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无源三相PWM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58846.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80257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源三相PWM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5884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无源三相PWM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5884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无源三相PWM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5884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无源三相PWM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5884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无源三相PWM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5884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无源三相 PWM 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txt 同志们:别炒股,风险太大了,还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亏呀! 本文由 fkw2009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目录第一章: 2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第二章 整流电路 第三章 逆变电路 5 9第四章 PWM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11 11 14 第五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源发生器 第六章 三角波发生器 第七章 比较电路 15 16 18 第八章 死区生成电路 第九章 驱动电路 附录 参考文献 课程设

2、计的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20 第一章: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电力电子计术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 特别是如何利用 Internet 检索 1、 需要的文献资料。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仿真工具的能力和方法。 5、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 自立题目 题目:无源三相 PWM 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学生也可以选择规定题目方向外的其它电力电子装置设 计,如开关电源、镇流器、UPS 电源等

3、, 通过图书馆和 Internet 广泛检索和阅读自己要设计的题目 方向的文献资料,确定适应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案。首先要明确自 己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控制框图 设计装置(或电路)的主要技术数据 主要技术数据 输入交流电源: 三相 380V, f=50Hz 交直变换采用二极管整流桥电容滤波电路,无源逆变桥采 用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主电路,控制方法为 SPWM 控制原理 输出交流: 电流为正弦交流波形,输出频率可调,输出负载为三相 异步电动机,P=5kW 等效为星形 RL 电路,R=10 ,L=15mH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 整流电路的设计和参数选择 滤波电容参数选择 三相逆变主电路的设计和参数选择

4、IGBT 电流、电压额定的选择 三相 SPWM 驱动电路的设计 画出完整的主电路原理图和控制电路原理图 2. 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 灵活运用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 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能力 要求具体电路方案的选择必须有论证说明,要说明其有 哪些特点。主电路具体电路元器件的选择应有计算和说明。 课程设计从确定方案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必须在检索、阅读 及分析研究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剖析、提炼,设 计出所要求的电路(或装置) 。课程设计中要不断提出问题, 并给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自己的研究体会。设计报告最 后给出设计中所查阅的参考文献最

5、少不能少于 5 篇,且文中 有引用说明,否则也不能得优) 。 3. 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所设计的系统主电 路、控制电路等详细的设计(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 。严禁抄 袭,严禁两篇设计报告基本相同,甚至完全一样。 4.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主电路的确定 , 主电路的分析说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主电路的确定, 明,主电路元器件的计算和选型,以及控制电路设计。 主电路元器件的计算和选型,以及控制电路设计。 报告最后给出所设计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标准电路图。 5. 课程设计用纸和格式统一 课程设计用纸在学校印刷厂统一购买和装订,封面为学 校

6、统一要求。要求图表规范,文字通顺,逻辑性强。设计报 告不少于 20 页第二章 整流电路根据要求, 整流电路采用二极管整流桥电容滤波电路, 其 电路图如图 2.1 所示:ia VD1VD3VD5 T ia a b c VD4VD6VD2 a) c) id iC iR + ud C R O b)tia Ot图 2.1考虑电感时电容滤波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及其波形 b)轻载时的交流侧电流波形a)电路原理图c)重载时的交流侧电流波形 1. 其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该电路中,当某一对二级管导通时,输入直流电压等于交流 侧线电压中最大的一个, 该线电压既向电容供电, 也向负载供电。 当没有二级管导通时,由电容

7、向负载放电,ud 按指数规律下降。 设二极管在局限电路电压过零点 角处开始导通,并以二极 管 VD6 和 VD1 开始同时导通的时刻为时间零点,则线电压为 uab= 6 U2sin(t+) 而相电压为 ua= 2 U2sin(t+ ) 6 在 t=0 时,二极管 VD6 和 VD1 开始同时导通,直流侧电压 等于 uab;下一次同时导通的一对管子是 VD1 和 VD2,直流侧电 压等于 uab。这两段导通过程之间的交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 VD1 和 VD2 同时导通之前 VD6 和 VD1 是关断的,交流侧向直流 侧的充电电源 id 是断续的;另一种是 VD1 一直导通,交替时由 VD6 导

