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new.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95141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摄影技巧.txt 如果你同时爱几个人,说明你年轻;如果你只爱一个人,那么,你已经老了;如果你谁也不爱,你已获得重生。积极的人一定有一个坚持的习惯。引:Tom Xu 经常对苏老师、丁老师、刘老师说,教教我们这些想玩摄影的人构图啊、用光啊什么的吧。3 位老师面面相觑:这似乎无从说起啊?选在 2006 年开设这样一门课程,自然有它的道理:2005 年国内的数码相机销量已经超越了 500 万台,在各种场合使用胶片相机的用户越来越少。为了让众多数码相机用户能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摄影知识,提升照片的表现力, 微电脑世界与富士胶片公司决定在 2006年全年开设富士数码摄影学堂栏目,邀请有丰

2、富摄影经验的老发烧友为读者讲解数码相机的使用技巧,并有针对性地开设风光摄影和人像摄影这两个普通用户最常接触的题材,希望通过一年的连载,让广大读者的拍摄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并且留下更多的精美照片以分享。本栏目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大量的示意图和实拍照片来表达所讲内容,2006年全年由 3 位老师来讲课,苏老师负责基础知识部分,丁老师和刘老师分别负责风光和人像摄影部份。目前我们编辑部内已经有一位老同学报名了微电脑世界杂志的副总编Tom Xu 同学,这位同学摄影基础较差,领悟能力也一般,如果通过认真的学习,连他都能够拍到令人满意的照片那么我们摄影学堂的教学成果就算是令人满意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

3、地读懂我们的课程,我们还在 PCWorld 中国网上提供了一个在线版的数码摄影字典 ,地址是 http:/ Xu 经常对苏老师、丁老师、刘老师说,教教我们这些想玩摄影的人构图啊、用光啊什么的吧。3 位老师面面相觑:这似乎无从说起啊?学东西务必循序渐进,在学习构图、用光之前,至少还有 3 个关卡要过,稳定相机、准确对焦、正确曝光。这 3 个关卡看似容易,实际上却是拍摄经验和功力的集中体现,而且这不仅仅是犯不犯错误的问题,还要尽量做到完美,就像学驾驶起步停车一样,新手老手一下就能看出差距。虽然晃动状态下拍出来的模糊照片中也有精品,但这不是初学者应该模仿的对象,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把照片拍清晰。毕竟绝

4、大多数人评价照片好坏的第一标准,仍然看照片是否清楚,尤其是放大了之后看。照片不清楚主要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相机没拿稳,另一个是焦点没对准,这一课我们先来讲如何稳定你的相机,以下就是稳定相机的 4 个要点:提高快门速度相信初学者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手持相机进行拍照,因此你必须了解什么情况下快门速度是足够的,能够拍出清楚的照片。按照摄影教材上的说法,如果你拍摄时所用的快门速度高于镜头焦距数值的倒数,那就是安全的,应该能够得到清楚的照片。对于小的卡片式数码相机来说,通常镜头的焦距都在 28mm 到 120mm 之间(等效于 35mm 相机视角),这就意味着你在广角端用 1/30s 的快门速度、长焦端用

5、 1/125s 的快门速度,就可以保证画面的稳定不抖动。如果你使用的是大变焦比数码相机,如富士 FinePix S9500,长焦端焦距达到 300mm,那么相应的安全快门速度就应该达到 1/300s。如果你不愿意去计算安全快门到底是多少,那么也可以听相机的安排:大多数数码相机(非单反)都会在快门速度不足的时候在 LCD 屏幕上显示“抖动提示”的图标,大致的样子如图 1,如果你在拍摄时发现 LCD 屏幕上出现了图中红圈内形状的图标(一般显示在屏幕左上或右上角),你就要小心注意了,按下快门你可能会得到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通常在天气晴朗户外白天、照明充足的舞台,光线强度足够,快门速度也都能保证,而清

6、晨和傍晚、阴雨天气、阴影下、夜晚灯光环境下的街道、普通光线照明的室内,光线一般都不足以让相机在安全快门下拍摄。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想一些办法来提高快门速度,常见的办法不外乎有两种:使用闪光灯、提高相机的感光度。你可以在相机机身上找到闪电形状的闪光灯控制按钮(图 2),通过按下这个按钮,你可以让闪光灯关闭、打开或者自动,不过要记住闪光灯只能够照亮有限距离内的人或者景物,有效距离通常只有 3m 到 5m,所以如果你打算在球场看台上拍摄场地中央的某个人,劝你还是绝了这个念头吧。调整感光度也能够提高快门速度,不过范围同样有限。ISO100、200、400 都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感光度数值增大 1 倍,同样

