中,孩子们一边为自己的创新而兴奋一边为“老奶奶”变成了“老山羊”而可笑不已。3、故事中关键情节的换元 故事小马过河中“过河”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我们让孩子想象小马在运粮的过程中还会遇上什么
7、困难呢?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爬山” 、 “过山洞” 、 “跨小桥”等体育游戏中经常遇到的障碍,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了小马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尝试爬过高山的,故事的名字就叫小马运粮 、 小马钻山洞等,因为故事情节的变化会引起相关事物的一些变化,比如小马在运粮过程中要爬山,遇到老牛会怎么说?遇到松鼠会怎么说?这将在仿编过程中语言组织的难度更大,而且幼儿的思维需要更灵活,老师一定给予幼儿适宜的引导和协助,共同完成故事的仿编。另外还可以启发幼儿想象改编故事结尾,使故事发生更意想不到的结果。 “故事除了现在的结局,还有可能发生其它新的故事结尾吗?”比如在故事不讲卫生的噜噜猪 ,幼儿从多个方面来
8、考虑噜噜猪不讲卫生的后果,可能是有病上医院打针了;可能是在小动物朋友的帮助下变得爱清洁、讲卫生了;也有可能是噜噜猪脏到别人都认不出来了,没有人愿意和它做朋友了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改编故事的积极性顿时高涨起来,纷纷表示要将自己与众不同的故事结尾和小伙伴们分享,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三、换元法能够使游戏常玩常新语言游戏中的换元法也将带给幼儿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不仅可以增加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手指游戏“顶锅盖” , “顶锅盖,顶锅盖,辣椒辣了不能怪”我们可以利用“换元法”把它改成语言游戏,老师启发幼儿回忆自己吃过的饭菜,哪些比较喜欢?
9、哪些饭菜不合胃口?然后把这些新想出来饭菜和口味都编到双人游戏中玩,规则是不能和小伙伴说重复。你看孩子编出的五花八门的游戏词“菠菜咸了不能怪” 、 “牛肉硬了不能怪” 、 “鸡蛋臭了不能怪” ,这些幽默诙谐的游戏童谣更增加了幼儿间游戏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灵活运用能力。幼儿学习语言就是在这种轻松、自然的的氛围中,反复感知、使用的过程中而自然习得。巧用换元法,一方面使幼儿提高了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更进一步的理解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及其用法,将词组和句式在创编的过程中得以巩固、加深印象,继而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另一方面,诗歌、故事和游戏中的创编增强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灵活性、变通性,是孩子们的语言学习活而不僵、灵而不乱,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