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三 人文地理复习之城市涟源一中 石振欢高考考试说明1 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 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 城市化 :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高考考点简析1 聚落的形成 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2 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带状村落(沿河道)3 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4 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
2、的地区。5 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 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6 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大多数在平原热带在高原山区在谷地或低地7 美国三大城市带 波士顿-纽约- 华盛顿芝加哥- 匹兹堡旧金山- 圣迭戈8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 60N 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 美国东北部9 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 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10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 大城市最多的省没有大城市的省与自然条件的关系11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供水运输军事防卫12 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煤炭铁矿石油有色金属13 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现代:沿海、沿江、沿线古代:河流、大道的汇
3、合处14 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15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军事、宗教(减弱)交通、自然资源(一直) 旅游、科技(新)16 城市化的含义 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17 城市化的作用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18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9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产业革命前(缓慢)二战前(加快)二战后(空前)20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1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2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
4、,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23 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24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25 城市的地域形态 集中式(成都)、组团式(重庆)、条带式或放射状(兰州)26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住宅区(最基本职能)、商业区、工业区、27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 经济繁忙、昼夜人口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有明显分区。28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同心圆状(成都)、扇状或方块状(沈阳)29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租高低)、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0 城市的合理规划 有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设置防护带、留
5、有发展余地。3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 点线面结合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混合交通占地多232 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 便利出行节约用地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33 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线路拥堵(合理规划)环境污染(减少尾气技术、绿化、规划)知识讲解一、城市的区位因素1、聚落的形成(1)聚落的概念与分类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分类 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
6、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2)乡村的形成形成: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演变:半固定的棚舍,后逐渐稳定下来,规模范围逐渐扩大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呈圆形或不规划的多边形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山区村落呈点状或立体状分布集聚型村落 - 简称集村,按村庄延伸形式又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团状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地形上多为平原、盆地。带状是因近水源而沿河道伸展,乡村聚落形态 或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延伸。散居型村落 -
7、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限度接近耕地而分散建宅。地形上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北方聚落系统 南方聚落系统 西部聚落系统住宅形式 多平房,住宅有院落 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帐幕式住宅规模、密度大型聚落、密度较小 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小型聚落、密度最小聚落形式 团状聚落 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散居、流动性村落农业生产 旱作为主 水田为主 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例 1:山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其决定性因素是 ( )A. 地形起伏大,坡度陡 B气候条件恶劣 C地块耕作距离远而不便 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例 2
8、:下列乡村聚落属于环状聚落的是: ( )A.成都平原耕作地区的中心 B.沿汉水河道延伸的村落C.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多数村落 D.太湖周围以渔业为主的村庄例 3:判断下列乡村聚落分布类型,并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可能原因。村落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1)甲图属 _ 型聚落。房屋密集地环绕聚落中心而建,是因为: _ _(2) 乙图属 _ 型聚落。房屋疏落地分散在乡村四周,是因为: _ _(1)集聚。 该聚落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田地分布于聚落四周,地形上是平原或盆地,耕地集中连片。 该地区水源充足,农民逐水而居。 (2)散居。耕地比较分散,散居生产方便,每户接近自己的耕地,地形上为山区或平原面积不大,由于
9、需要水源,分散于水源两旁。(3)城市的起源出现: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 5000 年至 3500 年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 ,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
10、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例 4:下面关于城市起源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城市起源的根本因素 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起源的根本因素城市的分布与人口密度、生产力的分布相一致 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分布相一致 A. B. C. D. (4)民居与环境条件、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竹楼南方热带地区低洼湿热,虫蛇较多,竹木资源丰富建筑防湿防热,抵御虫蛇侵害碉房青藏高原地区高寒气候,夹墙相隔,墙厚窗小居民抵御高寒气候而修筑的建筑蒙古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畜牧业为主窑洞黄土高原降水较多,地下水位较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具有直立性特点四合院华北平原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地形平坦,降水
