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定项选择题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人的个体心理,即( )。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思维过程和情感过程 C.个性差异和心理 过程 D.思维过 程和性格特征1、心理过程可分为 ( )、情感和意志过程。A.认识 B.人格 C.情绪 D.需要3、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 过程 C.心理特征 D.认识过程3.个体心理的发展与( )密切相关。 A.科学 B.语言的出现 C.脑的发育 D.文字的产生5、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我们必须清楚和毫无歧义地定义 所有实验变量,以便其他研究者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心理学的 这一特征说明( )。 A.心理学
2、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B.我 们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 观的 C.心理学是以事实和系统观察为基础的 D.人的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6、一个研究者通过测量心率而作 为人焦虑的指标之一。在这个研究中,心率( )。A.是一个混淆变量 B.与焦虑成负相关 C.一个自变量 D.是焦虑的一个操作性定义l、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灵魂 B.行为 C .行为与意识 D.躯体与神经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 )。 A .1879 年 B.1798 年 C.1789 年 D.1897 年3、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 程叫作( )。 A.反射 B.反映 C.反应 D.感受性4、( )是心理的源
3、泉。 A.感知觉 B.客观现实 C.记忆 D.内心世界6、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 A.冯特 B.马斯洛 C. 华生 D. 罗杰斯 5、冯特是(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1869 B.1879 C.1889 D.1899 E.18971、“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 们所期望的任何一种人。 ”这一观点是( )研究取向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行 为主义 C.生物学 D.精神分析3、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 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 觉差的方法1、
4、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 A.情感过程 B.个性心理 C.思维过程 D.气质性格 3、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 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4、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亚里斯多德 D.冯特2、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 创设条件,主 动引起或改变 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活动产品分析法 3、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实验者有目的地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 法 C.自然实验法
5、D.测验法 2、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是 脑的机能,是 ( )。 A.思维活动的结果 B.语言活动的产品 C.客观现实的反映 D.意识的产物90、在心理学实验中,要使无关变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排除或保持恒定),其主要方法是( )。A.控制变量 B.认知协调 C.随机选择 D. 设立等组5、在心理实验中,要使无关变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常用方法是( )。 A.排除干拢 B. 设立等组 C.随机取样 D.精确统计293、借助测验与统计的方法,寻找心理特性与行为表现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称 为 ( )。A.相关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对应法93、借助( )的方法,寻 找心理特性与行为表现间
6、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称为相关法。 A. 测验与统计 B.实验设计 C.系统观察 D.行为对应在实验研究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称为( )。 A.无关变量 B.因变量 C.实验变量 D.刺激变量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条件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的。 A.动力定型 B.无条件反射 C. 无意识 D.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条件是( )。 A.强化 B.动机 C.信号 D.兴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是( )。 A.斯波林 B斯佩里 C.艾宾浩斯 D. 斯金纳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上的( )的建立A.突触联系 B.神经冲动 C. 暂时神经联系 D.网状结构(
7、 )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反应。 A.强化 B.动机 C.反射 D.兴奋我们 将大脑皮层大致分成四个区,即额叶、顶叶、 ( )。 A. 中央沟和中央回 B. 小脑和脑干 C.小脑和丘脑 D. 枕叶和颞叶中枢神经系统包含脑与( )。 A.脑干 B.丘脑 C.脊髓 D.网状结构1、由于新异刺激物的出现使原来的条件反射受到 暂时的抑制叫( )。 A.延缓抑制 B.消退抑制 C.内抑制 D.外抑制1、脑干中对人的觉醒和警戒起主要作用的神 经组织是( )。 A.桥脑 B.丘脑 C.下丘脑 D.网状结构大脑 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一般来 说,左半球是主管( )优势半球。 A.形象思维的
