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学语文视觉化识字教学的实证研究镜像神经元理论支持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初探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光明小学 鲁爱民一、问题的提出四年师范生教育与三年教师教育研究的经历,使我养成了关注教育前沿的习惯。最早接触到“镜像神 经元(mirrorneuron)”是在 2007 年读研期间。该神经元是上世纪末在人脑中发现的一组具有特别能力的神经元,它能调动脑内模仿机制,使人像照镜子一样直观的转瞬的明白所看见的事物的本质意义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镜像神经元最初被用来试图解释人类情绪情感的代际遗传性及文化的广泛传播。例如当你看到电影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时会不由得哽咽,这种对所看到的对象的感同身受和共鸣的能力就是以镜像
2、神经元作为心理基础的。而镜像神经元原理最初的教育应用是作为“同感(Empathy)教育” 的理 论支持, “同感 ”或称“共情能力”是人们发展同情心、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基础。癫痫和自闭症患者缺乏交往能力,经研究此类病人的镜像神经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由于不能在正常人脑中安放电极进行研究,镜像神经元的心理学研究进展缓慢,导 致在教育上的应用只能在推理或者假设的前提下进行。2008 年北师大家庭教育学教授陈建翔(以下简称“陈” )与温州龙湾教育局合作开设“ 天瞳教育实验班 ”,是镜像神经元理论在国内教育中大胆的应用。该研究以镜像神经元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外“homeschooling(在家上学)
3、” 的存在为实际参照,在小学实际开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恰巧本人于 2008 年准备一份关于“homeschooling”2的专题研究报告,在搜集国内“在家上学 ”现状的资料时看到了陈的研究,颇感兴趣。然而 2011 年后他与北大公学合作开设“视觉语文实验班”, 这一实验转至北京进行,我在感受到 镜像神经元的教育应用离我越来越近的同时,也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此项研究的功利性越发明显。通过查阅资料证实陈对镜像神经元的功能存在过度推理。我随即清醒的认识到不应寄希望于一项发现或者研究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静下心来,保有一种潜心研究与实践的精神。二
4、、研究的假设尽管陈对镜像神经元在教育中的应用存在夸大和曲解,不可否认镜像神经元理论蕴含一定的教育原理。首先,它使得我们更加关注儿童天然的学习能力,因而本人的研究首先指向思考教育的内容即“教什么 ”的问题:更加重视思维训练, 强调见闻和情境的作用,耳濡目染所积累的意象使孩子易于理解事物的本质意义,并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源泉和材料。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美国总统有过童年迁徙经历,早期迁徙使得人们见多识广,有可能帮助镜像神经元系统建立起复杂的通路,这些通路储备了解决问题的直觉智慧。其次,它使得我们更加相信“看见” 的力量,因而本人的研究同时指向思考知识的呈现方式即“怎么教 ”的问题:在低龄段教学3中更加重视
5、视觉通道刺激所起的作用,在授新、练习甚至反馈环节应用视觉化的教学方式,尽量让知识变成“看得见的” 。这样学生将学得更加轻松并牢固。运动员在做复杂动作前会像过电影一样在脑中做一遍这些动作,然后真正做的时候成功率会大大提高,这是因为在他“看脑中的 动作” 的时候,镜 像神经元随即建立起了通路。有研究表明视觉通道刺激对识别简单物品数倍快于听觉通道刺激。 (见表一)表一三、研究的方法本研究为实证性研究,综合采用了观察、谈话、个案、测验等方法。参与观察法:本人作为班主任并教授语文、数学等课程,有大量时间与学生待在一起,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行为。4谈话法:经常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
6、程中可以部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个案法:本研究是针对本班 46(不包括 1 明患有脑瘫的学生)名学生进行的持续性的研究,同时选取了几名学困生进行重点研究。测验法:平时的各种练习和期中测验都可作为反馈教学效果的手段。本年级有三个同轨班,本研究选取其中在一年级四次测验中平均分均稍高于本班的一个班作为对照组。四、研究的内容2014 年 8 月,我在家乡的一所小学就职,教授二年级语文和数学并兼职班主任,这给我提供了研究的条件。在继续关注镜像神经元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同时,我实践所学,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和扩词,所以我选取了识字教学模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试图应用镜像神经元
7、理论支持下的教育原理来促进识字教学的达成。由于研究刚刚起步,本文只截取识字教学模块中生字识记的教学途径及其实际效果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在此澄清识字教学不只限于生字识记。5五、视觉化识字教学的途径(一)生字识记过程调动多个感觉通道,并反复使用视觉通道。由于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拼音识字法,并且拼音识字法的过多使用会造成学生对拼音的依赖性,因此本人在二年级语文生字识记过程中设置以下几个环节:听读找字 师范写生书空生说识字方法师演示 生组词师范写生书 空读字词 指导书写 生描 红写字。以上各个 环节充分 调动了眼、耳、口、手、脑各个器官,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有时会有所调整,但每一环节中都强调对视觉通道的刺激。
