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的探讨.docx

上传人:西米老师 文档编号:2275077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的探讨 论文导读:建筑工程的检测技术不等于普通的建筑材料检测,工程检测旨在评价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直到 1976 年,发布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2176),与当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规范相配套,属于验收检验标准。这些试验为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注入活力.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布了一些标准。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技术,质量,发展建筑工程的检测技术不等于普通的建筑材料检测, 工程检测旨在评价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1.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我国的工程检测技术方面基本是空白,这是因为 20 世级 70 年代前我

2、国在工程检测技术上还没有一本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可依。直到 1976 年,发布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2176),与当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规范相配套,属于验收检验标准。其中结构性能检测,项目齐全,概念较明确。至今,除因设计方法变迁而引入一些新的内涵外,其基本方法和原则在工程检测中仍在袭用。就具体工程检测而言,几乎没有非破损和微破损检测方法的标准。一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试用、研究了一些国外的方法,如回弹、拉拔等方法,但仍未上升到标准高度。当时的回弹法只限于遵照厂家说明书操作,系统试验量少, 操作不规范, 设备无检定,实际准确度很差。80 年代以后,由于我国建筑设计方法

3、由原来的极限状态定值法改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同时又完善、增加了设计内容,新规范编制过程中新列很多课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试验。这些试验为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注入活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布了一些标准。如指令性标准TJ321-1996,JG23-2001,GBJ129-90 等;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标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94)等,还有一些标准将

4、陆续出台。这些标志着我国工程检测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无疑也将推动我国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工程检测的目的在于为工程处理提供可靠根据, 在大量工程处理实践中感到,现有的检测技术尚未完善,一些未系统研究,未立法的领域急需解决, 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诸如:一些检测方法中设备及使用无标准, 很难保证检测结果是可信的。如钻芯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其取芯钻机没有规定标准, 把原来适用于结构开洞的工具直接用于强度检测, 芯样制作设备也无标准,应该说是粗糙的。其同心度、振动情况对芯佯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对低强度混凝土其影响是显著的.不能忽视。其他方法也有类似情况。有的设备都不是正规厂家生

5、产。从设备、人员、技术管理看,只有回弹法较完整, 但也存在着一定缺陷, 很容易导致误判。检测技术中抽样与评定两部分研究较少,不完整,缺乏理论。检测结果的定义不明确.实际导致工程处理的随意性。比如,我们现在所用的方法检测出来的混凝土强度是什么强度?怎样使用给出的强度进行结构计算? 这些都不十分明确,任技术人员在工程处理中自己看着办。有的按标准值用.有的按设计值用,有的在此值周围套用相近的强度等级,然后用设计规范选用相应计算指标等等不一,当然其结果不会相同。而在关键时刻可导致工程处理方案可行乃至报废截然不同的后果。当前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如电、磁、声、射线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应首先大力发展非破损检测

6、。一些特殊的工程检测技术急待研究并尽快上升为标准。如遭受火灾建筑物的检测与评定,从工作框图、各部分测试内容方法到评定方法都应具体规定, 不能轻易拆掉, 浪费国家资产. 也不能随便简单处理继续使用,对人民生命财产不负责任。再如建筑物、构件的老化程度检测也应提到日程,否则对重大结构建筑及年久建筑的处理, 在现规范规定的可靠度概念下就无法真正满足要求。比如像三峡这样极为重要的工程,用什么方法检测出某一指标,确认其可以在多少年之内原设计的可靠度不会降低。再如,对一个重要的旧建筑物进行改、扩建,怎样恰当评价原结构的老化程度,从而确定在现规范规定的设计基准期 5O 年内的可靠度水平。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需延

7、伸或增加现有的检测手段,比如, 过去我国建筑混凝土在设计规范中只应用到 C60 等级, 一些检测研究成果只做到 50MPa 水平,而现在 C60 昆凝土在高层建筑中已有相当的应用量,C80 混凝土也正在试应用,因此,对高强混凝土相应的工程检测技术就必须跟上,给出对应的方法。又如,回弹法是在工程检测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但它在混凝土使用龄期和强度范围上都有缺撼。再如,建筑幕墙、建筑采光、照明、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检测技术还是空白或萌芽状态,等等。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需要现场使用方便,灵活的设备、仪器并附以计算机处理。这样可以加大样本数量, 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在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8、。要真正做技术换代。就目前看,我国现有的检测设备、仪器与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使用单位直接从国外购置有诸多不便,从发展角度看, 由专业部们引进并国产化是利国利民的。2.建筑工程常用的检测方法2.1 非破损检测通过间接物理量的量测来推定所需要的参数指标。如用声速波速量测、表面硬度量测、红外线像的量测来推定混凝土现有强度; 用磁效应来反映钢筋位置、直径等等。这种用间接相关物理量通过统计分析来检测所需参数指标的做法不伤害原结构,实施方便, 样本可能大些, 有相当的精度, 称非破损检测。如: 超声法、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反射波法、同位素法、红外线法、雷达法、桩基动测等等。2.2 微破损检测在被检

9、测的母体上取样或对母体进行微量破损后进行检测,这种方法较非破损直观些, 但检测对母体有一定损伤, 测试的子样不宜太多, 对批量总体而言评定的准确性不一定高于非破损检测,往往对单个构件或指定部位评定较有效。如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的现有强度,拉拔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等等。2.3 破损检测和构性试验在建筑物上的原位或取下来进行性能试验, 可以进行破坏性试验,也可以做到某一程度的试验。这种试验结果往往得出最后的综合性能,当然也可通过综合性能试验计算出主要参数指标。试验方法及仪器选择基本与试验室相同。在现场试验或对于大型结构、构件的构性试验往往只做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荷载组合。3.结语工程检测是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现有的水平远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需要更快的速度发展。做好工程检测工作应具备设计、施工和检测技术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建设时期, 为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同行当需共同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1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编.绿色建筑M.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3王寿华等著.建筑施工手册 .4.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