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80090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目 录前 言 .1一、 “十一五”发展回顾 .1(一)行业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1(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 .2(三)技术业务创新全面展开 .3(四)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4(五)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4二、 “十二五”通信业面临的新形势 .6(一)信息产业成为新时期全球战略制高点,要求通信业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6(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通信业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6(三)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求通信业加快融合创新步伐 7(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通信业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 7(五)信息网络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界,要求通信业

2、强化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 .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10(三)发展目标 .10四、发展重点 13(一)加快信息网络演进升级 .132(二)统筹信息网络整体布局 .15(三)全面深化信息服务应用 .16(四)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态 .17(五)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 .19(六)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展开 .20(七)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 .21(八)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22(九)推进信息网络绿色发展 .24(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5五、政策保障措施 25(一)加强战略规划指导 .25(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26(三)加大财税金融支

3、持 .26(四)完善普遍服务机制 .27(五)强化电信资源管理 .27(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28(七)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28(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9六、规划实施 29子规划 1: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 30子规划 2:国际通信“十二五”发展规划 48子规划 3:电信网码号和互联网域名、IP 地址资源“十二五”规划 5831前 言通信业是构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通信业具有技术起点高、产业链长、渗透性强、引导效果明显等特点,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4、要力量。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通信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本 规划是指导通信业未来五年发展、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 时 期,我国通信 业在党中央、国 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 服务经济 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的理念,积极开展 3G 网络建设及业务应用,大力推进 TD-SCDMA 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通信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强化市场监管,行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有序发展。(一)行业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1“十

5、一五” 规划目 标超额完成。2010 年, 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0303 亿元,其中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规模达到 9079 亿元;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1.53 亿户,普及率为 86.5 部/百人;互联网网民2达到 4.57 亿人,普及率为 34.3。继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后,互联网网民和宽带接入用户于 2008 年跃升全球首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基础电信企业非话音收入所占比重达到 42.9%。2.网络基础设施竞争力总体跃升。覆盖全国、连接世界、技术先进、全球最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基础电信企业光缆线路长度达到 996.2 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 1.88 亿个,国际通信业务

6、出口总带宽达到 1.6Tbps,拥有 7 条登陆海缆、20 条陆缆。3G 网络建设全面展开,累计建成基站 62 万个。专用通信网络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保障了重点行业的生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1.持续促进经济增长。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2%,累计 投资 1.44 万亿元,有效带动了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的服务作用明显。通信业直接就业人员超过 200 万人,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其中,3G 网络建设直接投资 2672 亿元,带动 GDP 增长 4145 亿元,创造就业岗位 212 万个。2.新兴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创新不

7、断出现,网络承载的新型服务业态规模发展,互联网服务和电子商务等成为“ 十一五” 期 间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 领域。2010 年,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 2000 亿元,形成了一批初具国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市值排名进入全球前列;电子商务交易3总额超过 4 万亿元,2007 年至 2010 年间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速是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的 5.7 倍。3.全面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电信业务种类日益丰富,用户权益保护日趋完善,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资费综合价格水平累计下降 41.9%。“村村通电话 ”工程取得明显 成效,实现 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 的乡镇通互联网,99%的乡

8、镇和 80%的行政村基本具备宽带接入能力以及 94%的 20 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普及延伸,有力推动了电子政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一五” 期间,单 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从 68.5 千克标准煤/万元降低到 51.4 千克标准煤/万元,累计降低 24.9%。通过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国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促进全社会能源消耗大幅降低,通信业带给全社会的能源节约量是其自身能源消耗量的 5 倍以上。自 2008 年起积极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累计节约投资超过 200 亿元,节约土地超过4200 亩,节约钢材超过 78

9、 万吨。(三)技术业务创新全面展开1.网络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全球最大 IP 软交换网,形成多路由冗余和多环网保护的高速、高可靠国家骨干传输网,接入网络光纤化稳步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建成全球最大的 IPv6 示范网络。3G 网 络实现规模商用。42.互联网应用不断创新。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业务、新形态不断涌现,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交流沟通、网络娱乐等互联网应用迅速扩展,微博客、团购等互联网新应用初具规模。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手机网民达到 3.03 亿人,手机即时通信、手机新闻和手机搜索使用率分别达到 67.7%、59.9%和 56.6%。3.TD-SCDMA 产