7、光线环境下的快门速度也能够加快 1 级,富士第五代超级 CCD 可以达到 ISO 800 甚至 ISO1600,对提高快门速度非常有效。不过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感光度越高,画面色彩变得暗淡,噪声颗粒也随处可见,甚至影响主体。与闪光灯的效果不同,提高感光度对整个环境下的所有景物都有效,不论远近。如果你还不能熟练地使用闪光灯和调整感光度,那么可以将相机切换到全自动模式,如图 3 中红圈所示,将相机的模式拨盘拨至这一挡,相机就会根据现场光线的情况自动提升感光度或者打开闪光灯,以保证你拍出来的照片足够清晰。提高手持稳定性有些时候,你拍摄的地点光线较暗,而你又不打算使用闪光灯(或者距离太远闪光灯照不到),

8、也不愿意牺牲成像品质来提升感光度,那么就得想办法提高手持的稳定性了。首先你要勤于锻炼身体,没事端着哑铃保持手臂前伸,大概 3 个月下来相信就算你拿着再重的相机,手也不会哆嗦了。我认识一个练射击的 MM,据她自己说她能够手持 15s 拍摄,实在是令人惊讶。其次要注意拍照时姿势。如果你没练过马步,那么最好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将身体贴在固定的物体上,尤其是在半蹲的时候。如果你要从比较低的角度拍摄,最好坐下或者趴下,蹲着的时候稳定性是很差的,心疼衣服的话,下次拍之前换上件比较耐脏、结实的、便宜的衣服即可。无论你使用的是否是单反相机,将相机拿到眼前用取景器拍照都会比胳膊平伸将相机放在胸前拍照更稳定,如

9、果光线较弱,你就要将相机贴近眼睛,双臂紧贴身体,身体靠稳依托物,屏住呼吸,轻轻按下快门钮。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你会发现你能够以 1/4s 的快门速度在广角端拍摄,或者 1/30s 的快门速度在长焦端拍摄,怎么样,很有成就感吧?使用三脚架及其他辅助手段虽然你成功地做到了 1/4s 快门速度不抖,但总有你也端不住的时候,比如你需要2s、10s 甚至 5min 的长时间曝光,你就必须借助一些装备来完成,而三脚架就是其中最常见的。我不打算向你推荐具体的三脚架产品,也不打算一步一步教你如何使用三脚架,相信你看到它就会明白它的用法。除了三脚架外,你还可以就地取材,使用一些其他东西来帮助你稳定相机:用一个塑料

10、袋装一些沙子或豆子,然后包起来按压成你所需要的形状,然后把相机摁在上面放稳,你取好景,并将相机调整至自拍状态,等待快门自己释放即可。其实不用塑料袋,随便找一个能放稳相机的地方也能行,比如桌子、窗台、地面等等,只不过调整相机的俯仰角度不方便而已。防抖技术在一些场合,你需要保持拍摄时的机动性,于是就没有时间和机会架起三脚架来拍摄,这个时候另外一种技术就能够帮助你防抖技术。简单说来,防抖技术就是通过一组浮动悬浮状态的组件,来实时校正和抵消你拍摄时相机的抖动。如果这组浮动组件位于镜头内,是一组镜片,那么这就是一支防抖镜头;如果浮动组件位于成像元件处,那么这就是一台机身防抖的数码相机(参见图 4);如果

11、防抖组件位于你的手臂,那么恭喜你,你就是传说中的“防抖基本靠手”!对于防抖镜头来说,通常能够让你在低于安全快门 2 到 3 挡的速度下拍出清晰的照片,尼康最新推出的一只大变焦比镜头 AF-S DX VR Zoom Nikkor ED 18200mm F3.55.6G (IF),就号称具备 4 挡快门速度的防抖能力。机身防抖技术原理很容易理解,而且这种技术能够配合任何镜头来实现防抖功能,看起来更加诱人。与镜头防抖相比,机身防抖更加有利于在广角端的防抖效果。而富士在 S9500等机型上提供了自然防抖模式,通过提高等效感光度获取清晰图像,相对光学防抖更可以降低被摄体移动造成模糊的概率。怎么样?第一课

12、下来,你应该能把相机端稳了,但这并不能保证照片就一定清晰,有的时候你相机端得很稳,可是仍然拍不出清晰的照片,这并不是人品问题哦,恐怕就是对焦有问题了,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准确对焦。引:我们的数码摄影学堂又上课了,欢迎各位同学回来!上一堂课我们讲过,要拍出基本过关的图片,至少要做到 3 点:稳定相机、准确对焦和正确曝光。这堂课,我们就来讲如何做到准确的对焦。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对焦的基本概念:在中学的物理课本上,我们都学过凸透镜成像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物距、像距等概念和计算方式,我们不需要去复习这些课程,只需要理解不同距离的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距离透镜中心也是不同的即可。而对焦,就是通过调整

