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青海河湟地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 21卷第 3期经济地理 Vol.21. No.3 2001年 5月日】ONOMICG 匹克RAPHYM町.2001 文章编号 :HXXl-8462(2001 )03 -0283 -04 论青海河洼地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卓玛措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青海西宁 81XJ8)摘要:本文在分析河湿地区区域开发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拥湿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建设框架,即加快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本省优势资源,发展原材料及加工工业,政普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布局产业。同时论述了实现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河湿地区 i开
2、发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1Z7; F06I. 3 文融标识码:A 青海?可漫地区位于青海日月山以东、同仁以北的部门、大中专院校都集中在这里,信息量大,投资环境两河(黄河、涅水)流域,自北而南为大通丘陵盆地、哈比较优越。拉古山地带、温水谷地、拉鸡山及黄河谷地。区内包括 1.1.2 自然资源丰富。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红水河西宁市及市辖大通县、温中县、温源县;海东地区的平并称我国三大水电; 富矿;区,而黄河上游水能资源最安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县、民和回族自治县、化隆集中、最丰富的地段就是青海境内的黄河谷地,有 ;水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尖电黄金走廊;之称。本区为黄河
3、梯级水电建设最关键孔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责德县等 4地、市、州 12个县地段,规划建设 6座大型、7 座中型电站,总装机容量(市).国土面25. 524knt ?人口约 325万,占青海省总 1.125万 kW.年发电量可达 368亿 kWh.现在龙羊峡和面的 3.6%、总人口的 709串,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3,李家峡水电站已全部建成,公伯峡水电站作为国家;丸河洼地区是青海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本区区位条五;重点项目已动工,拉西瓦、积石、寺沟等3座大型电件优越,潜在资源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条件比青藏高原站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尼那电站已上马,其余几座中型其它区域相对较好,但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经济发
4、展困电站的建设准备工作也在加快。铝、臻、铁合金等高耗难重重,成为我国西部;富饶而贫困;的地区之一。河能工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尚有批优势矿产急待开徨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发,如镰、铜、石英石、硅石、磷灰石等。尤其是硅石储至关重要。量丰富,品位高,进行开发可形成硅铁、碳化硅、硅钙、硅银、微硅系列产品,现已成为外资在青海投资的热 1 河量地区区域开发因素分析点。此外,还有后备耕地40多万亩,宜林荒地 1.500万区域开发主要是资源开发。资源开发既包括自然亩,水资源总量 273亿 of,资源的开发,也包括社会资源的开发。区域的资源与 1.1.3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1998 年末
5、国内生产环绕的结构、数量、质量等直接影响区域开发的内容、总值约 150亿元,占青海国内生产总值的 529品。工业形式、规模等,因此,资源与环绕分析是区域开发的基产值占青海省工业总产值 85%.现已形成冶金、化工、础。电力、建材、机械、毛纺、皮革、食品加工等门类比较全 1.1 有利因素的工业体系。青海铝厂是国内最大的电解铝厂;西宁 1.1.1 相对优越的区位和环境。从全国看本区地处新钢厂是西北地区生产能力最大、品种最齐全、专门生产亚欧大陆桥陇海一兰新经济带中部,为黄河上游多民优质特殊钢材的厂家,产品销往全国 29个省、市。这里族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上看本区东靠也是青海省城镇分布最密集
6、的地区,集中了占青海省兰州、毗邻临夏、西通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腹地,是 44%的城镇,虽然大部分以行政职能为主.但对本区的开发西部的重要地区之一;本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开发建设仍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位于涅水谷地的西是青海省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最好的地区,青海的铁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和内陆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和服路、公路、航空等大干线全部集中于本区。青海省科研务设施较好,是青海省的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商业、收植日期:200)-阻-10;11回目期:2001-03 -15 ?叽?掸?澣?歗?伫?剞?瞣?284 经济地理 21卷技术信息中心,是生产要素配置与商品流通的主要场行的公路建设,争取;十五
