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城镇化与农民问题研究2010 级一班电子科学与技术类222010322072025凌海华摘 要 : 当 越 来 越 多 的 农 民 工 进 入 城 市 , 在 城 镇 化 的 建 设 过 程 中 , 农 民 工 也 遇到 了 很 多 问 题 , 中 国 政 府 正 在 采 取 一 些 措 施 解 决 农 民 工 现 在 所 遇 到 的 各 种 问题 。关 键 词 : 城 镇 化 , 农 民 工 , 中 国 政 府 , 措 施一 、 中 国 城 镇 化( 一 ) 城 镇 化 的 概 念所 谓 城 镇 化 , 就 是 指 农 村 人 口 不 断 向 城 镇 转 移 , 第 二 、 三 产 业
2、不 断 向 城镇 聚 集 , 从 而 使 城 镇 数 量 增 加 , 城 镇 规 模 扩 大 的 一 种 历 史 过 程 。 城 镇 化 作 为一 种 社 会 历 史 现 象 , 既 是 物 质 文 明 进 步 的 体 现 , 也 是 精 神 文 明 前 进 的 动 力 。城 镇 化 作 为 一 种 历 史 过 程 , 不 仅 是 一 个 城 镇 数 量 与 规 模 扩 大 的 过 程 , 同 时 也是 一 种 城 镇 结 构 和 功 能 转 变 的 过 程 。 这 一 历 史 过 程 包 括 四 个 方 面 : 第 一 , 城镇 化 是 农 村 人 口 和 劳 动 力 向 城 镇 转 移 的
3、 过 程 ; 第 二 , 城 镇 化 是 第 二 、 三 产 业向 城 镇 聚 集 发 展 的 过 程 ; 第 三 , 城 镇 化 是 地 域 性 质 和 景 观 转 化 的 过 程 ; 第 四 ,城 镇 化 包 括 城 市 文 明 、 城 市 意 识 在 内 的 城 市 生 活 方 式 的 扩 散 和 传 播 过 程 。 概括 起 来 表 现 为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表 现 在 人 的 地 理 位 置 的 转 移 和 职 业 的 改 变 以及 由 此 引 起 的 生 产 方 式 与 生 活 方 式 的 演 变 ; 另 一 方 面 则 表 现 为 城 镇 人 口 和城 市 数 量
4、的 增 加 、 城 镇 规 模 的 扩 大 以 及 城 镇 经 济 社 会 、 现 代 化 和 集 约 化 程 度的 提 高 。城 镇 化 的 核 心 是 人 口 就 业 结 构 、 经 济 产 业 结 构 的 转 化 过 程 和 城 乡 空 间社 区 结 构 的 变 迁 过 程 。 城 镇 化 的 本 质 特 征 主 要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 一 是 农 村 人口 在 空 间 上 的 转 换 ; 二 是 非 农 产 业 向 城 镇 聚 集 ; 三 是 农 业 劳 动 力 向 非 农 业劳 动 力 转 移 。 对 城 镇 化 的 特 征 , 可 以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进 行 分
5、 析 , 这 对 进 一 步 理解 其 本 质 特 征 是 有 益 无 害 的 。 从 农 村 城 镇 化 的 角 度 而 言 , 城 镇 化 具 有 四 个 方 面 的 特 征 : 一 是 时 间 特 征 ,表 现 为 过 程 和 阶 段 的 统 一 , 以 渐 进 为 主 ; 二 是 空 间 特 征 , 表 现 为 城 镇 结 合 ,以 镇 为 主 ; 三 是 就 业 特 征 , 表 现 为 亦 工 亦 农 , 非 农 为 主 ; 四 是 生 活 方 式 特 征 ,表 现 为 亦 土 亦 “洋 ”, 以 “洋 ”为 主 , 亦 新 亦 旧 , 以 新 为 主 。 从 世 界 城 镇化 发
6、展 类 型 看 可 分 为 发 达 型 城 镇 化 与 发 展 型 城 镇 化 , 其 特 点 是 不 一 样 的 。 包括 重 庆 在 内 的 中 国 西 部 均 属 发 展 型 城 镇 化 。 发 展 型 城 镇 化 有 5 个 特 点 : 一是 城 镇 化 原 始 积 累 主 要 来 自 于 农 业 ; 二 是 城 镇 化 偏 重 于 发 展 第 二 产 业 , 而非 发 展 第 三 产 业 ; 三 是 城 镇 化 具 有 明 显 的 二 元 结 构 ; 四 是 城 镇 化 的 动 力 机制 主 要 是 推 力 而 非 拉 力 ; 五 是 城 镇 化 中 城 市 贫 民 占 有 很 大
7、比 重 。 ( 二 ) 城 镇 化 的 现 状 和 基 本 特 点【 1】 流 动 就 业 的 农 民 工 是 城 镇 化 的 主 体 。 2007 年 , 全 国 有 14 个 省 的城 镇 化 率 高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 京 津 沪 三 大 直 辖 市 的 城 镇 化 水 平 超 过 70%,广 东 超 过 60%, 江 苏 、 浙 江 和 东 北 三 省 、 内 蒙 古 超 过 50%, 福 建 、 山 东 、 重庆 和 海 南 超 过 45%。 沿 海 各 省 城 镇 化 率 的 提 高 , 主 要 来 自 农 民 工 进 城 不 断 增加 (分 子 变 大 ), 浙 江
8、、 北 京 、 上 海 、 天 津 和 广 东 , 农 民 工 对 城 镇 化 的 贡 献 率分 别 为 30.7、 27.9、 24.7、 24.4、 18.6 个 百 分 点 。 内 地 各 省 城 镇 化 率 的 提高 , 主 要 来 自 农 民 工 离 乡 不 断 增 加 (分 母 变 小 ), 四 川 、 河 南 、 安 徽 和 湖 南农 民 工 对 城 镇 化 的 贡 献 率 分 别 为 9.5、 10.6、 13.3 和 16.6 个 百 分 点 。农 民 工 流 入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 加 速 了 这 些 地 区 的 城 镇 化 进 程 。 2007 年 ,北 京 、