11、较少土楼客家人饱受战乱之苦,当地人欺侮,设计坚固的土楼,聚族而居南方屋脊多尖顶,北方屋脊多平顶例 5: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 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1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图 7) ,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2适宜的市内光照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繁殖,满足人体甲图 乙图4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气候。在建筑学中,日照条件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房间内的时间长度和光照强度。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下列因素中,与日照条件无关的是 ( )A房屋的朝向 B房屋之间的间距 C窗户采
12、用单、双层结构 D窗户的大小3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 )“春洼”大风“夏岗”洪水“冬阳”低温“秋平”大风A B C D4我国民居的分布、建筑设计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联系。请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我国气候与民居分布和特点的关系。 (1)从气温条件分析: 成为我国南方居住条件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因而要求房屋高大宽敞, 通风条件好; 是北方居住条件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因而北方农村房屋一般较矮小,密闭条件好,室内常有取暖的土炕;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还利用黄土 的特性,挖 住,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取得冬暖夏凉的效
13、果;西北地区, 由于气温的 ,冬寒夏热、夜冷昼热,因而房屋建筑既要 , 又要 ,兼顾南方北方建筑特色。(2)从降水条件分析:南方降水多,雨季长。为适应多雨的潮湿气候,建筑材料多用砖瓦、竹木;为防止屋檐水 墙基, 常把屋檐伸得很长,屋檐下挖沟渠集中导水;为防止瓦楞渗水,还用泥灰涂抹瓦缝,并加大屋顶坡度,便于雨水流泻;北方降水 、雨季 , 建筑材料多就地取土,用土坯垒墙,用泥抹顶;西北地区,降水 、气候 , 多建平顶屋;即使是住惯了蒙古包的蒙古族牧民,在从游牧向定居轮牧的转变中,居住条件也开始向现代的平顶屋过渡。4 (1)夏季长且高温(夏热) ;冬季长且寒冷(冬寒) ;直立性;窑洞;年较差和日较差
14、大;通风;防寒 (2)侵蚀;少;短;稀少;干旱2、城市的区位因素(1)地形与城市区位实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主要分布在平原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热带城市 实例: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逊平原上分布在高原 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气候较为凉爽原因:地表崎岖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山间盆地、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云贵高原城市的分布(2)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使世界多数城市集中在临海的边缘
15、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地区 很少有城市分布或城市密度、规模小。世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中国: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齐齐哈尔位于年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 60N 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3)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货物在此转运,促进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如江西赣州、四川宜宾沿河城市区位
16、河 流 汇 合 处 , 人 流 物 流 量 大 , 常 作 为 货 物 集 散 地 。如 宜 宾 、 武 汉 、 重 庆 分 别 位 于 岷 江 、 嘉 陵 江 、汉 水 与 长 江 干 流 汇 合 处5河口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常与海运相连,交通位置更加重要。如上海、广州等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军事防卫。如伯尔尼、巴黎、波士顿(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水资源:沿河沿湖分布,如包头、兰州矿产资源:矿产丰富地区出现新工业城市,如大庆、攀枝花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世界 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中国
17、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5)交通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的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6)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
18、位政治中心一般成为规模较大的城市,成为区域中心。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政治中心变迁,引起人口、城市的变化,如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兴建国家特殊的政策,促进城市的发展,如特区城市深圳军事:军事重地使人口大增,经济得以发展,形成城市,随军事地位的变化而兴衰。如锦州、酒泉宗教: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城市。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7)科技、旅游与城市区位科技、旅游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桂林、张家港、泰安、黄山市等。
19、(8)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不同区位因素的作用在变化:军事、宗教因素影响减弱,资源、交通一直重要;科技、旅游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不稳定。(9)怎样确定一个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等几个方面的区位因素彼此有包含或交叉的关系。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是城市的背景,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20、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如矿业城市的产生,从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往往不适宜城市的发展。此外,城市区位是一个综合因素,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因素。例 6: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图,回答:(1)图中 A、B、C、D、E 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城市(填代号),原因是 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政治6(2)A、c、D 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3)促进 A 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C 城市位于 地貌上。(4)D 城市适于发展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 。(5)E 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状况,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
21、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 F 标注在图中。(6)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G ,H 。(1)Bc 平原地形,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2)矿产资源丰富 (3)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河口三角洲 (4)钢铁 河流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5)旅游 在 B、c 、D、E 四城市铁路交会处标 F(6)畜牧业种植业例 7: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示地区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 。试分析图中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水陆交通便利;城市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地势平坦,江汉平原为我国著名商品粮、棉基地,毗邻大冶铁矿,纺织、钢铁工业发达。例 8: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22、)2000 年时该地区形成了 5 个城市,其城市的分布规律主要是沿 、沿 和沿 。(2)从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析,其中 C 为 城市, D 为 城市,E 为 城市。(3)从交通条件分析,村镇 A 形成城市的主要条件是 。7村镇 F 没有形成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1)河 海 公路干线 (2)海港 煤炭工业 旅游 (3)水陆交通枢纽(或公路和河流的交汇处)公路和海洋等运输发展,河运重要性下降3、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珠海、佛山、江门、东芜、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 优 势