8、 B. 抽象思维的 C.左侧躯体的 D.内分泌系统的4、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 脑两半球功能的不 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 ) 。 A.乔治.斯波林 B. 罗杰.斯佩里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反射活动的结果又成为新的刺激传回神经中枢,进一步调节效应器活动,这一过程称为( )。A.反射 B.反馈 C.反映 D. 强化6、脑神经有( )对。 A.13 B.14 C.12 D.11无条件刺激物(如食物)与无关刺激物(如铃声)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的过程,称为( )。A.动力定型 B.条件反射 C. 强化 D.信号系统。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狗听到铃声流唾液属于( )。
9、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生理反射 D.强化反射普通心理学.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人们常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的阅读速度。从心理学上看, “一目十行”指的是( 3)。A.记忆敏捷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能力 D.注意范围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是( )。 A.注意对象的新异性 B.活动任务的多少 C.相关的知识经验 D.注意转移的快慢有一种注意现象称为“有意后注意”,其形成条件是( )。 A.注意对象的新异性 B.注意对象的运动与变化 C.对活动任务的熟悉和兴趣 D. 注意对象的相对强度大6、“一目十行”指的是注意的( )。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10、 D.转移2、教师穿新装进课堂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是由于刺激物的( )。 A.强度 B.对比关系 C.新异性 D.运动变化6,在听故事的同时能进行加法运算,这是注意的( )。 A.广度(范围) B.转移 C.分散 D.分配9、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3、人们常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的 阅读速度。从心理学上看, “一目十行”指的是( )。 A.记忆敏捷 B.注意稳 定性 C.注意分配能力 D.注意范围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 A.分配和转移 B.指向和集中 C.稳定和集中 D.指向和转移4、注意时
11、最明显的外部表现有( )。 A.适应性运动 B.无关运动的停止 C.呼吸轻微而缓慢 D.无关运动的增加4、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是( )。 A.注意对象的新异性 B.活动任务的多少 C.相关的知识经验 D.注意转移的快慢 5.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将注意的中心从一个 对象转移到另一个 对象上去, 这是注意的( )。 A.稳定性 B.分散 C.分配 D.转移1、有一种注意现象称为“有意后注意 ”,其形成条件是( )。 A.注意对象的新异性 B.注意对 象的运动与变化 C.对活动任务的熟悉和兴趣 D. 注意对象的相对强度大3、当环境或任务发生了变化,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 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叫 (
12、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起伏3、人们常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的 阅读速度迅速。从心理学上看, “一目十行”指的是 。A记忆敏捷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能力 D注意范围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 A.都很有趣 B.都无须进行加工 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 D.要有 顺序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感觉.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 )来衡量的。A. 差别感受性 B.韦伯分数 C.差别感觉阈限 D.感觉阈限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说的是感觉的( )现象。 4A.对比 B.后象 C.感受性 D.适应 当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官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
13、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阈限 D.感觉能力14、当某人以 40 分贝的强度来听音 乐时,她至少要把她的立体声录音机调到 44 分贝才能感觉到音量有所增加。根据这 一点, 请你预测,当姗姗以 80 分贝的强度来听音乐时,她至少要增加多少才能听到音乐的播放强度有所变化了。 A.2 分贝 B.4 分贝 C.8 分贝 D.需要提供更多信息才能确定在一个暗室里凝视一个静止的光点,会产生光点移动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 )。 A.诱导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心灵致动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 )。 A.感应 性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D.感觉适应2、由于刺激物
14、对感觉器官持续 作用而引起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现象,称 为( )。 A.感觉对比 B.感觉的后象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适应。5、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 觉映象叫( )。 A.表象 B.后象 C.想象 D.遗觉象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联觉现象的是( )。 A、看 见红颜 色觉得温暖 B.看见蓝色觉得清凉 C.听音乐觉得灯光随音 乐的节奏在闪烁 D.看 见张三想起了李四( )的实验证 明,没有客观刺激,人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心理生活。 A.表象重现 B.后象刺激 C.感觉剥夺 D.遗觉象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二者在数值上呈(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幂的关系感
15、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的反映。 A.感应性 B.个别属性 C.外在属性 D.内在特性普通心理学.第六章知觉.1、无论在哪个角度看教室的门,我 们都把它知觉为长方形。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在人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 A.双眼视轴的辐合 B.水晶体屈度的变化 C.双眼视 差 D.双眼焦距调节.3、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 之后,如果将注 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叫(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2、电影使一系列静止