10、业化取得新进展。TD-SCDMA 成功实现规模商用,用户规模达到 2070 万户,业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TD-LTE 增强型技术成为 4G 国际候选标准。(四)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1.全业务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电信企业完成新一轮重组,重组后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获得 3G 牌照,初步形成了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全业务运营和两万余家增值电信企业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2.适应新形势的行业监管效果逐步显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完成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产业融合创新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加大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互联互通、市场和服务、通信建设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探索并逐

11、步完善行业监管体系。(五)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1.在抗击特大自然灾害和重大活动保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树地震5中确保了重要通信的畅通,为抢险和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09 年国庆 60 周年、2010 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残运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2.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法规标准制订工作深入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信息安全监管、网络安全防护、应急管理和行业自律等工作持续有效推进,网络环境和网络秩序

12、明显改善,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3.通信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良好。健全完善了通信业安全生产的监管政策措施和法规制度,强化了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安全生产保障设施和教育培训投入不断加大。在我国通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显。一是通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需进一步增强,服务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通信业发展结构性矛盾较突出,行业战略转型有待深化。三是通信服务的城乡差距明显,信息基础设施竞争力有待增强。四是引导新兴网络经济发展的管理政策缺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五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深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应急通

13、信保障体系尚需完善。六是通信监管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强化,监管技术手段和装备水平有待提高。6二、“十二五”通信业面临的新形势(一)信息产业成为新时期全球战略制高点,要求通信业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世界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刻变革,各国深刻认识到重大经济危机可能伴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调整,高度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孕育的重大突破。部分国家和地区纷纷颁布宽带发展战略或计划,通过政府战略指引、政策激励甚至直接资金投入等超常规举措,不断加强国家部署,以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契机,带动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抢占新时期经济、科技制高点。“十二五” 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亟需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加快构建光纤宽

14、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等关键基础设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创造能力提高提供崭新的平台,推动经济发展形态和人民生活方式革命性改变,提升国家长期综合竞争力。(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通信业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通信业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载体。“十二五” 期间,我国将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工业化、信息化、7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及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要求通信业全面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通信业要加快信

15、息通信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推动精益生产、精准管理、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服务业深度结合,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壮大数字内容产业;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网络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应用,创造培育新业态。(三)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求通信业加快融合创新步伐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孕育着集成性、综合性、群体性突破,加速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二五” 期间,我国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

16、家。随着数字化、宽带化、移动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与创新,通信业发展面临重构、开放、竞争、协作的新环境。通信业要着力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加强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加快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融合业务,开拓新兴服务消费领域;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行业资源重组,促进形成产业间融合发展和互动发展新格局。(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通信业深化信息通信普8遍服务我国已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的重

17、要措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 期 间,我国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信业要提高社会公益机构的网络覆盖水平,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应用,助力构建综合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要加快改善农村地区的通信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完善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覆盖以及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工作,深度开发和应用各类涉农信息资源,不断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五)信息网络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界,要求通信业强化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全球信息

18、化持续发展,网络空间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新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影响到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稳定和军事安全。一方面,信息网络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更加显著,网络安全威胁,特别是网络攻击、病毒传播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平稳运行9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二五” 时期,面 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通信业要加强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水平,增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抗风险能力,维护通信网络与信息安

19、全,提升国家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高应急通信的管理和保障水平,服务社会和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加快通信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实施“宽带中国” 战略,坚持把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坚持把技术业务融合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坚持把深化普及应用作为转型升级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网络服务能力提升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深化电信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坚持把提升通信业本质安全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

