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21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27318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21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21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21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21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21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学习目的是对一些常用的修辞格做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广告修辞大擂台”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广告语,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汉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课堂活动步骤 (1)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对修辞格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启发他们列举已知的修辞格。然后让学生逐条辨认广告语中都用了哪些修辞格(一条广告语中可能使用了几种不同的修辞格) 。 (2)说出判断修辞手法的

2、理由。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对各种修辞格最鲜明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活动中给出了一些广告修辞中的败笔和平庸之处,请学生试着修改或重写这些广告语, “化腐朽为神奇” 。 (3)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广告语。让学生收集更多各种平面媒体上的广告语,仿造课文活动的模式进行优劣评判,并创作新的广告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在创作中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二、相关知识补充 (1)镶嵌。这是课堂活动中提及但未作解说的修辞格。镶嵌就是在语句中加入其他的词语。又分两类:有时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者郑重些,故意加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衬托重要的字,以加虚词和数字为最常见。例如:“冤哉枉也、其容其易、既雅且静

3、、堂哉皇哉、瞎三话四、歪七扭八、五光十色。 ”另一类把能表达内心真情实意的词语巧妙地、天衣无缝地嵌进诗文中去。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的一首诗也运用了这种修辞:“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把嵌入每句诗中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芦(卢)俊义反” ,赚得卢俊义上山入伙。课文中的广告语(11)是把“联通”嵌入诗句, (18)是把“长虹”嵌入诗句。 (2)摹绘。这是课堂活动中提及但未作解说的修辞格。摹绘就是摹写对事物的各种感觉。生活的景象丰富多彩,事物的情况纷繁复杂,文章写得好,就应该把生活景色的色彩、声音,把人们对事物情状的具体感受如实地反映出来,做到“有声有色”

4、 。对事物的摹绘可以是摹声、摹色、摹形、摹状。活动中的广告语(18)用的就是摹色的手法,把彩虹的颜色一一临摹下来。 2.2 补充课堂活动 “迷人”的修辞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猜字谜,进而分析字谜中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学会在语言表达中灵活地运用修辞格。 (1)谜语中的修辞手法 相传清朝才子纪晓岚曾给乾隆皇帝出了则谜语,谜面是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猫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这既是一副对联,又是一则字谜。上联说:不黑不白不红不黄, “青”也,和狐狼狗猫半边相同, “犭”旁也,合为“猜”字,当然是“既非家畜,又非

5、野兽” 。下联道:诗有词有论语有, “言”旁也,对四面一片模糊,方向不清, “迷”也,合为“谜”字,所以“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这副对联的谜底就是“猜谜”二字。 制谜与猜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是人民集体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我国的谜语历史悠久,很多谜语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语言表达也趣味无穷,引人入胜。有些精彩的谜面形式多样,修辞手段也十分丰富。 (2) “迷人”的修辞手法 下面就以谜语为主题,讨论一下谜语里的修辞谜。猜猜下面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并分析这些谜语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 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 (打一农业活动) B.长长的黄鳝,

6、短短的泥鳅, 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 (打一日常工具) C.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 D.丈夫的外祖母 (打一四字格词语) E.玉门关 (打一句五言唐诗) F.客来东方,歌讴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 游戏中庭,上入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 格斗而死,主人被创。 (打一昆虫) G.墙里开花墙外红,思想采花路不通; 通得路来花有谢,一场欢喜一场空。 (打一传统照明工具) 在猜谜语的同时也让我们来揭示一下其中的“修辞谜”吧:比如 A 的谜底是“插秧”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插秧前和插秧后的秧田形象地比作“汪洋海”和“绿洲” 。B 的谜底是“秤” ,用了

7、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相似的句式写出秤的外形,把秤各个部件都拆解开来,一一打比方加以刻画。C 的谜底是“荷花” ,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先将荷花比作水中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荷花的颜色和姿态。D 的谜底是“婆婆妈妈” ,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丈夫的外祖母即婆婆的妈妈,所以是“婆婆妈妈”。E 的谜底比较难猜,这是依据“求凰格”制作的谜语,谜底要求三字以上,并配上“队、联、偶、缘、双、鸳鸯”等表示成对的字眼,谜底是李白的诗句“金殿锁鸳鸯” ,其中“玉门”对“金殿” , “锁”对“关” ,再加上附加词“鸳鸯” ,则成谜底,所以可以看作是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F 的谜底是“蚊子

