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中考化学 (河南专用),A组 20142018年河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河南,12,1分)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 物为 ( )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答案 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中均不含氢元素,因此反应后不可能生成氢气、氢氧化钠,故 排除A、C;反应物中含有碳元素,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因此排除B,选D。,2.(2017河南,11,1分)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N2 B.NO2 C.NH
2、3 D.SO2,答案 B 硝酸铜由铜、氮、氧三种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推知,硝酸铜受 热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中不可能含有氢元素和硫元素,故C、D错误;N2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 分,不是有毒气体,故A错误。,3.(2016河南,9,1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 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SO2+H2O H2SO4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5OH+3O2 2CO2+3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 NaCl+CO2+H2O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Ca(OH)2+2NaNO3 Ca(NO3)2+2NaOH,答案 C A项,正常
3、雨水偏弱酸性的原因是CO2+H2O H2CO3,错误;B项,C2H5OH是酒精的 化学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错误;C 项,小苏打是NaHCO3,胃酸中含有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D项,工业上 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错误。,审题技巧 审题时首先要注意化学方程式和叙述内容之间的对应性;其次要观察化学方程式 是否正确。,易错分析 将雨水偏弱酸性和酸雨混为一谈易错选A;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不牢易 错选D。,4.(2016河南,10,1分)偏
4、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 式为:C2H8N2+2N2O4 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答案 B 由质量守恒定律推知,1个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CO2,故A项 错误;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4/60100%=40%,故B项正确;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 多”,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两种物质,因此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项错误;生 成物氮气和水的质量比为(328)(418)=76
5、,故D项错误。,易错警示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质量比时,不要漏掉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5.(2018河南,20,2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充分加热24 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 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 g。,答案 Cu2(OH)2CO3 2CuO+H2O+CO2 6,解析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2CuO+H2O+CO2;设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为a,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为x,则反应后固体中铜 元素的质量
6、也是a,故 =34,得x=18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 和为24 g-18 g=6 g。,方法技巧 利用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守恒可以计算出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差值即为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6.(2018河南,21,2分)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写出图中单质的化学式。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 (1)O2(1分) (2)4NH3+5O2 4NO+6H2O(1分),解析 (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题述反应中的单质是氧气;(2)甲是氨气,乙是氧气,丙是一氧化氮, 丁是水,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因此反应的化学方
7、程式为4NH3+5O2 4NO+6H2O。,7.(2018河南,25节选,3分)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 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 加入100 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 g(气体的溶解 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案 (4)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O2的质量为:100 g+10 g-106.7 g=3.3 g CaCO3+2HCl CaCl2+H2O+CO2(1分) 100 44 x 3.3 g= x= =7.5 g(1分) 样品中碳酸钙的
8、质量分数为: 100%=75%(1分)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解析 (4)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二氧化碳的质 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2017河南,20节选,1分)电解食盐水可得到烧碱、氯气(Cl2)和一种可燃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答案 2NaCl+2H2O 2NaOH+Cl2+H2,解析 分析可知,电解食盐水得到的可燃气体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Cl2+H2。,9.(2017河南,25节选,3分)(3)将30.9 g氯酸钾(KClO3)和
9、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 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 g固体物质。请 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答案 (3)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1分)2122.5 332x 30.9 g-21.3 g= (1分) x= =24.5 g (1分)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 g。,解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则氧气的质量为30.9 g- 21.3 g=9.6 g;然后利用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计算出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 量。,10
10、.(2016河南,16,2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化学方程式为 ;以上反应生成的酸能与碱中和,如果将Cl2通入到石灰乳中可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Ca (ClO)2,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Cl2+H2O HCl+HClO 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物是Cl2和H2O,生成物是HCl和HClO,因此化学方程式是Cl2+H2O HCl+HClO;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中,可认为Cl2先与H2O反应生成HCl和 HClO,然后HCl与Ca(OH)2反应生成CaCl2和H2O,HClO与Ca(OH)2反应生成Ca(ClO