20、重要保障,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实现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为信息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0“宽带中国 ”战略是统领 下一代国家信息基 础设施发展的国家战略。一是统筹信息网络发展布局和演进升级,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二是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推广和融合创新,提升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三是加快宽带网络和信息服务普及延伸和普惠民生,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部署。要统筹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研发、试商用和规模推广,协调和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

21、加快推进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坚持创新引领。要加快技术、业务、机制和模式创新,努力攻克网络和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应用和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坚持服务民生。要以人为本,切实贯彻便民、惠民、富民的根本宗旨,提升网络覆盖能力和服务水平,丰富信息服务应用,夯实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网络基础,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延伸,推动信息通信服务均等化。坚持安全可靠。要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和产品建设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关键资源、基础网络核心系统的掌控能力和防御能力,切实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11(三)发展目标到“ 十二五” 期末,通 过实施“宽带中国

22、”战略,初步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信息服务普惠全民”,新兴信息服务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信业在全面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1.行业规模发展壮大。到 2015 年,电信业务收入超过 1.5 万亿元,其中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超过 1.1 万亿元。建立创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规模超过 2 万亿元,带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实现智能终端产业全面升级。2.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光纤接入网络覆盖商务楼宇及新建小区,城市

23、新建住宅光纤入户率达到 60以上,城市和农村互联网接入带宽能力基本达到 20Mbps 和 4Mbps 以上,部分发达城市接入带宽能力达到 100Mbps,用户实际使用带宽水平显著提升。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实现无线宽带数据业务热点区域连续覆盖,LTE 商用。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干线传输网络基本建成。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商用部署,骨干网和国内访问流量排名前 1000 位的商业网站系统支持 IPv6。国际业务出口 总带宽达到 8Tbps,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信息通信国际标准12制订方面的影响力明显增强。3.新兴业态迅速崛起。互联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全面深化应用。移动

24、互联网技术业务体系创新取得突破。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实现云计算中心、绿色数据中心、CDN等新型应用平台统筹布局。物联网在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先导性示范应用。三网融合在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4.信息服务普惠民生。电话用户总数超过 14 亿户,电话普及率超过 100 部/百人 ,其中移动电话超过 12 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 85 部/百人;互联 网网民超过 8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7%。(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 2.5 亿户 1,光纤入户用户超过 4000 万户;3G 用户超过 4.5 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超过 36%;已通电的 20

25、户以上自然村基本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 95%,为医疗、教育等公益机构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条件。5.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电信服务质量整体水平有效提高,进一步实现服务规范化、种类多样化、消费透明化,电信资费水平稳步下降,电信用户满意度逐步提高。基本建立涵盖各类电信业务的、相对完善的电信服务质量保障体系。6.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新技术全面应用,1 暂不包括有线电视等手段的宽带接入方式。132015 年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 2010 年下降 10%,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 PUE 值达到 1.5 以下。信息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对全社会节能减排的贡献进一步加大。电

26、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在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重复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7.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网络和关键应用基本实现安全可靠,安全防护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通信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可信、健康有序。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和公众通信网络抗毁能力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8.发展环境日趋优化。通信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完善,监管政策和程序更加公开透明。电信市场进一步开放,上下游产业链和谐发展。四、发展重点“十二五” 时 期是我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7、的关 键时期,也是为构建信息社会、建设工业强国、统筹推进城镇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通信业要牢牢把握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应用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推动产业升级和迈向信息社会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实施“宽带中国” 战略,推动通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Comment WHM1: Comment WHM2: Comment WHM3: 14(一)加快信息网络演进升级加速推进信息网络宽带化进程。全面构建面向应用、普遍覆盖、绿色高效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以光纤宽带为重点,推进光纤宽带网示范工作,加快信息网络的宽带化升级,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适度超前建设光

28、传输网络,干线层面引入超长距离、超大容量光传输设备。根据 IPTV、互联网视频等业务的发展需要,合理延伸波分系统的使用范围,引入大容量、高性能路由器和高速链路。满足各种业务的承载需求,在城域网的汇聚层、接入层加快部署多业务接入服务设备。加快传输网络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网络管理能力,实现灵活的资源配置、调度。进一步完善适应重点行业发展需要的专用通信网络。统筹推进移动通信发展。统筹 2G/3G/WLAN/LTE等协调发展,加快 3G网络建设, 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实现 LTE商用。加强频谱资源优化配置,加快部署 LTE增强型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