13、镜头或者其他组件,使之能够将一定距离的景物在感光元件上清晰地成像。对焦通常都是通过镜头某些透镜(组)的微幅移动来实现的,有些时候也可能是移动整个镜头或者是成像元件。对焦和变焦许多新用户搞不清楚对焦(Focus)和变焦(Zoom)的区别,经常混为一谈,而许多相机的镜头上也都有这么两个环,一个负责对焦,一个负责变焦(如图 1)。对焦的概念我们上面已经介绍了,而变焦,则是通过较大幅度地改变镜头内各个透镜(组)的相对位置(即改变焦距,简称变焦),来实现拉近或者推远被摄物体的效果,或者说,改变成像的视角。在负责变焦的那个环旁边,一般都有相应的焦距信息,例如 28mm、50mm、85mm 等等字样;在负责

14、对焦的那个环旁边,有时候会有距离信息(单反相机居多),例如 0.5m、1m、3m 等等。有关变焦镜头、不同焦距的应用,我们会在今后的人像和风光摄影课程中详细为大家介绍。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在一些功能比较丰富的数码相机上,会具备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两种模式,例如富士 FinePix S9500,其对焦模式的的切换开关就在机身左侧的镜头筒后方(如图 2)。图中的自动对焦还有 AF-S 和 AF-C 的区别,分别是指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前者常用于静态物体的拍摄,后者多用于追踪动态物体。在大部分情况下,自动对焦都是比较快速和精确的,它是通过反差相位检测的原理来实现对焦的,具体的原理

15、解释起来需要 N 页,这也不是我们初级班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只需要了解到什么情况下自动对焦可以使用即可(下文有详细介绍)。而当自动对焦系统不能很好地工作时,比如无法自动对焦、自动对焦速度过慢无法跟上拍摄、对焦结果可能不正确等等情况下,我们需要手动对焦,即转动那个对焦环,并通过取景器或者 LCD 屏幕来检查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你想表现的内容。自动对焦的工作条件并不是所有情况下,自动对焦能够顺利进行,以下几种情况自动对焦可能就无法搞定:1. 高速运动的物体。由于自动对焦是通过检测被摄物体的反差来实现的,所以如果在检测过程中被摄物体离开了原有的位置,那么检测速度较慢的自动对焦系统就可能跟不上从而无法对

16、焦,尤其是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你相对时。对于非单反的数码相机来说,普通办公室内人的步伐或许还能跟得上,但是运动场上的健儿、路边的汽车移动的速度就难以跟上了。专业级的数码单反相机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其自动对焦的速度、预测物体运动的计算能力和对焦点数目保证了高速移动物体也能够被自动对焦系统捕捉下来。2. 超出对焦距离范围所有的镜头都有这样一个参数:最近对焦距离,它意味着比这个距离更近的物体,无论你如何努力地去对焦,都无济于事,镜头内负责对焦的镜片(组)移动范围就这么大。通常焦距越长,这个对焦距离就越远,例如单反相机上常用的 70-200mm/F2.8 镜头,一般最近对焦距离都在 1.5m 开外。小数码

17、相机的最近对焦距离要近得多,这是因为其镜头实际物理焦距较小,广角端只有6mm 左右,例如富士 FinePix S9500 在广角端就可以对镜片前 1cm 的物体进行对焦,你可以将一个螺丝钉拍得撑满屏幕!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拍摄较近距离的物体(也就是传说中的微距摄影),可能需要打开相机的微距拍摄模式(或者镜头上的微距模式开关),图 2 中蓝圈内的按钮即为微距模式按钮。一些相机还具备更加强悍的超级微距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最近对焦距离是各不相同的,如表(富士 S9500)所示。3. 环境光线太暗自动对焦在太昏暗的环境下也是无法工作的,试想一下,我们的肉眼都快看不清楚东西时,需要捕捉光线并转变为电子

18、信号进行分析运算的系统如何能够正常工作?在这种环境下,自动对焦速度会变得很慢甚至无法对焦,或者是对焦结果不正确。一些相机具备辅助对焦灯的功能,它会在光线较暗时主动打开照明光源来照亮被摄物体,不过灯的亮度有限,照射距离一般只有数米,对远处的景物没有作用。4. 被摄物体反差太低时不时我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相机对着白墙无法自动对焦呀?我一般都会回答:“这是正常的,对着红墙、绿墙、黑墙也是这样。 ”“那怎么办呀?”“在墙上写上不对焦我就砸了你 ,然后再试试,应该就行了。 ”“*如果光线弱并且被摄物体是移动的(或者不稳定的),你就需要使用闪光灯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没有光纤创造光线也要拍。此外,当你

19、逆光拍摄人像时,由于背景太亮,拍出来的照片人脸发黑,这时候也需要开闪光灯。统一场合下闪光与不闪光的气氛对比如何避免被摄人出现红眼?用闪光灯拍人物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情况,比如出去游玩,到了灯火通明繁华热闹的地方,你想来一张到此一游,又或者是你要拍摄站在昏暗主讲台上的演讲者,就需要用灯去“晃他”。然而在昏暗的场景下,人的瞳孔(即眼球的光圈)会放大,眼底的血管会被闪光照亮而发红,这就是常说的红眼现象。使用闪光灯的防红眼功能有一定作用,它可以先预闪一下刺激被摄者的眼睛收缩瞳孔,这让眼底的血管就不那么明显了。使用外置闪光灯也有一定作用,因为闪光方向与成像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反射主轴是偏离成像方向的,红眼现象

