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文件中移计201261 号关于中国移动 2012-2014 年 GSM、TD-SCDMA、WLAN、LTE 四网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为深入推进 GSM、TD-SCDMA、WLAN、LTE 四网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当前四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在 2010 年印发的 关于中国移动 GSM、TD-SCDMA、WLAN 、LTE 网络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移计2010180 号)基础上,集团公司进一步明确了20122014 年四网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策略和措施。现就中国移动 20122014 年 GSM、TD-SCDMA、WLAN、LT
2、E四网协同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 当前网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总体上语音业务保持了平稳增长,而移动数据业务仍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手机终端业务量的承载主体仍然是 GSM网络。由于受到可用频率资源和数据承载能力的制约,GSM 网络在部分大城市已越来越不堪重负,高业务密度区域已出现网络发展瓶颈。同时,网络业务负荷上升带来的网络自身干扰问题越来越突出,对 GSM 网络语音质量造成较大影响。TD-SCDMA 网络在深度连续覆盖方面仍存在不足,TD/GSM 网络互操作参数相对保守,参数优化调整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巩固,TD/GSM 频繁重选切换造成的通话不可及直接影响客户业务体验。TD-S
3、CDMA 网络承载业务量虽较去年同期成倍增长,但 TD-SCDMA 网络对手机终端业务量的分流作用仍不明显,TD-SCDMA 无线网络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WLAN 网络建设存在选址不准、部分站点闲置的问题,手机简化认证功能目前还处于优化改造过程中,WLAN 网络对手机终端数据业务量的分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TD-LTE 规模试验顺利完成了一阶段测试工作,已初步具备试商用条件,使 TD-SCDMA 的发展演进有了明确方向,但TD-LTE 发展目前仍受到政策管制和设备成熟度的影响,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根据目前移动数据业务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移动要满足未来三年的业务发展需求,
4、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无论是从支撑业务需求角度,还是从网络技术发展以及成本分析角度,都必须努力做好 GSM、TD-SCDMA、WLAN 和 LTE 四网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四网协同效应。二、 四网总体定位和发展策略中国移动四网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推进 GSM、TD-SCDMA、WLAN 、LTE 四网协同发展,打造具有覆盖广、覆盖深、高质量、高速率的世界一流无线蜂窝网,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GSM 网络是中国移动语音业务的主要承载网络,是中国移动利润的主要来源,将长期存在。GSM 网络应优先疏通语音业务量,在保证语音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度承载手机终端的移动数据业务量。要持续投资
5、 GSM 网络,以巩固和保持中国移动在语音质量和网络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TD-SCDMA 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是中国移动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也是未来向 TD-LTE 演进的基础。TD-SCDMA 网络应主要承载手机终端的移动数据业务,在 GSM 网络资源紧张的区域也要能够有效起到替代 GSM 网络来疏通语音业务量的作用。TD-SCDMA 网络发展应面向 TD-LTE 的升级演进,重点集中在数据业务密度较高的大中城市,加强主城区的深度连续覆盖,对于城区内连续覆盖仍存在明显不足的区域可适度扩大TD-SCDMA 网络覆盖范围,有效增强 TD-SCDMA 网络分流手机终端数据业务量的能力。TD-LTE
