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潍坊昌乐)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群众工作的发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王思斌胡锦涛总书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2011-2-19 中央党校讲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一、社会转型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1.社会转型我国社会转型(
2、改革转型):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传统社会现代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快速转型-增长转型与发展转型;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传统发展战略。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2.社会转型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改革转型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单位制改革,失业与贫困,农民工进城,城市重建,财富的增长与分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的去组织化;社会成员利益追求的物质化;社会价值观念的淡化-非政治
3、化;社会利益的分化-人群之间、阶层之间、部门之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社会的“碎片化” 。温家宝在考察深圳市指出,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走过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历史进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都会遇到,而且会更加集中、更加尖锐。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温家宝,2010-8)风险社会(贝克、吉登斯):从“财富分配的社会”到“风险分配的社会” , 现代风险不再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直接风险,而是潜在的、 无法感知的、建构的风险。不再是过去决定现在,而是未来的风险决定我们今天的选择;风险社会的结构维度
4、:个体化社会-工业的灵活化和工作场所的多元化。3.应对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现持续发展。温家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2010-3)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二、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与战略选择1.社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手段和方面胡锦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
5、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社会管理的含义(1)对社会管理的狭义理解-管理主体-政府,行动-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管理,理念-社会系统论,社会控制论。(2)广义理解-社会管理即社会治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社会的发育,社会(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对政府部分功能的替代。社会治理-相关部门和组织、群体的参与式管理。从狭义的社会管理走向广义的社会管理,建立民主、自律、和谐的社会。(3)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必须创新
6、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3.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任务胡锦涛的 8 点意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维护群众权益,政府主导的渠道;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对网络和虚拟社会的管理;思想道德建设。周永康: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促进健康发展,发挥好积极作用。执政党和政府的策略:观念与方法的转
7、换-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亲民策略、做在前头-变被动为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和解决问题,挖掘、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强化为民服务。三、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理论与策略1.关于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治理的层面:最小国家的管理活动-减少公共开支;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效率;善治-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体系;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合作与互动;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社会治理的含义:来自政府又不限于政府;各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参与者形成自治网络;好事办好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2.综合治理领域的社会管理创新背景:当前的社会矛盾:燃点多、燃点低
8、;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对我们的压力:经济发展机会,人权问题;法治国家的建设,媒体及信息的公开化,民众的权利意识增强。原来的方法有的已不完全有效;“百姓对警察执法的承受力在下降,媒体对警务工作的容忍度也在下降”传统经验的再造-注意保护原有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社会管理经验;司法部:社区矫正工作,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处,建立以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主、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协助的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公安部:大排查,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公安局建立公共关系办公室。风险社会理论认为,应对传统危机人类设计出了“警察型秩序国家” ,而应对现代危机需要依靠“警戒型秩序国家” 。3.
9、政府理念:从强力管控、管理主义到新公共服务理论(1)强力管控:依靠强力、自上而下,自由参量权大,某种程度的视情况制定规则,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威慑。在特殊情况下使用。(2)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公共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格外重视产出控制,各个部门由聚合趋向分化,公共部门向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强调纪律和节约(胡德)。对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的评价-成效与问题。(3)新公共服务理论(登哈特):公共管理者的责任是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而不是要去控制社会;公共利益是目标而不是副产品;服务公民而不是服务顾客;战略性思考,民主化行动;公共管理者
10、的责任是多元的(多种交代);尊重人而不只是追求工作效率;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利和公共服务。将服务融入社会管理:理念层次-服务是政府的目的;政策层次-制定适当的政策,做好政策服务;做好政策传递服务-好事做好;站在群众的角度看社会管理服务。4.形成新的社会治理结构社会组织的发展(1)从“去组织化”到社会的再组织,原有组织基础的理念和原作方式创新;社会重建问题-几条道路的比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构。利益群体论、政府-社会组织合作、政府吸纳民间组织、政府代社会。(2)社会治理结构-政府与社会的有效合作,通过参与、合作和协作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力行使实现社会的秩序。十六届六中全会: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
11、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政府部门-基层社区组织-各种社会组织的合作。(3)社会的发育-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官办非政府组织的行为特点,它们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作为利益表达渠道和机制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自律性。发展新的服务型社会组织,例如: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等。(4)社区组织建设社区组织的多元性,社区自治组织的核心作用;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定位,过分行政化、机关化,正成为政府的“腿” ,不利于其实际功能的发挥。居(村)委会工作的困难人员的组成,工作性质,工作经费,关于社区层次的组织体系建设:居(村)委会、
12、社区议事会、社区服务站要加强居委会、村委会建设,把工作做实,把矛盾消化在基层,关心居民生活。要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加强以改善民生为基础的社会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工作。这里除了一定的政策,还要讲究贯彻执行政策的方法;好事做好。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群众工作、社会工作的发展1.怎样看待国家能力建设国家能力:国家能力是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国家能力包括:第一,汲取能力,即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国家汲取财政的能力集中体现了国家汲取能力;第二,调控能力,即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第三,合法化能力,即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属民中制造共识,进而
13、巩固其经济地位的能力;第四,强制能力,即国家运用暴力手段、机构、威胁等方式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能力(胡鞍钢、王绍光) 。中国国家能力建设之急迫任务:执政能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张力的能力,合法化能力。怎样看待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我们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国家能力建设新的社会管理模式问题。社会动员体制的功能和发挥作用的空间(5.12 地震、举办奥运的社会动员经验及经验的推广与发展问题) 。2.创新群众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从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能力的角度看发展社会工作的意义。寓管理与服务之中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加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胡锦涛: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
14、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习近平: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工作分为两种类型:动员性的群众工作、服务性的群众工作;传统的群众工作基本上是动员性的、政治性的,是自上而下的,手段一般是会议、宣传鼓动、评比之类;服务性的群众工作体现为扶贫救助、农村发展, “三同” 、干
15、部带头、服务为本。服务群众的工作基本上属于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这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多种方式进行的解决群众困难的工作。3.发展社会工作创新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1)现代社会工作的内容专业社会工作为民众服务的价值观,科学的方法与技巧,面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服务。价值观: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救助和发展;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工作的组织形式:专业化、职业化,专业自律;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到 2015 年社会工作人才达到 200 万,
16、2020 年达到 300 万。(2)服务性的群众工作是本土社会工作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通俗的普通社会工作,本职工作之外的、公益的、志愿的工作;行政-职业性的行政性的、非专业(半专业)的服务;本土社会工作;现代的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员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习近平: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同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创新群众工作要吸收社会工作方法。4.社会工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
17、用十七大:加快推进以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完善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各种与困难群体、有需要的人士有关的领域;民政、卫生、劳动社会保障、教育、司法、工青妇残联等领域。 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真诚服务,有效地服务,物质性支持与心理疏导(关怀) ,如老人与残疾人服务,就业服务,低收入家庭的支持;低保、就业、医疗服务系统中的政策支持。社会工作服务与国民有尊严的生活。5.社会工作对促进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作用(1)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服务可以化解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2)坚持为民服务的理念
18、,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化解社会危机,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3)社会工作者深入民众(非行政化、非机关化、非官僚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反映民情民意,使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政府的基层工作) ;(4)社会管理者可以吸收社会工作的价值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果;(5)在“小政府大社会”格局下,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善治结构。结语: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创新群众工作、发展社会工作。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走向现代社会和民主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重建政府与民众的良好、信任关系,走向新的社会秩序,促进人们的生活幸福与尊严,走向社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