29、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大 TD-LTE研发 及产业化发展力度,推进TD-LTE增 强型技术 成为国际标准。积 极有序推进宽带无线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构建高速网络、业务平台、智能终端有机结合的业务创新体系,努力突破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等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优化互联网国内架构和基础15设施布局,提高互联互通质量。积极推进 IPv6 商用网络部署,明确向 IPv6 演进时间 表。加快骨干网、城域网、IDC 、支撑系统的IPv6 升级 改造,提升网 络功能和性能,支持重点网络、网站、域名服务器改造。加快网络新型架构及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标准化建设,适

30、时开展网络试点示范。构建安全可靠的下一代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 IPv6 地址规划研究。构建研发、生产、运营及应用的创新链条,形成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前沿格局。专栏 1:宽带网络覆盖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基本实现对政府、学校、 图书馆、医疗卫生、社区中心等公益机构的覆盖。城市推进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地区将光纤延伸至具备道路、电力等基本条件的乡镇、行政村。在新建城市住宅小区,以 FTTH 方式实现对居民家庭的宽带网络覆盖。在已建住宅小区,加快实施“ 光进铜退”的宽带网络改造。实现光纤到商业楼宇、到办公室的宽带网络覆盖。扩大 3G 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快向具 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

31、延伸,加强对重要交通沿线、公共 场所等区域的覆盖。 以室内覆盖为主、室外覆盖为辅建设 WLAN 网络,实现 WLAN 热点区域覆盖。加快构建宽带卫星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对偏远地区的覆盖。组织实施 LTE 新一代移动 通信试点示范工程,开展 LTE 规模技术试验,推动 LTE商用发展。专栏 2:下一代互联网工程制定下一代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推动我国互联网向下一代互联网平滑演进。开展基于 IPv6 的下一代互联网商用规模部署,在东部地区、中西部中心城市以及部分行业率先建成 IPv6 商用网络。加快公众骨干网、城域网、IDC、支撑系统等 IPv6 升 级改造。加快公众移动、有线、无线宽带接入网规模部署

32、及 IPv6 升级改造。升级扩容 CNGI 示范网络骨干网、驻地网和支撑系统。推动政府、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网站系统及商用网站系统 IPv6 升级改造。开展基于 IPv6 的下一代互联网新型业务研发、 现网试验和在线应用,支持现有业务向 IPv6 演进,重点推进在教育、医疗、交通、铁路、水利、环保、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的行业应用。16(二)统筹信息网络整体布局统筹部署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互联网国家顶层网络架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层次结构。推动我国互联网国际互联架构优化,提升国际互联层次和流量转接水平。加强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发展指导,强化互联网域名、IP 地址等业务资 源管理,引导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合理

33、部署。综合考虑能源供给、地域环境、网络支撑、人才储备、安全保障等因素,合理布局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CDN 等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优化传输网络资源部署。完善、优化干线光缆传输网络,丰富干线光缆路由,增加西部地区光缆路由密度,推进光缆网向格状网演进。重要干线路由增加卫星备份电路。综合考虑互联网、移动网的传输承载需求,完善城域传送网络和接入网络。加快建设西部地区的光纤接入网络。强化与台港澳地区跨境网络建设与管理。完善国际通信网络布局。建设与宽带发展相适应的国际通信网络,优化国际路由方向,丰富到亚太、北美、欧洲的国际路由,积极获取到非洲和南美等方向的海缆系统容量。完善跨境陆地光缆,实现与有条件的周边

34、国家互连。完善国际通信网的国内布局,合理设置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以及海、陆光缆路由和登陆站,适时在西部地区增设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优化出入口布局,适度均衡国际通信业务分布。加快部署海外 POP 点和国际数据中心,延伸国际通信网络。17(三)全面深化信息服务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积极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流程和企业组织模式深度融合,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面向工、农业生产和商贸流通等重点行业和企业,以及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打造网络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集成化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和培育互联网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业务发展。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经济