16、的拷贝画面 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 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 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 )。 A.后象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512、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 发生变化时,知 觉映象仍然保持相 对不变。这种知觉特征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 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管用什么 乐器演奏,人 们都能辨 别它,这是由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 整体性11、人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 觉是( )。 .游动知觉 .幻觉 C.主观知觉 D.错觉1
17、3、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 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对 象,并用 词把它们标志出来。这一知觉特征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14、( )是指,人在知觉时,能迅速从面临的诸多事物中确定知觉对象。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15、一支白色粉笔,无论是在明亮处还是在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的特性是( )。 A.明度恒常性 B.亮度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形状恒常性4、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我
18、们通常认为南方人具有灵巧、内秀、含蓄等特点,北方人 则具有豪爽、坦率、豁达等特点。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 A.投射效应 B.刻板效 应 C.光环效应 D.人格效应4、黑板上的一张挂图,不论我们坐在教室的前排或后排看起来都是一 样大小的,不会因为它在视网膜上的映像的大小而变化。 这是因为( )。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在人们交往中,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是一种( )效应。 A.首因效应 B 掩蔽效应 C 光环效应 E 刻板效应6、在社会认知中,常把对某一类人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特征印象推及 团体的
19、每一个人,如男人都豪爽,女人均细腻。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 。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 掩蔽效应 D.团体印象所谓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现象,在社会知觉中称为( )。 A.首因效应 B 掩蔽效应 C 光环效应 E 刻板效应普通心理学.第七章记忆.在背诵 一篇短文 时,一般两端的内容易记住,中 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序列位置说 D.干扰说研究表明, ( )的过度学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有效选择。 A.120% B.150% C.180% D.200%人 们对听过的一首 乐曲的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语词
20、-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学 习 者 对学习 材料能够理解时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B.意义记忆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1、心理学史上最早对人的记忆进 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詹姆斯 B.冯特 C.艾宾浩斯 D.铁钦纳16、姗姗正在记忆课本中关于最初 15 位诺贝尔生理学奖获 得者的名字。在 对所有名字连续读了 6 遍后,她准备自测一下 记忆效果。最可能的 结果会是 ( )。 A.对名单中起始部分获奖者名字的记忆将好于中间或末尾部分 B.对名单 中后面获奖者名字的记忆将好于起6始或中间部分 C.对名单中中 间获奖者名字的记忆将好于起始或末尾部分D对名单中起始或末尾部分
21、获奖者名字的记忆将好于中间部分17、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中的记忆广度约为( )组块。 A.52 B. 62 C. 72 D.9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所学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 A.倒摄抑制 B.学习迁移 C.前摄抑制 D.延缓抑制艾宾 浩斯对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 A.均衡发展的 B.先快后慢的 C.起伏不定的 D.先慢后快的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抑制说的最明显的证据是( )。 A.延缓抑制和分化抑制 B.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 C.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D.前摄 抑制和倒摄抑制23、从某种程度上说,记忆是一个 对信息的建构(编码
22、)过程。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 )。 A.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 B. 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 C.语 言编码和听觉编码 D.概念编码和图像编码14、康拉德(R.Conrad,1964)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 )的形式储存。 A.言语符号 B.声音代码 C.视觉编码 D.概念19、斯波林(G.Sperling)设计的“部分报告法”,是证明( )存在的主要实验方法。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短时记忆 D.瞬时记忆普通心理学.第八章表象和想象.1、事物形象在心理的复现(心理表征),称为( )。 A.表象 B.后象 C.想象 D.联想22、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 )。 A.