20、会有所减弱。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闪光灯脱离机身,使用热靴延长线,将闪光灯用手举高或者举偏,这样能够更好地消除红眼现象。如何平衡闪光与环境光的平衡?在夜间拍摄人像的时候,你经常会苦恼:不开闪光灯一切都是虚的,开了闪灯则之后人是亮的,背景一团漆黑,根本看不出来是在哪拍的。这个时候,你需要使用慢速快门,或者提高感光度并对背景测光来确定拍摄时的快门和光圈。慢速快门比较容易理解,在闪光的一瞬间,主体人物被照亮并凝固,剩下的时间较慢的快门速度会让背景环境充分曝光。但大多数时候,没有带三脚架的你无法保证这样慢速快门的稳定性,这时候就需要提升感光度来加快快门速度,按照拍风景的办法先保证背景能够正确曝光,然后在手

21、动曝光控制下打开闪光灯,从而使主体和背景都曝光正确。这一点对于逆光拍摄人像也是适用的。如何使闪光效果更柔和、更均匀?在拍摄人物时,就算你使用了外置闪光灯,所获得的照片也经常会显得太生硬,人物脸上一片惨白,没有任何层次和色调,并且可能还会把细微的出汗拍成油光满面的效果。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尝试使用闪光反光板或者闪光柔光罩,使闪光变得均匀柔和,另外一个办法是充分利用天花板。如果天花板高度不是很高(5m 之内),如果天花板不是镜子,如果天花板不是深色(好像大多数房间的天花板都是浅色甚至白色),那么你就可以让外置闪光灯的灯头朝向斜上方,利用天花板反射的光线来照亮人物,只要你使用得当,效果会远远胜过直接闪

22、光。题外话:使用闪光的礼节请记住: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使用闪光灯,一些场合下使用闪灯是很不礼貌的,甚至是很不应该的:音乐会、舞台表演等最好不用闪光灯,一方面是闪光灯会对表演者造成干扰,另一方面舞台的灯光设计都是很完善的,并且灯光亮度非常高,不用闪光灯也能获得足够的快门速度,并且更有利于气氛还原;体育比赛请勿使用闪光灯,例如台球、射击、跳水、棋牌类、保龄球等等,你的闪光灯会严重影响选手的视线和思维;对于婴儿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婴儿的眼睛发育还很不完善,不具备对强光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闪光灯会损伤婴儿的眼睛;博物馆、文物展请勿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可能会对古老的文物造成损害,加速老化。 下期预告:富

23、士数码摄影学堂的基础篇已经结束了。从下期起,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提高篇风光摄影,届时将由水平更高、精通风光摄影的丁老师为大家主讲,敬请期待! 引:当你准备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时候,一台数码相机已经是必备。如果只是想简单记录一些所见所得,那么但凡是台数码相机都能用,甚至两三百万像素的拍照手机都是很好的视觉记录工具。如果你想拍摄一些更精彩的风光片,那么在器材方面就要有所准备了。与胶片的比较风光摄影是胶片固守的最后一片广袤田园,目前仍然还有很多风光摄影师在坚持使用胶片。但是,风光摄影师坚持使用胶片最重要的理由往往是使用大画幅和中画幅的相机以纪录更丰富的细节。另外一些风光摄影师使用胶片完全是因为习惯,习惯于通

24、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反转片来控制色彩特性、影调特性。就现在主流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而言,其实已经达到或超越了传统 135 系统胶片的成像质量。而顶级的 135 数码单反已经具备了中画幅相机的成像质量。在分辨率上,数码超越传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影调层次上,RAW 电子底片的 16 位色彩层次足够丰富。另外,数码相机曝光的宽容度也超过了反转片,达到甚至超过了彩色负片。在后期处理的问题上,数码照片用一台计算机就替代了一个暗房,将数码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数码照片便于交流的灵活性,在互联网时代也是传统胶片不能比拟的。很多专业摄影师同样无法掌握一些特殊题材照片的观感,需要通过互联网获得人们的反馈。正在

25、学习风光摄影的人们就更加不能缺少与同好的交流。由于数码相机的种种优势,它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风光摄影的范畴。单反还是便携在“到此一游”之后,数码相机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跨入了风光摄影的殿堂。严肃的摄影爱好者大多还是选择数码单反作为工具。数码单反的优势已经不必在此多说,但风光摄影的实践告诉我们,便携数码相机自有其优势。影像传感器上的灰尘是数码单反最大的弊病。当一天的拍摄结束时,拿出笔记本电脑浏览照片,发现上面一颗颗灰尘留下的黑色斑点,甚至还有毛絮的影子,这可能是数码单反用户最懊恼的问题了。目前虽然很多厂商在数码单反的设计上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但至今没能完全解决。以前有一个名为 f64 的俱乐部,其主张就

