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的作用.docx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90553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浅谈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的作用 园林景观中的组成元素很多,如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路、园桥、水体、山石等,其效用虽各不相同,但园林景观中如果没有园林植物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因此,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又能随季节及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和发展。例如春季梢头嫩绿,花团锦簇;夏季绿叶成荫,浓彩覆地;秋季嘉实累累,色香齐俱;冬季白雪挂枝,银装素裹;四季各有不同的风姿妙趣。园林设计中,常通过各种不同的植物之间的组合配置,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不同景观。从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外部形态,通常将园

2、林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草皮六类。当然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在北京地区景观设计中运用较多,藤本和竹类常作为点缀出现。园林设计中,常通过各类植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景致各异的景观,愉悦人们的身心。由于地理位置、生活文化以及历史习俗等原因,对不同植物常形成带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看法,甚至将植物人格化。例如我国常以四季常青的松柏代表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并且象征长寿、永年;欧洲许多国家认为月桂树代表光荣,橄榄枝象征和平。一些文学家、画家、诗人更常用园林树木这种特性来借喻,因此,园林树木又常成为美好理想的象征。最为人们所知的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坚贞、气节

3、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质。一些地区,传统上有过年要有“玉、堂、春、富、贵”的观念,既要在家中摆放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借以寄托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是诗人白居易对园林植物形成春光明媚景色的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诗人王维对园林植物形成“静”的感受。各种植物的不同配植组合,能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园林植物不但具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科学数据显示,每公顷森林每天可消耗

4、 1000 千克二氧化碳,放出 730 千克氧气。这就是人们到公园中后感觉神清气爽的原因。城市中,园林植物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器。在光合作用中,植物每吸收 44 克二氧化碳可放出 32 克氧气,园林植物为保护人们的健康默默地做着贡献。当然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如每 1 克重的新鲜松树针叶在 1 小时内能吸收二氧化碳 3.3 毫克,同等情况下柳树却能吸收 8.0 毫克。通常,阔叶树种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于针叶树种。在居住区园林植物的应用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个因素,合理地进行配置。此外,还要给习惯早锻炼的人提个醒,早晨日出前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此时空气中含氧量较低,最好在日出后

5、再进行锻炼,相比较而言,下午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此时锻炼为佳。园林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据统计数据显示,城市中空气的细菌数比公园绿地重多7 倍以上。公园绿地中细菌少的原因之一是很多植物能分泌杀菌素。根据科学家对植物分泌杀菌素的系列科学研究得知,具有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能力的主要园林植物有:雪松、侧柏、圆柏、黄栌、大叶黄杨、合欢、刺槐、紫薇、广玉兰、木槿、茉莉、洋丁香、悬铃木、石榴、枣、钻天杨、垂柳、栾树、臭椿及一些蔷薇属植物。此外,植物中一些芳香性挥发物质还可以起到使人们精神愉悦的效果。园林植物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城市中的空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某些植物的叶片可以吸收解毒,从而减少空气中有毒

6、物质的含量。当然,吸收和分解有毒物质时,植物的叶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产生卷叶或焦叶等现象。经过实验可知,汽车尾气排放而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臭椿、旱柳、榆、忍冬、卫矛、山桃既有较强的吸毒能力又有较强的抗性,是良好的净化二氧化硫的树种。此外,丁香、连翘、刺槐、银杏、油松也具有一定的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普遍来说,落叶植物的吸硫能力强于常绿阔叶植物。对于氯气,如臭椿、旱柳、卫矛、忍冬、丁香、银杏、刺槐、珍珠花等也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园林植物还具有很强阻滞尘埃的作用。城市中的尘埃除含有土壤微粒外,还含有细菌和其他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等,它们即会影响人体健康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园林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

7、的尘埃,相当于一个滤尘器,使空气清洁。各种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别很大,其中榆树、朴树、广玉兰、女贞、大叶黄杨、刺槐、臭椿、紫薇、悬铃木、腊梅、加杨等植物具有较强的滞尘作用。通常,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粘液的植物都具有较强滞尘力。园林植物对于改善小环境内的空气湿度有很大影响。一株中等大小的杨树,在夏季白天每小时可由叶片蒸腾 5 千克水到空气中,一天即达半吨。如果在一块场地种植100 株杨树,相当于每天在该处洒 50 吨水的效果。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蒸腾能力。不同植物的蒸腾度相差很大,有目标地选择蒸腾度较强的植物种植对提高空气湿度有明显作用。北京电视台播放的一个节水广告中,表现的

8、是通过用塑料袋罩住一盆绿色植物来收集水,就是利用了植物的蒸腾力。园林植物还具有减弱光照和降低噪音的作用。阳光照射到植物上时,一部分被叶面反射,一部分被枝叶吸收,还有一部分透过枝叶投射到林下。由于植物吸收的光波段主要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反射的部分主要是绿光,所以从光质上说,园林植物下和草坪上的光具有大量绿色波段的光,这种绿光要比铺装地面上的光线柔和的多,对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夏季还能使人在精神上觉得爽快和宁静。城市生活中有的很多噪音,如汽车行驶声、空调外机声等等,园林植物具有降低这些噪音的作用。单棵树木的隔音效果虽较小,丛植的树阵和枝叶浓密的绿篱墙隔音效果就十分显著了。实践证明,隔音效果较好的

9、园林植物有:雪松、松柏、悬铃木、梧桐、垂柳、臭椿、榕树等。通过这些科学数据和人们的切身感受可以体会到,园林植物不仅能使人从视觉上、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带给人们健康、安静的生活环境。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请 登 录 后 再 发 表 评 论 !取消 1971555 | 2009-12-28 19:35:38 有 0 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 0 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园林中的亭、台、楼、 榭;小品的石凳、石桌、藤架;水池中栽植着荷花等都具有典型的中国园林风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

10、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其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即: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自然时期”,此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占地宽广、工程浩大、人工设施增加;唐宋时期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了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园林发展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二是绘画技术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互相促进。形成时期突出的成就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至此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已具备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艺术化三个特点。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

11、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 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尤其是 1517 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与中国 古典园林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人工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

12、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 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化自然/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而园林是人工创

13、造的,他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 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 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 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认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 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

14、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园 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

15、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 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

16、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 是追求意境。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

17、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 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必然性/偶然性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前变万化,仍有规律可循。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一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 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

18、源泉、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正所谓“造园无成法“。甚至许多景观却有意识的藏而不露,“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这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 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明晰/含混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

19、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 美习惯和观念。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

20、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入世/出世在诸多西方园林著作中,经常提及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圣经中所描绘的伊 甸园和中国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摆脱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贴近了现实。法国的古典园林最为明显了。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 超脱尘世的幻觉,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来。羡慕神仙生活对中国古代的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秦汉时代的帝王出于对方士的迷信,在营建园林

21、时,总是要开池筑岛,并命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象征东海仙山,从此便形成一种“一池三山“的模式。而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使社会动乱分裂,士大夫阶层为保全性命于乱世,多逃避现实、纵欲享乐、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甚至过者隐居的生活。这时便滋生出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描绘了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这深深影响到以后的园林。文人雅士每每官场失意或退隐,便营造宅院,以按贫乐道、与世无争而怡然自得。因此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园林只适合少数人玩赏品位,而不象西方园林可以容纳众多人进 行公共活动。唯理/重情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

22、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 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 的影响下形成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

23、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者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心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以粹取其精华。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 造园的“重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