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循环经济的产权缺失——以西部地区为例.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80896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的产权缺失——以西部地区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循环经济的产权缺失——以西部地区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循环经济的产权缺失——以西部地区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循环经济的产权缺失——以西部地区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循环经济的产权缺失——以西部地区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缺失一、问题的提出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以资 源 的 高 效 利 用 和 循 环 利 用 为 目 标 , 以 “减 量 化 、 再 利 用 、 资 源 化 ”为 原 则 , 其 目 的 是 通 过 资 源 高 效 和 循 环 利 用 , 实 现 污 染 的 低 排 放 甚 至 零 排放 , 保 护 环 境 , 实 现 社 会 、 经 济 与 环 境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近几年,我国关于

2、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明确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以及循环经济的概念,找出了循环经济的系列基本原则,充分认识了循环经济的意义及作用,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等。但总的来看,从乐观层面和概念层面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居多,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深层问题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缺乏深入认识,从而无法找到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本文将通过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产权缺失问题,探讨循环经济发展动力缺乏的制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非但投入和产出效率不尽人意,而且带来了对自然资

3、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使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累积性问题日益严峻,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制度障碍的长期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要解决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必须分析循环经济的制度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问题。循环经济涉及面十分广泛,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来自消费者的方面会逐渐随着社会宣传加深广泛、自身素质提高和观念的转变而慢慢实现,因此生产者在循环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占很大一部分。对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其中政府部门和企业是关键核心主体。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部门,追求的是社会公

4、共利益,循环经济无疑会促进其利益的实现,因此政府部门的动力是充足的,政府会利用其权力最大程度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但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最活跃的基本经济单位,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循环经济是否有利于其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并从根本上决定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如果广大企业组织不能够积极加入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就会坠入一厢情愿的尴尬局面。而完善的产权制度设计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设计一个企业能够因循环经济而盈利的产权制度体系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的关键。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产权制度缺失问题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调解人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而自发形成

5、或人为设计的社会交往行为规则。制度是经济发展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要素,甚至是最重要的要素。经济系统是一个包含制度的复杂系统,发展经济并不仅仅只需要考虑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更需要一系列制度支持。因此必须将制度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才能有效地解释各种经济现象。现在,人们研究任何一种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都必须分析与其相关的制度问题。而像发展循环经济这样一个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经济发展问题,当然更不可能忽视对其进行制度层面地分析研究。从根本上说,制度是为经济提供服务的。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对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改变,而应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规范和引导经济运行的路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产权制度改革最初

6、是从生态环境问题导出的,以往的研究表明循环经济更新了环境在经济中的位置,将环境由经济外部的制约性因素提升为经济内部的新的生产要素,继而认识到明晰环境产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以及保障公民环境权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其中的环境产权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分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因此,环境产权涉及到一系列影响资源利用的权利。而我国现行的经济运行体系缺少按物质流向构造的循环链,并且在制度上,自然生态系统往往被视为是可以开放使用的没有产权的财产。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晰或多重产权等问题,例如土地、森林、草地等资源,在名义上属于全民所有或集体所

7、有,但事实上,理想的环境资源“全民所有”在我国并不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投资者没有为其付出的成本得到全部收益;另一方面, 污染者没有为其产生的负外部性行为付费,也没有对环境资源进行补偿性的投入,环境产权没有明晰,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有使用环境资源的自由。因此,造成的结果便是那些能够产生正外部性的环境资源(如树木草坪、环境基础设施等)会出现供给不足,而接纳负外部性的环境资源(如大气、水体、土壤等)则会被过度污染。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产权制度安排入手,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产权制度是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产权制度设计的理念也是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精神相符的。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8、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循环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四部分:一是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体系,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既能够满足当代人合理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产权制度环境,促进循环经济的资源减量化原则的落实;二是自然环境产权制度体系,目的是保证在经济发展中自然环境不再继续恶化而且逐步恢复的产权制度环境,促进循环经济的污染排放减量化原则以及无害化原则的落实;三是资源产品再利用的产权制度体系,目的在于保证各种产品和副产品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再使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又称为资源化原则)的落实;四是循环经济技术产权制度体系,促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