8、” ,也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把蚊子的嗜血和嗡鸣的典型特点写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G 的谜底是“灯笼” ,用到了顶真的修辞手法,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三句开头的一个字都是“通” 。 (3)尝试创作一些修辞谜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制作出优秀的谜语。请同学们也选择一定的题材和修辞手法,自己制作谜语并互相交流。 三、课后练习指导3.1 “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中运用排比等修辞的能力。参考答案: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运用五组排比,层层叠唱,整齐干脆,给人以连峰叠浪的节奏感,把关汉卿高傲不屈、我行我素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是修辞形式和文章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排

9、比可以包含丰富的内容,表现连贯的语势,适宜于用来阐述道理,叙写景物或抒发感受。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参考答案:第 1 句是比喻(暗喻) ;第 2 句是比喻(明喻) ;第 3 句是比拟(拟人) ;第 4 句是通感;第 5 句是比喻(借喻) ;第 6 句是比喻(暗喻) ;第 7 句是夸张;第 8 句是比喻(借喻) 。试题解析:比喻有一定的结构形式,比喻里被打比方的事物叫“本体”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连接词(喻词) ”。比喻中不一定同时存在这三个要素,因此比喻又分三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像、如、似、仿佛、犹如、像一样、仿佛

10、似的”等连接词来联系本体和喻体。如第 2 句。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是、成为、等于”一类连接词联系本体和喻体。如第 1 句。明喻和暗喻的区别在于所用的连接词不同。前者明确表示是在打比方,后者直接把“主体”说成是“喻体” ,常带有强调或夸张的语气。如“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第 6 句是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式,虽然没有出现连接词,但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了,所以是暗喻。借喻。本体隐而不现,也不用连接词,而把喻体用在本体通常应该出现的位置上。和明喻、暗喻比较起来,借喻在比喻的形式上更为隐蔽;但也因为只出现喻体,

11、喻体也就更加醒目,喻体所显示的本体的特征也因而得到突出。如第 5 句“总有月夜,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银子”和“墨汁”都不是它们本来的意思,而是分别用来比喻月亮近处的夜空和月亮远处的夜空,只不过既没有用到连接词,也没有出现本体。借喻因为形式上的隐蔽,除了习用的说法之外,一般更要依赖语境才能体察出来。如第 8 句,若脱离了语境,就不容易确定其中的“孔雀”是“作品” 。 三、本题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仿写要求所添加的项和已知项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结构相似,还要注意修辞方式也要一致。第 1 题和第2 题都是比拟(拟人) ,第 3 题是比喻(暗喻)

12、 ,仿写的时候要抓住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本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不苛求有统一的答案。参考答案:“橡皮:面容抹黑了,心灵的颜色却变纯净了。 ”“圆规:双脚分离了,步伐的轨迹却聚拢了。 ”“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的深处。 ” 3.2 补充练习题目 一、下面这段文字选摘自艾青的绿洲笔记 ,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请你运用所学的修辞知识写一篇描写景物的小短文,看看能恰当地使用多少种修辞手法。 鹡鸰在林带里鸣唱,唱得树叶更绿了。五年前扦插在渠道上的柳树,原来只有

13、手指头那么粗的,现在长得比胳膊还粗,齐齐的,成了三丈多高的又宽又厚的绿色林带,微风吹过,繁枝摇曳,鸟雀腾喧阳光从树叶的很小的空隙洒到水面上,成了一片片飘动着的金色的薄片整个黄羊湾垦区斗渠以上的二百多公尺的渠水就在这样的浓阴覆盖中静静地流淌。二、下面是两副地名联,第副出自抗日战争胜利时的报刊,第副出自 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请你说说这两副对联在表意和修辞上有什么精妙之处。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三、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有不少成语的构成形式都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格。请看看下面这些成语都用到了哪些修辞格,分析一下修辞格对于成语表达的作用。 大笔如