11、)2和H2O,因此 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答题规范 解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进行书写。,思路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中的各粒子改写成化学式即得Cl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与石灰 乳的反应可分为2步考虑:Cl2和水反应;生成的HCl、HClO分别与Ca(OH)2反应,然后将3个 方程式进行数学运算消掉HCl和HClO即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1.(2016河南,17,2分)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所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2015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
12、若14.1 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 g CO2 和9.9 g H2O,则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答案 锌(或Zn) 536(或428.8),解析 葡萄糖酸锌由四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均属于常量元素,锌属于微量元素。青蒿 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氧元素质量之和为33.0 g +9.9 g =32.8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33.0 g+9.9 g-14.1 g=28.8 g,则青蒿素中含 有的氧元素质量为32.8 g-28.8 g=4 g,因此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428.8=536。,思路分析
13、 首先利用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求得反应前氧元素的总质量,然后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可求得青蒿素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则青蒿素中的氧元素质量=反应前氧元素总质 量-氧气的质量。,易错警示 由物质的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时要细心,避免出错。,12.(2015河南,17,2分)在点燃条件下,2.6 g C2H2与7.2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 g CO2、1.8 g H 2O和x g CO。则x= ;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4 4C2H2+9O2 6CO2+4H2O+2CO,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6+7.2=6.6+1.8+x,则x=1.4;C2H2、
14、O2、CO2、H2O、CO在化学反应中的分子个数比为(2.6/26)(7.2/32)(6.6/44)(1.8/18) (1.4/28)=49642,由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4C2H2+9O2 6CO2+4H2O+2CO。,方法指导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 之比。,13.(2015河南,19,2分)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 的?请说明理由。,答案 不能。(1分) 因为稀盐酸与硫酸钠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1分),解析 只有化学变化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而稀盐酸与硫酸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 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5、,思路分析 HCl与Na2SO4相互交换成分后不能得到沉淀、气体或水,因此二者不能发生复分 解反应,也就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4.(2015河南,23,10分)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右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属于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c.钠离子的符号为Na+ d.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苏打受热分 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3)配制一瓶如图溶液需氯化钠 g;配制50 g 6%氯化钠溶液,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 数(其他操作正确),则溶液
16、中溶质质量分数 6%(填“”“”或“=”)。,(4)已知:2Na2O2+2H2O 4NaOH+O2;2Na2O2+2CO2 2Na2CO3+O2。实验室敞口放置的 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 检验该水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5)钛和钛合金性能优良,广泛用于航空、造船和化学工业中。工业上常用钠来制取钛,在高温 时,钠与四氯化钛(TiCl4)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钛。若要用该方法制取2.4 kg钛,理论上需要钠的质 量是多少?,答案 (1)d(1分) (2)2Na+2H2O 2NaOH+H2(1分) 2NaH
17、CO3 Na2CO3+CO2+H2O(1分) (3)4.5(1分) (1分) (4)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1分) 向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 液变红。(1分) (5)解:设理论上需要钠的质量为x。 4Na+TiCl4 4NaCl+Ti(1分) 423 48x 2.4 kg= (1分) x= =4.6 kg(1分) 答:理论上需要钠4.6 kg。,解析 (1)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因此d不正 确。(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和标注“”;小苏打是 碳
18、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标注反应条件 (加热)和生成物状态。(3)根据标签信息和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可计算出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0 mL1.0 g/cm30.9%=4.5 g;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 水时若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偏少,配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4)向固体中加入足量 水时,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要验证氢氧化钠存在,应先用过量的 氯化钙或氯化钡等将碳酸钠转化为沉淀而除去,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酚酞溶液 变红,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5)根据题意首先写出发生反
19、应的化学方程式4Na+TiCl4 4NaCl+Ti,然后利用 2.4 kg钛直接求得钠的质量。计算时注意单位是“kg”。,解题指导 (4)固体溶于水后得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为排除Na2CO3对NaOH的检验的 干扰,应先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等将其除去,然后检验上层清液的酸碱性,若呈碱性,则说明含 有NaOH。,15.(2014河南,17,2分)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 原因是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CO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气压
20、减小 2Al+2NaOH+2H2O 2NaAlO2+3H2,解析 CO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易拉罐中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时易拉罐立即 变瘪;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 2NaAlO2+3H2, 注意有水参加反应。,16.(2014河南,16,2分)一定条件下,4.8 g CH4与16.0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 g H2O、4.4 g CO2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 g;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答案 5.6 52,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X的质量为4.8 g+16.0 g-(10