9、广,使循环经济的层次和范围逐渐深化拓宽。循环经济发展的产权缺失问题正是由于在传统经济发展的价值观下产生的产权制度体系不能够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价值观而呈现,造成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动力,阻碍了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顺利转变。1. 自然资源的产权缺失问题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体系中,明显的特征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宪法第 9 条规定 :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在各种具体法律中也有相应规定,如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

10、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农民集体所有。 ”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家拥有矿产资源所有权,不因其所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我国将自然资源作为公有财产,理论上由国家统一管理使用,国家集行政权力、资源所有权和管理权一身。这种混同造成自然资源的配置是行政方式配置而非市场配置,客观上形成“谁开发谁就实际占有了资源”的状况。而获得这种特权的利益集团付出的代价是极小甚至是免费的。经营者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必然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供给,扭曲了自然资源的配置,形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够通过产权制度的完善而改变,循环经济的使

11、用资源减量化目标就无法实现。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供给造成的低廉价格也阻碍了循环经济“变废为宝”的资源化目标。即资源再利用的价格高于直接供给的资源价格。2. 自然环境的产权缺失问题对于环境污染的经济分析,源于庇古 20 世纪初关于福利经济学的分析。经济学对治理污染的贡献之一就是认识到污染控制的最优水平在于能够使社会纯收益最大化的污染水平。另外,经济学也认识到污染控制的最优分配问题。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的实践操作上主要有两种思路:环境管制和环境经济手段(产权手段)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 ,我国实行的是两种手段并用,如我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但在实践中,由于环境产权界定的困难、过高的交易

12、费用以及环境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环境经济手段难以实现目标。借鉴国际经验,排污权交易是一种能够避免过多政府干预使管理成本较小且简单易行的一种措施。但是在我国,存在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排污权的分配是非理性的,缺乏合理的分配标准,这既体现在不同污染企业之间,也体现在地域之间以及行业之间; 二是排污权交易既没有交易的规则,也没有交易的市场;三是环境产权的实质是一种公众产权,政府是理所当然的产权代表,而政府同时又是权力代表,在环境产权安排上具有明显计划经济色彩,产权效率低下;四是环境产权由于界定困难且交易费用高,环境产权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这种产权缺失状况造成循环经济的污染减量化目标无法实现。3.

13、产品和资源的产权缺失问题传统经济的产权制度表明,消费者一旦购买某产品,即拥有该产品以及包装物的所有权。当产品的使用寿命结束后,而对企业来说仍有一定价值的废旧产品的产权却仍然属于已经没有任何效用的消费者手中,这种产权矛盾造成很多包装物以及废旧产品不能够有效的得到再使用,而是简单的作为废弃物扔掉,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再使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企业对其生产形成的垃圾产品拥有负产权,即需要付费才有排放的权利。但一旦垃圾成为有用资源后,这种状况发生改变,产生垃圾的企业就会要求垃圾利用者付费,原来的负产权变为正产权。另外,垃圾的利用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灵敏的垃圾信息反馈系统以及较大的运输规模等条件,其利用成本巨

14、大,往往高于直接资源的取得成本,垃圾利用者很难有“资源化”的积极性。这些状况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垃圾资源化目标实现。4. 循环经济技术的产权缺失问题技术创新活动普遍存在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巨大差异,这使得个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倘若产权制度无法保护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所带来的收益不致外部化,则创新活动只能依赖于零星的自发性。技术创新有赖于产权制度的保护。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要使技术能够得到高效和广泛的运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产权制度以保证新技术产生的收益不至被外部化。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系统本身的创新,更主要的是把科技成果引入生产过程所导致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