26、是在风光摄影上尽量收缩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这种主张确实是很多风光摄影题材中的惯用手法。在我们常用的数码单反系统上,没有机会使用 f64 这样的光圈,但是 f11、f22 都是很常用的。f11 的光圈已经足以让 CCD/CMOS 影像传感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灰尘现身,f22 则会告诉你,貌似干干净净的影像传感器上已经有上百个颗粒了。这些肉眼难辨的颗粒非常难以清理,目前还没有完美解决之道,只能靠后期手工修理。因此,我们可以说单反的优势是有代价的,特别是在风沙比较大的地区。比较而言,不可更换镜头的便携数码相机就没有这个问题。对于风光摄影而言,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艰难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时甚至还需要携带帐

27、篷、睡袋和炊具。这时候,便携数码相机的轻便特性还是挺有优势的。图:让我们看看这张未经修饰的照片局部, ,f22 的光圈令 CCD/CMOS 影像传感器上肉眼难辨的细小灰尘纷纷现身。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便携数码相机优于单反。数码单反可能仍然是风光摄影的首选项,但不是必选项。如果你的摄影目的仅仅是自娱自乐,没有专业摄影师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种种苛求,一台不可更换镜头的高端便携数码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索尼 R-1、富士S9500。镜头很重要对于风光摄影而言,镜头是最具决定性的摄影工具。最理想的镜头配置当然是覆盖各个焦段、变焦和定焦兼备、光圈越大越好。但现实中往往既不能承担这样的成本,也无法携带如此多的

28、镜头,因此我们还是要进行权衡和取舍。取舍的依据主要是自己的摄影习惯和偏好,同时要兼顾自己的购买能力和背负器材的体能。长焦和广角有一种观点认为广角适合拍风光,长焦适合拍人像。但事实上,风光摄影既需要广角,也需要长焦。有人把广角镜头比喻为宏大交响乐的指挥家,把长焦比喻为器乐独奏的演奏家。这种说法虽不尽然,却更为形象。顾名思义,在风光摄影中广角镜头能包容更广泛的信息,因此更适合庞大恢宏的场景。相比较,长焦镜头能从杂乱的场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内容。风光摄影的主题有时是单一元素构成的,有时是众多元素构成的。在单一元素时,各种镜头只要视角允许,都可以很好的表现主题,尽管表现效果可能截然相同。很多非常成功的

29、风光摄影片往往具有很多元素。在元素众多的情况下,有时候需要很广的视角才能把它们包容进来,有时候又需要通过透视压缩把不相关的元素叠加在一起。这时候,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在组织摄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实际运用中,广角镜头的运用难度往往更大,尤其视角大于 24mm 的镜头。由于包含的信息过多,照片的主题在组织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元素过多喧宾夺主、组织无序画面杂乱等。广角镜头本身的透视畸变也经常难以控制而产生副作用。图:长焦镜头可以把很多原本分离的元素(如图中的牧民、经幡旗、草甸、雪山等)通过透视压缩而组织到一起。100150mm 焦端的镜头经常可以用于这类用途。对

30、于初学者,长焦也许更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更容易拍出满意的照片,而广角也许是更好的纪录工具,出好片的难度更大一些。总之,在风光摄影中长焦和广角都不可偏废,一只视角相当于 135 相机 24105mm 的变焦镜头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而类似富士 S9500 这样的高端固定镜头数码相机则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焦距选择,它的手动变焦镜头覆盖了 28300mm 的焦距段,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远处优美的细节小品都可以轻松获取。大光圈和定焦有一种观点认为风光摄影中的广角镜头没有必要强调大光圈。尽管我们在风光摄影中更多的时候需要收缩光圈,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光圈镜头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内和夜景光线环境下,特别是有人

31、文环境的风光摄影中,三脚架是无助的,大光圈镜头是纪录特定光线氛围的利器。因此,f2.8 的大光圈变焦镜头会比 f4 的镜头有更广泛的适用环境。不过,变焦镜头是很难达到 f1.x 的光圈,一般到 f2.8 就是极限。因此,很多数码单反用户还会选择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镜头以应付特殊的光线环境。与人像摄影不同的是,风光摄影师此时会倾向于选择广角定焦镜头,比如 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时仍然具有足够的景深,而避免背景过于虚化。大光圈定焦广角镜头,一般情况下有一支足矣。运用偏振镜很多风光摄影师都习惯于在镜头前一直拧着一片偏振镜,特别是光线较好的时候。偏振镜可以消除空气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气