9、天 津 、 上 海 、 江 苏 、 浙 江 、 福 建 、 广 东 和 云 南 等 8 个 地 方 净 流 入 的跨 省 农 民 工 在 100 万 以 上 , 其 中 京 津 都 市 圈 净 流 入 593 万 人 , 长 三 角 城 市群 净 流 入 1265 万 人 , 珠 三 角 城 市 群 净 流 入 1373 万 人 。 河 南 、 安 徽 、 湖 南 、江 西 、 湖 北 、 四 川 、 重 庆 、 贵 州 和 广 西 等 9 个 地 方 净 流 出 的 跨 省 农 民 工 在100 万 以 上 , 河 南 、 四 川 和 安 徽 3 省 更 是 达 到 500 万 以 上 。我
10、 国 的 城 镇 化 进 程 以 流 动 就 业 为 主 要 形 式 , 并 没 有 完 成 农 村 人 口 向 城 镇的 定 居 或 者 “落 户 ”迁 徙 。 在 我 国 统 计 为 5.9 亿 的 城 镇 人 口 中 , 还 有 1.6亿 是 农 业 户 籍 人 口 , 占 到 了 城 镇 人 口 的 27%。 如 在 劳 动 力 流 入 大 省 浙 江 , 被统 计 为 城 镇 人 口 的 农 业 户 籍 人 口 已 经 超 过 了 非 农 户 籍 人 口 , 达 53.6%。 农民 工 仍 是 以 劳 动 力 流 动 而 非 举 家 迁 移 定 居 为 主 , 全 国 80%被 统
11、计 为 城 镇 人口 的 农 民 工 都 是 流 动 就 业 , 举 家 迁 徙 的 农 村 人 口 仅 占 20%左 右 , 这 是 我 国城 镇 化 进 程 中 区 别 于 其 他 国 家 的 一 个 鲜 明 的 特 点 。 【 1】( 三 ) 中 国 城 镇 化 的 作 用城 镇 化 对 于 农 村 发 展 的 重 要 意 义 。 从 上 个 世 纪 90 年 代 起 , 这 一 问 题 就已 经 引 起 了 一 部 分 经 济 学 家 和 农 村 问 题 研 究 专 家 的 充 分 重 视 。 “减 少 农 民才 能 富 裕 农 民 ”这 一 重 要 论 点 的 提 出 , 实 际 上
12、 已 经 从 根 本 上 概 括 了 城 镇 化 对于 未 来 我 国 农 村 发 展 重 要 性 的 基 本 认 识 , 也 成 为 当 前 制 定 城 镇 化 政 策 的 重 要思 想 依 据 。 但 是 也 有 一 部 分 理 论 工 作 者 认 为 , 土 地 是 农 民 最 大 的 社 会 保 障 ,担 心 城 镇 化 会 造 成 一 部 分 农 民 无 法 承 担 城 镇 的 失 业 之 痛 , 还 是 希 望 在 农 村 给进 城 务 工 就 业 的 农 民 留 有 一 个 所 谓 土 地 作 为 社 保 的 空 间 , 只 有 把 农 民 和 他 的土 地 永 远 捆 绑 在
13、一 起 , 才 不 至 于 带 来 人 口 流 动 造 成 的 社 会 不 稳 定 因 素 。 这 一观 点 实 际 上 也 影 响 到 了 决 策 层 面 。城 镇 化 对 于 拉 动 内 需 的 重 要 作 用 。 从 1997 年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开 始 , 到2008 年 的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 国 内 外 许 多 经 济 学 家 都 提 出 了 城 镇 化 有 利 于 拉 动 内需 的 重 要 结 论 。 国 际 上 一 些 著 名 的 专 家 在 指 出 21 世 纪 的 国 际 经 济 走 向 时 ,把 中 国 的 城 市 化 和 美 国 的 高 科 技 并 列
14、为 两 个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 还 有 一 些 国 际 经济 学 家 在 提 出 解 决 金 融 危 机 的 有 效 办 法 时 , 也 都 指 出 了 中 国 城 市 化 的 重 要 作用 。 2008 年 以 来 , 国 内 许 多 著 名 的 经 济 学 家 也 纷 纷 提 出 通 过 城 镇 化 来 拉 动 内需 的 观 点 。 有 国 内 学 者 认 为 , 按 每 增 加 一 个 城 市 人 口 需 要 50 万 元 投 资 额 计算 , 增 加 4.5 亿 城 市 人 口 就 需 要 增 加 225 万 亿 元 投 资 。 也 有 国 际 专 家 指 出 ,在 未 来 几
15、 十 年 , 中 国 经 济 仍 将 可 以 保 持 8%到 10%的 增 长 速 度 , 如 果 按 8%的增 速 计 算 , 将 有 3%来 自 农 村 劳 动 力 向 城 市 的 转 移 。 一 些 农 村 政 策 研 究 专 家也 指 出 , 城 镇 化 政 策 会 使 农 民 工 把 长 期 消 费 从 农 村 转 向 城 镇 , 带 动 低 端 房 地产 市 场 的 发 展 和 工 业 制 成 品 的 消 费 。城 镇 化 对 于 城 市 和 小 城 镇 发 展 的 作 用 。 虽 然 理 论 界 很 少 从 这 一 角 度 提 出问 题 , 但 是 也 有 一 部 分 专 家 指
16、 出 , 未 来 城 市 发 展 的 活 力 , 取 决 于 城 市 人 口 结构 的 改 变 。 主 要 的 观 点 集 中 在 两 个 方 面 , 一 是 较 多 的 城 市 研 究 专 家 认 为 , 应该 允 许 有 技 能 的 农 村 人 才 或 农 民 企 业 家 进 入 城 市 和 较 大 的 小 城 镇 , 这 样 会 给城 镇 带 来 新 鲜 的 血 液 和 人 才 补 给 。 但 是 按 照 这 种 观 点 , 城 镇 化 的 发 展 速 度 会很 慢 , 因 为 毕 竟 农 村 有 技 能 、 有 知 识 的 人 才 或 企 业 家 数 量 是 极 其 有 限 的 。 二
17、是 一 些 城 镇 化 研 究 专 家 认 为 , 农 民 工 是 城 镇 最 为 活 跃 的 人 口 主 体 , 也 是 农 村的 人 才 和 精 英 , 他 们 进 城 定 居 , 将 给 城 市 带 来 活 力 , 并 将 填 充 正 在 逐 渐 出 现过 剩 的 公 共 资 源 , 弥 补 大 城 市 养 老 金 的 缺 口 。 但 是 这 一 观 点 显 然 还 没 有 得 到大 多 数 城 市 管 理 者 的 认 同 。二 、 农 民 工( 一 ) 农 民 工 的 概 念农 民 工 , 是 指 在 本 地 乡 镇 企 业 或 者 进 入 城 镇 务 工 的 农 业 户 口 人 员