7、;计划上马西宁-阳平关铁所,是青海省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极。此外,国家重点建路,增强本区与省外的联系。积极发展航空事业,增醉设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圈内做线。今后努力使邮电通讯业有-个较快发展,型水电站对本区经济的带动效应最好,促进了铝业、硅加快西宁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繁荣商贸,积系列产品、农产品、旅游业等的发展。极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和技术、人才、劳动力市场以及金融、信息市场,增强对周围地区的带动作用。加快 fj、城 1.2 问题及制约因素1.2.1 产业结构不合理,且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的集由于自 5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重
8、点的倾斜和;三线;企业聚和扩散功能。的植入,本区工业趋重发展明显,青海省 70多个大、中 2.2侬级本省优势资源,发展原材料及其加工工业型骨干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河涅地区。工业行业集充分利用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强大的电源基地,中,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落后,经济效益低。轻工业不有计划地发展高耗能工业,主要是硅铁合金、有色金属发达、大部分人民生活必需品靠区外调入。农业结构精炼、制材和相应的加工工业。西宁市可依托柴达木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主;而第三产业中以传统的商业、盆地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基础化学工业。海东地饮食业等为主,结构层次低。80 年代的青裸酒和硅铁。区利用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资源和本地的石灰
9、石、90 年代的牛绒衫和碳化硅厂,在河洼地区四处兴建,有电力资源,积极发展氯碱工业。利用本地的非金属矿些县竟有十几家。这些项目不仅规模普遍低,难以抵产资源,发展建筑材料工业,海东地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御市场波动的风险,而且布局分散,难以发挥聚集效具有优势,可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硅系列产品。同时,应,其技术管理起点低,大多是土法上马,设备简陋,对大力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轻工业;积极发展高新原材料的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宏观效技术产业,西宁市是青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才密益下降。集,内外部投资环境相对较好,今后应创造条件发展新 1.2兴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带动河洼地区和整个青海省.2
10、 生态环境脆弱且趋于恶化。本区属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为高山宽谷,气候高寒于快速发展;加强对传统优势产业(机械制造工业和畜产旱。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达 2万 km;占本区品加工业)的技术改造。总面积的78.5%,严重的水土流失已对农林牧业生产 2.3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地加农民收入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浅山丘陵区坡耕地平均随着本地区能源、矿产资源较大规模的开发,工业每亩每年流失表土 2-4t平均每年流失的氮、磷在 20化和城市化的较快发展,对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需万 t以上;沟整面积一般占土地面积的 15%,严重地破求将迅猛增长。因此,要把农业放在战略的高度上
11、来坏了土地资源,加速了该地区的贫困程度。同时,干旱抓。一是搞好以改土蓄水,建设稳产高产因为中心的缺水严重,尤其是温水流域,平均地表径流量 20.91亿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坡改梯;和植树种草活动,3rJ,按流域面积计,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仅 12.96亿 m,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治理。二是抓好现有水利设施 33人均占有水资源 803m,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仅 469m的改善、维护和配套建设,切实发挥已建成项目的效 t 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1/3。河温饱区未来社会经济的能。三是搞好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黑泉水库、发展,水资源缺乏将成为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不解决温水南北干渠等灌溉工程建设进度,抓紧
12、做好;引大济水的问题,本地区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涅;工程的建前工作,尽早开工建设,以彻底解决缺水问题。农业产业结构应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进行科学 2 河逞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调整,形成合理结构。在种植业中要保证粮食人均占建设框架有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改革耕作制度,开 2.1 加快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利用非耕地,调出部分耕地,增加蔬菜、中药材等经本区的开发建设,在赖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兰青铁济作物和饲料等的种植,逐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路和青藏铁路是青海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本区在大农业中重点发展养殖、林果业,增加农民收入。黄开发的大动脉,要注意抓好铁路干线同沿