32、的通透度,使蓝天更蓝,也可以部分消除物体表面那种令人讨厌的反光,消除物体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饱和度。在阳光下,偏光镜几乎是风光摄影的必备工具。偏光镜的另一个用途是充当中灰密度镜,可以降低至少 2 档曝光时间。在拍摄瀑布、溪流等题材时,长时间曝光可以获得虚化的效果,而一块偏光镜可以帮助你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把曝光时间延长 2 倍,2 块拧在一起的偏光镜则可以延长 4 倍以上。偏光镜是 2 块玻璃组成,相对比较厚,在广角镜头上容易出现暗角。因此,应该为广角镜头专门配备超薄型偏光镜。 图:三脚架在风光摄影中仍然很重要,配合快门线并预升反光板,是在昏暗光线下获得层次丰富得高清晰度照片的必要手

33、段。 引:风光摄影虽然不那么强调“决定性瞬间” ,但是确实存在“决定性时间” ,选择恰当时间出现在恰当地点,是风光摄影的一个前提。决定性时间出发前,可以了解一下当地值得拍摄的主要地点以及一年四季各不同的景致。很多地方,最佳的拍摄时间往往就集中在一两周之内,或者说,不同时间的拍摄主题会完全不同。举个例子,九寨沟五彩斑斓的时节一般出现在 10 月底,塞罕坝最璀璨的白桦林出现在 9 月底 10月初第一场霜之后、第一场大风之前。如果你选择贵州百里杜鹃、青海门源花海、还有候鸟迁徙之类的自然风关题材,或者融合了民族节庆特征的人文风光题材,那么一定要事先研究并选择好最恰当的时间。另外,如果能找到当地摄影师或

34、者资深的旅游探险者指点迷津,也会少走很多弯路。由于任何有吸引力的新风景路线被公开披露后都可能导致过度旅游开发而毁灭的后果,现在很多优秀的风光摄影题材都被“发现者”们有意隐藏了具体的地理信息,避免公之于众。因此,玩摄影,还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如果刚开始对摄影发烧,在互联网上泡泡相关的论坛,参加一些相关组织的活动,才能获得这些圈内人的非公开信息。如果去一些比较知名的大众化景点拍摄,到书店和互联网上翻阅一下前人拍摄的成果,阅读前人作品,可以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时也避免自己拍摄主题与前人拍摄的作品雷同或者毫无新意。当然,如果你只是想拍几张“糖水片” ,借鉴前人的作品则是一条“捷径” 。青海门源县

35、在夏季的几周内会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海,这也是一年中最值得去旅行的时刻。按下快门之前每当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就不要急于出手。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找出当地风景中那些直接能刺入你心灵的“元素组合” 。震撼人心灵的风景,有时候是一种无形的或喜或悲的氛围,有时候是一件简简单单的景物,有时候又是几件事物的组合,有时候是特定氛围下的特定事物,有时候是元素间的和谐力量感染你,有时候又是元素间的背离力量冲击你。找到震撼心灵的元素组合是按下快门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元素组合的发现和选择是每个摄影者最大的差别。由于每个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取向各不相同,在此时做出的选择也会不同。风光摄影的过程,要突出

36、必要元素、剪裁或弱化非必要元素,运用手中器材通过光线、色彩、角度进行构图,然后用曝光和景深控制等摄影技巧来表现这些元素组合。玩转数码相机用数码相机拍摄风光前,最好对相机进行一些设定。1.白平衡风光摄影中数码相机最重要的设定是白平衡设置。任何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在复杂的自然光情况下都不准确,一般情况下偏差不大,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偏差非常严重。白平衡不准确,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色彩不准确,比如自动白平衡情况下色温略微偏高就会导致色彩偏蓝,晴朗的蓝天下原本生机勃勃的绿叶都变成了一种暗淡的绿色。在风光摄影中,凡是在日光条件下拍照,均可以手动指定色温,参照日光型胶卷特性,我们可以把色温设定在5400K,这样

37、日出日落的暖调和、阴影以及日落后的蓝调都可以准确表现。在拍摄夜景风光时,可以指定较低的色温,比如 4000K,这样既可以保持夜景灯光下的暖调,又不至于使黄色调过重。不过夜景下的色温设定和灯光类型有很大的相关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试拍的样张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不要通过手动白平衡把色温校正得真正的“白平衡” ,这样会失去夜景灯光的光线氛围。2. 色彩、反差、影调和锐度在专业数码相机的设置中,由于是面向多种用途的,缺省设置比较中性,并不适合风光摄影。在风光摄影中,对色彩的设置经常选择较高的色彩饱和度或者鲜艳的色彩模式。对于反差的设置,在风光摄影中需要经常调整。一般在晴朗的天空下,自然光线的反差就已