18、, 农民 工 是 我 国 特 有 的 城 乡 二 元 体 制 的 产 物 , 是 我 国 在 特 殊 的 历 史 时 期 出 现 的 一个 特 殊 的 社 会 群 体 。 农 民 工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 广 义 的 农 民 工 包 括 两 部 分 人 ,一 部 分 是 在 本 地 乡 镇 企 业 就 业 的 离 土 不 离 乡 的 农 村 劳 动 力 , 一 部 分 是 外 出进 入 城 镇 从 事 二 、 三 产 业 的 离 土 又 离 乡 的 农 村 劳 动 力 ; 狭 义 的 农 民 工 主 要 是指 后 一 部 分 人 。 据 有 关 部 门 的 调 查 , 我 国 狭
19、 义 农 民 工 的 数 量 为 1.2 亿 人 左右 , 广 义 农 民 工 的 数 量 大 约 为 2 亿 人 。( 二 ) 农 民 工 进 城 的 阶 段1 新 中 国 成 立 之 初 , 农 民 有 充 分 的 自 由 迁 居 城 市 的 权 利 ; 2 50 年 代 后 期 到 70 年 代 后 期 , 严 格 限 制 城 市 企 业 从 农 村 招 工 , 并 通 过户 籍 制 度 限 制 农 民 工 在 城 市 的 发 展 , 由 于 统 购 统 销 制 度 与 人 民 公 社 制 度 的 实行 , 农 村 内 部 自 由 变 更 职 业 的 权 利 也 被 剥 夺 ; 3 80
20、 年 代 , “农 民 工 ”进 入 以 “离 土 不 离 乡 , 进 厂 不 进 城 ”为 主 导 模式 的 就 地 转 移 时 期 ; 4 90 年 代 , 逐 步 转 向 承 认 、 接 受 、 鼓 励 流 动 ( 异 地 转 移 ) 的 时 期 ; 5 2000 年 以 后 , 进 一 步 进 入 “以 人 为 本 ”、 平 等 就 业 、 共 享 服 务 的 时代 。 ( 三 ) 农 民 工 进 城 的 原 因在 “民 工 潮 ”初 期 , 为 了 提 高 收 入 而 进 城 务 工 的 农 民 占 据 绝 对 的 多 数 。农 村 土 地 资 源 有 限 , 但 是 人 口 在 不
21、 断 地 增 长 , 其 他 资 源 又 没 有 得 到 开 发 , 由此 造 成 了 农 村 收 入 不 能 提 高 ; 而 城 市 经 济 在 国 际 化 、 科 技 化 的 浪 潮 下 迅 速 发展 。 这 让 不 少 农 民 看 到 了 城 市 里 赚 钱 的 希 望 。有 一 部 分 人 是 为 了 去 城 里 寻 找 更 多 的 机 会 , 在 他 们 眼 里 或 者 在 他 们 观 念中 , 城 里 的 机 会 总 是 很 多 的 , 对 于 老 一 代 的 农 民 工 来 说 , 赚 钱 只 是 他 们 的 唯一 目 的 。 当 80 后 的 下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开 始
22、 走 进 城 市 时 , 城 市 对 农 民 工 的 意 义就 不 一 样 了 。 这 里 不 仅 有 赚 钱 的 机 会 , 还 有 发 展 的 机 会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由 于知 识 、 技 能 都 比 父 辈 增 长 , 他 们 的 见 识 也 比 较 开 阔 , 他 们 开 始 把 实 现 从 赚 钱的 单 一 目 标 上 转 移 。有 一 部 分 人 是 不 会 种 地 , 他 们 也 不 想 回 家 种 地 , 所 以 选 择 了 去 城 里 谋 发展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特 点 之 一 是 对 土 地 已 经 没 有 感 情 。 他 们 从 小 就 在 学
23、校 里长 大 , 几 乎 不 接 触 地 里 的 活 , 对 土 地 失 去 了 感 情 。 没 种 过 地 、 不 过 种 地 使 得这 个 群 体 不 想 种 地 。 为 了 逃 避 种 地 而 进 城 务 工 说 起 来 似 乎 不 通 , 但 对 新 生 代农 民 工 来 说 就 是 事 实 。 他 们 中 有 的 外 出 务 工 工 资 不 低 , 但 一 年 下 来 存 不 了 几个 钱 , 他 们 务 工 的 目 的 也 已 经 不 是 单 纯 的 赚 钱 。有 一 部 人 知 识 水 平 更 高 的 , 他 们 能 在 城 里 发 展 的 不 错 , 还 有 一 些 年 轻 人
24、为 城 里 的 方 便 和 灯 红 酒 绿 而 停 下 了 自 己 的 脚 步 。 他 们 认 为 在 城 里 的 生 活 是 舒服 的 , 吃 穿 住 行 也 都 方 便 。 在中 国 , 社 会 保 障 、 医 疗 保 险 、 教 育 、 交 通 、 绿化 等 公 共 服 务 是 在 财 政 基 础 上 建 立 的 , 由 于 农 村 财 力 有 限 , 公 共 服 务 还 是 有限 , 但 是 在 城 市 里 有 些 公 共 服 务 , 例 如 交 通 、 绿 化 , 他 们 还 是 能 够 享 受 的 ,因 此 有 人 就 为 了 享 受 这 便 利 的 设 施 在 城 里 留 下 了
25、 。 尽 管 农 民 工 进 城 抱 着 种 种心 态 , 他 们 各 有 打 算 , 他 们 对 进 城 充 满 了 希 望 , 但 是 农 民 工 在 进 城 后 面 临 的福 利 等 问 题 却 很 多 。( 四 ) 工 的 基 本 情 况 和 所 遇 到 的 困 难(1) 、农民工的基本状况:【2】其实许多农民多是为生活所迫才出来打工的。而且打工的男女比例基本上平衡;在年龄段上,大概以 30 至 40 岁的人为主,约占总人数的 60%,20至 30 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比较少,约 25%的农民工年龄在 40 至 50 岁之间,另外约有 1/10 的农民工超过了 50 岁由于生活所迫仍在打工
26、之列;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近一半的农民工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高中以后的很少很少;同时农民工家庭以人数也不少,一般是四人到六人的范围;从土地承包情况来看,有不少人还承包有土地,约有 40%,但是承包有土地的农民工的土地的经营状况大部分的土地收益都不是很高;从农民工的就职领域和从事职业来看,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稳定的职业,农民工多在第二、三产业工作,并从事职业都是比较重的体力劳动,如工地上的建筑工,搬运工等,这类有一定的稳定性,还有许多农民工没有固定职业,从事的是短期的苦力劳动主要从事短期的苦力,技巧劳动,如替人搬家、抬东西、扛装潢建筑材料、拆迁修葺房屋,临时门卫等。(2)农民