13、河洼地区联河谷地海拔低,光热充足,除发展粮食生产外,瞄准市接公路网的建设,提高通过能力和运输效益,己立项并场,大力发展苹果、犁、花椒等为主的林果业;化隆、温很快动工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将会极大增加本源、互助等县的脑山区继续发展泊菜生产;大力发展民区与柴达木盆地及西藏的联系。搞好已动工的兰州一和、乐都、平安等县以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蔬菜种植西宁的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西宁到各州县的公路改造,基地,民和川口地区奶牛生产基地,龙羊峡、李家峡等同时,尽快着手规划,筹建民和官亭到龙羊峡与黄河平地的虹鲸鱼生产基地。同时,利用本区农产品少污染、?沣?玑?3期卓玛措:论青海柯渔地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285 多
14、积累(干物质)、质量高等优点,大力开发优质绿色食性转变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开发的品。质量和效益,必须而且只能依靠科技进步,进行资源的 2.4合理布局产业深加工、精加工使产品实现最大增殖,这样能逐步走上望水谷地以西地区,包括西宁市、互助、平安等县,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的良性循环,这元疑是以西宁市为中心,充分发挥区位、经济、人才、技术等综实现资源转换的明智之举和富民之路,也是实现可持合优势,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等工业,大力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发展城郊农业,发展金融、信息、商贸、旅游等第三产 3.3坚持经济建设与人口的协调发展业。西宁市依托本省优势资源,优先发展与本
15、省资源河涅地区的面积只占青海省的 3.6%,而人口占相结合的原材料工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制材和 70%,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增长过快,元疑相应的加工工业;依托柴达木盆湖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加大了环境的压力,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化工;利用本地非金属矿产资源,发展建筑材料工业;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粗放开发速度就越来越快。在以市场为导向,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创造条许多情况下,由于人口增加,而引起的需求增加,都是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急需的轻工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今后,除了贯彻;计划生育;的业产品。温水谷地以东,以民和川口镇为中心,以国家基本方针,控制人口数
16、量外,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重点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和建材工业,发,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的提高,将日益影响着区综合开发徨水两岸的农业,加强川口镇的基础设施建域开发的方向、速度和结构演变的进程。资源的开发设,使其成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门户。黄河谷地以水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人才,充分调动现有人电开发为龙头,以水电、建材、轻纺等工业为主,综合开才的积极性,努力创造适宜人才发挥专长的社会环境,发黄河两岸的农业,发展以运输、旅游等为主的第三产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资源开发所业。急需的企业家,这对于河洼地区的开发有重大意义。3.4 合理布局生产力 3 河洼地区实现持续发展
17、的对策如何使区域开发的生产力布局妇于合理化,是实 3.1 保持区域开发政策的相对稳定现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速本地区经济振落实在青海;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各项政策,把兴的途径和突破口。首先,大力发展沿河铁路、高等级青海省有限的人财物力较大幅度地倾于东部基础设施公路,形成比较完整的综合运输网络,加强区位引力,的建设和资源的开发上来,尤其是水电的开发和农业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在?可渔两岸布点高耗能工的发展上来。本区水电资源的开发,若没有国家的支业及相关产业,在不同的区段形成不同规模的工业小持和配套政策,这一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因区。第二,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此,
18、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行政、法律和经济三大类宏观调构,严格限制那些资源浪费大、污染环搅严重的行业和控政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办法,使企业的发展,而 fJl极鼓励并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本区得到真正优惠、实惠的政策,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产品。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为经济优势。围绕黄河水电工程的建设,因势利导地调整全区工业 3.2依科技,提离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效益的宏观布局。大中型水电站的建设对青海经济及工业河涅地区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的影响是明显的,而对本区的影响最为直接,而且带有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科技落后许多工根本性和全局性。因此,河洼地区不仅直接参与到黄业项目技术起点较低,主要以原材料输出和初级产品河水能的开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加工为主。如果长此以往,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后续效应,1,t 取宏观和长远的经济效益。将处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