23、感知形象 B.记忆 C.想象 D.表象23、不依现成的描述或图样而在 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 过程是( )。 A.创造想象 B.表象 C.再造想象 D.想象24、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的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它是 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 A.表象 B.梦 C.再造想象 D.幻想25、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 主要是( )。 A.创造性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2 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梦的理论 是( )。 A.弗洛依德的理论 B.荣格的理论 C.明尼苏达的理论 D.解决问题的理 论5、根据语言或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事物形象的 过程,称之为(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
24、象 C.幻想 D.表象6、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7普通心理学.第九章思维.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 7-11 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 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2、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不怕 见生人了 D记住英语单词了瓦特从见到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 )的作用。 A.原型启发 B.视觉后像 C.定势 D.再造想象7、已经掌握的知
25、识技能对新知 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 为( )。 A.定势 B.迁移 C 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作用6、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再学摩托车就会感到容易些,这是由于( )。 A.定势的作用 B.原型启 发的作用 C.迁移的作用 D.注意的转移8、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 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 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 A.暗示 B.定势 C.定型 D.期待26、某人刚刚对软件进行了升级。然而,即使升级软件包含了很多旧版软件所没有的更具效率的功能,他还是继续使用软件升级前的方法来处理文件。这是受( )影响的结果。 A心理定势 B.信念保持 C.启动效应 D.功能固着1、主体对
26、一定活动的预先心理准备状态叫( )。 A.动力定型 B.定势 C.预判知觉 D.超前知觉3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如果一个儿童还表现出“看不见就想不到”)的现象,那么他 应处于( )。 A.具体运算 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6、人脑通过其它事物的媒介来反映客 观事物的思维特点是(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抽象性 D.分析与综合29、在人脑中把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 别属性区分出来的思 维过程是(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30、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已有知识经验使人对当前活动对象形成一种心理准 备状态,它影响后继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的
27、心理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叫做 ( )。 A.原型启发 B.迁移 C.定势 D.动机发散思维的特点是 ( )。 A. 流畅性、 变通性和独特性 B. 流畅性、 变通性和逻辑性 C. 精确性、变通性和启发性 D.流畅性、变通性和分散性 6、学会弹手风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感到容易些,这是由于( )。 A.定势的作用 B.原型启发的作用 C.迁移的作用 D.注意的转移2、探讨“一题多解”的思维过程属于 ( )。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 C.想象 D.逻辑思维41、所谓( ),是指由经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A.心理定势 B.意志品质 C.个性特征 D.迁移48、所谓( ),是指
28、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A.表征 B.印象 C.记忆 D.想象890、所谓( )指的是在向学生提供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突出本质特征的方法。 A.变量 B.变式 C.抽象概括 D. 辨证逻辑普通心理学.第十一章情绪和情感.1、( )是否获得满足,决定了情绪的性质(肯定或否定)。A.需要 B.人格 C.气质 D.意志2、( )是情绪产生的基础。A.主体的需要 B.健全的人格 C.良好的环境 D.坚强的意志3.需要的多样性和认知的丰富性 ,决定了( )。A.智力的健全 B. 人格的健全C.认知的性质 D.情绪的丰富性*有所知,才能有所感;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