27、工遇到的问题l. 农民工与城镇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农民工劳动定额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而且工资拖欠现象严重,收入增长缓慢。大多数农民工的付出与他们所得到的不成比例,一些农民工的月工资刚刚达到或者超过了当地规定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但这往往是他们以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代价换的。就是这样很少的薪酬,还往往长期被拖欠。据全国总工会不完全统计,仅2004 年,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就超过1000 亿元,其中,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为72.2%仅有6% 的农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而为索回这1000 亿元的欠薪,整个社会需要付出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法律援助成本等至少为3000 亿元。2.农民工大
28、多从事的是苦、脏、累、险的工作。农民工生活卫生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伤事故比例高,重、特大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目前,全国有4200 万建筑工人,其中3200 万是农民工;全国700 多万煤矿工人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工。我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达数十万人,其中农民工占绝大多数。许多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60% 的设备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施;90% 的企业粉尘超标。而土法开采的小煤矿,使矽肺病发生率急剧上升,有些农民工仅仅二三年就患上了矽肺病。在他们透支了自己的青春、体力、精力之后,往往意味着打工生涯的终结。打工期间很多企业不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打工的积累又十分有限,以后的日
29、子可想而知。长期在城市务工,农活荒废了,重操旧业已力不从心,重返贫困随时有可能发生。3.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受到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歧视和限制。从劳动权看,虽然规定用工单位必须与雇工签订劳动合同,但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以及大部分农民工缺少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意识,导致很多农民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条款不公平,对雇主有利,而农民工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从就业权看,农民工就业受到歧视,如北京曾规定农民工不能从事文秘工作;上海规定四星级以上宾馆不招农民工。从安居权看,工地工棚、地下室、石棉瓦平房就是农民工安身之所。据北京市调查,农民工住工棚的占10%;住石棉瓦棚的占77 . 7%;住地下室的占3
30、. 8%。不少人一张木板,一卷被褥,酷暑严寒,风吹日晒,拥挤脏乱,蚊虫叮咬,有的人甚至达不到法律规定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4. 农民工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民工没有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据浙江省温州市有关部门调查,流动人口(大部分是农民工)中,参加养老保险的仅占2 .8%;参加医疗保险的占 2 . 6%;参加失业保险的占0 .8%。没有养老保险,农民工对未来一片茫然,随之而来的是超生多生,养儿防老,增加了我国的人口负担;没有医疗保险,农民工始终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没有失业保险,农民工一旦失业就失去了任何经济来源,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可能产生仇
