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课后撷珍素材:3.11 变形记(节选).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26951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课后撷珍素材:3.11 变形记(节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课后撷珍素材:3.11 变形记(节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课后撷珍素材:3.11 变形记(节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课后撷珍素材:3.11 变形记(节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课后撷珍素材:3.11 变形记(节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余撷珍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教 材 悟 读勇于承受压力,乐观对待生活变形记抛开社会制度的讨论,我们发现,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身为虫的根本原因,是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而在内心厌恶自身遭遇,下意识地逃避那艰难的职业和生活环境;是在他的潜意识里,不愿再继续以前的生活和工作;是他觉得艰难的生存处境压得他无处可逃,只有选择一条逃脱现实生活的路“变形” 。摆脱自己的人形,逃离人的世界,从人变为非人虫,这在格里高尔而言完全是为了不再继续昨天的噩梦。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会有一些这样的人,在生活不尽如人意时,选择了这种最懦弱的方式逃避,来求得暂时的心理安宁呢?【素材运用】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坎坷和困难。在面对生活中

2、的不如意时,逃避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吗?其实,逃避只会增加你的痛苦、孤独和无奈。在孤独中,你只会一味地回顾痛苦,放大痛苦,从而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中。经典小说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在生活的困境中,他因为得不到正常的缓解和释放,因此,在重重压力中最后失去了自我,异化为“虫” ,酿造了人生中的大悲剧。【相关话题】 1.面对压力 2.痛苦与快乐 3.责任与逃避美 文 品 读会见卡夫卡2014 年 7 月 12 日燕赵晚报梁思奇离开布拉格当天上午,我们参观了布拉格老城。街道铺着马赛克一样的小石子,显得古朴和干净,载着游客的马车驶过,马蹄嘀嗒嘀嗒,像是中世纪的回声;两旁建筑的装饰繁文缛节

3、,让人佩服其精雕细琢的同时,不免有些审美疲劳。转过一处街角,在一块草地旁,一尊高大的铜像咣的一下出现在了眼前。马丁说,这个人你们应该认识。布拉格的铜像随处可见,奇怪地都黑得像木炭一样,不知道是否因为年深月久氧化所致。但这座铜像却亮锃锃的,还有些簇新。我看到雕塑下面有一串字母:KAFKA。 “卡夫卡?他不是德国人吗?”我问。马丁说,卡夫卡是捷克人,就生活在布拉格的这片街区。我读书像钱钟书说的,光管鸡蛋好不好吃,不太注意母鸡长什么样子,是白洛克还是来杭鸡。特别是外国作家,名字一柞长,更懒得去记。但我记得卡夫卡变形记中那个一觉醒来变成一只甲虫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因为它念起来有点像刚下过蛋的母鸡打鸣。

4、卡夫卡全身黑闪闪地发亮,骑在一个没有脑袋的巨人脖子上,戴着一顶礼帽。我说不清楚他的表情。铜像有三四米高,背后是碧绿的草地和一棵绿树。一群来自美国的游客围着铜像,听女导游高声解说。那个女导游眉飞色舞,不停地挥舞着双手,她神情兴奋,像一个大甩卖的街头摊贩。她一定是卡夫卡的忠实粉丝。她带的那一群人崇敬地打量着卡夫卡,纷纷合影留念。相比之下,我们这一群中国人似乎冷淡得多。卡夫卡铜像安放的地方,位于一个犹太会堂和基督教圣灵教堂之间。这里是过去布拉格犹太区的边界。卡夫卡出生在旁边犹太人集中居住的街区一个商人家庭,有着犹太血统的他却与犹太教格格不入,曾声称与犹太人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他又无法被基督教所接纳。

5、他像一只风箱中的老鼠,但因为自己的作品,巍然地站在“楚河汉界”上,说明他的确伟大。这座铜像在 2003 年卡夫卡诞辰 120 周年时才落成。据说雕塑家的灵感源于卡夫卡的某部小说。卡夫卡骑着那个高大的无头人,穿着扣紧扣子的大衣,胸口是一个大窟窿,两个胳膊也没有手腕和巴掌,露着两个洞,这个无心无肺的无手人,两腿一前一后,正在艰难跋涉。那群美国人走了以后,我让同伴给我与卡夫卡照了一张相。卡夫卡居高临下看着我,我想他一定看得出我是中国人。他对中国很有兴趣,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关于中国的老百姓被驱使去建造毫无防御作用的长城。他还读过中国的孔子和老子,认为孔子“虚无缥缈,让读者不可捉摸” ,而老子的格言让他

6、陶醉,虽然无法完全领悟。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砌筑的隔墙。他之所以对孔子和老子有这样的感觉,大半是因为艰涩的中文无法“信达雅”地翻译成德文的缘故。卡夫卡只活了 41 岁,在世时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陌生、孤独与恐惧,成为他作品的永恒主题。捷克人最应感谢的是卡夫卡的父亲。他用粗暴和专制,培养了卡夫卡像刺猬一样的敏感和忧郁。中学时读到他写给父亲的一封信,曾经让我泪流满面。“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莎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变形记开头的话,应该是这位伟大作家每时每刻对于自己的感受。【品读】 卡夫卡出生于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他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时代。由于对现实的失望绝望,人们开始在迷惘、痛苦、悲观面对现实的同时,将关注的重心放在个体内心体验、思想状态上。 变形记作为表现主义流派中颇有代表性的佳作,通篇采用荒诞变形、象征暗示的手法,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非人”的现象,人被挤压的生存状态和苦闷彷徨无奈的心理状态,是西方精神荒原出现的状态下人们反叛传统,寻求艺术突围的一种成功尝试。可以这么说, 变形记是西方精神荒原中一支奇异的哀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