14、椽 味同嚼蜡 枪林弹雨 字字珠玑 冰消瓦解 鳞次栉比 排山倒海 羊肠小道 大动干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四、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请说出下面一些诗句各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江村 ) 五、判断对下面各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15、。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 ,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 ,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六、将下面 8 个诗句组成对联,请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停

16、车坐爱枫林晚 白铁无辜铸佞臣 水淡性泊是我师 望帝春心托杜鹃 青山有幸埋忠骨 竹直心虚乃吾友 无边落木萧萧下 千树万树梨花开 A. / B. / C. / D./ 3.3 补充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艾青这段文字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答案略。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对联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参考答案:第副对联乍一看像是一副游戏联,三个国家名称对三个城市名称,字面算不得工整,意思也似不知所云。但是,如果放到当年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中,就可以看出这副对联的含义。日寇侵华,南京失陷,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投降后,有楹联爱好者

17、在报纸上遂以“南京重庆成都”作下联征求上联。这三个城市名称看似平常,可是连起来就包含了“南京重新庆祝成为首都”的意思,因“都”是平声,故只能作下联。不久有人以“中国捷克日本”为上联应征,三个国名连起来含有“中国胜利地打败日本”的意思。这样看来,该联不但国家名对城市名,即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而且上下两联均采用了语义双关的修辞手法,实在是一副耐人寻味的妙联。第副是一副来自西藏和新疆的春联。首先春联选择了两地天然地理环境作为主题, “雪域圣地”与“天山美景”的开场无需多言,就给人无穷无尽的想像;其次天山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它雄伟、挺拔,是新疆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天山南北的气候、水文、动植物分

18、布以及自然旅游景观也都具有明显的差异。用“南北”二字概括描述新疆,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天山南北”相比, “雪域春秋”的组合似乎稍显逊色。其实“春秋”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历史性和时间性与“南北”的地域性和方向性相对,同时又和“南北”一样有纵深延展的开阔感觉,这些都符合辽阔的西藏和新疆给人的印象。另外高山气候本来就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气象,用“春秋”二字来概括,即使作为实义理解也非常恰当。再次“扎西德勒”对“乌鲁木齐”无论是音韵上还是意义上都是工整的,两者采取了相同的联想方式,即追求译音背后的意义。藏历新年人们见面时都要说“扎西德勒” ,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而“乌鲁木齐”是新疆的

19、首府,新疆语的意思是“优美的牧场” ,两个四字格的音译词都有美好的祝愿在其中。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成语修辞格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参考答案:成语中的修辞手法:大笔如椽(比喻/明喻) ,味同嚼蜡(比喻/ 明喻) ,枪林弹雨(比喻/暗喻) ,字字珠玑(比喻 /暗喻) ,冰消瓦解(比喻 /借喻) ,鳞次栉比(比喻/借喻) ,排山倒海(夸张) ,羊肠小道(夸张) ,大动干戈(借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偶、比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偶、比喻) 。 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运用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参考答案: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格, “晴”实指晴

20、雨的“晴” ,暗指恋情的“情” ,起一语双关之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格, “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 “梅子黄时雨”都是用来比喻满腹“闲愁”的,而这些喻体之间又是以排比的方式排列在一起的。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格, “三千丈”的白发是夸张,把“愁”比作白发, “三千丈”又很形象地表现了“愁”之深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把梁上燕和水中鸥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和形态。 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例句中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正确选项是 B。从 B 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 ”是指巴金本人,而不是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前一个巴金是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其余

21、各句的解释正确。 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择正确的组合,加强学生对对偶等修辞知识的掌握。正确选项是 C。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对“白铁” , “有幸”对“无辜” , “埋忠骨”对“铸佞臣” 。水淡性泊是我师,竹直心虚乃吾友, “水淡” 、 “竹直”相对, “性泊” 、 “心虚”相对, “我师” 、 “吾友”相对。其他的组合不正确。四、专题知识扩展 4.1 其他着眼于意义的修辞格 一、夸张:“说过头” 夸张也就是故意“说过头话” 。夸张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式,也常跟比喻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