31、富和仇视社会的心理,最终以犯罪作为对社会不公平的“终极反抗”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5.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公平。这不仅成为当前社会而且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严重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接受教育已成为一个人安身立足的基本条件,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跟上时代,能否发展自己,能否享受现代文明的关键因素。目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不足,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都不愿意出钱;二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入学门槛太高,往往望“校”兴叹,大多数流入办学条件较差的私立打工子弟学校,有的甚至失学在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就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有关问题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但是这些文件执行起来
32、,往往被大打折扣。比如户口和暂住证仍被大多数城市作为限制农民工进入的一大依据,并且将子女入学、务工经商、甚至租房等捆绑在一起,缺一不可。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问题上遇到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这种状况如不尽快解决影响的不仅是这一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很可能殃及子孙后代。 【2】三、 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一)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为贯彻上述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节前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春风行动” ,旨在帮助求职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主要有以下措施:【3】1.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针对农民工节前返乡时间提
33、前的情况,一方面,要求各地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不少省市结合国家和地方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已经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并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当地企业就业。2.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需求带来的冲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 ,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因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和尚在城镇继续找工作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按
34、规定给予相应补贴。一些劳动力输出省份和输入省份已经安排了相应的培训补贴资金,将重点向农民工培训倾斜。3.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针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 ,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允许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等,鼓励困难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实现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制定实施困难企业稳定岗位计划,并建立了面向企业的普遍走访和重点联系制度。4.制定落实扶持政
35、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针对各地不少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意愿和行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办发2008111号)精神,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目前不少地方都出台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并把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作为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在资金、场地、税费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5.部署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求职的合法权益。针对节后农