8、通换相至 VD2 导通,id 是连续的。介于二者之间的情况是, VD1 和 VD6 同时导通的阶段与 VD1 和 VD2 同时导通的阶段在 t+= 2 出恰好连接起来,id 恰好连续。由 “电压下降速度相等” 3的原则,可以确定临界条件。假设在 wt+d =2p/3 的时刻“速度相 等”恰好发生,则有d E m sin(t + ) 2 d (t ) t + =31 2 ? 2 ? RC t -( 3 - ) ? d ?E m sin e ? 3 ? ? = d (t)t + =2 3可得 wRC=3 3 和 wRC断续和连续的条件。对一个确定的装置来讲,通常只有 R 是可 变的,它的大小反映了

9、负载的轻重。因此可以说,在轻载时直流侧获得的充电电流是断续的,重载时是连续的,分界点就是 R=/wC。 。 考虑实际电路中存在的交流侧电感以及为抑制冲击电流而 串联的电感时的工作情况: 电流波形的前沿平缓了许多, 有利 于电路的正常工作。 随着负载的加重, 电流波形与电阻负载时 的交流 侧电流波形逐渐接近。 2 由电容滤波电路的原理分析可知,该电路的特点如下所示: (1)二极管的导电角 ID 。 二极管在截止时管子两端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可以从桥式 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中得出。在 v2 正半周时,D1、D3 导通,D2、D4 截止。此时 D2、D4 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均为 v2 的最 大值, 即

10、同理,在 v2 的负半周,D1、D3 也承受到同样大小的反向电压。所以,在 选择整流管时应取其反向击穿电压 VBR VRM 。第三章 逆变电路根据要求,逆变电路采用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其电路 图如图 3.1 所示:图 3.1 1.1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该电路是采用双极性控制方式。U,V,W 三相的 PWM 控制通常公用一个三角载波 uc,三相的调制信号 urU,uRv 和 urW 依次相差 120。U,V 和 W 各相功率开关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现以 U 相为例来说明。当 urU 大于 uc 时,给上桥臂 V1 导通信号,给下 桥臂 V4 以关断信号,则 U 相相对于直流电源假象中

11、点 N的输出 电压 uUn=Ud/2。当 urU 小于 uc 时,给 V4 一导通信号,给 V1 上桥 V1 臂关断信号时, uUN= Ud 。 和 V4 的驱动信号始终是互补的。 则 2 当给 V1(V4)以导通信号,也可能是二极管 VD1(VD4)续流导通 这要由阻感负载中电流方向来决定。这是因为阻感负载中电流的 方向来决定的。V 相及 W 相的控制方式都相同。电路 波形如图所示。可以得出,的 PWM 波形都只有两种电平, 当臂 1 臂 6 导通时 uUV=Ud,当臂 3 和臂 4 导通时 uUV=Ud,当 臂 1 和臂 3 或臂 4 和臂 6 导通时 uUV=0。因此,逆变器的输出线 电

12、压 PWM 波由 Ud 和 0 三种电平构成。而且负载相电压 PWM 波由(2/3)Ud、(1/3)Ud 和 0 共 5 种电平组成 ,其波形图如图 3.2 所示。图 3.2(2) U 相的控制规律 当 urUuc 时, V1 导通信号, V4 关断信号, 给 给 uUN=Ud/2 当 urU20V 时难 以实现过流及短路保护。 (3) 关断偏压-5 到-15V 目的是出现噪声仍可有效关断,并可减小关断损耗最佳值约为-10V。 (4) IGBT 不适用线性工作,只有极快开关工作时栅极 才可加较低 311V 电压 (5) 饱和压降直接关系到通态损耗及结温大小,希望越 小越好,但价格就要大。 。