21、.8 g+4.4 g)=5.6 g;由题意可 计算出反应前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3.6 g和1.2 g,氧元素的质量为16.0 g;反应后生成的CO2 和H2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分别为1.2 g、1.2 g和12.8 g,因此X中含有碳、氧元素而不含 氢元素,且X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 g-1.2 g)(16.0 g-12.8 g)=34,则X的化学式为CO; 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6.0 g/32)(5.6 g/28)=52。也可先写出化学方 程式:3CH4+5O2 CO2+6H2O+2CO,然后观察得出。,17.(2014河南,20,3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下列反应原理。 (1)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 (2)用磁铁矿石(含Fe3O4)炼铁。 (3)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一个即可),答案 (1)2H2O 2H2+O2(1分) (2)Fe3O4+4CO 3Fe+4CO2(1分) (3)2KMnO4 K2MnO4+MnO2+O2(或2H2O2 2H2O+O2等)(1分),解析 (1)水通电分解产生H2和O2,其反应原理为2H2O 2H2+O2。(2)炼铁选用CO作为 还原剂,故反应原理为4CO+Fe3O4 3Fe+4CO2。(3)实验室制备氧气常采用加热KMnO4或H2O2 在MnO2作催化剂下分解等方法。,B组 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
23、一 质量守恒定律,1.(2018江苏苏州,21,2分)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2KMnO4+16HCl 2KCl+2MnCl2+ 5X+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 ( ) A.HClO B.ClO2 C.O2 D.Cl2,答案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种原子的数目为钾原子2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8 个、氢原子16个、氯原子16个;已知的反应后的原子数目为钾原子2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8 个、氢原子16个、氯原子6个,则5X中含有10个氯原子,不难推出X是Cl2。,2.(2018天津,10,2分)在反应A+3B 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24、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 A.9.6 g B.8.8 g C.6.8 g D.4.4 g,答案 B 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故化学方程式中A和B的质量之比为724,则与 2.8 g A反应的B的质量为9.6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的质量为2.8 g+9.6 g-3.6 g=8.8 g, 故选B。,3.(2018湖北黄冈,22,2分)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等于0.5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是化
25、合反应,答案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50+0.5-23-24-3=0.5,故A正确;由甲质量减少27 g,丙质量增加 24 g,丁质量增加3 g,乙质量不变可知,甲分解生成丙和丁,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则甲一定是化 合物,故B正确、D错误;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 g3 g=81,故C正确。,4.(2018湖北黄冈,25,2分)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 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 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 g,则CO2的质量为 ( ) A.5.6 g B.8.8 g C.4.4 g D.4.8 g,答案 C 甲烷(CH4)中碳、氢元素的
26、质量比是124=31,所以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 质量比也为31。10.8 g 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 g =1.2 g,则CO和CO2中总的碳元素的 质量为1.2 g3=3.6 g。设生成的CO的质量是x,CO2的质量为y,则x+y=20.8 g-10.8 g=10 g, x+y=3.6 g,解得x=5.6 g,y=4.4 g,故CO2的质量为4.4 g。,5.(2018云南昆明,12,2分)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C.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27、不变,答案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A错误;根据反应的微 观示意图知,生成物有两种,故B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分子,故C正确;化学反应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D错误。,6.(2018江苏南京,15,2分)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 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 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a=56% B.b=6% C.c=17% D.d=8%,答案 A 由题图中信息知,甲、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28、,丁的质量 不变,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b=100%-40%-10%- 42%=8%;将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A时刻、B时刻,则:,故a=56%,c=23%,d=10%。本题选A。,7.(2017四川成都,11,3分)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 )A.锌和稀硫酸 B.碳酸钠和稀盐酸 C.铁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和稀盐酸,答案 C A项,锌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不能用题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项,碳 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用题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项,氯化钠和稀 盐酸不反
29、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8.(2017天津,10,2分)在反应A+3B 2C+3D中,已知2.3 g A 跟4.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23 B.46 C.92 D.96,答案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的D的质量为2.3 g+ 4.8 g-4.4 g=2.7 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 + 3B 2C + 3D x 318 2.3 g 2.7 g= x=46 故选B。,9.(2017湖北武汉,5,3分)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
30、 SH ),乙硫醇也可以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下列关于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B.X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答案 C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SO2。SO2是由硫和氧两 种元素组成的,A说法错误;X中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化合物,B说法错误;一个X分子中含有一 个硫原子、两个氧原子,原子个数比为12,C说法正确;X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100%=50%, D说法错误。,思路分析 先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确定X的