8、听读找字环节。ppt 显 示原文,可由教师按照生字在文中出现的顺序读字,每次读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字,找到后即说出生字在第几段并读出生字所在的句子,比一比谁找的快,也可由师范读或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到和看到生字随即读一遍字,被找到的生字字体和颜色会有变化以达到突出显示的作用。师范写生书空环节。找到生字后,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书生字,生随师书空,边写边说出笔顺。生说识字方法师演示环节。二年级学生掌握的生字识记方法主要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故事巧记等,根据预设师提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自制生字部件字卡用以演示学生说出的各种方法。比如识记“元” 字时,我准 备了“二”、 “儿”、 “囗”
9、、 “小” ,6以演示学生说出的加一加:“二” 加“儿”,减一减: “园”去掉“国字框”, 换一换:“示”下面的“小”换成“ 儿”。生组词师范写生书空环节。在预习阶段布置四会生字口头组 3 个词,课堂上学生可以随即说出自己组的词,教师选取考试出现频率高的、常用的、优美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包含前面课文生字的、易于书写的 3 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并且将考试出现频率高的那个词写在第一个,生随师板书。组词环节是本班教学的亮点之一,由于黑板写的都是学生自己组的词,因此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都会细心准备,为了与众不同或者被老师选中写在黑板上,往往会花一番心思。课上的参与性也非常高,学生们常把手举过头顶,甚至起身
10、争着回答,见到这样的场景,我从不要求他们坐好并强调让胳膊肘规规矩矩地顶住桌子,学生们如鲠在喉,非说不可,口头组词一个接着一个,常出现令老师意想不到的词语。例如在“胡 ”字组词时 学生们相继说出了二胡、胡子、胡琴、姓胡、胡萝卜、胡同、胡说等词,我选择了胡琴、姓胡、胡同进行板书。选择这三个词的原因在于:“胡琴” 在考试 和练习中出现频率高,并且“ 琴”也是生字;“姓胡”表明“ 胡”字可作为姓氏;“胡同” 中“同”的读音有变。学生们看到自己说的词被写在黑板上,再加上老师的赞美,心情一天都是美的!所有生字都组词后,进入领读环节。由教师领读一遍字词后,指名一位学生到前面领读,简单的字也可由学生直接领读。
11、领读7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自信大方,领读后由全班学生鼓掌表决是否通过。通过领读的学生将在周五由教师通过校讯通发布表扬。领读后进入指导书写环节。强调个别字的笔画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让学生逐个生字“ 闭上眼睛在脑门 上写亮” ,建立镜像神经元通路。最后是生描红写字环节,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二)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巩固生字识记(包含“我会认” 的字),并经常使用视觉通道。在生字的巩固阶段综合采用多种方式。如各种形式的读字读词读文;猜字谜;将生字编排到新的文本中;呈现含有标红生字的歌词,并 让学生跟唱歌曲;在数学教学中呈现用生字编写的应用题;在写生字和词的作业时除了第一个词必须抄写黑板上的,第二、三个词
12、允许学生书写自己喜欢的词等。如巩固生字“元” 时,我在 课间用 ppt 呈现了一个绕口令:“小元元,院中玩,吃完饭,去公园。 ”ppt 上只有 12 个字,第二个“元”颜色变浅,没有其他的提示,学生们不约而同的随即明白第二个“元” 字 应读轻声,并 练起了嘴皮子,相互比着 谁说得又快又清楚。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生字“元” ,还掌握了 “院”、 “园”等字,在做练习时有一道题是用“元、园、圆、原”四个字选字填空,本班正确率8略高于同轨班对照组。(三)多种手段反馈识记效果, (包含“我会 认” 的字),适当使用视觉通道和思维训练法。平时的各种练习和期中测验都可作为反馈教学效果的手段。但在每次检验前应
13、给学生安排一个即时的复习模块。在学习了兔、猴和鸡(不是同一课的生字)这三个生字之后,我给学生观看了十二生肖的视频,然后呈现十二种生肖的字并让学生选择出四会的字,一共有 7 个:马、牛、羊、狗、兔、猴、鸡。教师指明前 4 个为一年级所学,后 3 个为二年级第一学期所学。紧接着是一个思维训练,让学生试着说量词,学生说出了一(匹)马,一(群)马,一(只)鸡,一(窝)鸡,一(群)鸡最后是默写这7 个字,本班正确率为 100%。同 轨班对照 组这 7 个字的反馈采取即时复习然后默写的方法,正确率为 98%。第一学期期中测验试卷分析得出本班在看拼音写词语、给部首组新字和给字组词三个题型上的得分率略高于同轨
14、班对照组。六、研究的展望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个人能力有限等各种原因,本人只能逐步开展几个模块化的实验与探索,并且采用的是碎片化的实验方9式,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在统计时也不甚精细,希望能够得到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使得后续研究能够更加科学化,并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效。10参考文献:1 (美)戴维多布斯(David Dobbs). 人们为何喜欢模仿J. 环球科学,2006(9).2 张丽霞. 关于家庭学校教育在中国的可行性初探J. 科技信息,2007(30).3 金鑫. 小学课程视觉化研究J. 教育技术,2010(6).4 陈建翔, 陈建淼. “镜像教育 ”: 一个教育新题的开始论镜像神经元的教育内涵及对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启发J. 教育科学,2011(5).5 陈建翔,陈建淼. 由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引发的家庭教育变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6 陈巍, 汪寅. 浊水上的桥梁: 镜像神经元与教育实践兼对“镜像教育” 的批判J.全球教育展望,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