29、)。A.知觉与感觉的关联 B.认知与感觉的关联C.知识与爱情的关联 D.认知与情绪的关联*测谎仪的原理是( )A.通过对智力的测量,了解人的情绪状态。B.通过对 智力的 测量,了解人的说谎程度。C.通过对生理变化的测量,了解人的情绪状态。D.通过对生理变化的测量,了解人说谎程度。1、( )是情 绪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A.需要与认知 B.动机与诱因 C.认知与诱因 D.需要与兴趣2、情绪情感是在( )的基础上产生的。 A.个性 B.认识 C.动机 D.需要3、有所知,才能有所感;知之深,爱之切。表明的是( )间的关系。 A.认知与需要 B.认知与情感 C.认知与诱 因 D.需要与兴趣4、需要
30、的多样性,决定了( )的丰富性。 A.认知 B.情绪 C.表象 D.思维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倘若它们与( )之间的关系未被认识到,那么即便是关系很密切的事物也不能使人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 A.个人气质 B.主体需要 C.个性 D.主体思维6、测谎仪是通过对人的( )的观察与测量来了解人的情 绪状态,进而测谎的。 A.言语特征 B.表情形态 C.气质类型 D.生理变化7、面部表情具有( )。 A.文化特征 B.气质差异 C.性格特征 D.泛文化性8、体态表情具有丰富的内涵,其( )也最小。 A.隐 蔽性 B.差异性 C.个性特征 9D.文化特性9、把情绪的产生归因于身体外周活动( 生理)的变化的
31、理 论是( )提出来的。 A.詹姆士-兰 格 B.坎农-巴德 C.阿诺德 D.巴甫洛夫10、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的情绪三因素学说,把情 绪的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整合作用:刺激因素、认知因素和( )。 A.气质类型 B.需要因素 C.个性因素 D.生理因素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宽慰失败者面对挫折,采用的是( )的方法来调整情绪。 A.满足需要 B.认知重建 C.回避压抑 D.转移注意情绪发生时,伴随出现的那些相 应的面部、声音和身体姿 态 的变化,我们称其为( )。A.需要 B.态度 C.气质 D. 表情面部表情具有( )。A.特异性 B.先天性 C.社会性 D.文化性面部表情可以随意调
32、节,较体 态表情更具( )。A.特异性 B.隐蔽性C.社会性 D.文化性体态表情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在各种表情中其( )。A.最敏感 B.最不敏感C.隐蔽性最小 D.隐蔽性最大弗洛伊德曾说:“凡人皆无法隐瞒 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说的是( )。A.情绪与言语的关联 B.思维与言语的关联 C.言语表情隐蔽性最小 D.体态表情隐蔽性最小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 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说明情绪具有( )。A.调节功能 B.动机作用C.信号功能 D.思维作用普通心理学.第十四章需要和动机.1、个体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缺失的主
33、观体验,称 为( )。 A.需要 B.认知 C.压抑 D.意识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达的是( )之间的关系。 A.动机强度、意志品质和工作效率 B.动机强度、活动难度和工作效率 10C.动机强度、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D.动机强度、活动难度和思维能力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 )的关系。A.倒 U 型 B.瀑布型 C.正比 D.反比只有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做,并能成功时,才会有强烈的行 为动机的产生。班杜拉称此 为( )。A.“目标期待” B.“效能期待” C.“替代强化” D.“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较好的( )。A.逻辑思维能力 B.智力水平 C.注意品质 D.
34、归因方式( )水平的高低与个体成败的经验呈正相关。 A.意志品质 B.交往意识 C.成就动机 D.认知一旦有某种与需要相适宜的( )出现时,需要才可能被激活而转化为动机。 A.生理唤醒 B.主体意识 C. 冲动 D.目标物个体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缺失的主观体验,称 为( )。 A.需要 B.认知 C.压抑 D.意识23 良好的情绪(愉快)相伴随,是( )形成的必要条件。 A.信念 B.动机 C.兴趣 D.意志韦纳的归因理论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概括为三维度、六因素。三维度指的是( )。A. 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性B. 操作性、内外在性、可控性C. 难度、效度、信度 D. 难度、效度、强度动 机
35、的期待理论认为( )。 A.动机力量= 需要期待 B.动机力量= 信念努力 C.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D.动机力量 =信念需要2、需要是个体活动的( )。 A.自然动机 B.自主意识 C.现实驱动力 D.潜在驱动力 3、无实际的缺失,却有缺失的感受,也可以产生( )。 A.自然动机 B.自主意识 C. 行为动力 D.趋避冲突 5、能引起行为动机的刺激或情境,心理学中称 为( )。 A.强化 B.诱因 C.冲动 D.需要依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的说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因其心理有( )。 A.“目标期待” B.“现实诱 因” C. “替代强化” D. “成就动机”7、只有当个体确信自