35、实用、安全免维护的“一站式 ”企业 信息化解决方案等服 务。发展民生性信息服务。大力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发展民生性信息服务。助力打造宽带教育网络和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远程教育和网络化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助力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与系统建设,推进医疗保健服务的信息化,推进网上远程医疗,拓展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数字家庭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备行政管理、信息采集发布、便民利民服务等功能的社区综合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助力政府管理水平提升。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支撑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综合利用电信网、互联网等,不断丰富电子

36、政务公共服务手段,支撑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统一应急信息网络系统与管理平台及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18共安全能力。(四)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态积极发展云计算服务。统筹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共享共建云计算基础设施。积极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促进形成云计算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率先利用云计算改造内部信息化流程和 IT 基础设施。支持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展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试点示范和优先应用。繁荣移动互联网产业。突破移动智能终端和应用平台等关键环节,打造基础设施-应用平台-智能终端的价

37、值链生态体系,满足用户的多种移动应用模式需求,推进新型信息服务。积极推动跨界融合,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等跨行业业务。加快网络文化创意和数字内容应用的创新,大力发展手机视频、手机阅读、手机动漫及网络音乐等数字文化业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等关联系统的集成和升级。支持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创新和应用示范,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深化电子商务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重点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专栏 3:云计算工程组织制定云计算标准,突破计算、存 储等核心技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技术体系。推动传统

38、互联网数据中心向云计算服务基础设施转型,建设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等政19策要求的绿色大型 IDC。组织云计算服务示范,加快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工 业设计、移动支付等重点领域和教育、医 疗、交通等公共服 务领 域推广应用。打造云计算产业链,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系 统集成、服务运营、硬件产品制造、软件服务、基 础技术研发等产业 体系。(五)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多种信息通信技术,扩大自然村通电话的覆盖范围,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率先实现“宽带进 村” ,逐步解决山区和其他边远地区的宽带网络覆盖问题。拓展普遍服务范围。深化普遍服务

39、内涵,在原有“村村 2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基 础上,将自然村通电话 、行政村通宽带、农村信息服务等纳入普遍服务范围。优先解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边区和欠发达地区等特殊区域及学校、医院等公益机构的宽带网络覆盖问题。建立普遍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国家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普遍服务投资机制和以普遍服务基金为核心的补偿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支持各类企业加大投入,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机制。专栏 4:宽带“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加快光纤接入和宽带无线建设进程,完善配套设施, 实现光纤到乡镇

40、,宽带基本覆盖行政村。2 村村通电话指行政村通电话。20全面开展“信息下 乡” 活动 ,基本建成“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乡一库、一村一品”的“四个一”信息服务体系。结合“家电下乡” 、“电脑下乡” ,促进信息终端进村入户。打造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村社会保障等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涉 农信息内容开发,推进信息通信技 术在农业生产经营、 农 民教育培训、 农村管理和服务、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应用。(六)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展开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积极推动落实国务院三网融合有关要求,向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颁发相应的业务经营许可。组织对试点地区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估,重点评估试点业务种类、运营

41、方式、配套措施等实施情况。根据试点情况,在总结评估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提升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完善相关工程标准和规范,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网络综合效益。大力发展融合业务。加大应用资源开发、业务创新和市场推广,大力发展 IPTV、手机 电视、互联网视频、互联网宽带接入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鼓励探索各种合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各方在媒体、网络、平台技术、客户、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营造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完善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三网融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完善三

42、网融合标准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核心产品和应用服务的集成创新。21专栏 5:三网融合工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产业链体系,构建适 应三网融合的发展环境。 统筹促进三网融合相关政策,推动建立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 转协调、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空间及地面资源,统筹协调电信网、互 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规划、建 设,实现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引导 IPTV、手机 电视等融合业务的发展。在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三网融合试点,并按总体部署逐步推广。鼓励电信、广电等不同领域企业探索合作、合 资、联 盟等发展模式。加强三网融合