22、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李白的著名诗句:“白发三千丈”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都算得极尽夸张之事。熟语中也经常使用夸张的词语,如俗语“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头” 、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成语“家徒四壁” 、 “怒发冲冠” 、 “余音绕梁” 、 “刻骨铭心”等。夸张当然不是有意说假话,而是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起到源于真实、超出真实以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既然夸张是言过其实,所以不一定只是“夸大” ,也包括“缩小”。前一类的例子如矛盾子夜:“(她站在暗处不动)满身是耳朵,满身是眼睛。 ”周立波暴风骤雨:“(穷人要是遇

23、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菡子黄山小记:“急雨过后,水自天上来,白龙骤下,风声瀑声响彻天地之间。 ”后一类的例子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跟贾母见面时说:“(没读过什么书)不过认得几个字罢了。 ”赵树理三里湾:“(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孙犁荷花淀:“(战士们)半眼也没看他们。 ” 夸张的妙处就在于说的虽不是事实,但却能调动读者的各种感觉和联想。例如说“上刀山,下火海”就极言困难之大;说“垂涎三尺” , “入木三分” ,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都极其生动地表现出所要描绘的人或物超乎寻常的某种性质和状态。适度夸张也能使表达平添意趣。例如有文章写南美国家

24、智利的狭长地形:“怪不得有人说,你把头枕在东部的安第斯山上,脚就会伸进太平洋里去。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人喊:“别挤了,再挤就成照片了!”这些都增添了语言表达的轻松色彩。 二、双关:“一是二” 双关字面上就是有两个意思,不过这两个意思是言在此意在彼,没有明说的意思反倒是主要的。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这一方法。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就是使用双关手法的经典。歇后语多是利用双关形成的特定熟语形式。例如“纸糊的琵琶弹(谈)不得” , “冻豆腐难拌(办) ”, “一二三五六没四(事) ”等。双关主要是利用了汉语中多义词多、同音词多的特点。利用多义词造成的双关叫作“语义双关

25、” ,利用同音词造成的双关叫作“语音(谐音)双关” 。前一类语义双关的例子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夜正长,路也正长。 ”其中的“夜”实际指黑暗的社会,“路”实际指人生之路。另外像说“天亮了” ,表示“新社会的来临” ;说“灯油快熬干了” ,表示人生即将走到终点:既是比喻也是双关。后一类语音双关的例子就更多了。上面举出的歇后语的例子就都是语音双关。再如相声里面有一段:“你说我像皇帝还是像太后?你是太后(厚) ,脸皮太厚。 ”这里就巧妙地利用了语音双关。 适当地运用双关,可以收到寓意深沉、耐人寻味的效果。比如鲁迅自叙“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毛泽东的诗句“一唱雄鸡天下白” ,都表现了丰富的哲理或

26、特殊的情感。巧妙地运用双关,也能使表达更具特色。如报纸的标题:“调茶团不要再来了” , “成都正在变为尘都 ”;再如广告语:“足下生辉(皮鞋) ”、 “生活从头开始(理发店) ”、 “上上下下的享受(电梯) ”、 “不打不相识(打字机) ”。看到这些利用同音词或多义词创造出来的双关语句,不用多解释,读者一定会心领神会。 4.2 其他着眼于形式的修辞格 一、顶真:“上递下接,首尾蝉联” 顶真,顾名思义,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例如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老舍老张的哲学:“打人就要费力气,费力气就要多吃饭,多吃饭就要费钱,费钱就是破坏他的哲学

27、。 ”巧妙利用顶真可以给人一种繁弦急管之感。例如愚公移山中“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顶真,把世世代代的家族繁衍和移山的信念表达得十分强烈。创作儿歌的时候经常会运用到顶真,所谓的“连锁体” ,就是指那些随韵联合、逐句相连的儿歌。例如下面这首欢快的做习题:“小调皮,做习题。习题难,画小雁;小雁飞,画乌龟;乌龟爬,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吓一跳。学文化,怕动脑,看你怎么学得好?”顶真的修辞使得这首儿歌谐音相接、颇具情趣,充满了跳跃灵动的生气。顶真用得自然,还可以增强叙事状物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看似重复拖沓的