38、经非常高,超过了数码相机感光的宽容度范围。因此没必要设置高反差模式,把反差设定在标准模式既可。而一些阴天或者光线平淡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较高的反差,使照片的层次感更分明、立体感更强。因此,反差需要根据创作环境进行适当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至于风光摄影的影调参数设置,多数数码相机的使用者很少在相机上调节这一设置,而把调节留到了后期。因为很多照片是高调还是低调,往往需要根据每一张照片的拍摄目的和光线特征而频繁调节,这样调节过于频而容易造成误操作。风光摄影中的锐度设置,多数情况下可以设置为缺省,留待后期针对不同输出设备的特点再进行调节。如果不打算进行后期处理,多数情况下也可以设置较高的锐度。但是在设置

39、了较高感光度的情况下不要设置高锐度,否则噪声将被锐化突出。在富士系列数码相机,例如 S9600/F30 等产品中,都具有独特的“反转片模式” ,可以模拟传统富士反转片,产生色彩浓郁、层次鲜明的画面,能把眼前平淡的景物变得与众不同。3. 内置色阶曲线一些中高端数码相机还具有内置色阶曲线功能,可以在计算机上设定好色阶曲线,然后加载到相机中。定制的色阶曲线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控制照片的多种影调特性和风格,减轻后期处理的复杂性。色彩曲线的特性直接涵盖了色彩、反差和影调特性,此外还具有色彩平衡功能,可以形成特定的影调风格,类似于不同胶卷的影调风格。目前佳能的高端数码单反 EOS-1D 系列、尼康的中高端数

40、码单反等都具有这一功能,能预置的色阶曲线数量从 1 条到 3 条不等。4.电子底片拍摄 RAW 格式的电子底片,可以为后期图像处理留下最丰富的数据。尽管人们对风光摄影后期处理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数码相机时代人们越来越认同后期处理。不同型号数码相机的 RAW 文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记录了 CCD/CMOS 影像传感器捕获的原始数据,数据更丰富,包括 12 位至 16 位的色彩深度,色域空间更广泛,而保存为 JPG格式时这些数据都已经大量损失掉了。如果保留了 RAW 格式电子底片,上述的白平衡、色彩、反差、影调和锐度等设定都可以到后期处理时重新设置,甚至还可以应用不同的色阶曲线对原始数据进行调节

41、,因而拥有最大的灵活性。尤其风光摄影,需要对色彩、细节的质感等进行调节时,RAW 格式更是不可或缺。另外,对于不同的输出形式,理论上应该从 RAW 输出不同图片文件,以适应输出设备的表现能力。随着自己对图片认识的提高,也会需要根据电子底片重新调节而更好的表现自己的摄影意图。因此,保留电子底片至关重要。目前,不仅大量数码单反提供了 RAW 拍摄功能,像富士 S9600 这样的准专业便携产品也可以拍摄电子底片。S9600 还标配专门用于 RAW 格式后期处理的超级应用软件 Hyper Utility HS-V2,让摄影者能享受“无损”格式的乐趣。全天候摄影在刚刚踏上风光摄影道路的时候,人们总认为晴

42、朗的天空和通透的空气是最佳风光摄影条件。但这种天气往往只能拍出清晰的风景,而并不能成就佳作。一幅好的风光摄影之作,可以诞生在多种天气条件下。雾气昭昭的迷茫与柔和、黑云满天的悲凉感、阴天下特有的低调氛围、雷雨交加的独特背景,都能成为风光摄影中的独特元素。恶劣天气下拍片的难度显然加大了,但是却有机会拍出一些独特的、更有震撼力的作品。因此,在恶劣天气下,千万不要灰心丧气。相反,好运可能就要降临,浓云漫天时也许就有一缕乍现的阳光照耀在你眼前的田野上,大雨结束后你或许就会看到布达拉宫背后的彩虹。要学会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风光摄影创作,成为全天候摄影师。最出色的风光摄影作品,往往诞生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雾

43、气是强调气氛和空气透视的绝佳工具,当然,这时曝光的控制相当关键。 引:您为什么会拿起相机,肯定是要留下身边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而在这些需要凝固的记忆中,恐怕大部分都是人我们的家人、朋友、旅途中有趣的当地人如何才能在日后欣赏这些人的照片时毫无遗憾,如何通过照片拉近和他人的关系,让我们从基础开始。怎样才是令人满意的人像照片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拿着一张自以为是佳作的人像照片送给“模特”本人,结果惨遭白眼能够令本人和创作者都满意的人像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可能提到人像摄影,您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女大头照。但我们应该掌握的技巧决不应该仅仅限于拍摄美女,而是要精确记录各种人物的神态,让我们日后看到照片就能

44、迅速联想起这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把人物拍得更漂亮固然是一种追求,但准确反应其外形和性格特点则是更高的境界。例如抓住孩子纯真的笑容、母亲平和的微笑、战士坚毅的目光、明星们放电的眼神等等。呵呵,可能我们上述言论有些过于理论化,让您有些摸不着头脑,下面,我们就从观看一张肖像照片的角度来分析,看看怎样才是一张精彩的人像照片。首先,照片中人物应该突出,很自然地吸引住观众的目光,不能被环境、背景等抢了风头;其次,人物的神态和体态应该自然,那种矫揉造作的照片不耐看;第三,它应该符合我们评判一张普通照片的标准,例如清晰度高、曝光准确、构图协调等等。如此这般,你的人像照片就可以算是基本合格了。如何拍出一张合格的

