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考地理一轮优练题2含解析湘教版.doc

上传人:马心欣 文档编号:22749037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一轮优练题2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优练题2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优练题2含解析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优练题(2)李仕才一、选择题(一)2016年12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APP,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装57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据此完成12题。1河道水质APP的推出主要是为了()A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B加强公众参与C追求舒适优美环境 D转变发展模式2通过实时监控可以找到河道污染物的排放企业,并对该企业作出相应处理。寻找污染物排放企业的过程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AGIS和APP BGPS和RSCRS和GIS DGPS和数字地球解析:1.B2.C第1题,由材料信息

2、可知,河道水质APP的推出,初步解决了“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第2题,RS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GIS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处理,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由计算机管理。通过实时监控获取河道污染物要利用RS,找到河道污染物的排放企业要利用GIS。(二)(2018钦州模拟)读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北京旭日东升B多伦多(43N,79W)夕阳西下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2a、b、c、d四点比较()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B这一天b点比

3、a点晚见日出C这一天白昼最长的是b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解析:1.C2、D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5S,60W),此时北京时间约为0时,不可能日出;多伦多市位于(43N,79W),大约为11时,显然不可能已日落;南极长城考察站位于(60S,59W),接近正午,也位于昼半球;布宜诺斯艾利斯大致位于(33S,60W),正值正午12时,所以正艳阳高照。故选C。第2题,四地地理坐标分别为a(45N,60W)、b(15N,60W)、c(45S,60W)、d(75S,60W)。由此可知a、c两地纬度数相同,故自转线速度相同;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且b点在a点正南方,故b点比a点早见到日出

4、;白昼最长的是d;而四地中b地纬度最低,故昼夜长短变幅也最小。故选D。(三)下表是我国北方几个城市气温日较差平均状况。读表回答12题。青岛济南开封西安太原兰州日温差15 的日数0.474.671.891.1156.8174.0最大日温差/16.326.025.228.129.230.21.表中数据说明北方地区( )A受海洋影响较大B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C大陆性较强D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全国最大2西安与太原相比,日温差15 的日数相差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高度的变化 B纬度高低C离海远近 D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解析:1.C2.D第1题,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最大日温差都比较大,说明大陆性较强。故选

5、C。第2题,西安与太原的地理位置相近,太阳高度、纬度高低、离海远近都差不多,故两地日温差15 日数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故选D。(四)(2018合肥模拟)我国L县县城东西长约8 km,南北最宽处500 m,最窄处不足100 m。读L县城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图,完成12题。1该县城区形态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因为()A山脊地带,地形较平坦B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C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D地势低平,交通较便利2对图中城区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暴雨 B泥石流C滑坡 D洪涝解析:1.A2.C第1题,注意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城市沿山脊分布,此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第2题,L县城区位于山脊

6、地带,滑坡造成的威胁最大。(五)(2018湖北新联考模拟)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13题。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2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解析:1.B2.A3.C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

7、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丁地的人口净迁移率在0附近,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错误。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第2题,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A正确。第3题,乙表示广东省。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5年以后,进行产业

8、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正确。(六)(2018齐鲁名校联考)“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13题。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捕鱼的渔船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

9、加坡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南方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气候寒冷,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沙漠广布,气候恶劣ABC D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完善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ABCD解析:1.B2.C3.A第1题,中国古代

10、商船为实现顺风顺水航行,一般选择冬季从南方沿海出发,夏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夏季索马里附近海域由于吹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索马里寒流),鱼类饵料丰富,是捕鱼的好时机;从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新加坡正午日影朝北;加尔各答并不盛产棉花。第2题,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经过中亚地区,铁路沿线没有冻土分布。第3题,“一带一路”主要发展的是铁路和港口交通系统,错;欧洲国家没有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错。(七)(2018济南调研)读台湾地区2004年的水量收支平衡示意图和台湾岛水系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和

11、蒸腾 B水汽输送C下渗 D水汽凝结2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是()水污染严重降水集中河道落差大,水流急水资源浪费严重ABCD解析:1.A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后分为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和甲环节,降水后的水要么形成径流,要么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因此甲环节为蒸发和蒸腾环节。第2题,由台湾岛水系分布图可知,台湾中部为山地,河流短小急促,不利于水资源收集;台湾岛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八)(2018济宁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

12、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完成12题。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C提高地表温度 D增大昼夜温差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增加地表植被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温度防止果树烂根A BC D解析:1.C2.B第1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第2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则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则错误。故B正确。二、非选择题(2018南通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晴隆县是贵州典型的石漠

13、化地区,这里沟壑纵横,山上石头与野草伴生,几乎没有高大乔木,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材料二如图为晴隆县地形图。(1)简述晴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导致晴隆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3)为加快该县脱贫致富步伐,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自然地理特征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描述。第(2)题,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过度增长的人口会给环境、资源造成压力;该地属于农业区,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问题明显;过度开矿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第(3)题,根据设问可以推测是分析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针对石漠化,要恢复植被,保持水土;针对过度开垦,需要退耕还林还草;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乏,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有对应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等。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径流量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植被稀疏);土层薄。(任答五点即可)(2)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过度樵采;过度开矿。(3)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农矿产品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任答四点即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