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郑板桥吗?他是何许入也?请学生据预习谈谈。(课件展示郑燮字画)好。老师也找到一些资料,我们共同交流吧。郑板桥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扬州画派”的大画家。他最擅长画竹、兰、石、松、菊,尤其兰、竹成就最为突出,直到晚年还画笔不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板桥题画,欣赏一下郑板桥高超的绘画技艺。,板桥题画二则,郑燮,学习目标,l、了解词义的变化,确切理解成语的含义。 2、准确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让学生掌握本文先讲述事例后阐发道理事与理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体悟能力,并能从绘画技巧中得出一般的道理。,重点: l、了解词义的变化,确切
2、理解成语的含义。 2、准确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难点: 1、让学生掌握本文先讲述事例后阐发道理事与理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体悟能力,并能从绘画技巧中得出一般的道理。,扬州八怪,清代乾隆间在扬州卖画的八位画家的合称。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目过考: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鳝、郑燮、李方膺、罗聘。因反传统故称。对写意花卉的笔墨技法影响较大。,板桥画像,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
3、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 。其中最突出的要算竹子。在他的文集中,写竹的画和写竹的诗,俯拾皆是,数目之众,难以统计。他在一首题画的诗中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板桥纪念馆,板桥纪念馆,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咏,兰竹芳馨图,郑板桥兰竹,郑板桥竹,郑板桥书法,“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郑板桥有名的咏竹诗。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大有人在,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无论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于郑板桥。,板桥画竹欣赏,板桥画兰欣赏,板桥书法
4、欣赏,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绿竹,文体,题画:写在画幅上的文字。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而都是为了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板桥的许多题画作品除了阐述他的艺术观、创作意图外,还表达了关心百姓的思想感情。,中国文人为什么喜欢竹?白居易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健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
5、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他从竹子的本、性、心、节四种属性上,明确地归纳了它与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之间的一致性。,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注音,倏(sh) 变相(xing) 化机(hu)(j) 藐兹(mio)(z),释义,倏:迅速; 自尔:自然; 化机:变化机巧; 后学:晚辈,学生;藐兹:轻视这一点; 变相:变化了的形态。,课文朗读,词语释义:,清秋勃勃画意倏作变相_意在笔先_定则也_趣在法外_化机也,清爽的秋季,旺盛的样子。此处指“强烈的创作冲动”。,作画的意念,迅即形成一幅图画,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固定的规律,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译文:,
6、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译文:,文与可画竹子,(在落笔前)心中已有了竹子完整的形象;郑板桥画竹子,心中没有竹子完整的形象。颜色的深浅、枝叶的疏密,枝叶的长短和粗细,信手画下去,自然形成了格局,所画
7、的竹子形神兼备。轻视这一点的晚辈,哪里敢狂妄地和前辈相比啊!但是心中有没有竹子完整的形象,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文与可墨竹图,苏东坡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胸有成竹:画家在画竹前,胸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比喻人们做事前已经有了主意,或者有了成功的把握。,浓淡疏密肥瘦神理妄拟前贤,指颜色的深浅,指枝叶的稀稠,指竹枝的粗细,神:神韵、气韵;理:玉石的纹路。引申为事物的纹理或条理。此处指形态。,狂妄地和前辈相比,读了第一则,你认为作者主要的意思是什么?,“眼中之竹”即是客观“物象”,“胸中之竹”即是“心象”,二者的有机化合形成了“手中之竹”即“形象”。意思是眼中之竹是画家感
8、知的竹的表象;胸中之竹是画家和竹融合之后画家心中竹的形象;手中之竹是画家运用笔墨将把心中的竹加以形象外化到纸上的产物。是从画竹过程中总结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作画经验。,在第二则中作者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通过和前辈墨竹大师的比较,说明在艺术创作中允许有不同的风格和创作手法。前人的经验固然可贵,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超越前人,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使艺术的百花园更加多姿多彩,才能使艺术之树常青。如果拘泥于前人的经验而不敢有所突破,那只能束缚个人的创造力。胸中有没有成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出“神理具足”的作品。,讨论:读了这两则谈画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悟?,第一则:客观的现实生活,对生
9、活的观察体验形成认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第二则:,条条大路通罗马,借鉴前人的经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创新,小结:,郑板桥不但善画,还善于总结经验,他在画竹实践中总结出的创作理论,颇具真知灼见。这篇文章便是郑板桥画竹及其技法的心得。第一则作者由“眼前竹”到“胸中竹”、 “笔下竹”,最后总结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作画经验。,中国人喜欢竹子的不胜枚举,影响最大的要书晋代的王子猷了。世说新语中记载:“王子猷尝暂借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曰:暂住何须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还有一次,他经过别人的园林,见园中绿竹扶疏,他急不可待地进去观赏,跟主人连招呼都不打,醉心于竹,简直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王子猷爱竹,作业:,一、实词的释义和句子的翻译 二、熟读背诵 三、课后练习一、三 四、课外搜集写竹的名句 五、课外搜集有关郑板桥的诗文、书 画作品,加以欣赏。搜集他的趣闻逸事,加深对其人的了解。,