45、人像,让我们慢慢道来。选择适合人像的焦距段您可能经常听周围的发烧友说起什么“人像王”镜头,确实,为了在合适的距离拍摄人物大小合适的人像照片,镜头焦距的选择有规律可循。通常而言,为了拍摄最常见的半身到特写(大头照),最适合的焦距段是中焦,80mm 等效焦距左右。如果焦距短于这个值,拍摄大头照就需要相当贴近被摄者,不仅给人以压力,而且成像的透视变形明显,形成大鼻子、小眼睛的怪异效果;如果焦距更长,要在画面中容纳下完整的半身像,则要离被摄者相当远,不便于和模特的交流。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您可以灵活掌握。50mm 等效焦距的标准镜头焦段适合拍半身到全身照,也便于交待环境;更广角的镜头则经常用于创作摄

46、影,用夸张的效果吸引视觉,但最好不要在拍摄 MM 时用广角,否则肯定会遭遇白眼;而长焦镜头则利于抓拍人像,可以在不干扰被摄体的情况下拍摄到自然的神情,而且拍摄大特写时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拍摄对象和照片类型选择合适的焦距段,就可以迈出拍好人像照片的第一步。根据一般的需求,典型袖珍数码相机的 35105mm 变焦范围就够了。但如果您希望拍摄动人的大特写,或是喜欢抓拍一些街头美女,就需要更长焦距的镜头,例如富士 FinePix S9600 或S6500fd 那样从 28mm 延伸到 300mm 的镜头,就基本可以满足任何人像拍摄需求。在一次发布会上抓拍的游泳运动员“鱼雷索普” ,采用中焦镜头拍摄

47、的半身照。略微侧面的角度正适合表现他明晰的面部轮廓,而图片左边留出的空间让构图不会局促。一次时尚发布会上拍的模特,接近标准焦距段的镜头可以留下构图协调的全身照。精准对焦和曝光我们欣赏一幅人像照片时,会很自然地关注照片中人物的眼睛,因此,人像照片的对焦应该以眼睛为基准,一张眼睛模糊的人像照片很难及格。从原理上说,人像照片的对焦与通常拍摄时的对焦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保证被摄主体的清晰。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拍出的人像照片出现对焦失误,焦点落在背景上,让我们原本希望突出的明眸和红唇都失去了光彩。这是因为在拍摄人像时,人物脸部所占画面比例并不是很高,而且经常不在画面中间,再加上我们脸上这些部件的反差往往

48、不如画面背景高,相机又习惯于寻找高反差画面进行对焦,如果距离背景再近一点儿,很容易出现对焦失误。在人像摄影时,我们可以使用前几次讲座中提到的对焦锁定方式,先把人脸放在画面中央完成对焦,然后保持半按快门钮,重新构图后再拍摄。对于一些具备对焦点选择功能的相机,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构图习惯,把焦点选择到人物眼睛的位置,以确保精确对焦。同样,人像照片的曝光也必须以保证脸部准确曝光为目的。在逆光、舞台光等情况下,背景光线往往会影响测光,导致人脸过暗或过亮。这时,我们可以把相机的测光模式切换到点测光或局部测光,对人物的脸部进行测光,保证脸部的层次。对于肤色比较白皙或者希望白皙的被摄者,可以酌情增加 0.5

49、 级到 1 级曝光;如果要表现黝黑的皮肤,则需要略减曝光。这些人像摄影的拍摄技巧是否有些复杂?对入门用户来说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不过,目前大部分相机上都有专门的人像模式,会采用大光圈(虚化背景)、闪光灯(增加眼神光)等设置来帮助用户拍出好照片。对于对焦和曝光的问题,渐渐开始成为新趋势的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帮上大忙。以富士最新的 S6500fd 为例,它采用专用硬件电路,让“脸部识别技术”不但更快而且功能更强大:完成识别人脸只需要 0.05s,对拍摄完全不产生影响;这个系统最多可同时识别 10 张脸,即使是晚会、小型合影这样的场景也难不住它。而且在回放模式中, “脸部识别”功能也可以实现以人脸作为画面的关键信息进行修剪或放大。识别出人脸后,相机的对焦和测光就会以此为基础,让人像摄影箭不虚发。把握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可能受到证件照拍摄习惯的影响,也许是这种构图方式最为直接,很多人在拍照时都习惯把人物放在中央,这样的照片往往显得很呆板,除非您是出于什么特殊的创作目的,追求完全平衡或是具备压迫感的画面效果,最好还是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