31、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学式进行 判断。,10.(2017辽宁沈阳,9,1分)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Cu(NO3)2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 应: 2Cu(NO3)2 2CuO+O2+4X 其中X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 ( ) A.NO2 B.NO C.N2O5 D.N2O,答案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则4X中含有4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故一个 X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化学式为NO2,故选A。,11.(2017四川绵阳,9,3分)120 时,取3 g有机物R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将 其燃烧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
32、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终浓硫酸增重1.8 g;澄清石灰水 中产生10 g沉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R的化学式一定是CH2O B.6 g R完全燃烧消耗氧气6.4 g C.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5.7% D.R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61,答案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增加的质量即生成的水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 g =0.2 g;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二氧化碳中 碳元素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为10 g =1.2 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有 机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1.2 g、0.2 g,参加反应的有机
33、物的质量为3 g,所以有机物中含 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为3 g-1.2 g-0.2 g=1.6 g,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1,R的化学式为(CH2O)n,A错误;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 g,二氧化 碳的质量为4.4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 g R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1.8 g+4.4 g-3 g=3.2 g,则 6 g R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6.4 g,B正确;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C错 误;R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错误。,解题技巧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确定氧气的质量;根据元素质量不变确定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从而确定各元
34、素原子个数比以及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易错警示 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并不能确定化学式为CH2O。,12.(2017湖南衡阳,22,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值是0 B.甲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98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答案 C 根据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可知m的值是1,故A错误; 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故B错误;化学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98,故C正确;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D
35、错误。,13.(2017山东潍坊A,16,2分)如图是悬浮在大气中有毒气体之间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 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后产生了新的分子和原子 B.反应后生成两种新物质,两种新物质中共存在三种原子 C.参加反应的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21 D.若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物质分子,该反应过程可表示为:,答案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A错误;反应后生成了一种新物质,故B错误;参加 反应的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故C正确;该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故D错误。,14.(2014广西南宁,20,2分)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
36、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答案 C 由题图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8%。由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分 数减少了14%-8%=6%,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 分数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 成物有一种,是化合反应;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
37、比为6%34%=317,甲、丙的质量比为 28%34%=1417,故选C。,15.(2017北京,36,3分)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 。 (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 (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 发生反应。,答案 (1)活性炭因吸附CO2质量增大 (2)下沉 (3)氧气和水,解析 (1)活性炭有吸附性,吸附二氧化碳气体后,质量增加。(2)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空气中 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3)铁
38、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会生锈。,16.(2016黑龙江哈尔滨,30,3分)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化合反应的原因是 。,答案 (3分)(1)如图所示(1分)(2)氯分子和参加反应的氢分子(1分) (3)两种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分子(1分),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未画出的有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氯原子,再依生成氯化 氢知,每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成一个氯化氢分子;(2)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氯分子和参加反应的氢分子;(3)从微观角度看
39、,两种分子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分子,故该反应为 化合反应。,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1.(2018湖南长沙,6,3分)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答案 A 化学方程式无法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A。,知识归纳 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的信息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等。,2.(2018湖南衡阳,7,2分)下列叙述符合实际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NaOH+HCl NaCl+H2O B.碳酸钠溶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a2CO3+Ca(OH)2 2Na