28、叙述,却有别样的韵味。鲁迅在祝福里写到“我”和“四叔”的见面时说:“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 ,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里用顶真强调了四叔的语序,显得格外严密,而正是这种严密的语序透露出他的虚伪、冷漠和迂腐。 二、回环:“甲乙乙甲,瞻前顾后” 回环,就是前后句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只不过颠倒了位置。例如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曹禺王昭君:“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开头写道:“从门到窗是七步,从窗到门也是七步。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回环

29、的特点,即:“甲乙,乙甲。 ”这种修辞方式通过回环反复的形式,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的相互依存或者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以加深读者、听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回环在民间谚语中很常用,如“好事不瞒人,瞒人无好事” ,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等。以上的公式是严式回环的形式概括,还有一种宽式回环可以不那么严格,中间可以穿插一些别的成分。例如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虽然两个“街灯”和两个“明星”之间穿插了别的词语,但就句子的主干而言,用的仍然是回环的手法。再如郭小川的诗青纱帐甘蔗林:“看见了甘蔗林,

30、我怎能不想起青纱帐!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迷恋;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神往甘蔗林的风光!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 ”这里也是用了宽式回环,一唱三叹,表达了对青纱帐甘蔗林的深情。 五、参考文献链接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积极的修辞和消极的修辞不同。消极的修辞只在使人“理会” 。使人理会只需将意思的轮廓,平实装成语言的定形,便可了事。积极的修辞,却要使人“感受” 。使人感受,却不是这样便可了事,必须使听读者经过了语言文字而有种种的感触。语言文字的固有意义,原是概念的、抽象的,倘若只要传达概念的抽象的意义,此外全任情境来补衬,那大抵只要平实

31、地运用它就是,偶然有概念上不大明白分明的,也只要消极地加以限定或说明,便可以奏效。故那努力,完全是消极的。只是零度对于零度以下的努力。而要使人感受,却必须积极地利用中介上一切所有的感性因素,如语言的声音,语言的形体等等,同时又使语言的意义,带有体验性具体性。每个说及的事物,都像写说者经历过似地,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象。 叶苍岑(修辞基本知识 ,北京教育出版社,1986 年) 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格亦即运用修辞格,是修辞的常用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运用修辞格,但是,我们可以说,在很多情况下,修辞格的运用是经常的、普遍的,因为修

32、辞格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客观地存在于修辞体系之中,供人们为提高表达效果而选择使用。修辞格和选词、炼句、调音、谋篇等等修辞手段一样,都不出对语言的词汇、语法、语音诸因素进行调遣和选用的范围。最为明显的事实,是对偶、排比这些修辞格,既涉及对句式的选用,又是对音节的推求;双关、反语、连物这些修辞格,和词汇意义的变动密切相关,其中的谐音双关,除了和词汇的意义发生关系之外,还涉及到词汇的语音形式的调遣和选用。当然,修辞格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区别于一般的选词、炼句、调音的修辞手段。修辞格自身的特点,最为明显的是通过某些特定的形式表现某种特定的修辞意义,比如比喻就有由“本体” 、 “喻体” 、 “喻词”构成

33、的特定的形式,表达以具体的描绘抽象的、以浅显的说明深奥的这种特定的修辞意义。 汉语历史悠久,没有文字以前,汉语修辞现象我们无从考察,但在文字出现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汉语里的修辞现象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刻辞上,就出现了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格;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诗经 ,用到的辞格,多达二十七个。现代汉语的修辞格更是大大地丰富多样起来,而且还不断出现新兴的修辞格,比如“对比喻”等。可以说,我们的国度是一个善于修辞的文明国度。 倪宝元(修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年) 我们在讲到各种辞格的作用时,一般都说, “恰当地运用”将能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加上“恰当地” ,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