13、所以根据 IJBT 的制约因素,主电路的电流电压值及设计 要求,采用的 IJBT 管是 GTl53101。第四章 PWM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PWM 控制方式就是对逆变电路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使 输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而宽度不等的脉冲。按一定的规则对 各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既可改变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也 可改变逆变输出频率。 1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PWM 控制脉冲宽度调制技术,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 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要波形(含形状和幅值) 理论基础: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 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指窄脉冲的面积。这里所说 的效果基本相同,是指环节的

14、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PWM 波形可等效的各种波形,例如:直流斩波电路可以等 效直流波形;PWM 波可以等效正弦波形;还可以等效成其他所 需波形,如等效所需非正弦交流波形等,其基本原理和 SPWM 控制相同,也基于等效面积原理 。 用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脉冲来代替一个正弦半波的方法: 正弦半波 N 等分,可看成 N 个彼此相连的脉冲序列,宽度相 等,但幅值不等;用矩形脉冲代替,等幅,不等宽,中点重 合,面积(冲量)相等。这样就可得到 PWM 波形。由上方法可 知各脉冲的幅值相等, 而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 。 对于正弦波的 负半周,也可用同样的方法得到 PWM 波形。像这种脉冲的宽度 按正弦规律变化而

15、和正弦波等效的 PWM 波形,也称 SPWM 波形。 要改变等效输出正弦波幅值时,只要按照同一比例系数改 变上述各脉冲的宽度即可。 2控制方法 调制信号 ur 为正弦波,载波 uc 在 ur 的正半周为正极性的三 角波,在 ur 的负半周为负极性的三角波。在 ur 和 uc 的交点时刻 控制 IGBT 的通断。在 ur 的半个周期内三角波载波只在正极性或负极性一种极性范围内变化,所得到的 PWM 波形也只在单个 极性范围变化的控制方式称为单极性 PWM 控制方式。和单极性 PWM 控制方式相对应的是双极性控制方式。采用 双极性方式时, 在 ur 的半个周期内,三角波载波不再是单极性的,而是有

16、正有负,所得的 PWM 形也是有正有负。在 ur 的一个周期内,输 出的 PWM 波只有Ud 两种电平,而不像单极性控制时还有零电 平。 仍然在调制信号 ur 和载波信号 uc 的交点时刻控制各开关的 通断。在 ur 的正负半周,对各开关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第五章 第五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源发生器本设计需要三相正弦交流电源发生器,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其电路图如图 5.1 所示,在图 5.1 中,用双联电位器同时改变 R7 和 R12,就可以改变正弦参考信号的频率,从而实现了变频功能。 在本设计中,我用一个三相变频正弦参考信号发生电路代替 了生成SPWM 信号的专用芯片。它是控制电路的核心部分,采

17、用的 是一个特殊结构的 RC 移相正弦波发生器。其中,正弦波振荡的频率由下式确定: f= 3 2 R 7 C1 = 3 2 R12C 3 =20,可以确定参数为:R7=1K, C1=5Uf.所以由 32 R 7 C1 同时通过对其他参数的调整确定正旋波的幅值为 1v。 所以三相正弦参考信号分别表示为:UA = sin(125.6t) UB = sin(125.6t ?120 )R1 250k U1A 1 OUT V2 10k 8 R9 + 3 33k 4 V+ 8 3。UC = sin(125.6t ?240 )。V+0 R3U3 PS2501 3 4R4 10k 1 U2AOUT V2 R1

18、0 R6 10k 10k VR12 1 57k C3 47n 3 U2A 4 20R8D2 R5 421250k 82k 4 R11 R13 82k 10k V1 C4 18p R14 110k30 R210kD1 10k D02BZ2_2 C2 1u R7 3 57k + C1 47n 2D4 D3R16 2 1OUT V+ + U9A 8D02BZ2_2 10k C5 1UOUT4R15U380V+0B 相0C 相0A 相0图 5.1第六章 三角波发生器本设计中需要三角波发生器, 根据要求确定其电路图如图 6.1 所示:1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图 6.1 中所示的三角波发生器电路中,U01