40、OH+CaCO3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H2O2 H2+O2 D.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Fe2O3+3CO Fe+3CO2,答案 B A项中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项中生成物为水和氧气,不 符合客观事实;D项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错误。,3.(2017黑龙江哈尔滨,7,2分)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 的是 ( )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Hg+O2 HgO 化合反应 B.甲烷燃烧 CH4+2O2 CO2+2H2O 氧化反应 C.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H2SO4 ZnSO4+H2 置换反应 D.钟乳石
41、的形成 CaHCO3 CaCO3+H2O+CO2 分解反应,答案 C A项,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B项,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D项,碳酸氢钙的化学 式书写错误,应为Ca(HCO3)2。,3.(2017黑龙江哈尔滨,7,2分)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 的是 ( )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Hg+O2 HgO 化合反应 B.甲烷燃烧 CH4+2O2 CO2+2H2O 氧化反应 C.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H2SO4 ZnSO4+H2 置换反应 D.钟乳石的形成 CaHCO3 CaCO3+H2O+CO2 分解反应,答案 C A项,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2、B项,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D项,碳酸氢钙的化学 式书写错误,应为Ca(HCO3)2。,知识归纳 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方法技巧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4.(2017新疆乌鲁木齐,5,2分)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3O2 2Fe2O3 B.高炉炼铁原理 Fe2O3+3CO 2Fe+3CO2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NaOH+H2SO4 NaSO4+H2O D.实验
43、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答案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高炉炼铁需要高温条件,故B错误;稀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故C错误;D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化学方程式正确,故选D。,5.(2017重庆A,15,2分)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 分析中错误的是 ( ),答案 B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A项错因分析正确;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 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中缺少沉淀符号且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B项错因分析错 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化学方
44、程式中未标明反应条件,故C项错因分析正确;氢氧化钠 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故D项错因分析正确。,6.(2016山东济宁,3,1分)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Mg+O2 MgO B.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Al+H2SO4 AlSO4+H2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 2NaOH+BaCl2 Ba(OH)2+2NaCl 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Na2CO3+2AgNO3 Ag2CO3+2NaNO3,答案 D A项,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写法为2Mg+O2 2MgO;B项,硫酸铝的化学式 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
45、+3H2SO4 Al2(SO4)3+3H2;C项,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交 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项正确。,7.(2015宁夏,12,3分)将O2、C、CO、CuO、NaHCO3、稀盐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有CO2生成的 化学反应有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答案 C O2、C、CO、CuO、NaHCO3、稀盐酸两两混合,有CO2生成的反应有:C+O2 CO2,2CO+O2 2CO2,C+2CuO 2Cu+CO2,CO+CuO Cu+CO2,NaHCO3+ HCl NaCl+H2O+CO2,故选C。,8.(2018江苏苏州,28,5分)根据下列反应事
46、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氢气: ; (2)金属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膜: ; (3)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 ; (4)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5)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答案 (1)Zn+H2SO4 ZnSO4+H2 (2)4Al+3O2 2Al2O3 (3)CaCO3 CaO+CO2 (4)Ca(OH)2+CuSO4 CaSO4+Cu(OH)2 (5)CH4+2O2 CO2+2H2O,解析 此题是对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书写时要注意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的标注等, 难度不大。,9.(2018湖北黄冈,27,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
47、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 ,因此它 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2)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盐酸除去自行车钢圈上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答案 (每空1分,共5分) (1)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Fe3O4+4CO 3Fe+4CO2 (3)6HCl+Fe2O3 2FeCl3+3H2O (4)4Al+3O2 2Al2O3 (
48、5)MgH2+2H2O Mg(OH)2+2H2,解析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是因为构 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一氧化碳和Fe3O4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4CO 3Fe+4CO2;(3)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6HCl+Fe2O3 2FeCl3+3H2O;(4)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4Al+ 3O2 2Al2O3;(5)氢化镁与H2O混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 2H2O Mg(OH)2+2H2。,解题关键 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易错警示 一氧化碳和Fe3O4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易误认为二氧化碳化学式 后有气体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