34、说,要使辞格能收到好的表达效果,必须运用恰当。所谓“恰当” ,一是切合题旨,二是适合情境,用什么辞格要根据表达的要求和表达的效果来定。另一个意思是说,用辞格还是不用辞格,这里面也有恰当不恰当的问题。决不能简单地认为,用了辞格就生动,不用辞格就不生动。辞格的用与不用也是要“推敲”的。 有些作家,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时,也有把原来用辞格的地方改为不用辞格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下面举一些作家改笔的实例: 1.原句: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闪电一般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 ,见鲁迅手稿选集 ) 改句: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鲁迅眉间尺 ,见鲁迅手稿选集 ) 2.原句:第二天天刚亮,

35、一阵鸟声刚噪过去,窗户纸上如同小刀一下划开一层粗皮,灰色的黎明晃了一下眼。 (刘白羽同志 ,见火炬与太阳 ) 改句:第二天天刚亮,一阵鸟声刚噪过去,窗户纸上灰色的黎明晃了一下眼。 (刘白羽同志 ,见刘白羽散文选 ) 3.原句: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乱头发般的灌木林,前面是浊漳河发酵似的堆积白泡沫的河岸。 (刘白羽同志 ,见火炬与太阳 ) 改句: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灌木林,前面是漳河漂浮满白泡沫的河面。 (刘白羽同志 ,见刘白羽散文选 )4.原句:路边水洼里翘起坦克的黑影子、伸着细长手指一样

36、指着天空的炮筒,(刘白羽在朝鲜的第一夜 ,见火炬与太阳 ) 改句:路边水洼里翘起坦克的黑影子、伸着指向天空的炮筒,(刘白羽在朝鲜的第一夜 ,见刘白羽散文选 ) 5.原句:要是野兽们不想和平,撒赖逞凶,猎手们,猎户们,活活地熬死它们,挤垮它们!(魏巍挤垮它 ,见朝鲜通讯报告选二集 ) 改句:要是侵略者不想和平,撒赖逞凶,战士们,活活地熬死他们,挤垮他们!(魏巍挤垮它 ,见谁是最可爱的人 (文学小丛书) ) 例 1 原句用明喻“闪电一般” ,改句用“蓦地” 。例 2 原句用明喻“如同小刀一下划开一层粗皮” ,改句删去不用。例 3 原句用明喻“乱头发般” 、 “发酵似的” ,改句删去不用。例 4 原

37、句用明喻“细长手指一样” ,改句删去不用。例 5 原句是借喻,借“野兽们”喻“侵略者” ,借“猎手们” 、 “猎户们”喻“战士们” ,改句不用借喻,而用直截明快的叙述。以上是原用比喻后改去不用的例子。下面再举几个原来用“比拟”后改去不用的例子: 6.原句:天是亮的了,但窗上只有滞黯的光,没有清爽的气韵,大概今天太阳是退隐了。 (叶圣陶前途 ,见叶圣陶选集 ) 改句:天是亮了,但窗上只有滞黯的光,没有清爽的气韵,大概今天太阳不出来了。(叶圣陶前途 ,见叶圣陶文集 ,第二卷) 7.原句: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的,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

38、谊,等一会,重又请它们回入箱子里。 (叶圣陶前途 ,见叶圣陶选集 ) 改句: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塞进箱子里。 (叶圣陶前途 ,见叶圣陶文集 ,第二卷) 8.原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音是那样嗡嗡不倦。 (刘白羽热情的歌声没有停止 ,见火炬与太阳 ) 改句:半夜我听到隔壁纺车均匀的声音是那样嗡嗡不绝。 (刘白羽热情的歌声没有停止 ,见刘白羽散文选 ) 例 6 原句用“退隐” ,把太阳比作人,是拟人,改句不用拟人,而用一般的陈述。例 7原句用“请它们回入” ,把衣裳比作人,是拟人,改句不用拟人,而用一般的陈述。例 8 原句用“不倦” ,是拟人,改句用“不绝”就是一般的陈述了。以上是原用比拟后改去不用的例子。当然,还有原用其他辞格后改去不用的,不一一举例了。 作家的这些改笔,给我们的启示是:运用辞格要恰当,是否恰当多推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