19、左边为同相滞 回比较器 ,右边为积分运 算放大电路。 图中滞回比较器的输出电压 U01=+Uz(或-Uz),它的输入电压 是积分路的输出电压 U0,根据叠加原理,集成运放 A1 同相输出 端的电位 up1=R2 R1 U0 + U 01 (1) R1 + R2 R1 + R2令 up1=un1=0,则阈值电压 +Uz(或-Uz)= +R1 R1 (2) U z( - U z) R2 R2积分电路的输入电压是指会比较器的输出电压 U01, 所以输 出电压的表达式为 U O= 1 U01(t1 - t0) + U0(t0) (3) R 3C式中 U0(t0)为处态时的输出电压。由上式可以得出 UO

20、 是三 角波,幅值为+UT(或- UT);U01 是方波,幅值为+Uz(或-Uz),由于积 分电路引入了深度电压负反馈,所以 在负载电阻相当大的变化范围里,三角波电压几乎不会变. 2参数选择 由三角波的波形可以得出 + UT = 式中 UT=1 T UZ + (-UT) (4) R 3C 2R1 Uz ,经过整理可得到振荡周期 R2 4R1R3C T= (5) R2 R2 振荡频率 f= (6) 4R1R3C 由于要求输出的三角波频率为 10kHZ,所以可以使电路参数取 以下值: R1=10k R2=10K R3=1000k C=25uF。同 时 确 定 其 幅 值 为 2v , 则 采 用

21、的 稳 压 管 是 2v , 且 R3=100K,C1=10uf.第七章 比较电路本设计中需要比较电路, 根据需要, 选用了选用滞回比较器, 因为具有滞回特性,即具有惯性特性,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其 电路图如图 7.1 所示。 如图 7.1 所示,滞回比较器引入了正反馈。 从集成运放输出端的限幅电路可以看出,u0= Uz。集成运放 反相输入端电压 uN=uI,同相输入端电位UiU1A 2 -V+8 MAX407CPA/MXM R 1 R1OUT + V3Uo4R1+Uz(或-Uz)D1 SB10-050图 31 滞滞滞滞电滞0图 7.1 uP=R1 ? UZ R1 + R2 R1 ? UZ R

22、1 + R2图 7.2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令 uN=uP,求出的 ui 就是阀值电压,因此得出 UT= 假设 uI+UT,那 uN 一定大 于 uP,因而 u0=-UZ,所以 uP=-UT 只有当输入电压 uI 减小到-UT 时,再减小一个无穷小量时,输出电压 u0 才会从-UZ 跃变为+UZ, 即,u0 从+UZ 跃变为UT 的阀值电压是不同的电压传输特性如图7.2 所示。从电压传输特性曲线上可以看出,当UTuI+UT 时, 可能 u0 是+UZ,也可能是UZ。如果 uI 是从小于UT 的值逐渐增大到 UTuI+UT,那么 u0 应为+UZ;如果 uI 是从大于+UT 的值逐渐 减小到UTuI

23、+UT,那么 u0 应为UT;曲线具有方向性。 实际上由于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增益不是无穷大, 只有当它的差模 输入电压足够大时, 输入电压 u0 才为 UZ。u0 再从+UZ 变为UZ 或从 UZ 变为+UZ 的过程中,随着 uI 的变 化,将经过线性区,并需要一定的时 间。滞回比较器中引入了正反馈,加 快了 u0 的转换速度。 为使滞回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向左或向右平移,需将 两个阈值电压叠加两个相同的正电压或负电压。 把电阻 R1 的接地 端接参考电压 UREF,可达到此目的,图中有同相输入端的电位R2 R1 ? UREF ? UZ R1 + R 2 R1 + R2 令 uN=uP ,

24、 求出的 uI 就是阈值电压,因此得出uP=UT1=R2 R1 ? UREF ? UZ R1 + R 2 R1 + R2 R2 R1 UT2= ? UREF+ ? UZ R1 + R 2 R1 + R 2两式中第一项是曲线在横轴左移或右移的距离, 改变 UREF 极性 即可改变曲线平移的方向。若是电压传输特性曲线上、下平移, 则应改变稳压管的稳定电压。第八章 第八章 死区生成电路为了防止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主电路中的上下臂直通而造成 短路,留一小段上下臂都施加关断信号的死区时间,所以引入了 死区生成电路,其电路图如图 8.1 所示:图 8.1其工作原理如下: 本设计的 H 桥功率集成电路的工作电