36、己有能力做,并能成功时,才会有强烈的行为动机的产生。班杜拉11(Bandura)称此 为( )。 A.“目标期待” B.“效能期待” C.“替代强化” D.“成就动机” 个体对事物的稳定、积极的认知倾向,我们称为( )。 A.好奇 B.诱因 C.兴趣 D.注意9、良好的情绪(愉快) 相伴随,是( )形成的必要条件。 A.信念 B.动机 C.兴趣 D.意志10、对与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了解与掌握,是影响 ( )形成的重要因素。 A.信念 B.概念 C.兴趣 D.意志品 质11、( )水平的高低与个体成 败的经验呈正相关。 A.意志品质 B.交往意识 C.成就动机 D.认知( )的人把成功归因于个
37、人的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 A.良好意志品质 B.自我意 识强 C.低成就动机水平 D.高成就动机水平13、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较好的( )。 A.逻辑 思维能力 B.智力水平 C.注意品质 D.归因方式14、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活动动机,称 为( )。 A.学习动机 B.内部动机 C.兴趣 D.成就动机15、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达的是( )之间的关系。 A.动机强度、意志品质和工作效率 B.动机强度、活 动难度和工作效率 C.动机 强度、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D.动机强度、活动难度和思维 能力16、动机力量=效价 期待( 期望值) ,其中 “效价”是指( )。 A.目
38、标对个人的价值 B.能力的价 值 C.兴趣的效度 D.成就的标准归因理 论认为,个体对自身某种行为结果的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归结,可能影响( )。A.意志品质 B.性格特征 C.认知结构 D.动机强度 动机理论认为,( )的强弱,是影响活 动动机强度的决定因素之一。 A.意志品质 B.性格特征 C.思维水平 D.自我效能感19、一个人若在自我概念与行为知觉间产生矛盾,就会感到不舒适或紧张,就会 产生求得缓解的行为意向(动机),力求恢复或保持 认知因素 间的相对平衡与一致性。这是( )的基本观点: A.认知平衡理论 B.认知不协调理论 C.自我价值理论 D.自我效能理论20、韦纳(B.weiner)
39、将个体对自身活动的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分析,概括为三个维度,分别为( )。 A.可控性、稳 定性和内外在性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能力、努力和运气 D.能力、身心状态和任务难度4、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间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呈( )。 A.瀑布型 B.倒 U 型 C.正 态分布 D.U 型2、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39、小强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现有三件事情需要他完成;一件比 较容易、一件中等难度、一件很难。如果小强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你估计小强会
40、( )。 A.挑选最难的 B.挑选最容易的 C.挑选中等难度的 D.随机选择3、( )是指能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和条件。 A.需要 B.诱因 C.强化 D.意志7、根据归因理论,若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其归因方式是( )。 A.内在可控的 B.外在可控的 C.内在不可控的 D.外在不可控的4、需要层次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 )提出的。 A.艾宾浩斯 B.马斯洛 C.冯 特 D.弗洛依德。12动机的强化理论认为,当某种行为发生后,若给予( ),就可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A.表征 B.建构 C.反馈 D.强化普通心理学.第十五章气质.1、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医生(
41、 )和古罗马医生盖 伦提出的体液说。 A.克瑞奇米尔 B.艾宾浩斯 C. 希波克里特 D. 巴甫洛夫2、( )类型无好坏之分,任一种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A.性格 B.气 质 C.态度 D.品德5、个性心理包括( )。 A.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B 情感和意志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1、有的人性情急躁,有的人则安静沉着,这是( )方面的差异。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性格10、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 程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平衡、灵活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不平衡 D.弱6、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 )。
