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教学大纲(三)课程编号:23040031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学分:4 总学时: 80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24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适应专业:药学四年制、信息管理学四年制、生物科学四年制,以及护理学五年制和预防医学五年制专业参考教材:1. 生理学,姚泰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生理学,姚泰主编,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Physiology, Berne RM,Levy MN,Koeppen BM, Stanton BA,5th,Elsevier,20044.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
2、logyGuyton A C, Hall J E 11th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 2006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
3、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
4、学习。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在机能实验学课程中完成。有关实验教学要求详见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要求1. 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熟悉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ABO 血
5、型系统,Rh 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熟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脑循环和肺循环的特点和调节。(5)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通气量功能的指标,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 O2和 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中枢,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掌握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
6、对呼吸的调节。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环节。(6)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作用,熟悉其分泌的调节。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及其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了解消化的两种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大肠内消化,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7)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和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熟悉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8)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尿生成的调节。了解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
7、定中的意义, 清除率的概念及其应用,排尿反射。(9)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熟悉视觉的感受原理。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听觉的感受原理,前庭器官的功能,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10)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过程和特征,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神经递质和受体的概念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兴奋在中枢传布的特征,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睡眠的时相。熟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皮层诱发电
8、位和脑电图,觉醒与睡眠的机制。(11)掌握激素的概念,几种主要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应激和应急反应的概念。熟悉 激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下丘脑调节肽。了解激素的化学分类,肾上腺髓质功能。(12)掌握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卵巢和月经周期的关系。熟悉睾丸的功能及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了解妊娠与分娩。2基本技能:(1)熟悉生理学试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生理学实验技能与记录方法。(2)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原理,并正确分析试验数据。三、学时安排授课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1.绪论
9、12.细胞的基本功能 5 43.血液 44.血液循环 12 45.呼吸 4 46.消化与吸收 4 47.能量代谢与体温 28.尿的生成与排出 4 49.感觉器官 210.神经系统 10 411.内分泌 612.生殖 213操作考核总计 80 56 24四、考核1.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2.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 80%,实验和平时成绩 20%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学意义;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反馈调节。2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3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10、。讲授时数: 1 学时教学内容: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任务 重点阐述生理学概念。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般介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2内环境与稳态 重点阐述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重点阐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体内的控制系统详细讲解非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反馈控制。重点阐述负反馈和正反馈控制。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兴奋的引起和传导机制,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骨骼
11、肌收缩的力学分析。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骨骼肌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肌肉收缩的机制,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3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讲授时数: 5 学时教学内容: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概述:一般介绍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的蛋白;细胞膜的糖类。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详细讲解单纯扩散。重点阐述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一般介绍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详细讲解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重点阐述动作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的传导。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详细讲解
12、兴奋和可兴奋细胞;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重点阐述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局部电位:详细讲解局部电位的概念、特点。3肌细胞的收缩重点阐述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骨骼肌和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一般介绍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详细讲解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自学内容:1.在进行十一章激素作用原理的教学的基础上自学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参与 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G 蛋白耦联受体、G 蛋白、G 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G 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受体-G 蛋白-A
13、C途径、受体-G 蛋白-PLC 途径)。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2平滑肌的微细结构、收缩机制、分类和活动的神经调控。第三章 血 液目的要求: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以及生成调节, ABO 血型系统,Rh 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2熟悉生理性止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3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血浆的化学成分,造血过程的调节,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讲授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一般介绍血液的组成和
14、血量。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般介绍血液的比重;血液的粘度。重点阐述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一般介绍血浆的 pH值。2血细胞生理一般介绍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红细胞生理:一般介绍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详细讲解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重点阐述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及调节。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重点阐述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一般介绍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3生理性止血详细讲解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重点阐述凝血因子;凝血的过程;血液凝固的控制。一般讲述纤维蛋白的溶解。4血型与输血原则详细讲解血型与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血型 重点阐述 ABO血型系统:ABO
