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質管理實務上課講義NO 課程綱要1 品質觀念概述2 Ford 8D 介紹3 數據收集與整理、層別法4 查檢表、散佈圖5 特性要因圖、柏拉圖6 直方圖7 管制圖8 製程能力分析9 抽樣檢驗10 品質保證系統簡介柏拉圖(Pareto Diagram) 意義:將不良及缺點等內容分類,然後按照大小順序排列,並利用累積數據來表示的圖形。 起源:為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Viltredo Pareto)於 1897 年所創製,係其在分析社會經濟結構時,發現到大部份的國民所得集中於社會少數人身上,只要控制那些少數財主,即可控制該社會的財富,而此種重點控制的方法,稱為柏拉圖法則 。後來經由美國經濟學家勞倫茲(
2、M. O. Lorenz)【累積分配曲線 】 、品管大師朱蘭(J. M. Juran)【重要少數,瑣碎多數】及石川馨博士 【品管圈應用手法】等人的推廣,普遍被各界所應用。 實務應用: 製造現場常會利用此一原則來分析不良原因,其作法是先將關鍵癥結予以解決,則其他次因素將可能由於連帶關係而降低其影響度,故又稱不良分析圖 。因為處理問題時,常會涉及許多影響因素,而各因素所佔比例各有不同。若採用重點原則,管制較大要因,則問題即已解決大半;倘若將各因素一律平等處置,非但作法上不經濟,而且還可能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最少的努力獲取最大成效】 。 物料管理的ABC 分析法 ,則是柏拉圖法則的另一個應用方式。其
3、作法是將物料依存貨(耗用)金額分為 A、B、C 三類,藉以達成管理目標。ABC 分類 數量 使用價值 備 註A 分類 約佔總數 10% 約佔整體 70% 重要少數B 分類 約佔總數 2030% 約佔整體 20%C 分類 約佔總數 6070% 約佔整體 10% 不重要多數 由上例得知,在運用柏拉圖法則分析時,應注意選用記錄分類項目的累計指標時,使用價值優於數量個數的觀點。數量使用價值5-1 柏拉圖作法 步驟一:選定主題及收集數據主管 審核 點檢者製程不良查核表機種名 生產數量生產日期 生產線別不 良 項 目時間 不良個數 良品率 不良率08:1510:00小計10:1012:00小計13:101
4、5:00小計15:1017:00小計合計不良項目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 天 第 4 天 第 5 天 合計表面隆起 5 5 10 5 5 30黏貼位置不對 3 2 5 6 8 24印字不清楚 5 8 8 9 10 40貼錯標籤 0 0 2 0 0 2表面刮痕 1 1 1 0 0 3污點 0 0 0 1 0 1 步驟二:數據整理不良項目 不良數 累計數 影響度 累計影響度40印字不清楚 40 40 100 100% = 40 4030表面隆起 30 40+30 = 70100 100% = 30 40%+30= 70%24黏貼位置不對 24 70+24 = 94100 100% = 24
5、 70+24 = 94%6其他 6 94+6 = 100100 100% =6 94+6 = 100%Ps.一般而言, 其他 項的影響度須在 10以下。 步驟三:繪製柏拉圖 5-2繪製座標軸與標示刻度:左側縱軸-數值;橫軸-分類項目。縱軸最高點為總累積數。繪製柱形圖。繪製累積曲線與標示刻度:右側縱軸累計影響度。 步驟四:記入必要項目品名、製程別、繪製目的、數據收集期間、擔當者。【練習】風扇生產線不良狀況統計如下,請繪製出柏拉圖。LINE:X 期間:02.03.0102.03.05 檢查者:康小明3/1 3/2 3/3 3/4 3/5 合計異音 正正 正正正 正 正正 正正正 55迴轉不良 正
6、5刮痕 正 正 10扇葉斷裂 正 正 2迴轉碰撞 正正正 正 正 正正 35迴轉抖動 正 正 正 正 3020406080100印 字 不 清 楚 表 面 隆 起 黏 貼 位 置 不 對 其 他0.0%20.0%40.0%60.0%80.0%100.0%不良數不良項目累積影響度5-3特性要因圖 (Cause-and-Effect Diagram) 意義:是一種用來說明品質特性,及影響品質之主要因素(要因)與次要因素三者間因果關係的圖形。 特色: 由於其分佈形狀類似魚骨,故又稱為魚骨圖 。 此圖為品管圈創始者石川馨博士創造之方法,故又稱為石川圖 。 種類: 原因調查型:在於追求不良原因所在,並進
7、而尋找影響其發生的次要因素。圖形呈現出結果(特性)與原因(要因)間的關係。 對策追求型:追求問題點應如何防止,目標之效果應如何完成等的對策。圖形呈現出期望效果(特性)與對策間的關係。 特性要因圖作法 步驟一:決定問題特性決定之特性應儘可能地將事實具體表現出來,最好選用數值方式表示。例如:提案改善未達目標 n 件就比提案改善提出件數變少 。Why?How?5-4 步驟二:繪製主幹右端寫上特性,並加上外框。然後繪製一條由右至左帶有箭頭指向特性方框的粗線,其稱為主幹。 步驟三:記入支幹( 大骨)可將要因分類成 48 類(常見分類有:4M+1E人員、機械、材料、方法及環境) ,並以方框圍住,再以畫有箭
8、頭之直線指向主幹。 步驟四:記入分支( 中骨)、小支(小骨)、細支( 孫骨)依上述步驟,將支幹要因視為主幹,再填入分支要因,依此類推,即可完成。尋找各類要因時,可利用腦力激盪原則進行(集思廣益、嚴禁批評、自由奔放、拾人牙慧)。 步驟五:確認要因重點 1. 檢查要因是否遺漏。重點 2. 支幹的要因是分支,分支的要因是小支,小支的要因是細支,諸如此種因果關係是否切合主題、是否走錯方向,皆須確認清楚。 步驟六:判斷要因的重要程度針對要因一一檢討,看何者對於特性的影響最大。然而,造成特性結果的影響因素可能很多,可依照工作經驗等方式來圈選幾個影響度可能較大者,進行調查。 步驟七:記入必要項目繪製目的、製作日期、製作者、參與人員提案改善未達目標 n 件特性要因特性要因小支分支細支支幹【練習】請完成下表的魚骨圖:主題:為何製程不良多?支幹要因 分支要因作業者方法材料機械作業條件未註明硬度不符合規定尺寸過大不熟練自行更改作業條件遺漏作業潤滑不足控制迴路故障振動不穩公差標示錯誤作業順序顛倒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