36、民工大量外出、集中求职的高峰时期,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通知 ,要求严厉打击职业中介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取缔“黑中介”和加强对职业中介的监管,规范用人单位招工行为,为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 【3】(二)存在的不足政府确实正在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农民工问题,然而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得到解决,需要加大力度尽快解决的。1. 还没有着力解决农民工收入偏低和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问题。2. 还没切实满足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生活技能培训需求。3. 未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4. 未进一步清理和取
37、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5. 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没有得到很大改善。6. 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不健全。7. 没有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8. 未着力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四、 城镇化与农民工之间的联系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与城市有限吸纳能力的矛盾。有学者估计,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 3 亿。农民工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有效载体。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广泛分
38、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尤其是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半数以上。农民工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他们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载体。 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城市和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目前在一般城市,农民务工者和其他流动人口占城市户籍人口的比例在 20-30%左右,在发达地区这部分人口可能是城市户籍人口的 3-4 倍。比较认可的农村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达 1.5 亿-2 亿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约 9000 万人实际已在城镇生活。 城市发展一定
39、程度还是依赖工农剪刀差。大量农民工进入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低,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三来一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电子、纺织、玩具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主要依托的就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建筑业、环卫、物业管理、保安、商业等服务业中都有大量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正常运转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农民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据统计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接近 50%,工资性收入占 1/3,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 80%左右。据统计部门调查,2004 年农民工汇回家的款项总额在 1690 亿元到 3000 亿元之间,2005 年估计在 1910 亿到 3300
40、 亿人民币之间,预计在未来 5-10 年内还会有增长。学者研究表明,和其他国家移民相比,中国的农民工总体上将其收入的更大部分寄回家,农民工汇款占收到汇款家庭的总收入的 20%至 50%。 五、 结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工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城镇化与农民工之间的联系密切,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采取一些措施去解决农民工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张同升【1】论中国城镇化道路 王向东 蒲峪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及解决对策 白培枝 (大同市委讲师团,山西大同03700 6)【2】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思考 赵苏阳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3】农民工就业问题,政府出台了哪些解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