15、血型的分型,ABO 血型系统的抗原,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ABO 血型的遗传,ABO 血型的鉴定;Rh 血型系统:Rh 血型的发现和分布,Rh 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Rh 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阐述输血的原则。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自学内容:在学习免疫学基础上自学的白细胞生理,掌握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熟悉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白细胞的破坏。第四章 血液循环目的要求:1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冠
16、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肺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2.熟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讲授时数: 12 学时教学内容: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收缩特点:详细讲解对细胞外 Ca2的依赖性;“全或无”式收缩。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重点阐述心动周期的概念。 重点阐述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详细讲解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一般介绍心音的产生。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重点阐述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心输出量和心指数。详细讲解心脏做功量。心泵功能的贮
17、备:重点阐述收缩期贮备;舒张期贮备;心率贮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重点阐述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2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重点阐述工作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重点阐述浦肯野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和 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Ik、If、ICa-T)。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重点阐述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系。重点阐述心脏的起搏点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重点阐述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特点和影响传导的因素。3血管生理一般介绍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重点阐述血压。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重点阐述动脉血压
18、的形成、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重点阐述中心静脉压。一般介绍外周静脉压。详细讲解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重点阐述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一般介绍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壁的结构、通透性、数量和交换面积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组织液的生成:重点阐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重点阐述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的分布、特点和功能。 重点阐述延髓心血管中枢。重点阐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详细讲解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重点阐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重点阐述肾
19、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详细讲解血管升压素和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一般介绍心房钠肽素、前列腺素和肾上腺髄质素的作用。局部血流调节:一般介绍代谢性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一般介绍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自学内容: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和调节;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和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第五章 呼 吸目的要求:1.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2.熟悉呼吸中枢,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3.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环节。讲授时数: 4 学时教学内
20、容: 1肺通气肺通气原理:一般介绍呼吸运动。重点阐述肺内压;胸膜腔内压、弹性阻力、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一般介绍气道阻力的周期性变化。肺通气功能的指标:重点阐述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一般介绍呼吸功。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肺换气:一般介绍肺换气过程。重点阐述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通气/血流比值。一般介绍肺扩散容量。组织换气3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重点阐述呼吸中枢。详细讲解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重点阐述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和肺牵张反射。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第六章
21、 消化和吸收目的要求:1.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2.熟悉 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及其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3.了解:消化的两种方式,大肠内消化。讲授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1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介绍一般生理特性。详细讲解静息电位;慢波或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一般介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详细讲解内在神经和外来神经。详细讲解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一般介绍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2胃内消化胃液及其分泌:重点阐述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内因子的作用,刺激胃液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
22、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运动及其控制:一般介绍胃的运动形式,详细讲解胃排空及其控制。一般介绍呕吐。3小肠内消化胰液的分泌:重点阐述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出:重点阐述成分和作用。一般介绍胆汁分泌、排出与胆囊的作用。详细讲解胆汁分泌与排放的调节。小肠液的分泌:一般介绍小肠液的分泌调节小肠的运动:详细讲解小肠的运动形式,一般介绍回盲瓣的功能和小肠运动的调节。4吸收吸收过程概述:一般介绍吸收的部位。详细讲解吸收的途径。小肠的吸收功能:一般介绍糖、蛋白质、脂类、水、钠、;Cl-和 HCO3-、铁、钙和维生素的吸收。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自学内
23、容:1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2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的活动。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目的要求:1.掌握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2.熟悉体温调节机制。3.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讲授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1能量代谢食物的能量转化:一般介绍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重点阐述糖;脂肪;蛋白质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的测定: 重点阐述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
24、呼吸商。重点阐述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和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一般介绍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重点阐述体温的昼夜变化;性别的影响;年龄的影响。一般介绍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重点阐述主要的产热器官;机体的产热形式 ;散热的方式和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体温调节:一般介绍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详细讲解温度调定点学说。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目的要求:1.掌握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2.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3.了解
25、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 清除率的概念,排尿反射。讲授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1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的功能解剖:一般介绍肾单位的构成、球旁器、滤过膜的构成和肾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肾血流量及其调节:详细讲解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肌源性机制;一般介绍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重点阐述有效滤过压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详细讲解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重点阐述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详细讲解尿液的稀释和尿液的浓缩。详细讲解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髄质高渗中的作用。5尿生成的调节:一般介