6、是中国移动无线蜂窝网络发展的未来,是中国移动高带宽、高质量无线宽带业务的主要承载网络。发展 TD-LTE 要坚持 TDD/FDD 融合的方向,推动实现 “出得去、进得来”的中长期目标。积极推进 TD-LTE 扩大规模试验,加快商用化进程,分阶段部署实现 TD-LTE 网络的全面覆盖。WLAN 是中国移动无线宽带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线蜂窝网络承载移动数据业务的重要补充。WLAN 网络主要承载笔记本电脑、手机及第三方 WiFi 终端的互联网数据业务,当前要切实发挥 WLAN 网络对移动蜂窝网手机终端数据业务量的分流作用,有效缓解 GSM 网络压力。三、 四网协同发展措施(20122014 年)
7、(一)GSM 网络发展措施1保持 GSM 网络覆盖及网络质量的领先优势,提高网络资源效率,确保无线利用率保持在 70-75%之间;切实保证语音业务质量,2012 年语音业务资源占比应达到 53%以上。2提高规划准确性,科学合理地进行频率、站点规划;高度重视基站选址,严格进行新建站的管理,精确建站,提升规划达成率。3在业务热点区域,围绕平均站距、业务密度和频率复用系数三项指标,用足 900MHz 频率、用好 1800MHz 频率;结合宏基站建设,加强室内覆盖、街道站等微小区建设,有效吸收话务量;优化网络结构,降低频率干扰,提升网络质量。 4GSM 900M 网络单个簇平均载频配置超过 7 个或1
8、800M 网络单个簇平均载频配置在 25MHz 和 20MHz 频谱带宽情况下分别超过 9 个和 7 个的高配置小区,应通过小区分裂、业务分流和话务下沉等方式降低载频配置。5对于过覆盖影响小区个数超过 20 的室外高站,确属站址资源受限导致高站无法拆除或降低时,应通过降低功率、下压倾角、降低配置等方式对高站的过覆盖和干扰影响进行弱化。6在城区,除地下车库和电梯间等特殊场景应用外,新建室分系统原则上不得使用直放站做信源。对于非上述区域已采用直放站覆盖的,应优先对底噪较高、系统干扰严重、在网运行时间长的直放站,通过微蜂窝、宏蜂窝或分布式基站逐步进行替换。7通过优化参数配置,推进分业务、分用户的无线
9、资源动态调配,持续提升单 PDCH 承载效率。8密切关注业务发展及分流情况,区分重点城市和地级市,区分城区、县城和农村等不同场景确定建网策略,加强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监控,及时进行网络规划和建设的调整。9严格进行 GSM 网络新技术、新功能的管理,有组织、有效益地引入 GSM 网络新技术。(二)TD-SCDMA 网络发展措施1TD-SCDMA 网络发展应以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经济发达地市等大中城市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及 GSM网络频率紧张区域(GSM 宏站载频配置较高且数据业务资源占比超过 45%)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通过两到三年的持续建设,努力打造 TD-SCDMA 精品网络,力争到
10、2014 年全网 G3手机终端移动数据流量(不含 WLAN 流量)由 TD-SCDMA 网络分流的比例达到 75以上。2进一步完善 TD-SCDMA 网络连续覆盖,适度扩大城区有效覆盖范围,实现 2014 年 TD-SCDMA 网络全国城区面积有效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其中省会以上城市及沿海发达城市的城区面积有效覆盖率要达到 95%以上(有效覆盖标准:目标覆盖区域内 98%以上的室外道路测试信号电平不低于-95dBm) 。在 GSM 网络资源紧张的区域, TD-SCDMA 网络要努力达到与GSM 网络同等覆盖的水平。3充分利用 Gn 口信令监测系统等多种网管统计手段,找准手机终端数据流量分布
11、热点,面向数据业务分流、网络质量提升和覆盖投诉解决,积极采用宏基站、街道站、分布系统、Femto 家庭基站等多种覆盖方式,加强 TD-SCDMA 网络的基站精确补点,不断提升大中城市主城区 TD-SCDMA 网络的深度连续覆盖水平(深度覆盖标准:目标覆盖区域内 90%以上的室外道路测试信号电平不低于-80dBm) 。4合理规划使用 TD-SCDMA 频率资源,A 频段(20102025MHz)作为主承载频段, F 频段(1900-1920MHz)作为数据业务热点区域的扩展频段,E 频段(2320-2330MHz)作为室内数据业务热点的扩展频段。新建基站应具备向 TD-LTE 升级演进能力。5推
12、广 TD/GSM 语音切换快速返回(准 Fast Return)优化方案的全网应用,有效缩短 G3 终端语音切换后返回 TD-SCDMA 网络过程中的通话不可及时长,提升 G3 客户使用 TD-SCDMA 网络服务的业务体验。6持续进行网络优化,推动 TD/GSM 互操作参数优化调整,针对 PS、CS 业务连接态以及空闲态分别设置互操作参数,在保证客户业务体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 G3 终端优先驻留 TD-SCDMA 网络。7对 GSM、TD 简单合路建设的室分进行全面排查,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室分天线密度、天线口输出功率满足网络规划设计要求。(三)TD-LTE 网络发展措施1TD-LTE 建设试验
