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宏观经济学68699new.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61095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68699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68699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68699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68699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68699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

2、都是相等的,即 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 IS 曲线。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 y 与利率 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 LM 曲线。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

3、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

4、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 GDP 或者人均 GDP 的增长。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1.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 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 T(即G=T) 。2.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答: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

5、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3、试说明图中 A、B 两点的经济涵义。答:A 点: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B 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4.向右下

6、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 (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 ,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 ,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5.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具

7、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 、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6.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 ,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7.画图用 ADAS 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答:滞胀,

8、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 1移动到 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 Y1到 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 P1上升到 P2,出现通胀。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生产净值 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NNPGNP-折旧(NDPGDP-折旧)NINNP-间接税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

9、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PDIPI-个人所得税8、财政政策1.含义: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2.财政政策手段: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3.财政政策效果。P5195224.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9、货币政策1.含义: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2.货币政策手段:扩展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4.货币政策的效果 P52452710、充分就业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

10、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2、失业种类(1)自愿失业;(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非自愿失业.前三种失业被认为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而虽被计入失业率,但并不算真正的失业。这种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概念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率” 。11、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2.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手段。 (2)变动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

11、行借款时的利率。(3)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其他重点概念1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多种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的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数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 GDP 冲减指数。通胀对经济的影响它对财富和收入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它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能发生影响。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13、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之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理论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