43、技术和业务应用创新实验,提升商用网络规模。(七)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加强物联网研发和标准化。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着力突破传感器网络等关键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鼓励物联网产业联盟发展,建立物联网标准化协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物联网技术标准制订,逐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传感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提升物联网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共性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信息共享、投融资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物联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推广应用中心等公共支撑机构。加快整合各区域、各行业现有平台资源,

44、引导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源投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经济运行中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大力发展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大力发展面向社会管理和民22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和典型推广,积极探索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应用与产业协调发展,形成重点覆盖、逐步渗透、全面推进的格局。专栏 6: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围绕经济运行组织开展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 环保等重点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围绕基础设施组织开展智能交通、智能电力、重大基础设施保障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

45、。围绕公共管理组织开展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等关键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加快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各地区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以及跨区域业务试验及推广。(八)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跨网络、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动支撑机制。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通信工作的领导,强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建立高效有力的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并完善政府、企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应急通信投资机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延伸和拓展现有系统业务能力,

46、提高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通信网络安全监管和基础资源管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强化责任落实,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落实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加强域名系统安全管理,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安全可靠能力。开展国际和区域23网络与信息安全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工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通信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推进全国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升级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完善 VSAT 等 应急通信专网,支持安全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加强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储备,形成先进、合理、更新持续的应急通信装备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通信综合支撑体系

47、。在网络规划建设中突出应急要求,强化传输线路多路由、重要节点互相备份等建设原则,支持企业容灾中心建设,加快部署高抗灾网络设施,强化公众通信网的优先服务能力。专栏 7:网络与信息安全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延伸和拓展现有系统的业务能力。建设和部署国家网络安全监控平台,全面提高我国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国家网 络空间安全。建设国内、国际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平台,完善国家通信网互联互通监测系统, 实现通信网络运行的信息处理和资源的紧急调度。紧密跟踪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应对 3G、IPv6 等新技术新业务新应用带来的挑战,加 强安全保障技术

48、 研发,基本 实现技术手段建 设与网络发展“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专栏 8: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升级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扩建国家和重点地区应急通信指挥中心基础设施。统筹卫星资源,改造扩容全国公用应急宽带 VSAT 网,支持安全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推动和支持各 级地方政府配备短波通信设备。建设超级基站、容灾中心等抗灾设施,改造公用通信网使其具备应急优先服务能力,提升公用通信网应急支撑能力。建设应急通信物资储备体系,在重点地区和城市建设国家应急通信物资储备中心,建成国家应急通信技术信息支撑基地。24实施应急通信领域新技术引入示范工程。实施应急通信装备更新工程,推进应急

49、通信指挥装备、通信装备、电源装备、单兵平台和后勤保障等其他 专业装备的完善更新。(九)推进信息网络绿色发展发挥优势带动全社会节能。紧密结合经济社会需求,加快开发有助于节能减排的信息服务应用,重点加大移动办公、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力度。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传统产业节能改造中的应用,协助政府、企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实现节能减排。推动产业链各环节节能降耗。在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环节,全面推进节能、节地、节材、废弃物回收及环境保护工作。鼓励电信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和产品,推进通信网络结构性和系统级的节能创新。加快传统交换设备和高耗能设备的升级改造和已建业务平台、机房、空调等设施的节能改造,积极推动老旧设备退网。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取代传统能源,提高新能源占比。加强能耗统计分析,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工作。推进绿色 IDC 和绿色基站建设。引导新建的大型 IDC 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绿色 IDC 标准体系,引导企业降低运营能耗。鼓励采用虚拟化、海量数据存储等云计算技术建设绿色 IDC。推动采用精确送风、热源快速冷却等措施,优化 IDC 机房的冷热气流布局。推进分布式基站、软件无线电节能基站建设,采用智能调整等手段降低设备能耗。推广以自然冷/热源和蓄电池温控为基础的空调升温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