42、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由 ( )提出来的。 A.克瑞奇米尔 B.艾宾浩斯 C.希波克里特 D. 巴甫洛夫?30. 如果一个婴儿脾气很温和,那么在这个孩子 10 岁时,对其气质特征(脾气)的预测哪一个最为准确( )。 A.这个孩子很有可能还 是脾气温和 B.这个孩子因过度代偿而变成一个问题儿童 C.这个孩子的脾气可能与养育者的气质类型一致 D.无法作出合理预测2、外表上表现为活泼好动、不甘寂寞、善于交际;其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力和毅力。这种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
43、粘液质 D.抑郁质6、神经活动过程为灵活的气质类 型是(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 粘液质 D.抑郁质 2、作为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神 经过程强、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于( )。 A.胆汁质的 B.多血质的 C.粘液质的 D.抑郁质的普通心理学.第十六章性格.7、性格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性格的情绪特征 B.性格的态度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3诚恳与虚伪,勤劳与懒惰,自信与自卑是个体 ( )方面的表现。 A.价值观 B.能力 C.气质 D.性格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 )。 A.感知、记忆、思 维。 B.认识、情感、意志 C.需要、 动机、价
44、值观 D.能力、气质、性格。2、( )指的是一个人 对现实 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体 现人的社会性,具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意义。 A.价值观 B.世界观 C.气质 D.性格 ( )的理论,是探讨研究人格由哪些因素构成,从哪些维度去分析人格。 A.人格价值 13B. 人格区分度 C.人格素质 D.人格特质4、著名的16 种人格因素测验 (16PF)是由( )编制的。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斯普兰格 D.吉尔福特5、( )指的是主 试向被试提供模棱两可的刺激材料(如墨迹或不明确的人物图片),要求被试解释它,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心理暴露出来,以确定其人格特征。 A.自陈测验 B.
45、卡特尔 量表 C.斯普兰格测验 D.投射测验“助人 为乐”有些人常体现得轰轰烈烈,有些人则体现为默默无闻。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说,这是( )的差异所至。A.智力类型 B.性格类型C.气质类型 D.情绪类型孔子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 是君子与小人的( )。A.智力差异 B.性格差异C.气质差异 D.情绪差异 暴躁与文静、敏感与迟钝、急性子与有耐性是人的( )的差异。A.意志类型 B.性格类型C.气质类型 D.情绪类型通俗地说, ( )就是人的脾气、秉性、性情及行 为风格,是个体生来就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意志 B.性格 C.气质 D.情绪普通心理学.第
46、十七章能力.长期来大多数心理学家把智力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它包括( )。A.观察力、空间知觉、语词流 畅力。B.观察力、 记忆力、思维想象能力。C.空间知觉、语词理解、计算能力。D.空间知觉、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当代心理学有将智力概念加以扩大的趋势。即把 传统上认为 非智力的内容如( )都纳入智力的范畴。*A.社会性能力、情绪性因素、操作性等B.观察力、 记忆力、思维想象能力。C.知觉速度、语词理解、计算能力。D.空间知觉、记忆能力、计算能力。8、比率智商的公式是_AMA/CA BCA/MA CMA/CA100 DCA/MA1009、目前绝大多数智力测验都采用 _A离差智商 B比例智商
47、 C智力年 龄 D心理年龄10、最早编制智力量表测量智力的学者是 _14A比奈 B韦克斯勒 C皮 亚杰 D推孟 斯皮尔曼(C.Spearman)关于( )的二因素论,包括一般因素(G 因素)与特殊因素(S 因素) 。A.需要 B.思维 C.气质 D.智力加德纳(H.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 8 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其中有许多传统 上认为非智力的内容,如( )等。A.观察力能力、空间知觉能力、 语词流畅能力B.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C.空间知觉能力、语词理解能力、 计算能力D.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 际智力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 为( )。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性格7、编制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智力 测量表的是( )。 A.吉尔福特 B.推孟 C.比奈-西蒙D.韦克斯勒 17、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 与生理年龄一致,那么 这个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