13、网期间,坚持升级与新建并举。在2013 年以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应坚持升级为主、新建为辅的建设原则,推动 TD-LTE 网络的快速建设,充分保护已有投资。2合理规划使用 TD-LTE 频率资源,F 频段(1880-1900MHz)用于实现 TD-LTE 网络的室外连续覆盖, D 频段(2575-2615MHz)用于增加数据业务热点区域的室外网络容量,E 频段(23302370MHz)用于覆盖室内数据业务热点。同时,积极推动 1GHz 以下(例如 700MHz 频率)优质低频段 TD-LTE 频率资源的获取。 3根据 TD-LTE 产业成熟程度,分阶段建设 TD-LTE 网络。2012 年实现杭州
14、、深圳等 9 个以上重点城市密集城区的 TD-LTE 网络覆盖,杭州、深圳主城区达到商用水平。 2013 年实现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发达城市主城区的网络覆盖。2014 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的网络覆盖。(四)WLAN 网络发展措施1进一步扩展 WLAN 覆盖范围,重点加强对蜂窝网络数据流量密集、客户易驻留区域的覆盖,增强覆盖深度。充分利用现有网管系统,分析蜂窝网络数据业务超忙小区的分布情况,并通过经分系统分析目标区域内的客户行为及价值,结合 IMEI-TAC 与终端形态映射分析目标区域内的智能终端使用度,准确定位数据业务热点,实现网络、市场和规划建设的联动分析,精确选址,优质建网,确保 W
15、LAN 对蜂窝网络的分流效果。2优化认证方式,改善客户使用体验。尽快实现 PEAP 认证全网推广,并在具备条件的省公司同期部署 SIM 认证。3加强网管系统建设,确保网络可管可控,提升对业务质量的监测能力,支撑 WLAN 的规模化运营。4快速推进 WLAN 技术升级,全面采用 802.11n 设备,加快进行 AC/AP 接口标准化、广域覆盖方案、抗干扰技术等的研究和部署。四、 传送网发展策略传送网是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础网络资源,是保障四网协同发展的基础。(一)城域传送网要由以满足基站接入为主的架构,向依托综合业务接入区实现全业务接入的架构逐步调整,根据整体规划逐步提升城域传送网的接
16、入覆盖能力。进一步加强管道和汇聚机房建设,快速提高管道市政道路覆盖率。统筹考虑无线接入网、集团客户专线和高价值家庭宽带的需求,尽快完成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具体规划,明确建设计划,加快业务汇聚点、主干光缆和分纤点建设,优化光缆网络结构,解决全业务发展的资源瓶颈。(二)建设完善高效率、大带宽、调度灵活的骨干传送网,增加省间直连,推进省际传送网向更扁平高效、安全可靠的格状网络演进。(三)在骨干传送网和城域核心层全面采用 OTN 技术,并逐步部署到城域汇聚层;对于基站、重要集团客户采用 PTN 接入,并在 LTE 基站传输中引入 PTN 三层功能,对于 WLAN、家庭客户、普通集团客户采用 PON 接入。
17、五、 四网协同发展业务分流目标(2014 年)预计到 2014 年,中国移动总体用户将达到 7.7 亿户(财务统计口径) ,全网语音总计费时长将达到 5.44 万亿分钟,比2011 年增长 39。全网手机终端数据总流量将达到 3855 亿MB,比 2011 年增长 219。通过未来三年(20122014 年)加强网络建设与市场运营的联动,大力推动实施 GSM、TD-SCDMA 、TD-LTE、WLAN四网协同发展,力求规划期末(2014 年)全网至少 8以上的语音计费时长由 TD-SCDMA 网络分流,其余约 92左右的语音计费时长仍然在 GSM 网络上承载。至少 50以上的手机数据流量由 T
18、D-SCDMA 网络(分流约 17) 、WLAN 网络(分流约 38)和 TD-LTE 网络(分流约 2)共同承载,其余的手机数据流量依然由 GSM 网络来承载。四网协同发展是公司在当前发展环境下确定的核心战略,各省(区、市)公司要对四网协同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和领会四网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意见,尽快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加大网络建设与市场运营、终端营销和维护优化的“ 协同” 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上述四网协同发展规划目标在省公司层面的分解落实,努力推动 GSM、TD、WLAN 、LTE 四网协同发展、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主题词: 抄 送:铁通公司,研究院、设计院,总部各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综合部 2012 年 4 月 6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