25、压高达 35V,而且其峰 值电流可达到 A。如果 H 桥同臂高低端两个 DMOS 功率器件发 生直通,则流过器件的电流将会非常大,很易使器件烧毁。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工作过程中同臂高低端两个功率器件发生直 通。在电路的操作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会造成功率器件的直 通: (1)输入的高、低端两路驱动信号相位不匹配,有同时为高电 平的部分, 造成被驱动的高端和低端两个功率管在这段时间内同时开启; (2)功率器件的关断时间过长,使得高端和低端两个功率器件 中,一个器件还未完全关闭,另一个件就已经开启。因此,电路 中首先要消除高低压端两路信号为高电平的部分,其次要在两路 信号间产生一个死区时间,

26、以保证高端和低端两个功率器件在一 个完全关闭后,另一个才开启。 我采用了高低端驱动信号死区产生电路(Dead time)来实现这一功能。 电路的主体部分是采用的 RC 延迟结构, 如图 3-25 所 示。 其仿真结果如图 3-26 所示,同臂高低端功率器件开关延 实现死区产生时间(Dead time) ,的功能。从迟时间为 0.7us。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啵 ad Ti。l=t3t1,tD。adTi。正叫 1+12 共 同组成了控制高低端。根据电容充放电特性1 t RCUc = eUcmax=5V不妨令 t=7us,则两边同时取对数 ln5=因此 RC=4.3 10 s-61 7 10 ?6 R

27、C所以可以取 C=104pF , R=41.3K第九章 驱动电路由于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中采用的 IJBT 管, 它在使用的 时候需要驱动电路,才能使 IGBT 管子正常地开通和关断。 IGBT 的驱动电路必须具备 2 个功能:一是实现控制电路与 被驱动 IGBT 栅极的电隔离; 二是提供合适的栅极驱动脉冲。实 现电隔离可采用脉冲变压器、微分变压器及光电耦合器。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芯片 M57962L 及其附件组成的驱动电 路,其电路图如图 9.1 所示:+5V 4 TLP521-1 1 2 OCI 3 OVCU VI M57962L VR1 100uF/50V Vout Vcc C1 1n

28、 30V + C1 1n Vee 18V E1 C1 1n GND1 25 12V 1k C1 1n +9V Vin MC7809T +24V-1 + G1 10k 5V MUR4100E C10SPWM1VinGND图 9.1参考文献【1】 一种新颖的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张卫平,陈云鹏 ,刘 元超, 北方工业大学绿色电源实验室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 电容滤波电路的特点;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教 学研究中心远程教育课题组。 【3】 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黄俊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 【4】 模拟电子技术;华成英,童诗白主编;清华大学电子教研 组编

29、.,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数字电子技术;阎石,清华大学电子教研组,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设计的心得 课程设计的心得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得体会们通过这个方案包括设计了一 套电路原理和连接图,和器件上的选择。 我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 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 个元件的功能, 而且考试内容有限, 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 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 多的认识。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 那些问题就迎刃而

30、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器 件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 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 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测试 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经过一个星期的实习, 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 在此期间我 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 水背后的复杂心情, 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生活就是这样, 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 话题。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 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电子设计为我们的社会付出。我

31、想说,设 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 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 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 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 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实 很累, 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 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正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们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我 们应该做的一切,这有什么不好?我们不断的反问自己。也许有 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设计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 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社会需要我们,

32、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 于是我们决定沿着自己的路,执着的走下去。 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 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习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 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 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 保证。而这次实习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挫折 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实习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 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

33、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 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 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 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 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 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 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专业知 识问题,最后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老 师的身上我们学也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在次我们表示感谢! 同时, 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 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 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 项目。在此,感谢许老师的细心指导,也同样谢谢其他各组同学 的无私帮助!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