23、 条 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 展 目 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2)长江三角洲城
24、市群: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 ),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 (即浙东地区),共计 15 个城市。 优 势 条 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发 展 目 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 5000 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
25、态一体化。走出去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请进来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放下去指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一般的、低层次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角合作的一种好的手段。提上来指上海整个城市功能要提上来,真正增强它的服务功能、市场配置功能,一种内联外引的市场平台的功能。 (3)环 渤 海 城 市 群:大北京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石家庄。辽中南城市群沈阳、抚顺、鞍山、大连、锦州、朝阳。鲁东、鲁北城市群济南、淄博、潍
26、坊、东营、烟台、青岛、日照。优 势 条 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发 展 目 标: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
27、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4)中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分布:32 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不含香港、澳门) ,37 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含香港)84 个 辽宁(沈阳、抚顺、鞍山、大连) 3 个 山东(济南、淄博、青岛)2 个 哈尔滨、吉林、河北、江苏、台湾 1 个 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北京、天津、上海、重庆0 个 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广西、海南例 9:读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图, (1999 年)回答
28、:(l)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名称: (2)从地形上看,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 级阶梯上。其原因是 。(3)从气候条件看我国城市大多数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 毫米的湿润、半湿润地区。(4)河流的 和 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工业革命之前,从我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道发育壮大的。沿河设城,是我国 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沿河城市有不同的区位。有的位于河流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有的位于支流与干流的汇合处。如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的 等。有的位于河口处,如珠江口的 等。(5)我国没有特大城市的省市区有 、 、 、 、 。有特大城市的省区中除 外,省级行政中心都是特大城市。我国特大城市最多的
29、省区是 省,有三个特大城市的省区是 、 ,有两个特大城市的省区有 个。【答案】 (1)沈阳济南上海包头广州武汉重庆 (2)三 是我国平原的主要分布地区。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3)400 (4)供水 运输 南方 重庆 广州 (5)宁夏 青海 广西 海南 西藏 内蒙古 辽宁 山东 河北 4二、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1、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9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30、,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20 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间: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大城市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100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引人注目。(3)发达国家城市化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 世纪 70 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
31、70%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975 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 60%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 年比重为 33%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
32、斯艾利斯例 10:右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 t1至 t 4的发展过程,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_(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 。(3)此过程被称之为_ 。(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 _,_,_,_等。(1)城市面积由小到大 城镇数目由少到多 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带)(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3)城市化过程 (4)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例 11: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 13 题。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目前速 度 城市化水 平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原因 后果发达国家 18世纪中 叶
33、 趋缓 70左右 适应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出现逆城市 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快速增长 30左右 不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t1t3t2 t4城市 郊区101此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为 2500 万 C.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人口密度大2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美国3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2、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
34、解决途径(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1)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污染:大气污染污染源:居民燃烧煤炭、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危害:城市空气污浊,有时出现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水污染污染源: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危害: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下降噪声污染污染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危害: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污染源: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 固 体 废 弃 物 污 染危害:危害人体健康
35、和环境(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问题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4)影响计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上海保护城市环境的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为控制上海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将人口、工业、资金、技术等向郊区扩散,这种扩散要考虑距城市中心的距离、交通条件等,当这些扩散点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成为中心城市的卫星城。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居住区,人口迁往卫星城和新区有效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扩宽道路、修建环城公路、建设南浦、杨浦大桥、新修高架和地铁等保护和治理城市环
