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 控技 术 与 仪 器 专业 建 设发 展 规 划(2011-2015)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经济社会发展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条件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课程建 设为核心, 贯彻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追求,围绕 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教师为 本、以教 师为主体的办学要求,紧跟测控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我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激发教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 发挥本专业教师踏实肯干的精神,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基础、拓 宽专业、追求质量, 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二、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扩大产学研合作办学成果,始 终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是我们的中心工作。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评估优良,依托学校目前办学特色、发展趋势及四个平台建设的发展方向,围绕汽车平台建设,通过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队伍、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以及配套的教
3、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 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培育 师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的网络测控领域的高素质工程研究应用型创新人才,力争在“十二五”中,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成为成都大学的优势专业,努力促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成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二)具体目标1、师资条件坚持“教师是教学的第一 资 源,是保障和提高教学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力军” 的理念, 继续通过教师在职培训模式、鼓励教师修读学位、向国内外著名高校派出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建立起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交流机制,通过申请省级教研项目、建设省级、校
4、 级精品课程及教材,不断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提 炼与展示,拟用 5 年时间引进 35 名教授或博士,建设一支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级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力争到2015 年专业的专兼职教师人数达到 12 人,其中教授 2 人左右,副教授 6 人左右,讲师 4 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 师 6 人左右。2、教学条件力争到 2015 年,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建成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中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科研基地建设。力争建筑面积达到 400 平方米,仪器设备100 台套左右。采取独立自主、分散进行的开放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以设计性和探究性的实验项目为主,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
5、际问题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注重高年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基础操作训练、专业 技能训练、设计创新训练三者并重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我选择学术发展方向、自我设计知识结 构、自我完善科研技能,建立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平台” ,形成“基础实验-设计实验-综合研究实验”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 基础实验-设计实验-综合研究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课程体系。争取在 2015 年,将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建成校级重点实验室,并 创造良好的实验研究机制和科研环境。3、教学管理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探索仿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灵
6、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建立教学研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 2 次教学研讨会,每学期每名教师至少听课 5 次,加强学生评教工作,以评促教,激励、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4、教学内容(1)加强课程建设经过多次调研和分析 ,最终确定了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培养“研究型” 和 “复合型”人才的特色。 课程体系中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任选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等五类;教学安排中体现文理渗透 ,理工经管结合 ,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中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根据测控
7、技术与仪器专业特点,按照重视基础教育、突出专业能力、培养 综合素质、开 阔思想视野的原 则,融知 识、素质与能力培养 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努力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争取在 2015 年,把 电工学课 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争取立项建设 12 门校级精品课程。(2)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更新观念,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争取校、省、部级教改研究项目年年不断,并将取得的研究成果不断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为人才培养发挥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进行全面改革,以满足
8、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大力开展信息科技教育,提倡出题方式和考核方式多样化。在 课程考核方式上,尝试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实现教学相长。(3)精品和特色教材的建设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求本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只要有符合教学计划要求的优秀教材,就必须选 用。特 别重视基础课、专业 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程的教材选择。另外,为密切配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积极推动和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或专著,注重编著和积累高水平精品教材和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实用教材。争取在 2015 年, 为本专业服务的自编教材达到 1-3 本。5、科研水平重视科研项目在人才培养(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9、重视“以科研促教学 ”工作的开展,在积极申请、承担并完成各级科研项目的同时,重视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积累, 认真总结,以 课堂教学或 讲座、 讨论等形式及时向学生宣讲,并通过参与科研项 目、撰写 论文、参与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科研工作的锻炼。6、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四川并辐射全国的招生和服务,积极开拓沿海发达地区招生与就业市场,采用建立在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本专业学生,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特别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坚持素质 、知 识、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价 值取向,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0、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自动检测与仪表、控制理论、电工电子技术、光电检测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工业检测和网络测控与智能控制技术优势,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工业检测、智能检测与控制、自动化仪表、汽车电 子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产品研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与决策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1、课程建设重点在专业课程设置、核心课程的确定与基础课程、人文学科课程的资源分配,重要实践环节( 包括科研和重大的竞赛活动)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以及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方面实现突破,取得一批较大
11、的创新性成果。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拟 用 5 年的时间,构建校 级 、省 级精品课程体系。达到校级精品课程 12 门,争取 1 门省级精品课程。“十二五”期间,本学科课程建设主要是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 质量。具体来 说就是要深入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对相关 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改;认真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教师应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 锐意改革,并身体力行。在改革课程内容和体系上,做到能从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推陈出新,改 进体系,精选 和丰富内容,并取得成效。在改革教学方法上,授课教师要认真研究本门课程的方法论,在
12、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等方面取得好的效果。(1)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 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 梯队。(2)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日趋合理。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着“ 强化实践能力”的原则,通过制定与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和调整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课 程的整合, 压缩理论课 教学时数,增加 实践课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重视实践教学。加
13、 强重点课程、精品 课程相关的实验室、 实习条件的建设;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逐步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并尽力营造真实工程环境;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结合工程实际精选课程设计题目;积极改革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方法,探索毕业设计模式,切 实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4)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教改立项为手段,推动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强化教改研究成果的实践和应用,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5)加强课程建设管理。课程建设工作以教研室为基础,由教研
14、室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工作,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负责制订课程建设方案, 认真抓好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自查等工作。2、实验室建设采取独立自主、分散进行的开放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以 设计性和探究性的实验项目为主,为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注重高年 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基础操作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 设计创新训练三者并重的教学效果,促进 学生自我选择学术发展方向、自我设计知识结构、自我完善科研技能,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平台”,形成“ 基础实验-设计实验-综合研究实验” 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 基础实验- 设计实验 -综合研究 实
15、验” 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课程体系。争取在“ 十二五”计划完成 时,将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建成全校一流的 实验室,并创造良好的实验研究机制和科研环境。努力建成多个实验室包括虚拟仪器实验室:实验台(桌)20 套,虚拟仪器实验平台 20 套,150 万;嵌入式系 统实验室:实验台(桌)20 套,嵌入式系统实验装置20 套, 30 万;仪器仪表设计 及仿真实验室:实验台(桌)50 套,计算机 50 台,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55 万;毕业设计及课外科技活 动实验室:实验台(桌)15套,常用仪器及工具,25 万。增加 现有实验室台套数。3、科研建设重视科研项目在人才培养(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过
16、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以科研促教学 ”工作的开展,积极承揽省、市科研项目;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以及各类横向科研课题。每年发表学术论文至少 4 篇;每年至少 1 到 2 人次以上参加全国学术或相关教学研讨会议,1 人次进修或攻读学位,在学 术交流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广泛进行学术交流。4、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和成败的关键,也是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成 败的关键。一方面要 积 极引进教师,特 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搞好“ 传、帮、带”, 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加快他 们的成长。 还要注意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十二五”期间,争取为本专业配备一名学术带头人,逐步形成以专业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学科专业梯队,加快学科专业的发展。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1 年 06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