15、推动经济增长的全过程。在缺乏产权制度保护的情况下,个人或企业的创新收益往往不能得到保证,这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现今循环经济技术的显著特征是循环经济技术虽然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其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更加突出,这使得循环经济技术的外部性相对于一般技术而言更加突出。因此目前的技术产权制度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例如一项技术创新一旦被创造出来,由于没有合理的保护措施很容易被广泛传播,使得循环经济的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小于社会效益,也就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创新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于是产生了循环经济的技术产权的缺失。三、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由于循环经

16、济资源环境体系的产权缺失,我国的资源开发客观上形成“谁开发谁就实际占有了资源”的状况。导致经营者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供给和大量浪费,并且产生了大量的超标废弃物排放。而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包括使用资源减量化和污染排放减量化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但是企业是利益最大化生产的主要决策者,使用资源的原则是使用资源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因此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使企业使用资源的边际成本控制在适度水平上,促使企业使用资源的原则与循环经济的使用资源减量化原则一致。在明晰了资源

17、环境的产权界限之后,企业对于资源的使用有了价格的调控,可以有效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用,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寻找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投入产出。污染排放的减量化原则,源于人们对环境的忧思,要求人们在生产和消费中尽量保护自然环境而不使其继续恶化。但是自然环境带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企业在决策中往往是以企业个体利益为中心,追求个体利益很容易忽视公共物品的社会利益,钻各种制度漏洞,给环境带来极大的负外部性。因此自然环境产权制度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避免公地悲剧,把企业生产的外部性内在化,如效仿国外模式建立排污权一级出让市场和二级转让市场,促使企业的决策追求不违背循环经济的要求,而排污权交易作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18、安排,它对企业的经济激励在于排污权的卖出方由于超量减排而使排污权剩余,之后通过出售剩余排污权获得经济回报,这实质是市场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补偿。买方由于新增排污权不得不付出代价,其支出的费用实质上是环境污染的代价。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意义在于它可使企业为自身的利益提高治污的积极性,使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真正得以实现。也就是说,明晰环境资源产权,建立起一个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产权体系和价格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基础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交易和流通,并使其价格能正确反映它的全部社会成本,从而权责利均衡地、有效地实现循环经济目标。循环经济产品与资源再利用的的产权缺失使循环经济无法有效实施的重要瓶颈。循环经济的

19、再使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利用,而不是一次性用品的泛滥,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落实此原则的关键在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类主体是否积极并有效配合。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会使得消费者随着环保观念以及素质的提高,支持资源的再利用,但同时也要使消费者看到因此得到具体实惠,否则消费者不会持久主动配合;而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如果再使用原则不符合其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等,再使用原则就会落空。但是由于对于资源再利用的巨额交易成本、缺乏信息传播渠道、对于较高技术水平的要求,使得可以再利用资源的生产者和利用者无法达成统一,使双方同时获利。其利用成本巨大,往

20、往高于直接资源的取得成本,利用者很难有“资源化”的积极性,也就使得生产者没有回收资源的积极性。因此产品和资源的产权制度体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调动消费者和生产者再使用的积极性并实现有效配合。使消费者享受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资源再利用产权制度,有效统一垃圾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交易市场,打通交易信息传播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激励资源再利用的实现。 由于循环经济技术的外部性相对于一般技术而言更加突出。因此目前的技术产权制度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性因素。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循环经济根本无法实

21、现,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的价值远远大于其直接经济效益,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无法解决循环经济技术的生产的。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构建循环经济技术产权制度体系就是要求建立一个有利于技术不断创新,即有效的激励制度,使得个人或企业创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补偿。并且建立能够及时得到广泛推广的技术产权制度环境,为循环经济提供增长源泉。1、 向宏桥 论循环经济产权制度体系的构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 朱颂梅 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建设 嘉兴学院学报 2010 年 01 期 3、 高辉清 从循环经济看传统经济学的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