36、境:全面开展污染物的治理、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例 12:读上海市略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将移到黄浦江上游的 A 处的原因是_ 。(2)B 处是金山石化总厂,其布局的合理性是_。(3)C 地是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根据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宝钢布局的合理性。(4)图中 D、E 是近郊区,在此发展农业生产农民主要考虑_及_的变化。该处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等。(5)港区和保税库区,以及大型火电厂和石化厂宜选建在上海市哪一位置,请在图上用 F 标出其位置,并说明理由。(6)上海港是位于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_港,也可以作_ 港,主要港区沿_江分布。上海港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是_,11对港口建设的
37、影响是_。影响上海港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_;_。(7)试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的优势区位条件。开发和建设浦东对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有何意义?()A 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污染轻 ()石化厂属于严重污染工业,污染大气和水源;而 B 处远离市区,并处于两个盛行风向的垂直 ()接近消费市场;处于长江口,接近水源;处于市郊,用地条件好;基础好,技术力量强;社会协作条件好;接近深水港,交通便利;远离市区,处于河流下游,两个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对上海市区环境污染少 () 市场区位 需求量 蔬菜、花卉等园艺业、奶牛业、家禽饲养业 ()F 应标注在黄浦江下游和长江口,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理由
38、:该处接近深水港,交通方便;处于河流下游,两个盛行风向垂直方向上 () 海 河 黄浦 地势平坦开阔,坡度极缓 有利于港口设备、建筑和仓储的平面布局,但由于坡度极缓,水流分叉多,流速慢,航道容易淤塞 有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作为腹地,上海市为依托 ()水陆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农业基础好;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市场广阔;靠近上海市老城区,老城区基础好,势力雄厚,对新区开发起着支持作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等。 浦东为上海高新产业发展的首选地,高新工业的发展可促进上海市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上海市老城区人口向新区迁移,防止老城区因人口和工厂过分集中产生的城
39、市环境问题。例 13:英国泰晤士河曾受过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它鱼类。如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已被认为是世界大城市中比较干净的河流之一,河中重现了上百种鱼类。伦敦原来是个著名的“雾都” ,近年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无烟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内使用,空气中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结合上述资料,并根据“伦敦简图”和“伦敦人口增长图”回答:(l)伦敦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第 次技术革命时期,它反映了英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2)伦敦老城区的白天人数达 100 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原因是由于人们对 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的 逐步完善。这
40、种现象被称为 。(3)1950 年伦敦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数百人死亡,造成酸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其合理的防治措施是 。酸雨对生物界的危害是 。(4)泰晤士河河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 和 。污水排入河流,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和 。(5)伦敦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有 、 等。(1)二 起步早 (2)环境质量 基础设施 逆城市化 (3)硫氧化合物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 (4)城市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河水污染严重,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鱼类缺氧死亡 排入的有毒废水,使鱼类死亡 (5)建立新城和卫星城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
41、境12三、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总是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作用有: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城市地域形态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河流、交通、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地域形态类型城市地域类型 影响因素 特点 举例集中式 平原地带地形平坦 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
42、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成都市的地域形态(位于成都平原上)组团式 河流、山地、交通、资源等便于扩大规模,用地显得较为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上海市(如浦东新区)条带式 沿主要交通干道、河流发展交通便利,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兰州(沿河谷和铁路伸展)放射状 沿交通干道发展 方便市区和郊区的联系 延安(受地形和河流制约)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1)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2)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
43、他功能(3)住宅区:面积和形状:面积最大(40%60%) ,团块状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居住区和工厂分离,形成住宅区;因经济收入、消费水平而分化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工业区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特大城市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较远的交通干线兴建卫星城,使得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分离,他们在母城上班,却生活在卫星城的居民点内(4)商业区特点:占地面积
44、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区位: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交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入口,所以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中心商务区形成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流动人口多区位特征:位于市中心,城市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茂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外围商业区形成原因:距市中心较近,通达度好,人口稠密区区位特征:中心商务区外围、发展趋势13交通干线两侧或干线交汇处(5)工业区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共用基础设施。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面积、形
45、状:较大部分,环状或带状工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为了寻求低成本、大空间的经济效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运输量大)(6)其他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功能区(7)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同心圆模式是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同心圆模式由 5 个同心圆组成。扇形模式:是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建筑物租金高,职员工资高和交通拥挤等原因,使得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城市可以围绕不同的点,以同样强度发展起来,形成多核心模式。各种模式有其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其差异情况见下表:历史阶段 影响主要因素 布局围绕的中心封建社会 统治权力 教堂、皇宫、衙门工业社会 资本和市场 中心商务区未来社会 人与自然的协调 人同心圆模式(1)城市的中枢部分是中心商务区,是城市商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