26、绍肾交感神经的作用血管升压素:重点阐述血管升压素的作用、体液渗透压、血容量对其分泌的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一般介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成分。重点阐述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功能。重点阐述肾素分泌的调节。6清除率一般介绍清除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一般介绍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肾血流量;推测肾小管的功能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的感受原理。 2.熟悉听觉的感受原理。讲授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一般介绍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重点阐
27、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眼的视觉功能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一般介绍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详细讲解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重点阐述眼的调节。详细讲解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一般介绍视网膜的结构特点。重点阐述视网膜的两种换能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一般介绍视网膜的信息处理。详细讲解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3耳的听觉功能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一般介绍外耳的功能,重点阐述中耳的功能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内耳(耳蜗)的功能:一般介绍耳蜗的结构要点,重点阐述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详细讲解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耳蜗内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听神
28、经动作电位:一般介绍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自学内容:其他感受器的功能: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和的一般性质,触、压觉;温度感觉;痛觉。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突触传递的特征,神经递质和受体的概念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兴奋在中枢传布的特征,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睡眠的时相。2.熟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脑的高级功能。3.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
29、系方式,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觉醒与睡眠的机制。讲授时数: 10 学时教学内容: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神经元:一般介绍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胶质细胞:一般介绍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突触传递:一般介绍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分类;重点阐述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一般介绍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一般介绍非定向性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一般介绍递质的鉴定;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存;递质的
30、代谢。重点阐述受体的概念。一般介绍受体的分类;突触前受体。详细讲解受体的调节。重点阐述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一般介绍多巴胺及其受体;5-羟色胺及其受体;组胺及其受体;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神经肽及其受体;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其他可能的递质。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一般介绍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和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重点阐述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和中枢抑制。详细讲解中枢易化。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详细讲解丘脑前的传入系统;丘脑的核团。重点阐述感觉投射系统。一般介绍大脑皮层代表区。内脏感觉的中枢分区:一般介绍传入通路与皮
31、层代表区。一般介绍内脏痛的特点;体腔壁痛。重点阐述牵涉痛。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一般介绍视觉、听觉、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般介绍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姿势的中枢调节:重点阐述脊休克;脊髓对姿态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详细讲解脑干对姿势的调节。一般介绍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重点阐述大脑皮层运动区;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一般介绍新纹状体的功能结构与细胞;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详细讲解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疾病。一般介绍小脑的分区与纤维投射;小脑皮层的神经元回路。详细讲解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
32、绪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详细讲解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重点阐述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点阐述紧张性支配;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作用的影响;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一般介绍脊髓、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详细讲解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般介绍边缘叶和边缘系统;新皮层。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详细讲解摄食行为的调节;饮水行为的调节;性行为的调节。详细讲解恐惧和发怒;愉快和痛苦。一般介绍情绪生理反应。6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脑电活动:一般介绍脑电图的波形;脑电波形成的机制和皮层诱发电位。觉醒与睡眠:一般介绍觉醒状态的维持。重点阐述慢波睡眠和异相睡
33、眠。7脑的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详细讲解非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详细讲解人类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详细讲解记忆的形式、人类的记忆过程、遗忘。一般介绍学习和记忆在脑的功能定位;神经生理学机制;神经生物化学机制;神经解剖学机制。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重点阐述优势半球和皮层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第十一章 内分泌目的要求1.掌握激素的概念,几种主要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熟悉激素的作用方式,激素的作用机制,下丘脑调节肽。3.了解激素的化学分类,肾上腺髓质功能。讲课时数:6 学
34、时教学内容:1概述激素及其作用:重点阐述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一般介绍激素的分类(按化学性质分类)一般阐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重点讲解激素作用的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详细讲解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反馈调节和神经调节。2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下丘脑调节肽:一般讲解九种下丘脑调节肽的生理作用。腺垂体激素:重点阐述生长激素、三类 4种促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的调节。一般介绍催乳素、促黑激素。神经垂体激素:一般介绍血管升压素、催产素。3甲状腺的内分泌重点阐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重点阐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一般阐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4肾上腺的内分泌重点阐述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介绍盐皮质激素的生物
35、学作用和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一般介绍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代谢、生物学作用和分泌调节5胰岛素的内分泌详细讲解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作用机制和分泌调节一般讲解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调节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引入案例,联系整体综合讲解本章。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自学内容:甲状旁腺的内分泌与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其他腺体或组织的内分泌第十二章 生 殖目的要求1.掌握 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与卵巢和月经周期的关系。2.熟悉 睾丸的功能及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讲课时数:2 学时教学内容:1男性生殖详细讲解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详细讲解睾酮的生理作用;详细讲解睾丸功能的调节。2女性生殖详细讲解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重点阐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一般阐述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4】一般讲授胎盘的内分泌功能。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见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